书城保健养生胃肠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11810100000020

第20章 运动调养,举手投足间的养生智慧(4)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5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最早记载了“五禽戏”名目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但也有人认为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熊、虎、猿、鹿、鸟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五禽戏由5种动作组成,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1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1.熊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先右腿屈膝,身体微向右转,同时右肩向前下晃动,右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向外舒展,

左臂微屈上提。然后左腿屈膝,其余动作与上左右相反。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限。

2.虎戏

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1)左式:

①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地,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②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后,抬至口前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按出,高与胸齐,掌心向前,两掌虎口相对,眼看左手。

(2)右式:

①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左脚随之跟至左脚内踝处,重心坐于左腿,右脚掌虚步点地,两腿屈膝,同时两掌变拳撤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

②与左式②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反复左右虚扑,次数不限。

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1)左式:

①两腿屈膝,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米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手腕自然下垂。

②右脚向前轻灵迈出,左脚随至右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右手沿胸前至口平处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左手同时收至左肋下。

③左脚向后退步,左脚随之退至左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最终成为钩手,右手同时收回至右肋下。

(2)右式: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

4.鹿戏

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3)左式:

①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脚虚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

②两臂在身前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同时要注意腰胯、尾骶部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久而久之,过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旋转带动两臂的旋转。

(2)右式: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绕环旋转方向亦有顺逆不同。

5.鸟戏

两脚平行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1)左式:

①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与肩平时两臂向左右侧方举起,随之深吸气。

②右脚前进与左脚相并,两臂自侧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时下蹲,两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随之深呼气。

(2)右式:右式同左式,唯左右相反。

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改善胃肠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气功,让肠胃与健康牵手的妙管家

气功疗法能有效地调整和改善胃肠功能,对防治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肠炎等有较好的效果。胃癌、大肠癌等胃肠道癌症患者坚持练习,也有助于康复,对提高生活质量有。

不管是动功还是静功,都要做到心静体松,只有入静放松,才能有效地解除情绪对胃肠功能的干扰,调整和改善胃肠功能)动静结合,心静以调心养神,体动以加强对胃肠的良性剌激,按摩内脏,促进康复。以下介绍两种对肠胃病患者有益的气功法:

(3)意守方法:意守方法米用丹田意守或空同意守法。

练功方法:摆好姿势,周身放松,宁神入静,似守非守,顺其自然,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应用腹式呼吸或腹式逆呼吸法。

收功方法:将两手重叠,劳宫穴置于丹田处,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先按顺时针方向由小圈到大圈缓转9圈,然后按逆时针方向再揉转9圈,将两手搓热,由上向下揉面9次后,缓缓收功。然后依次进行搓面、揉腹、转腰、蹬足等简单活动。

温馨犍醒

注意事项:练功前的准备及练功过程中,身体和意识保持松弛状态。练功前5分钟,可在室内静心散散步,并饮少量凉开水,咽下时汩汩有声并入丹田,有助于平心降气。练功开始时,要有“练功开始”的信号,以便意念集中。

练功过程中遇有心烦意乱,可暂停练习,散散步,喝点水,数分钟后再接着练。空腹不宜练功。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消耗性疾病者不宜修炼。

(2)调息疗法:调息疗法是一种静功自我疗法,主要通过调整呼吸和排除杂念,使元气恢复或增强,从而祛除病邪。

操作方法:不拘时候,随便而坐,宽衣松带,躯干正直,两手置腿膝,或互握置小腹前,全身放松。以舌搅口腔数遍,微微呵出浊气数口,以鼻微微纳清气3-5次(呵气、纳气皆不可有声),若口中有津液即咽下。再叩齿数遍,舌抵上腭,两目垂帘,微露一线光,使成朦朦胧胧之状。调整呼吸,可采用数吸气(或呼气)次数的方法,自1-100,反复进行。若意念能集中于数息,则可渐达心息相依之境界。此时气息绵绵微微,杂念全无,则任其自然,维持此种练功状态,可达1小时或更长久一些。起坐前,应慢慢放松手足,睁眼略作头面或身躯、四肢按摩。

注意事项:①练功结束时,不可立即起身,从入静态至恢复正常态,须有一段过渡时间。放功时须舒放手足,按摩身体各部,这是必不可少的。

②用本疗法者,平时亦须清心寡欲,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清淡,劳逸适度。

本疗法还可用于治疗食积腹痛、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叩击穴位步行,流传千年的中华奇葩

源于民间的叩击穴位步行法,是一种步行与叩击穴位同时进行的健身运动。此法简便易行,尤其对于胃溃疡患者,结合散步或快慢走,或在室内原地踏步练习,有益无损,可以收到减轻疲劳,锻炼平衡功能和轻健腿脚之功效。叩击穴位步行法,就是边走边叩击腿上的承山、足三里、三阴交穴位。这3个穴位都属保健长寿穴位,叩击某一个穴位,走一步卩卩击一下,连续做3-5分钟,直至10分钟,循序渐进。在步行中进行,只要找准穴位,叩击的轻重和次数可自行掌握。熟练后,穴位也可轮换叩击。具体方法是:

(1)击“承山”法:承山在小腿后面,足掌平伸,其腓肠肌出现人字纹的陷凹中即此穴。就针灸疗法讲,此穴对胃溃疡、食欲不振有疗效。叩击穴位可以收到与针灸相同的效果。叩击的方法是在步行时左脚着地落实站稳的瞬间,用右脚的脚脖由后面向前击打左腿的承山穴,右脚着地落实站稳时,左腿重复右腿先前动作,用脚脖叩击右腿的承山穴,如此轮换叩击,向前行进。

(2)击“足三里”法:足三里在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如将手掌按在膝盖上,手指扶于膝下胫骨时,离胫骨外1横指,中指尖处即是。此穴主治头昏、目眩、感冒、脾胃不和等,是全身强壮要穴。俗话说:“要想身体安,三里不可干。”意思是说要想健康长寿,每日都要用针灸、按摩、叩击等方式刺激足三里穴位。叩击方法是在左腿着地站稳的瞬间,用右脚的足跟由前面叩击左腿的足三里穴位,同法,用左脚的足跟叩击右腿的足三里穴位,轮换叩击前行。

(3)击“三阴交”法:三阴交穴位于内踝上3寸,胫骨后沿处。叩击三阴交可减轻或消除胃溃疡的脾胃虚弱、胸腹胀满、夜眠不安等症。方法是以足内侧击之。

另外,叩击足三里和三阴交时,还可用手脚并击的方法。用右脚叩击左腿足三里后,立即转向左侧做向外后方踢毽子的动作,同时右手在身侧后方击右腿的足三里穴。左腿同法进行。叩击左腿三阴交后,同时做脚内侧踢毽子的动作,以左手击右腿三阴交穴。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防治胃溃疡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