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单身公害?!
11840800000017

第17章 中国的婚姻生活反叛者:单身群落(2)

大学毕业分配到一个中型工厂,开始还不错,工厂搞股份制改革,那几年搞得热火朝天的,工厂领导对新分配的大学生很重视,让我们筹备对外贸易工作。可是好景不长,企业法人制度施行,权力过度集中,工厂主要领导人渐渐地变得贪婪,出口贸易和引进国外设备的各项工作都利用职权钻国家的漏洞,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工厂面临破产。我只有选择离开,到南方去谋生路。这一番折腾费了七八年的时间才在珠海站住脚,但是年龄也就大了。在家乡城市有一个女友,感情还可以,后来分开了,就淡了。前些年人年轻总是觉得事业第一,别的都可以放放。现在身在异乡,总还是想找一点家的感觉。不过找到一个能够理解自己又愿意做一个温柔太太的女人不容易。这里的女孩子很多,条件也很不错,但是多数都是为了生存而奔波,风风火火的;还有的呢,走的是另外的一条路,就是依附大款男人的路,以为那样人生之路就可以走得便捷一些。在这里我只是一个打工者,算不上特别有钱,所以我也不可能找一个存心掏男人钱的女孩做老婆。就这样,我总是找不到我理想当中的那种可以做妻子的女孩,所以至今我还是一个人。

孟强,男,39岁,成都人,广告商。

你问我为什么离婚,为什么不将就着过?我为什么要将就着过?那样我这一生不是太亏了?比我们年龄大的人思想传统,找一个老婆不管如意不如意也可以将就。我不行,到商店买东西嫌不好还可以换呢,找老婆就不行?当然人跟东西不同,如果是,我早扔了,还拖到现在?当初我的条件不怎么样,中等学校毕业,在一家工厂工作,你也看见了,人也其貌不扬,没多少女人喜欢我。前妻是由人介绍的,文化水平低,长得也不怎么样。那时候反正男大当婚,社会规律。找个老婆成家,顾不上别的。结婚后有个女儿,她呢,做做饭洗洗衣服,在工厂做工,也没什么爱好,忙完了晚上看看电视,也打打麻将。连孩子的小学功课也没法辅导,文化太低。我呢,上自修大学,自学广告设计,业余时间跟人家打工,后来这行做熟了,干脆从工厂办手续回家一条心搞广告策划。再后来我就完全不同了,人一有钱,加上好衣服一衬,神气也就透出来了。在外边我忙,回到家里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有了钱我老婆就打麻将,三更半夜不归家,孩子的功课没人管,老师三天两头请家长。起先我还是忍着,总是想老夫老妻了,她又是孩子她妈,再说男人有钱也不愁外面没有玩的地方。但是时间长了终究不是个事,的确是越看越不顺眼。后来我提出离婚,她当然不干,和我闹了些日子。我答应给钱给房子,孩子归我养,后来她也同意了。不过目前我还是一个人,母亲帮我照顾女儿。女朋友倒有一大堆,但是都不是可以结婚的。如今的女孩子精得像兔子,什么都挑,又要有钱又要有文化又要有相貌。和我一样,不实际。找不找得着老婆没关系,一个人吃也吃了,玩也玩了,乐得一个清静。

吴美丽,女,33岁,山东济南人,现在深圳,外企部门。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结了婚,才23岁,太小,不懂事。丈夫是大学同学,和我分配到一个城市,不在一个单位。刚开始俩人的感情还不错,我们和公婆住在一起,做饭洗衣都不叫我们动手,一条心工作,工作完了就玩,那两年还很快活。后来渐渐出了问题,先是公婆,想抱孙子,我不同意,觉得自己年轻得很,没必要让小孩缠住自己。那时不知怎么想的,觉得有小孩特烦。丈夫开头还是挺支持我,可是不久以后就不这样了,说:“我家就我一个独子,老人要,就生一个吧。”我说:“如今独子多着呢,中国没你家传宗接代就没人啦。”就为这事,矛盾越来越大,下班回家要看婆婆的脸色还要看丈夫的脸色,又没有别的房子可以搬出去住。时间一长,丈夫回家的时间晚了,宁可在外面玩也不愿意回家听老人唠叨。那一段时间我心里真是憋得慌,情绪十分低落。我在的那个单位是个国营企业,经济效益也不太好,于是我干脆辞职来了深圳,一年之后正式和丈夫离了婚。有一年春节回老家听老同学说他又结了婚还生了一个儿子。不过我不后悔,在南方我过得挺惯,身边再没有北方家庭的那种大男子主义的人管着,思想行动特自由,工作也干得挺开心的。当然一个人有时候也孤独,但是在这儿混的人大家伙都一样,境遇一样,生活状态也差不多,人家能过我也能过。暂时我不打算结婚,压根儿就没考虑结婚的事。眼下最要紧的是挣钱,当然也就是说是在搞事业,女人有了事业心情特别舒畅,光是有丈夫有孩子算什么?这一生我最讨厌的事就是做贤妻良母,听到这四个字组成的这一个词就觉得特别恶心。现在我有几个男友,都是可以一起唱OK、一起坐酒吧、一起聊天我们相处得很好很默契。我觉得即使是单身也不能要求我们做中世纪的修女,选择什么生活是我们个人的事,这些都不关别人什么事。

江鹤,男,42岁,上海人,画家。

我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史,具体的事我不想讲。那是年轻的时候一段对生活的尝试,像小孩子玩游戏,当时还蛮认真的,回过头去看就觉得很好笑了。不过还好,没有留下什么负累,如果没有这段记忆,我的生活好像是了无痕迹的,这是自己安慰自己的话。现在我绝对是不想结婚了,人生不过如此,结婚也好家庭也好,对我来说就只是那么一回事。我做的是很虚的与人们现实生活隔离得很远的工作,需要用一种边缘人的姿态来对待眼前的一切,过于地混迹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创作和工作肯定都是有影响的。比如说,一个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思想应该是高度自我的、幻想的、超出现实之上的,这时候如果有一些太俗太琐碎的日常事务跑来打搅,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在我眼里,婚姻就是一大堆平庸的琐碎的一点意义和乐趣也没有的事,我对它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好多年来,我都一个人过,作画呀,出国呀,都是很自由的,不光是指具体的生活和一个人的行动,最主要指的是心态。人不应该太过于束缚自己,本来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现实对我们的束缚就已经够多了,我何必还人为地钻进一个圈子里去呢?做一个单身者情感的欲望还是有的,如果连欲望都没有了,那人不成变态了?也有女友,相好的那一段时间内彼此相处得很松弛,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就应该这样,不要搞得紧张兮兮的,那样还有个什么乐趣?如果相互之间或是怠懈了或是紧张了就拉倒重来,没必要谁和谁纠缠着不放。其实男人的占有欲和妒忌心还是有,因为自己不能给予别人什么,只有把心里的那一点俗念吞进肚子去。我很奇怪这一点,为什么女孩子都希望结婚?说起来思想蛮新潮,一提到结婚这事就糊涂了。她们总是想着把男人往婚姻的这一条路上引,总是想着把同居变成婚姻。结果这一来一切便弄糟了,自然我是不会答应的。我愿意给她们别的东西,钱啦机会啦,但不会和她们结婚,有点爱有点性就够了,一张纸片有什么意义?如果感情靠不住,那么结婚证更靠不住。但是女孩子就是想不通。就这样从我身边跑开的女孩子不止10个。

单身者最不能忍受的是孤独和寂寞,所以很多人虽然对家庭和婚姻不抱什么希望,但是还是选择了婚姻,采取了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的生活方式。原因是实在不能忍受单身生活的孤独。无论上班或者回家总是面对自己,自己高兴镜子里的那个人也高兴,自己不高兴镜子里的那个人也不高兴,太乏味了,不高兴的时候没有人与你分担,高兴的时候没有人与你分享。转型期的中国现代社会一切停留在初级阶段,包括满足单身者情感以及生理需求的服务和娱乐设施也是初级阶段的(其中包括”单身俱乐部“我们在下一章将有专门的文字叙述)。采访中有很多的单身者都对我们很直率地谈到了他们的爱与性,他们认为他们有爱和性的权利,困难的是,有时候他们的确不容易获得。一方面要抛开责任的困扰,一方面又希望获得情感和性的满足,这就是现代社会单身者面临的第二困扰。

三、单亲家庭——不容忽视的社会话题

“和孩子父亲离婚之后我带着小孩生活了7年,比起完整的家庭孩子当然有缺少的一些方面。我尽力地使他过得好,弥补他感情的缺憾。我一个人工作,回来照料家务,教育孩子。之前我的家庭生活过得很不好,夫妻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给小孩心理上造成伤害。离婚之后家里平静多了,对小孩现在上学将来参加工作心态的正常发展都有好处。有人总是喜欢将矛盾拖着不解决,实际上早解决对大家都好。现在我的经济稍微困难一些,但是心情好多了。孩子很快就要长大成人,那时候我就会觉得我的辛苦很值得。”(一个40岁的单身母亲的话)

丧偶的单身男女之中,女性数目大大超过男性,北京这一数据的差距是丧偶后独身的女性占丧偶后独身总人数的74%,男性只占26%;上海女性丧偶者独身人数占丧偶者独身总人数的78%,男性为22%。可以说明:(1)根据医学报告和人类寿命上的性别差异,在中老年死亡人数中,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丧偶单身者中绝大多数为中老年女性;(2)资料也可能显示丧偶的单身男性再婚比例高于女性,而丧偶单身女性再婚的比率要小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丧偶的单身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的原因。有心理学家分析,男性的单身者比较女性而言更加难耐孤独和寂寞,他们不善于料理自己和子女的日常生活,所以一般迅速再婚;而女性单身者不同,如果她们拥有经济能力,她们一般不愿意求助于另外的男性来维持她们的生活(这个时候她们常常对另外一个男性进入她们的家庭感到更多的恐惧,对于这些妇女来说再婚意味着被另外一个男性所控制,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而丧偶男性再婚这方面的恐惧要小得多,他们相信再婚后依然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中国妇女尤其是老年妇女仍然没有摆脱封建社会的“夫死从子”的传统观念,她们宁愿和子女一起生活,而对再婚则顾虑重重,之中有的女性也可能顾虑再婚丈夫和自己未成年子女的关系。这就使单亲家庭中,单身母亲占绝对多数。

吴女士,33岁,某机关干部。离婚后带着儿子独自生活,因为第一次婚姻不幸福,她曾经下决心做一个单亲妈妈,但是没过多久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再一次结婚,一年后离婚,后来又一次结婚,几次三番,都没有找到她所需要的幸福生活,至今依然和孩子相依为命,为此她感到沮丧。听完她叙说的不幸的婚姻故事,我们询问她关于婚姻的看法。她说:“我也知道结了婚也不见得有什么好果子吃,其实我挣的钱也很够用,只是我不愿意同事和朋友还有我的父母亲戚说我是一个没男人要的女人,其实暗地里也不是没有男人喜欢我,但是光有情人有什么用,难道能带到场面上给人看吗?女人的一生只有靠丈夫撑着,不然别人都不拿你当一个女人,没办法只好找个人结婚,带着一个孩子和人家过,矛盾一下子就来了,我挺护儿子的,所以几次三番地和人家过不好。正因为不是结发的夫妻,所以彼此之间都把两人的结合看得很淡,说离就离,财产分割之前已经有协议,感情上的牵挂一点没有。想起来人的这一生过得真没意思,别的到是没什么,可是委屈了孩子,学校同学中单亲家庭总是少数,儿子羡慕同学都有爸爸,而我的前夫自打离婚后根本就不来看看孩子,和他后来的老婆孩子过得不知有多快活。”

据乔纳森·哈迪的《****·结婚·离婚》,英国单亲家庭1988年比1971年增加8倍,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16,而到1993年则占27%,1995年占30%;英国每三个孩子就有一个孩子是单亲家庭的子女。美国每五个孩子就有两个孩子是单亲家庭的子女。1996年欧共体所有国家新生儿统计数目之中有24.3%为非婚子女,之中丹麦46.3%,英国35.5%,法国38.8%,另有非欧共体成员国冰岛达最高比例60.7%,也就是平均三个新生儿就有两个是婚外生育。

中国单亲家庭数目,因为各种原因目前尚无明确大规模统计数字。但是也有一些抽样调查数据:至1999年底离婚所致的单亲家庭子女在我国中学生中达到5%;而且,这个数字于2000年以后呈逐渐增长之势。例如,2000年抽样调查:武汉市市中心小学高年级某班,单亲家庭子女占全班学生总人数8%;2008年抽样调查:武汉城郊某住宅小区所属中学初中部某班,单亲家庭子女占全班学生总人数70%——后一个数据,也许属于“特例”,但是可以看出单亲家庭近年来的社会高速增长。

2000年5月,由着名影星巩俐主演的电影《漂亮妈妈》在武汉市公演,引起巨大轰动(此类电影题材的轰动,说明单身母亲现象在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依据电影故事,当年6月,武汉有关部门组织评选出一个下岗后抚育残疾子女的单身母亲,如此苛刻的评选条件,短时间在武汉市居然评出了数十例。同期,武汉市新闻媒体报道了一个真实故事:丈夫抛弃了因疾病而半身瘫痪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母子二人挤在一间简陋的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艰难生活,屋里除了搁一张床外仅仅只剩容许一个人走路的空间,几乎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单身母亲每天伏在床边做饭洗衣。这样的例子虽属特殊,但是也可以生动地反映出单亲家庭生活的一个侧面。

也有另外的例子。

如我们在《独立自信的单身女人》一个篇章里说到的,自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新富阶层逐年增多,其中就有经济条件相当优裕的单身母亲,因为有独立自主的经济能力,自然也有独自一人抚养孩子的能力,在这一个方面,她们不屑于和男人合作。

单身女人F,45岁,音乐教师,因为第三者介入这类老套的故事,五年前和丈夫离异,之后独自抚养女儿,工作之余还要教钢琴课,收入相当可观。一年前,送女儿去澳大利亚留学。她说:女儿在国外读书非常争气,毕业后可能会在墨尔本找工作。等退休后就随女儿一起迁居国外,“和女儿在一起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她说,年轻时不懂事,以为婚姻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以为婚姻是男女之间爱的融合,到老了才明白,婚姻只不过是社会的需要,一男一女组成家庭才利于人类的繁衍。现代社会,如果女人有能力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何必需要婚姻这一种形式?这是她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