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治
11841600000046

第46章 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10)

2)膝踝足矫形器的结构:根据材料,膝踝足矫形器也分为塑料矫形器和金属矫形器两个基本类型。塑料KAFO是在塑料AFO之上加上一个塑料大腿套,两者之间用金属支条和膝铰链连接在一起。金属KAF0是在金属AF0之上加上一个金属支条和箍板构成的大腿部分,与小腿部分用膝铰链连在一起。无论是塑料矫形器还是金属矫形器,虽然它们大腿部分的材质不同,但作用却是一样的,就是将矫形器与患者大腿固定在一起,并对患者大腿部分施加支持力量。膝踝足矫形器的结构决定了它除了具备踝足矫形器的功能之外,还增加了对患者膝关节进行控制的功能。对患者膝关节的控制作用取决于矫形器膝铰链的功能,而它又是与膝关节的结构密不可分的。

(3)膝矫形器。将膝踝足矫形器中的踝足部分去掉,就得到了膝矫形器的基本结构。膝矫形器(kneeorthois,K0)的构造只涉及小腿部分、大腿部分和膝关节,它能够控制膝关节的活动而直接对膝关节发生作用。对偏瘫后膝关节无力、不稳定、韧带松弛、挛缩等症状,可选用膝矫形器。使用膝矫形器常发生的问题是在患者穿着矫形器行走时矫形器容易滑脱和转动,使矫形器对膝关节的作用削弱甚至消失。在给患者设计、使用膝矫形器时应特别注意解决这个问题。制作膝矫形器的主要材料通常有高温热塑板材、金属和碳素纤维。塑料矫形器主要是由聚丙烯和聚乙烯高温热塑板材整体成型制成;金属矫形器和碳纤矫形器则是分别用金属或碳纤来做矫形器的支撑框架,再辅以布料、皮革等材料构成。偏瘫矫形器治疗与偏瘫的康复训练是密不可分的,患者穿戴矫形器之后,再配合一系列的康复训练,能够较早而较快地恢复患侧肌肉的功能,从而提高上下肢的活动功能,使偏瘫患者早日康复。

(四)偏瘫辅助装置及自助具

1.概述残疾者功能已有丧失,不能独立地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为了解决他们的困难,需设计一些专门的器具或器械来加强其减弱的或代偿其已丧失的功能,这些器械统称为功能辅助性器械(functionalaids)。根据其复杂程度又可分为技术性辅助装置(technicalaids)和自助器具(selfhelpdevicesorselfhelpakb)。自助具本身简单,没有能源,离开人的操作不会自动工作。而技术性辅助装置往往复杂,需能源驱动,自动化程度较高,人在其中只起按动开关的触发和启动作用,其余动作由机械自动完成。

2.自助具的种类和功能

(1)生活自理和防护辅助设备。包括残疾人的衣帽鞋袜及穿脱辅助器具、双便(大小便)收集器具、五官四肢躯干防护器具、洗漱洗浴洁身护肤辅助器具及残疾人用来测量体温、体重、身高及计时的辅助器具等。

(2)个人移动辅助器。

1)拐杖如手杖、前臂杖、腋杖、各种拐棍、冰雪防滑拐头。

2)助行架如无轮助行架、有轮助行架、交替式步行架。

3)推车、轮椅。

4)转移用具:如悬吊移动设备、轮椅的上下楼梯设备。

(3)家务管理辅助器。

1)炊事用具:如单手切菜板,水果削皮器,单手炒锅架,单手开瓶器。

2)饮食用具:如夹持式筷子,防洒碗碟,防滑布,带粗把的餐具、水杯,重残人的喂食用具。

3)清扫用具:如持物钳,长把扫把,长把簸箕,吸尘器等。

4)家庭缝纫、编织工具:如缝纫机、编织机、剪刀、顶针、洗衣机、刷鞋用具。

(4)家居用品。

1)稳定板:由木板和针钉制成,加置防滑胶垫于底部,可协助单手活动者在瓜果削皮时使用。

2)单手托盘:表面附有防滑胶垫,使盛载的东西不会倾倒。

3)水龙头开关器:

帮助手部有缺陷者开关水龙头。

4)长臂拾物器:往地上拾物时,无需弯腰,坐在轮椅上的患者,无需站起来拾物。

(5)洗澡用具。

1)双环毛巾:将毛巾两端加上双环,适合双手抓握功能较差的患者使用。

2)长臂洗澡刷:适合上肢关节活动受限者。

3)肥皂手套:适合手抓握功能较差的患者使用。

4)防滑地胶:置于湿滑的地方可防止摔倒。

5)洗澡椅:垫了海绵的椅,提供舒适的座位,并可疏水,高度可调整。

(6)个人卫生用具。

1)长柄发梳、长柄海绵式牙刷:将梳子或牙刷上绑上木条作手柄即可。适合上肢关节活动受限者使用。

2)指甲刷:底部黏两个吸盘,便能固定在台上,适合单手活动者使用。

3)轮椅式便池:座位铺有软垫,下方有硬盆,需如厕时移开座位上的木板即可使用。

4)加高坐厕板:使大腿关节屈仲有困难者易于坐下和起立。坐板可直接安装在厕所上,易于清洁。

3.临床应用

(1)拐杖类。根据拐杖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可将其分为手杖、前臂杖、腋杖和助行架四大类。每一大类义包括若干种类。一般来说,手杖适用于偏瘫患者或单侧下肢瘫痪者,前臂杖和腋杖适用于截瘫患者。助行架的支撑面积大,较腋杖稳定,多在室内使用。

1)手杖:上肢和肩的肌力正常才能使用手杖,如偏瘫患者的健侧、下肢肌力差的不完全性截瘫患者。握力好、上肢支撑力强的患者可选用单足手杖,如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较差,应选用三足或四足手杖。

2)前臂杖和腋杖:①双下肢完全瘫痪(;。以下截瘫,必须使用大腿矫形器,或;以下完全性截瘫,使用截瘫矫形步行器上肢肌力达到五级的患者),可使刖双前臂杖或腋杖步行;单侧下肢完全瘫痪,使用一侧拐杖步行。②双下肢不完全瘫痪时,根据下肢残存肌力情况,选用腋杖或前臂杖。③一般选用标准型前臂杖进行洲练,如患者将腋杖立起,以手扶把手亦能步行,则可选用前臂杖。④肱三头肌减弱时,肘的支持能力降低,选用肱三头肌支持片型腋杖;肘关节稳定性差时,选用有腕关节固定带的前臂杖或腋杖。

3)助行架:肘关节屈曲挛缩,不能伸直时,可选用助行架。

(2)拐杖的长度选择。确定拐杖长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身长减去41Cm的长度即为腋杖的长度。站立时大转子的高度即为把手的位置,也是手杖的长度及把手的位置。测定时患者应穿日常穿的鞋站立。若患者的下肢或上肢有短缩畸形时,上述方法就不合适,下面介绍一下正确的方法。

1)腋杖的长度:让患者穿上鞋或下肢支具仰卧,将拐杖轻轻贴近腋窝。在小趾前外侧15cm处与足底平齐处即为拐杖最适当的长度,肘关节屈曲150°,腕关节背伸时的掌面处即为把手部位。

2)手杖的长度:让患者穿上鞋或下肢支具站立。肘关节屈曲150°,腕关节背伸,小趾前外侧15cm处至背伸手掌面的距离即为手杖的长度。

(3)常用拐杖简介。

1)手杖(cane):手杖为一只手扶持以助行的工具。①T形单足手杖,用木材或铝合金制成。适用于握力好、上肢支撑力强的患者,如偏瘫患者的健侧、老年人等。②问号形单足手杖,基本与上相同。③三足手杖,由于三个足呈品字形,比以上两种均稳定。用于平衡能力稍欠佳而用单足手杖不安全的患者。④四足手杖,由于有四足,支撑面广而更为稳定。用于平稳能力欠佳、用三足手杖也不够安全的患者。一般较少使用一支,而是两手各持一支。手杖的制作材料,单足的一般为木材,三足和四足的现在多为铝合金,高度可以调节。把手的形状与支柱成斜角、下有沟槽便于手指抓握的最方便。

2)前臂杖(forearmcrutch):前臂杖亦称为洛氏拐(ldrandcrutch)。把手的位置和支柱的长度可以调节,夹住前臂的臂套为折叶式,有前开口和侧开口两种。此拐可单用也可双用,适用于握力差、前臂力较弱但又不必用腋杖者。

其优点为轻便、美观,而且用拐手仍可自由活动。例如需用该手开门时,手可脱离手柄去转动门把,但却不用担心拐杖脱手,其原因是臂套仍把拐保持在前臂上。缺点是稳定性不如腋杖。

3)腋杖(axillarycrutch):腋杖可靠稳定,但笨重,外观不佳。此拐又分①固定式即标准型,简便,但不能调整长度。②可调式,可以调节长度。③加拿大式,有臂套或支持片以加强作用,分为有肱三头肌支持片型、有前臂支持片型、有腕关节固定带型,分别适用于肱三头肌乏力者、肘关节稳定性差者和伸腕肌力弱,手腕难于固定者。腋杖用于截瘫或外伤较严重情况。

4.使用方法截瘫患者需使用两支拐杖才能行走,偏瘫患者只用单个手杖,二者的使用方法不同。

(1)截瘫患者的拐杖步行根据拐杖和脚移动的顺序不同分类。

1)交替拖地步行:伸出左拐杖一伸出右拐杖一两足同时拖地向前,到达拐杖附近。

2)同时拖地步行:即同时伸出两支拐杖-两足同时拖地向前,到达拐杖附近。

3)四点步行:方法为伸出左拐杖-迈出右脚-伸出右拐杖-迈出左脚。

4)三点步行:方法是先将肌力较差的一侧脚和两侧拐杖同时伸-再将对侧足(肌力较好的一侧脚或健足)伸出。

5)两点步行:方法是一侧拐杖和对侧足同时伸出一余下的拐杖和足再同时伸出。

6)大、小步幅步行。方法与同时拖地步行相似,但双足不拖地,而是在空中摆向前,故步幅较大、速度快,患者的躯干和上肢控制力必须较好,否则容易跌倒。

(2)偏瘫患者的手杖步行。

1)三点步行:绝大部分偏瘫患者以伸出手杖-伸出患足-伸出健足的顺序步行,少数患者为伸出手杖——伸出健足-伸出患足方式步行。

2)两点步行:即先同时伸出手杖和患足,再伸出健足。该方式步行速度快,适合于瘫痪程度较轻、平衡功能好的患者。

5.轮椅的使用普通轮椅适合于下列疾病:脊髓损伤,下肢伤残,颅脑疾患,年老,体弱,多病者。选择轮椅时要考虑到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至少有一侧上肢功能正常,能比较熟悉地操作轮椅。

(1)打开与收起轮椅时,双手掌分别放在轮椅的两边的横杆上(扶手下方),同时向下用力即可打开。收起时先将脚踏板翻起,然后,双手握住坐垫两端,同时向上提拉。

(2)自己操纵轮椅。向前推时,操纵前先将刹车松开,身体向后坐下,眼看前方,双手向后伸,稍屈肘,双手紧握轮环的后半部分。推动时上身前倾,双上肢同时向前推并伸直肘关节,当肘完全伸直后放开轮环,如此重复进行。对一侧肢体功能正常,另一侧功能障碍(如偏瘫)、一侧上下肢骨折等,可以利用健侧上下肢同时操作轮椅。方法如下:先将健侧的脚踏板翻起,健足放在地上,健手握住手轮。推动时,健足在地上向前踏步,与健手配合,将轮椅向前移动。上斜坡时,保持上身前倾,重心前移,其他方法同平地推轮椅。如果上坡时轮椅后倾,很容易发生轮椅后翻。

(3)轮椅转移。以偏瘫患者为例。

1)床一轮椅之间的转移:轮椅放在健侧,与床成30°-45°夹角,刹住车轮,移开足托。患者健手握住轮椅外侧扶手站起,站稳后以健足为轴缓慢转动身体,使臀部对着椅子缓慢坐下。

2)轮椅一床之间转移:从健侧靠近床,和床之间成30°~45°夹角,刹住车轮,移开足托,健手抓住扶手站起,站稳后,向前放到床上,以健足为轴,缓慢转动身体,然后坐下。

总之,经系统康复治疗后,最能体现出康复治疗效果的就是治疗对象回归家庭及社会后的实际生活及工作的情形,充分体现出经系统康复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状况。尤其是即使在有关康复机构中经系统康复治疗后取得了很好的康复效果,但在回归家庭及社会后仍不能体现出康复治疗对其生活及工作的改善或改善不大时,则显示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面存在有问题,需要针对性地重新予以康复治疗。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将在康复治疗机构中取得的成果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及工作中,才能体现出康复治疗的效果,反映出治疗对象的生活质量。

(第四节)平衡和协调的康复

―、平衡训练

平衡能力是当我们身体的重心遭到破坏时,机体做出快速反应重新调整重心的过程。它不仅是身体的保护性反应,也为所有技巧性运动提供了基础。偏瘫后卧床时间越长,平衡反应就越差。因为卧位是人体受支撑面积最大、重心最低、需要的平衡反应最小的体位,它可以对重力完全没有反应。当卧床时间长的患者首次直立时会因恐惧影响机体的灵活性,使平衡反应降低至零。因此最好在发病后的1周内就应帮助患者练习直立位,开始向不同的方向做离开中线的活动,然后再回到直立位。在患者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时,治疗师要给予最大的帮助,使其不致跌倒,因为跌倒的经历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惧心理。

维持良好的平衡能力需要诸多条件,包括:①视觉。②前庭功能。③本体感觉、触觉。④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⑤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⑥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协调动作。⑦肌力与耐力。⑧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等。其中任何条件的不足均会影响平衡能力。

(一)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

1.支撑面积由大变小即从最稳定的体位(姿势)逐步过渡至最不稳定的体位(姿势)如仰卧位-侧卧位-坐位-站立位,双足分开站立位-双足前后-并拢站立位-单足站立-足尖站立位;使用辅助器具(拐杖等)或用手支撑-不使用辅助器具和手支撑。

2.从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到被动态平衡平衡训练应首先从最容易的静态平衡姿势开始,逐步过渡到动态平衡训练(自我使重心从小到大的多方向摆动),最后练习被动态平衡(外力推拉、利用平衡板和训练球等破坏支撑面的稳定性)。

3.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训练体位来变换身体重心距支撑面的高度,如仰卧位-侧卧位-坐位-手膝位-双膝跪位-站立位。

4.从有意识地保持平衡至无意识地保持平衡如开始时先告诉患者在推动时要求其保持平衡,然后可在患者不注意的情况下突然发力推动患者,并要求患者继续保持平衡。

5.从睁眼时训练到闭眼时训练例如开始训练时,要求患者两眼睁开站立,并注视地面所划直线行走,然后要求患者闭眼(去除视觉代偿)站立,并向正前方行走。

总之,平衡训练应由易到难有顺序地进行,最稳定体位-最不稳定体位;支撑面由大-小;重心由低-高;静态-动态;睁眼下训练-闭眼下训练;无头颈参与活动-有头颈参与活动。训练应在严密保护下反复进行,防止患者受伤。但应尽可能减少外力支撑,以便患者自我调整。可通过镜子、口令(如“向左、向右”)等帮助矫正姿势。

(二)训练方法

1.不使用器具的平衡训练

(1)坐位平衡训练。包括静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和被动态平衡训练。被动态平衡训练可通过被动摆动患者的躯干(向前、后、左、右,旋转)、下肢(左右、上下)和上肢(向前、后、左、右、上、下)进行,以便训练患者的坐位平衡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