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11843300000053

第53章 临床辅助检查(6)

脑膜炎脑电图一般来讲,脑膜炎病儿的脑实质受累较脑炎轻,所以脑膜炎的脑电图异常程度多较轻。由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在急性期脑电图异常率高,有时可高达70%,主要表现为基本电活动的慢波化,多为枕部高波幅,严重者有5波增多。一般随临床症状改善后这种脑电图变化减轻或消失。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或病情较轻者,脑电图变化较轻。在急性期及病情较重者显示非特异性广泛性0波及5波。发生惊厥时,可有痫样放电。若病情严重,颅内压增高,可见广泛性0.5—3Hz5活动,有时为额部间隙性节律性5活动或枕部间歇性节律性5活动,随病情好转,慢波减少,快波增加。若为结核瘤或局限性结核性蛛网膜粘连时,脑电图可见局限性改变。化脓性脑膜炎的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急性期病情较轻者,脑电图可以正常或轻度异常;严重病例,可呈广泛性j或0波活动;当合并脑脓肿时,可在广泛性异常的基础上有局灶性5波;临床有惊厥发作者,可有尖波、尖慢波放电。

(2)脑炎的脑电图脑炎的脑电图改变较脑膜炎明显,临床症状愈明显,脑电图异常率愈高,可达90%—100%。脑炎的脑电图异常多呈弥漫性异常,两侧基本电活动变慢,节律消失,呈弥漫性0波或5波活动,有时呈一侧性慢波活动,有时在弥漫性慢波活动基础上呈局灶性改变。若有惊厥发作,可有痫样放电存在。

脑寄生虫病的脑电图寄生虫病如脑囊虫病、脑包虫病、脑血吸虫病、脑肺吸虫病等,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广泛性慢波活动,或在广泛性异常基础上呈局限性慢波。慢性期有惊厥发作时可有尖波、棘慢波放电。脑寄生虫病的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不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3.癫痫的脑电图癫痫的诊断最主要是临床上有癫痫发作,排除了其他进行性脑部疾病后作出的。临床发作时脑电图上出现相对应的暴发性异常波。暴发性异常波的主要类型有:

棘波周期为20—70毫秒,是兴奋性过高的表现,见于各种类型的痫样发作。Gibbs认为前额部棘波、一侧性棘波、多棘波与临床密切相关,可达90%左右,中颞部或额部棘波为80%,枕部、顶部棘波为70%左右。颞中部与中央区的棘波放电灶或棘慢波放电灶是诊断小儿良性局灶性癫痫不可缺少的脑电图改变。

尖波周期为70—200毫秒。与棘波一样,多为负性波,少数为正性波,呈单相性或双相性,偶为三相性,可见于各种类型的癫痫。

棘慢波与尖慢波棘慢波综合,由一个棘波与其后的一个慢波综合而成,尖慢波由一个尖波与其后一个慢波组成,可见于各种类型癫痫发作。发作期可见弥漫性棘慢波或尖慢波;发作的间歇期可有棘慢波或尖慢波阵发,或局灶性改变。3Hz棘慢波见于典型失神发作,发作开始时可能为双侧对称同步的3.5—4Hz棘慢波放电,最后可能为2.5Hz棘慢波。若为3Hz多棘慢波放电应考虑失神发作伴有强直阵挛性发作的可能。颞中部或中央区的棘慢波放电灶或尖慢波放电灶可见于良性局灶性癫痫。

高峰节律紊乱特征为高波幅的棘波、尖波、棘慢波、多棘慢波和慢波阵发。有时有间歇现象,有时为持续性发放,有时左右不对称。可分为:(1)典型高峰节律紊乱;(2)不典型高峰节律紊乱周期性高峰节律紊乱;(4)非对称性高峰节律紊乱,主要见于婴儿痉挛。

高波幅慢波暴发有3Hz高幅5波或6Hz0波阵发。

脑电图检查如能适当地根据癫痫的发作类型选用诱发试验,通常可使癫痫波的检出率提高至80%—90%。过度换气较易诱发3Hz棘慢波发放,常伴临床失神发作。对于夜间发作或精神运动性发作病例,若常规脑电图阴性,可做睡眠描记,能大大地增加阳性率。

癫痫发作与非癫痫发作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发作性疾病,其可分为癫痫发作与非癫痫发作,而小儿非癫痫性发作占小儿人群的10%左右,是前者的10—20倍。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有生理性因素(脑血管疾病如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昏厥、偏头痛,心血管病变如阿斯综合征、Q一T延长综合征,睡眠障碍,多发性抽动等)和心理性因素(心理障碍如情感性擦腿,屏气发作,癔病性发作,精神病性发作,非癫痫性强直性发作等)。因此在碰到发作性疾病时应区别是癫痫发作,还是非癫痫发作。诊断癫痫发作时,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并做规范的脑电图检查,有条件者应进行视频脑电图(Video一EEG)检查,达到明确的诊断。

规范的脑电图检查是区别小儿癫痫发作与非癫痫发作的重要方法,Video一EEG检查可见临床发作同时的发作期脑电图改变:痫性放电和放电后电压变平、电活动变慢,是区别两者的最有力证据。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ES)指的是一次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多次发作,而发作间期意识不能恢复。我们平时诊断ES往往是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而往往对占ES中25%的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认识不足。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可见于失神状态、不典型失神状态及颞叶癫痫持续状态等,其临床上的共同特点为意识障碍,呈木僵样,伴有定向障碍,脑电图对诊断起重要作用。癫痫持续状态时EEG背景活动变慢,伴有痫性放电,而持续状态停止后,背景活动增快,同时有较典型的痫样放电,不少可误诊为病毒性脑炎或精神疾病,因此及时检查脑电图和正确判断对正确诊断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睡眠慢波相脑电持续状态有些病人有脑电图改变而未见临床上典型的癫痫持续状态发作,而在睡眠慢波相时见到持续性慢波发放,或棘慢波发放占整个描记时程的80%以上,可见于颞中部中央区棘慢波放电的癫痫发作、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综合征,对此也应给予药物治疗。

4.儿童智能低下、脑瘫及其他系统性疾病而影响脑功能时,也可以出现非特殊性脑电图异常。智能低下者脑电图大多正常,不正常者可有痫样放电或弥漫性慢波化。脑瘫的脑电图可以正常,也可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化,或局灶性慢波,有20%—30%病例有痫样放电。智能低下与脑瘫有时可表现为高幅卩波活动或睡眠波的异常。肝性脑病大多可见三相波。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及脑膜白血病者,都可以出现非特殊性脑电图异常:弥漫性慢波化,或在弥漫性基础上呈局灶性改变。

5.精神异常时脑电图改变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警觉程度下降和日间有不可抗拒的发作性睡眠,大多数病人伴有一种或多种的其他症状,如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幻觉症。而脑电图检查,觉醒时的脑电图大多数表现正常波形,仅有少数病例有慢波增多,可为阵发性慢波活动或散在慢波,而大多数病例有明显入睡倾向,约20—30分钟即可描记到睡眠脑电图,且睡眠发作时脑电图在入睡初期即可进入快速眼动睡眠相(REM睡眠),而正常人在入睡时先非快速眼动相(NREM睡眠)开始,经过60—100分钟后才进入REM睡眠。目前为了诊断明确多采用多导睡眠描记图,可显示睡眠潜伏期短,REM睡眠潜伏期短,在日间睡眠中即使短至10分钟睡眠,也可见到REM。若经多导睡眠潜伏期试验也可显示睡眠潜伏期短于5分钟,睡眠初期REM周期在日间睡眠发作和夜间睡眠时均增加。

(2)孤独症孤独症是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全面性神经发育障碍,主要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有部分病例可伴有癫痫发作、先天性风瘆、结节性硬化、脑内脂肪沉积病和脆性X染色体异常等。尽管脑电图检查对诊断孤独症无特别的诊断价值,但有部分病例脑电图检查可见异常发现,如a节律不规则,慢波活动增加,甚至有痫样放电、阵发性活动或睡眠慢波相的脑电持续状态。

注意力缺陷障碍病儿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障碍,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易激惹、冲动、坐立不安等,常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注意力缺陷障碍的脑电图检查结果各家报告不一,异常率高低不一,异常波形也不一,其主要由于对于注意力缺陷障碍的诊断标准认识不一,注意力缺陷障碍的伴发症不一,同时各家对脑电图操作与判断标准不统一,造成了异常率明显差异,应认识到绝大多数病儿的脑电图是正常的,可有少数伴有律不规则、慢波增高或波高耸等非特异性改变。对于出现尖波或尖慢波阵发或散在病例,应注意是否存在惊厥病史以供治疗参考。

多发性抽动多发性抽动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低不一,其主要表现为波节律不规则、慢波活动增多,甚至出现高幅0波、波的阵发活动,与尖波很相似。对于氟哌啶醇治疗后的病儿,更易出现高幅0波、波阵发,且背景慢活动增加。少数多发性抽动病例可伴有癫痫发作,脑电图检查可出现尖波、尖慢波阵发性活动。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为原发性(梦游症、夜惊、梦魇等)和继发性(睡眠不安、入睡困难、睡眠过度等),易与癫痫相混淆,对于这些病儿做脑电图检查,一般无痫样放电或痫性放电。对疑似癫痫发作者,可做视频脑电图检查,若为癫痫发作者,发作时Video一EEG可有同步的痫性放电若无同步痫性放电,则多为非癫痫性发作,因此有睡眠障碍的病儿应做视频脑电图检查。

6.抗精神病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中,无论是氯氮平,还是利培酮,均可引起脑电图的异常改变,尤其是氯氮平更为突出,可表现两枕部的a波抑制,成群或散在的0波增多,或呈短程的0波阵发,或成群或散在波增多,特别在氯氮平应用的病例可出现尖波、尖慢波、棘波、棘慢波散在或阵发,应结合病史、服药史作出临床诊断。

因此,脑电图是目前检查脑功能,特别是大脑功能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

二、脑电地形图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Fourier转换用于脑电图分析,得到了脑电功率谱图,从而使脑电活动的研究能定量化、客观化,且形象直观。脑电地形图对头皮上测得的脑电信号按不同的频段以功率谱及相应的图像方法显示脑电活动。

(一)基本原理

脑电功率谱及其地形图的获得程序分三个部分。

1.信号获得系统

(1)脑电信号由头皮电极引起,电极放置方法与10—20国际安置系统相仿,可根据需要作些变动。

电位差由某个电极与公共参考电极之间获得并经前置放大器放大。

脑电信号经模数转换而将离散数据的模拟信号数字化。

2.信号处理系统

实时快速傅里叶转换将常规脑电图的时间一振幅关系转变为功率谱的频率一功率关系。因为任何有节律性的重复信号都可分解为在所给信号内的或多或少存在的一组正弦曲线。

由快速傅里叶转换得到的功率谱经一定选择记录内平均化以后其结果贮存于磁盘中,以供调用。

3.信号表达系统

坐标图按脑电图常用的头颅分区,以频率为横坐标,脑电功率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观察时较为直观。

数字行列图按行列打印出每个电极部位及每个频率的绝对功率值和相对功率,具有定量分析的作用。

头颅模拟图在图像表达中需要选择一定的频带进行分析,功率的大小可在灰阶图上或彩色图上以不同的色度表示,灰阶越淡表示功率越低,越深则功率越高;彩色图由红色渐变为蓝色,表示功率由高到低。

(二)临床应用

脑电地形图主要用于脑肿瘤、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等的应用研究。

1.颅内肿瘤CT的应用,使颅内肿瘤的形态学异常的诊断率大大提高,但CT有一定的损伤性,且不能对脑功能损害作出估计,常规脑电图虽能反映脑功能损害,但对损害范围和程度的判断不够形象和准确。脑电地形图正弥补了CT和常规脑电图的不足,所以在颅内肿瘤的研究上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Duffy用脑电地形图研究了一批经CT诊断为幕上肿瘤病人手术前的脑电活动,发现其异常表现具有相似性,在肿瘤部位5功率、功率明显增高,病侧枕部的a、功率降低,且脑电地形图的病变范围大于CT损害的范围,此由于脑细胞任何代谢和机能的改变均影响脑细胞的生物电,所以在脑肿瘤灶周围发生的脑功能损害可在脑电地形图上清楚地反映。由于慢波频率在肿瘤诊断上具有特殊意义,所以5、功率对脑肿瘤的诊断深受重视。5和0功率谱在4个灰阶以上者为病变,病灶区数值越高,面积越大,则表明肿瘤引起的脑损害程度越严重,病变范围也大。

大脑半球肿瘤的脑电地形图特点为:(1)背景脑电活动基本节律出现慢波化,慢波功率增加,功率尤其在病灶侧明显降低左右不对称,病灶侧的5、功率值明显增加呈灶性增高病变侧的5、功率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增高。脑电地形图对大脑半球肿瘤的定侧率达95%以上,定位准确率为98%以上。

大脑中线及深部肿瘤常出现中线分布的广泛的弥漫性5、功率增高。颅后窝肿瘤常出现弥漫性5功率、功率的增高,两侧分布可大致对称或一侧偏胜。

2.脑血管疾病近年来,用脑电地形图对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rarlsientischemicattack,TIA)及脑梗死作了一些研究。

(1)暂时性脑缺血发作为发作性,某些神经功能一过性障碍,而发作后形态学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所以,客观的脑电功能的检查显得更有意义。Nagata研究了颈动脉分布区的TIA,将脑电地形图和常规脑电图进行比较:(1)68%的病儿即使临床症状消失,脑电地形图上还仍有病侧5功率、功率增高,并随病情好转,出现慢波功率降低,功率逐渐增高并恢复至正常脑电地形图对背景活动的电压不对称的发现比常规脑电图更敏感。因此,脑电地形图对提高TIA发作的诊断率及病情随访均有较大意义。

脑梗死常由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引起。其脑电地形图特点为损伤局部的局限性慢波功率增高,可呈香蕉形改变,主要为高功率的5、灶,且背景脑波中的a、频带,在两半球分布不对称,病侧功率降低,同时脑电地形图的损伤范围比CT要大,阳性率比CT略高。

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前后脑功能的评价术前脑电地形图显示病侧高电压的5灶和a活动明显抑制,吻合术后5灶消失,病侧a频带的功率增高。当压迫吻合侧的颞前动脉时5灶又重新出现,频带的功率又重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