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11843300000064

第64章 精神发育迟滞(5)

1.疗效好或差与病种及病程、病情轻重相关,病情轻者预后好,目前为可治之病预后好。

2.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及时者,预后好;延误治疗者,预后差。

3.有各种恰当康复措施者预后好,无恰当康复措施者则差。

4.家长重视、积极配合治疗训练康复的病儿,预后好于家长不重视者。

(焦公凯李宝林)

(第七节)精神发育迟滞教育训练

1985年WHO提出MR的康复定义:联合应用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训练等措施,对病人进行训练或再训练,使其达到尽可能高的才智水平。MR儿童的主要问题智力落后和受限制的适应能力是一种慢性状况,这种状况会在许多方面影响儿童的发展。因此针对MR儿童的教育治疗目标是促进MR儿童的智力与技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帮助他们融入家庭和社会生活,提高适应能力。

以往,MR教育训练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近年来,综合性的预防、干预教育方案正受到普遍关注。教育方案建立在MR儿童已有资源和强项的基础之上,努力扶持特殊的技能或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将注意焦点放在如何将教学和教育治疗方法最好地与MR儿童自己的程度和能力相匹配,来实现可行的目标。同时关注MR儿童主要的环境和个人特征对其心理调节的影响,以满足每一个MR儿童的教育和发展水平的要求。因此,对MR儿童的治疗和教育是一个多成分的、整合的策略,这个策略是在儿童个人的发展、他们的家庭或机构和社区的背景下考虑儿童的需要。着重于教给儿童必要的技能和能力,向父母和其他照管者提供支持和传授技能。

一、教育训练的基本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儿童早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对MR儿童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提出了早期干预的概念。研究发现,对MR儿童如果在6岁以前开始实施早期干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MR儿童最终能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所以,一旦发现儿童发育迟缓,就应该立即开始给予相应的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早期教育训练的方式、方法,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美国的Portage早期教育计划(简称Portage计划它应用于对智力年龄在0—6岁的儿童进行早期教育。该方法分为六个领域:婴儿刺激活动、社会行为、语言、生活自理、认知和运动。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基础,注意发挥家长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其内容安排富有科学性、趣味性和连贯性,被各国广泛采用,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

2.提供最少限制的学习环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发育障碍的理解,针对MR儿童的特殊教育理念,也逐渐由“机构化”、“隔离式”教育理念,向“非机构”、“回归主流”、全纳式”教育发展。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并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其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并号召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持续的教育过程,它的主要特点是:

(1)倡导普通学校接纳所有的儿童,只要可能,所有儿童都应该在一起学习,不论他们在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文化的、种族的差异或可能存在的障碍。强调人具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主张学校要通过集体的合作和相互的帮助,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承认人是有差异的,倡导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不同需要,而不是不同的儿童去适应固定的学习过程。

这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是要向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并且,随着全纳教育的推广,必将改变社会存在的歧视和排斥的现象,创造人人受欢迎的社区和建立一种人人参与的全纳社会。

对于MR儿童而言,全纳教育,将使得他们获得最少限制的学习环境成为可能,使他们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日益增加与正常社会接触的机会,有利于他们提高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能力。

3.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开始进行系统教育训练之前,应该对MR儿童进行系统的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潜能及本身内在的各种能力存在的“个别间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儿童的学习活动产生的影响,把握教育起点,因人而异,制定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最大限度地以“个别化”原则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使每一个接受教育训练的儿童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教育内容注重实用性和系统性MR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应该涉及儿童日常生活实际的方方面面,包括基本独立生活技能,语言、动作、感知觉、交往、认知等,充分强调实用性。根据儿童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教育训练内容和方法。应该确保每一项学到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并将新掌握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没有实用意义的抽象东西对这些孩子来说太困难了。

5.激发动机,体验成功喜悦MR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由于挫折和失败受到挫伤,因此教育训练时,要依据儿童自身发育能力水平提供合适的教材、教具与学习任务,减少遭遇挫败的机会,更多地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满足其成就感的需求,从而激发起学习新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

6.教学方法MR儿童通常学习速度比较缓慢,记忆力薄弱,掌握抽象概念有困难。所以,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加学习内容的直观性、重复性和趣味性,帮助他们概念形成,获得知识,增加许多效能。具体做法如下:

利用操作性体验和游戏开展教学活动MR儿童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分心,故在教育训练时,在尽量减少干扰的前提下,还须注意调动身体各感觉器官,利用日常生活中有关经验资料,组织多种活动和游戏,尽量使教学生动活泼,有趣味性,多样化。儿童通过亲身体验,不但增强学习动机与注意力,又从中获得实际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具和教学资源如实物、图片、图像、模型、幻灯、投影仪、电视和电影等直观手段,使其留下深刻印象与记忆,加深对学习任务的理解。

应用与日常生活有关事例作为教材,使感到与自己相关,学会灵活运用,有所变通,逐步提高。

(3)强调任务分解式学习将学习训练任务分解为若干细小的任务目标,按一定的顺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最终达到总体任务目标。对轻度MR儿童,分解的步骤可以粗一些,大一点,注意其接受程度;对中、重度与极重度儿童,分解步骤要细小一些,以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减少失败感。

(4)适度练习,不断巩固MR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是记忆保持不巩固,遗忘快。因此,要在其注意力可以维持的时间范围之内,提供各种不同情境的学习机会,同时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对同一学习任务反复练习,加深记忆,巩固学到的知识,使其留下鲜明印象。练习应该适度,避免形成疲劳,失去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5)提供反馈,增强正确反应反馈(feedback)形式包括教师让其知道学习结果的正误,以及按其学习成果给予必须的增强。MR儿童亦应了解自己的反应是否正确,如是正确的,教师给予正向增强,该行为再度出现的频率将会提高;反应错误,则需耐心指导,简明地予以纠正。增强必须及时、明显,通过增强逐渐培养良好行为或消除不良行为。

教师在教学中言语表达要形象化、具体化教师在教学中言语表达要形象具体,既生动,又有趣,同时还可应用手势和身体动作加以示范,帮助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

7.确实督导,严格执行教学过程中,凡是教学计划内应当进行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均应严格要求,督促完成,不能随意减少或降低要求。同时,针对MR儿童学习上会遇到许多困难,行为上出现各种问题,情绪和个性方面也常出现一些不适当表现,教师应当充分理解,耐心和细心地循循善诱,启发和教育,杜绝厌恶和嫌弃。当儿童确实不能完成某些任务和要求时,要分析具体原因,及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通过教学互动,使MR儿童体会到教师的爱与关怀。

8.鼓励家长合作参与家庭是所有儿童成长的中心,对MR儿童也是一样。若要使MR儿童的教育训练取得最好效果,家长的合作和参与不可缺少。家长参与教育训练活动,不但增加MR儿童学习机会与学习经验,而且使家长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子女的学习潜能,提高教育信心。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其子女的教育训练计划,与学校配合,以获得最大效果。

二、教育训练的目标和重点

MR儿童的教育训练的重点是充分考虑儿童个人的发展需要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MR儿童的智力水平分级,教育训练的重点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具体如下:

(一)轻度MR儿童

轻度MR儿童教育重点与普通儿童十分接近,即培养其将来在社会上能有效地生活、工作的态度和技能,更强调实用性与生活化内容。具体内容包括:语文、数学、社会、沟通、安全、职业、动作与休闲等方面的技能。就课程发展和学习阶段而言,学龄前的课程重点在语言、动作发展和感知觉训练等方面;小学阶段应培养读、写、算、自然、美术、劳作、体育等基本技能,加强社会适应、语言、知觉、动作与自理生活能力训练;初中阶段除强化小学基本学习与应用之外,应给予职业前培训;高中阶段则以职业训练为主,并对所学的技能付诸实施。

(二)中度MR儿童

由于受到低智力水平的限制,在掌握文化知识方面有很大困难,多数中度MR儿童还伴有躯体上的缺陷,教育训练的重点应着重于身体功能训练和心理能力的康复和补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适应能力和劳动技能,尽量使之达到生活自理,在监护下有效地生活与工作。在学前与小学阶段,应以生活自理和感知、动作技能训练为主,兼顾社会适应、沟通与实用技能的培养。职业技能发展须在前述技能具备一定基础时方可进行。Gearheart和Littan(1979)曾将中度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课程分为自理、语言、社会适应、感知功能、实用技能、职业与经济技能及休闲活动技能等7个领域。

(三)重度与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这些儿童常常伴有许多躯体方面的障碍,迫切需要医疗服务。过去,许多人认为这些儿童不具备学习能力,只需终身养护。随着应用行为分析矫正技术(behaviormodificationtechniques)的实践,在重度MR儿童的行为训练方面颇显成效,激起人们对其教育与训练的信心。因此,对重度与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教育训练目标是:尽量使之达到生活自理或减少他人的监护程度,将来能够过半独立的生活。学前阶段,训练方案应包括注意力、感知觉、肢体动作,头部与手、脚的控制;针对特殊缺陷,选择适当的辅助器材,如:便于拿/握的特制餐具、沟通板、行为辅助器等。同时,注重给予必须的激励,积极培养适当的行为习惯,学习饮食、穿着、梳洗等生活自理技能。总之,重度与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也具有一定的学习潜力,只是学习过程有赖于精细地分步骤进行。训练时教师必须具有极大的耐心与毅力。

三、教育训练的方法

(一)诊疗教学法

诊疗教学法(clinicalteaching)是一种典型的个别化教学法。其主要方法是根据教育诊断结果资料,设计一个适合该儿童独特需要的个别化特殊教学方案。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测验——教学——测验”的交替过程。每一个教学阶段包括五个步骤:(1)诊断计划;(3)实施教学评定;—修正。

诊疗教学形式多样,最常应用的形式有下列三种:

1.个别指导即一对一的个别指导。这种形式最能依照儿童的能力,制定每个阶段个别教学目标,施以适当的教材和教学进度,保证有效学习,师生间的关系与相互沟通亦较密切。重庆市江津县“向阳儿童发展中心”引用“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大纲,以评定与教学合一的方法,制订教学计划。他们首先对每一个中、重度MR儿童的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自理生活、沟通、认知、社会技能等各个领域进行教学评定,找出现有的发展水平基线,在此基础上,制订出个别化教学方案。每个教学方案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效果衡量标准,教师在确定教学计划实施,并达到学习效果衡量标准后,再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

2.小组教学小组教学是将学习问题相类似或学习程度相近的儿童组合成一个小组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通常为4—6个人一组。教师仍应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评定。

3.独立学习这是一种自学活动,教师将教材内容按顺序编排成细目,让儿童循序渐进地进行自学。其教学特点为:儿童对呈现的教材须主动做出反应,学习结果可及时反馈,并充分适应儿童的个别性差异。

(二)主题单元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将各种课程系列地划分为若干具有逻辑顺序的主题单元,在各科的协调下,按单元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和训练。如主题单元“秋天”所有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感知、常识、音乐、美术等各个课程都围绕着“秋天”这个主题进行教学。

(三)任务分析法

任务分析法是运用行为分析技巧(taskanalysis),将教学任务作详细剖析,重点放在分解学习的操作方法。具体说,就是把学习的目标行为或操作程序分解成一连串小步骤的动作行为,使儿童循序逐个地学习每一个小步骤动作行为,最终完成目标行为的学习。任务分析法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做法,较常用的有下列四种:

1.“链锁”法(chaining)又称工序分析法。是将每一个工序按学习需要分成若干个小步骤,让学生按既定的先后次序来学习。步骤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灵活运用或再细分,直至达到目标为止。所谓“链锁”,就是某个目标技能可以按照进行时的先后次序排列成一连串的步骤。该方法大多用来训练生活自理能力。例如:自理课“喝水”项目,可以分解为三个小步骤:

(1)用右手(或左手)拿起杯子到嘴边;(2)喝一口水咽下;把杯子放下。

如果儿童的能力还有困难,还可分解为五个步骤:

右手(或左手)拿起杯子;把杯子送到嘴边;(3)喝一口水;(4)咽下水;把杯子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