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血液净化护理学
11843500000058

第58章 血液净化中心院内感染管理与监测(2)

为防止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源性交叉感染,特别是防止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确保透析安全,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换工作鞋,医生和护士对透析患者进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操作时,还应当戴一次性手套;对不同透析患者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对明确有传染性的乙型和丙型肝炎透析患者应当隔离透析或转专科医院透析治疗,艾滋病透析患者必须转专科医院透析。

对血液透析患者常规透析前应检测肝炎病毒;透析期间应定期(每6个月)对透析患者复查肝炎病毒、检测肝功能(ALT/AST),加强对肝炎病毒阳性透析患者的管理。对HBV、HCV阳性者的血透应与一般血液净化中心分开或有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对HBV阴性的血透透析患者和工作人员应接种HBV疫苗。不断加强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管理,做好院内感染登记工作,确保登记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透析设备应按设备要求定期对水处理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消毒冲洗方法。

三、血液透析患者病历的管理

血液净化中心必须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要制订严格的接诊制度,血液透析前测量体温、问诊并做好记录。新血液透析患者要严格询问接触史,必要时对透析患者做相应的检查。对于发热的患者,一定要首先排除传染性疾病,进行密切观察,必要时隔离透析。血液净化中心必须对每一台透析机进行编号,透析患者使用的透析机要相对固定,并做好记录。

血液净化中心应根据设备要求制订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常规或操作规范。对于与血液透析相关的有创性操作,例如动脉一静脉内瘘成形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内瘘穿刺术、体外循环技术(普通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等),血液净化中心应当向透析患者及其家属讲明操作或治疗的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透析记录可采用规范性表格,对每次透析的体重、干体重、血压、超滤量、血流量、血尿素氮等透析参数及病情进行记录。血液透析病历应用蓝黑或碳素墨水填写,一般不得涂改,特殊情况需要改动时,用双横线划掉需改动处,正确的内容写在其下方,并在旁边签字或盖章。

(王建萍)

(第五节)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

(1)严格按照透析液配制规程,配制透析液。

(2)配液时须佩戴一次性帽子、手套、口罩。

(3)配液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4)配液加透析粉时,需2人核对后并签字,才能配制使用。

(5)每月对配液系统,供液管道用3%过氧乙酸消毒。冲洗完成后对消毒液残留进行检测并登记。

(6)每季度对水处理设备反渗膜、供水管道用3%过氧乙酸消毒。冲洗完成后对消毒液残留进行检测并登记。

(7)反渗水及透析液所含的菌数不得超过100cfu/ml。

(8)在水处理装置的输出端的细菌内毒素不得超过1eu/ml,在入口的输送点上的细菌内毒素不得超过2eu/ml。

(9)每天记录反渗水电导度。

(10)每周至少检查1次反渗水的硬度和游离氯。

(11)每周检测反渗水pH。

(12)每季度由感染管理科负责抽样检测反渗水、透析液。检测超标时增加采样点。

(13)检测报告由负责感染的护士统一保存管理。

(孙雪莲王颂)

(第六节)血液净化中心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的废物。血液透析室是医院产生医疗废物的重点科室,主要有血液透析用的透析器、血管通路、穿刺针及其他医疗废物,每天可产生大量的废物,不易清洁、消毒。如果管理不严,处理不当,既污染环境,又传播疾病。要特别重视对血液透析室医疗废物的管理,按国务院、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生活垃圾和医疗性垃圾分类收集、集中管理。

(一)处理方法

严格分类收集和运转,设置3种以上颜色的污物袋及容器,使用的污物袋为坚韧耐用不漏水的可降解胶袋,当日收集后进行规范化处理。对有传染病的透析患者安排在隔离室进行透析。血透室护士在患者透析结束后把患者所用的物品作为如下分类处理:注射器、输液器、透析器、透析用血管通路用黄色垃圾袋盛装;针头、安瓿利器放入锐器盒内,收集时用黄色袋盛装;传染病患者的用物用双层不漏水黄色袋子密封盛装在专用桶里,并在包装外贴上医疗垃圾警示帖,注明废物名称、日期、种类,放于处置室由保洁人员统一密封运送到废物中心,转运过程中严防废物暴露、泄漏、遗失;生活垃圾用黑色袋盛装,由保洁人员定时收集,每天2次。下水道总出口处每天投放含氯石灰。护士操作时戴好口罩、帽子,发现手套有破损应及时更换,保洁人员收集和运送废物时要穿工作服,戴手套,穿水鞋。

(二)须重视血液透析室医疗废物管理

血液透析室每天有大量医疗废物,血液透析患者用的透析器、血管通路可能或多或少地残存一些血液,血液是细菌很好的培养液和传染源,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如果对此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院内感染,所以预防是关键。患者在首次透析治疗前进行必要检查,如检验肝功能等,对有传染病的患者或可疑患者应隔离治疗,专人专机使用,并做好交接班工作,治疗时必须做到一人一物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按规定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治疗后对所有污染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彻底切断传染源和传染途径。

血液透析室是控制和监测医院感染的一个重点部门,只有管理部门及基层人员思想上重视,正确认识血液透析室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才能做到对血液透析室废物进行科学有效地规范化处理。医护人员是参与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核心,所以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加强对后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他们树立对患者、自身、社会、环境负责的精神,自觉长期地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邢英华丁伟芳)

(第七节)血液净化中心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随着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增加,血液透析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血液净化中心是一个频繁暴露于血液的工作环境,而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可因护士穿刺和皮肤黏膜暴露等职业暴露而感染此类疾病。血液透析工作的特殊性,增加了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险与职业伤害,因此,作为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应更加注意自己的职业防护。

一、耳P、业危害与耳P、业防护概述

职业危害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总称。劳动者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可能会接触到不同的职业损伤因素,为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并能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命质量,最根本的方法是加强职业防护。职业防护是指针对职业损伤因素可能对机体造成的各种伤害,采取多种适宜的措施避免其发生或将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二、血液净化中1心的职、业危害种类

(一)生物性危害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患者终末治疗的主要方法。护士在透析过程中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职业性感染是最主要的生物性危害。职业性感染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1.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透析患者经常出现恶心、呕吐,如果此时护士皮肤黏膜有损伤,细菌或病毒就会侵入机体,引起机体感染。

2.锐利伤是护士职业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径护士工作中经常接触到不同的锐利器械,如针头、剪刀、玻璃等。血液净化中心常用的穿刺针为16G,针尖锋利,稍有不慎,极易划伤护士的手。一旦发生针刺伤引起的不单是锐器伤,更严重的是疾病的传播。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过针刺伤而传播。危害最大、最常见的为HIV、HBV、HCV。有报道证实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国外为52%,国内为63.4%一64.5%。大量研究表明,护士是发生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国外研究证实: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的55倍,高于HCV的38倍。而我国是HBV高发地区。医务人员HBV的感染是其他人群的5一6倍。可见血液净化室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危害的严峻性。

(二)化学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