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902红潮风暴
11847800000053

第53章 红星一出耀东方 2

1904年十一月,完成了第二次工农业再教育活动,四千多名英华大学学生,两百多名北洋大学和上海各大学堂的学生逐渐返回学校。返校的学生开始和政治委员们谈想法、谈感受。更重要的是,每个小组,都在进行农业再教育的地区进行了调研,他们必须提交详尽的调研报告和调研工作中的思想体会。

其实在王润民看来,第二次工农业再教育的重点不是工业和农业劳动。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在于对华北各地区的农村情况的调查中,感受实际上的中国国情。

在理论上再怎么宣传地主阶级的凶狠残暴,再怎么讲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广大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本原因,也不如让这些学习了相关理论的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自去体会一下。

从各院系政治委员们反馈回来的信息上看,学生们对于这次调研的感受是相当深刻的。中国农村的现状,是一种劣绅驱逐良绅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发生是不可逆转的。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封建王朝对农村的影响力逐渐衰弱,地主阶级出于对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无穷欲望,导致了他们乘隙而入,利用一切手段和资源对土地进行掠夺。

在封建官府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博弈中,因为封建官府本身的力量正在衰弱,对于农村税收的实现就需要更进一步的依赖地主阶级。那么,选择那些心更黑、手更狠的地主劣绅,就是封建官府为了保证税收的一种必然。

封建官府对于农村的统治就是这样的态度,它是不会管你是通过什么手段收上来税的,它只在乎能不能收到税。

在劣绅驱逐良绅的过程中,经营型的地主因为本身对于暴力势力的经营上并不上心,他们在掌握和经营暴力势力的劣绅地主的打击下,纷纷失地破产,沦为自耕农,雇农。农村的土地进一步集中。

与商业氛围浓厚的南方沿海地区不同,华北地区的地主们,不会进行工商业投资,反而走向更加落后方向:掌握大量的土地,化土地为牢笼,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束缚在土地之上。

如果说第一次工农业再教育活动,只是让学生们对于被剥削的农民阶级感到同情的话,第二次工农业再教育,因为学生们深入乡村,又通过指向性明确的调查研究,认识到中国想要强盛就必须工业化的学生们,现在对地主阶级真正的深恶痛绝了。

学习了科学革命理论的学生们都知道,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农业国家,无论如何也无法战胜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以此观之,他们认识到,地主们的罪恶不仅仅在于他们对于农民们的残酷剥削,更在于他们死心塌地的维护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正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导致了中国工业化无法实现,导致了中国落后挨打。

马演出就在调研报告里写了这样的话,“地主阶级本身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就是对中国的一种犯罪。中国想要发展,前提就是必须彻底的消灭地主阶级。不消灭地主阶级,中国的工业化就不能完成,中国的发展就不能实现。这不是个人恩怨问题,而是民族生存和国家发展的大是大非问题。”

在将近五千份的调研报告中,像马演出这样原来根本不了解也不接受反封建思想的学生,通过调研和学习,也认识到必须消灭地主阶级才能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那些报告会表达出什么情绪和想法了。

不过,就像王润民说的,蠢人是到处都有的。在接受了理论教育和工农业再教育之后,还是有那么十多个头脑不清醒的人,在经过了两次工农业再教育,还不能把自己的屁股坐正。王润民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等待他们的,除了先和政治委员交代思想问题之外,就是长期的在附属农场和附属工厂里劳动改造。

王润民对现在被劳动改造的三十多个人是感到相当的奇怪的。哪怕他们稍微变通一点,在劳动中表现的稍微积极一点,他们至少也不能受到这种被监视劳动的待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的脑袋像花岗岩一样,一点都不开窍。

王润民相信,劳动使人进步,劳动创造人。他毫不犹豫的延长了他们劳动改造的时间。反正,除了需要劳动之外,吃的也好,穿的也好,住的也好,王润民都没有亏待他们。

经过一番严密的审核和考察,大约有一千两百名学生通过审查。他们都属于理论水平合格,拥护革命思想的人。王润民要求各院系的政治委员,组织各院系的通过考察的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科学革命理论。下一阶段,学习重点放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上。

王润民可能不知道党的组织是怎么建立的。但是对于高校党组织的结构,他是心知肚明的。不过,他没有着急先建立学校级别的党组织。他先以专业为对象,通过政治委员组建基层组织。

首先,是政治委员在本专业通过考察的学生中宣传劳动党的基本纲领。然后,以本专业加入劳动党的人员为基础组,建基层劳动党支部。在每个专业的劳动党支部被建立起来之后,选举产生院系的劳动党委员会。

就这样,中国劳动者联盟党,在英华大学和英华大学的各个附属学校里建立了起来。

王润民知道,现在的劳动党的组织还相当的幼稚。他并没有寄希望于这些劳动党党员能够立即的担任起革命的重任来。他们还要先适应这种先进的组织模式,王润民自己也需要适应的过程。

王润民还没有建立学校级别的劳动党组织,因为他现在只能基本的保证党员们的理论水平和革命立场。对于他们的能力,他心里还是相当没底的。他要通过运作一个较大的工业企业来检验这些劳动党党员的实践能力。

1904年十二月,王润民任命刘瑞华为邯郸钢铁工业集团建设指挥中心总指挥,周数人任副总指挥。

之后,刘瑞华选调英华大学和工业学校学生五百多人,前往邯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先期展开对钢铁厂的筹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