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大国崛起:中国的海洋之路
11895400000002

第2章 不可忽视的蓝色国土(1)

祖国的海洋有巨大的能量和无数的宝藏,是风雨的“故乡”和各国人民友谊的通道。海洋空间将是海上运输、海上城市、海上机场、海中公园、海底居住、海底仓库、海上及海底工厂等的重要基地。海洋科学已被列为当代的三大科学之一,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也是我们中国民族伟大海洋事业伟大复兴的世纪。

§§§第一节找回蓝土地

重新认识我们的版图

清末之后,外国强权的侵入,在使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资本主义思想。经过戊戌变法的失败,再到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马克思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股既熟悉又新奇的思想,它契合了中国天下大同的传统思想,并给予了这种传统思想以现代的意义。

经过军阀混战、“二战”,中国的版图消瘦了许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要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领土进行了清点,这种清点工作当然是粗糙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不可能细查,其数据为960万平方千米。在当时,这种估算的数据并没有包括领海在内。领海主权概念的出现要比领土晚得多。可以这样说,在国家出现之前就有领地的概念,国家出现后有了领土的概念,只要有陆地被发现,接踵而至的就是对主权的争夺。海洋虽然比陆地要广阔得多,但在13世纪以前,人类还没有领海概念,认为海洋是无主权的。13世纪以后,西方出现了海上霸权,特别是到了19世纪前后的拿破仑时代,制海权的概念开始出现。

从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面积广大的国家。中国位于北半球,身在亚洲,东临太平洋。中国有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是一个拥有广袤海域的海洋国家,其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的一部分,这些近海连成一片,呈弧形环绕在中国大陆的东面和东南面。此外,中国还有岛屿海岸线1.4万千米。因此,中国是一个海洋资源大国。但是,面对这样一片广袤的海域,中国真正产生海权意识的时间,仅开始于元代。在《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中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直到南纬3°的南苏门达拉和加里曼丹岛等区域,都派有海军,对其行使管辖权。到了明代,柴将军统兵万余,率战舰巡逻海道几万里,海外诸国皆朝圣中国。到了清代的康乾盛世,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的“天下总舆图”、“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标示了南中国海的中国版图源流永续。

在过去,人类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对于海洋资源只限于海生物产品,而且能捕捞能量只是沧海一粟,并没有存在海洋资源的争夺问题。到了现代,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人类的能力不仅可以让陆地上的某种动物灭绝,而且浩瀚的海洋也经受不起人类的贪得无厌,在痛苦中呻吟。因此,世界各国在意识到海洋资源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后,产生了危机感,于是海洋资源成为了国家经济安全的组成部分,对近海的主权也成了国家版图中的重要内容。在世界范围内,单就渔业资源来说,在各大洋中已经形成了几大区域,成为各国渔业的集中之地。在中国的近海,各种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有渔业资源和能源资源,于是环海各国开始了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战。

有竞争就会有秩序,否则会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动乱,甚至是世界性的战乱。为了明确世界各国在海洋权益方面的权利秩序,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与会各国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经过世界上150多个国家批准并签字,于1994年生效。公约生效后,领海正式作为国家主权的一部分进入各濒海国的版图中。

国家版图是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疆域,它是由领陆、领水、领空三个部分组成。领陆是国家疆域以内的全部陆地及其底土,其中包括所属岛屿。领水指位于陆地疆界以内(即内水)或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即领海)。领空指一个国家的陆地、内水、群岛水域和领海上的空气空间,迄今为止其高度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但关于国家领空只限于空气空间而不能扩展到外层空间的这一原则,已日益为国际上所普遍接受。

对于海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将世界海域分为国际共管海域和国家管辖海域两部分,其中国家管辖海域包括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按《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因此,中国版图的重绘势在必行,其结果不再是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范围,而是1260万平方千米的权益疆域。

虽然有《公约》,但确定一个国家的海域管辖范围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当前沿海各国在确定领海基线时,有许多国家并不是按照《公约》的精神划定基线,从而使国际海洋边界划定问题,各国之间出现许多矛盾,造成进展困难,甚至出现诸多的严重冲突。1958年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领海声明,宣布建立12海里宽度的领海。1992年2月25日,中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6年5月15日,中国首次向世界公布了从山东高角至海南岛西部峻壁角约3200多千米长的大陆领海基点和西沙群岛领海线基点。中国对外公布的领海基线全部采用了直线基线,划出了大陆48条基线平均长度为67.3千米,最长的一条达到226.6千米。

在现代化道路上,中国已经起步晚了,但并非没有机会。至少从政府层面上已经开始重视起来。但中国的全面复兴,仍然需要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认识海洋,走向海洋,捍卫我们的固有领土和领海,加强自己的海权。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能深深记住:中国的版图上,不只有黄土地,还有蓝海水。

北方的“水路要津”——渤海

渤海,古名沧海,位于中国海区的最北部,它几乎是一个封闭的海区,北、西、南三面环陆,位处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间。东面与黄海紧相毗连,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在哪里呢?我们可以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头到山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头,作一条连线,这就是黄、渤海的分界线。渤海海区南北长约为300海里,东西宽约为160海里,面积为9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海区中最小的一个海,却是我国最大的内海。渤海位居我国首都北京和重要经济区天津的前方,黄海的后方,战时既可护卫京津、华北,又可支援黄海战区,军事地位非常重要。

在渤海和黄海碧波相连的地方,老铁山和蓬莱头南北对峙,中央有点点岛屿纵列,海面上烟波浩渺,山海雄伟,风光如画,这就是著名的渤海海峡。海峡宽为57海里,是出入渤海的唯一通道,向来是北方的“水路要津”,有“京津咽喉”之称。

渤海海峡中央有庙岛列岛呈纵向排列,将海面分割成10余条水道,其中以老铁山、长山、登州3条水道最为重要。老铁山水道的宽度占整个海峡的2/5,水深为50米左右,无障碍物,是海峡中最宽、最深的水道。水道两侧为国防要地,国务院规定中外商船只准在中部宽为5.5海里的航道上通行。

渤海的海岸线总长约为2300千米,海岸的性质除辽东半岛有部分岩岸以外,其余大都是低平的泥沙岸,陆上地形平坦。仅在辽西走廊一带有燕山余脉延展海边,出现局部岩岸,由此形成了秦皇岛、葫芦岛两个优良的港湾。

渤海是一个浅海,平均水深只有26米,最深的地方在海区的东侧边缘——渤海海峡附近,也只有80多米。根据测量表明,渤海还在逐年变浅。渤海变浅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有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入注,带来了数量可观的泥沙。例如黄河每年输入渤海的泥沙量超过10亿吨,这个数字仅次于印度的恒河,居世界第二位。目前,黄河口附近的水深只有0.5米左右。

渤海冬季水温较低,2月份平均水温为0℃左右。每当寒潮连续袭来,海面就封冻结冰。渤海海区以北部的辽东湾冰期最长,冰情最重,岸冰厚度可达1米。1969年2月,是60年间渤海冰情最严重的一次。海区2/3的面积被海冰覆盖,持续时间达1个月之久,使万吨巨轮的航行受阻。

渤海自古以来就有舟楫之利,是北方各地重要的对外通道。例如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以及铁、硫、铜等矿物。不久的将来,沉睡海底的宝藏必定能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

北方疆防的要冲——黄海

黄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区,东依朝鲜半岛,北靠辽东半岛,西接渤海和山东、江苏海岸,南与滔滔东海碧波相连。从长江口的北岸到朝鲜济州岛的西南端引一条连线,就可作为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黄海南北长约为470海里,东西宽约为360海里,面积为40万平方千米。由于山东半岛深入黄海,习惯上常在唐代,河北的卢龙、山东的登州,都是当时的重要贸易港口。元、明、清时期,诸王朝建都燕京,渤海成为京都的门户,海运相当发达。新中国成立后,建筑了天津新港,扩建了秦皇岛港、营口港和龙口港等,中外船舶来往如梭,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非常繁盛。

渤海的水产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海洋鱼类的产卵场,水产品以对虾最为有名,是世界市场上极受欢迎的高级海味。毛虾、小黄鱼、鲙鱼也有很大的数量。海区西岸是海盐的重要产地。从山海关至黄骅县,长约370千米的沿岸,盛产“长芦盐”,是我国最大的海盐产区。

据最近勘察证明,渤海大陆架常从山东半岛东北端的成山头到朝鲜半岛西端作一条连线,将黄海划分为两部分,即北黄海和南黄海。

黄海也是一个浅水海区。海底地势平坦,略向东南倾斜。平均深度为44米,最深点在济州岛以北,也只有140多米。拿它同渤海比较,面积虽然是渤海的4倍,但容积却足够装下10个渤海的海水,可见黄海比渤海要深得多。

黄海的水温除决定于太阳辐射外,与海流系统也有密切的关系。其基本特点是夏季高,冬季低;南部高,北部低。夏季,黄海水温大都在24~27℃之间。冬季,北部为0~6℃,南部为6~10℃;在海水较淡的鸭绿江口附近常常封冻结冰,它的宽度可达四五十千米。在冬季,黄海中部有一股对马暖流的支流通过。对马暖流自东海北上,主流折向对马海峡涌进日本海;支流继续向北,称黄海暖流,它绕过山东半岛,经辽东半岛南侧向西转向渤海。黄海暖流给黄海带来了温暖的水团,增高了黄海北部的水温,使大连、旅顺、威海成为北方著名的不冻良港。

黄海的海水比渤海咸,盐度平均为32%,冬季高,春季低。

黄海除与渤海、东海相连外,还可以经过济州岛北侧的济州海峡向东北方通过朝鲜海峡与日本海联系。朝鲜海峡位于日本九州岛与朝鲜半岛之间,素有日本海“南大门”之称。中央有对马岛横列,分成两条水道,东水道叫对马海峡,西水道叫釜山海峡,都是出入日本海的交通要道。我国大连、青岛的远洋货轮,常常从这里驶过,到日本各贸易港口或北上穿过北海道和本州之间的津轻海峡去加拿大、美国。

黄海海域并不十分宽阔,我海军水面舰艇及航空兵可在大部分水域执行战斗任务。根据黄海水深及水文特点,也适宜潜艇活动及使用各种水中武器。因此,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它必将成为重要的海战区,并对支援东海海区作战有重要作用。

南北海区的中枢——东海

东海的名称同它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因为它恰好位于我国大陆的东方,故名东海。

东海西靠上海、浙江、福建,北与黄海毗连,东及东南面被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和我国的台湾岛环绕,它们像一条长长的彩带,把东海与太平洋隔开,西南面以福建、广东两省的交界处到台湾岛南端一线与南海为界。

东海的形状很像一把折扇,扇面向太平洋散开。从东北到西南长约为800海里,东西最宽为400多海里,面积为8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渤海的9倍,黄海的2倍,为我国濒临的第二大边缘海。

东海西侧属于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约为4800千米。在喇叭形的杭州湾以北是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海拔几乎都在50米以下,海岸是松软平缓的泥沙岸,有的岸段筑有石质海堤,用来阻挡汹涌潮水的冲击。杭州湾以南属闽浙丘陵地带,海拔大部分为200~500米,海岸多为陡峻的岩岸,岸线曲折,岬湾相间,岸外岛屿密布,形成了许多隐蔽的天然良港。

东海也属于浅海,大部分水深在50~200米。它的海底地形比较平坦,微向东南倾斜,是世界上大陆架最宽的海区之一。它东部边缘靠近琉球群岛的地方,海底坡度骤然增加,形成一条很长的带状深水区,被称作东海海槽,平均水深约为1000米,南部最深的地方可达2700多米,蓝蓝的海水十分清澈。

东海受太平洋影响较大,特别是著名的黑潮暖流流经东海东部,致使东海的水文性质与渤海、黄海相比,具有水温高、盐度大等特点。海区年平均水温为19.7℃,冬季为10~22℃,南部较高;夏季都在27~28℃,南北相差较小。海区的盐度平均为33‰,冬季比夏季高,东部比西部高。

东海有许多对外联系的水道和海峡。东北方有朝鲜海峡通往日本海。东部则有20多条水道与太平洋沟通,著名的有大隅海峡、宫古海峡、台东海峡等。大隅海峡是西太平洋重要的国际水道,位于日本九州岛南侧,宽约为15海里,水深一般在100米以上,无障碍物,适宜各种舰艇和船舶通航。海峡两侧岬角伸突,岛屿密布,其中有个小岛名叫硫磺岛,是座活火山,因硫黄气体不断喷发,山腰间终日白烟缭绕,是良好的航海目标。东海南部有台湾海峡与南海相通。台湾海峡位于我国台湾岛和福建省之间,长约为200海里,北部窄,南部宽,最窄的地方只有70海里;水深一般在20~80米,南部有个巨大的浅滩,最浅处还不到9米。台湾海峡不仅是台湾、福建两省往来的捷径,我国南北航运的要道,而且也是太平洋西部海上交通的重要走廊。

东海地理位置略居中国海区的中部,经济上是联系南北海上交通的中枢;军事上则有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区——沪杭宁地区,战时可策应黄海、南海,屏障华东安全,向东可穿越琉球群岛诸水道前出太平洋,在海防上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中国南海

南海位于祖国大陆的南方,又处在中国海区的最南部,故名南海。南海北依我国广东、广西,东邻菲律宾,西濒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南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许多岛屿包围。海区南北跨26个纬度,长为1600余海里,东西跨22个经度,宽为900多海里,总面积达360万平方千米,几乎是渤海、黄海、东海面积总和的3倍。辽阔的南海在中国海区中为最大,也是太平洋较大的边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