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乘风御波:海上探险与航海佳话
11895500000024

第24章 奇趣海洋之谜(3)

1991年4月27日,离伊尔哈特小姐遇难45年后,人们突然在豪兰岛的丛林里发现了一只金属书箱,经过专家鉴定,这只神秘的书箱肯定是伊尔哈特小姐的,因为箱里还有她的手迹,这就更使当年的遇难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只书箱自然引起人们对女飞行员的怀念和回忆,失踪案也多了种种猜测,多数人认为是外星人作恶;也有人认为存在着海底巨大的磁场,使伊尔哈特小姐飞机失灵而坠海。

类似这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怪事也不是就伊尔哈特小姐一个人遇上。美国海军有5架鱼雷攻击机,在太平洋上做攻击演习时,在1分钟之前通话还好好的,可1分钟之后却莫名其妙地失踪了。35年之后,这5架飞机在一个大沙漠里出现,飞机还好好的,但飞行员却没有踪影了。

可见,大自然中有许多怪事目前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还是没有揭开的谜。豪兰岛上的金属书箱的来历,海上那堆追不上的烟火,还有东一下,西一下的神秘电波……

伊尔哈特小姐飞越太平洋探险虽然没有成功,但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位年轻女探险家的名字。

拉佩鲁兹失踪

拉佩鲁兹是法国人,15岁就参加海军,曾远航到印度洋和美洲。1785年8月,法国为了弥补七年战争中失去的北美和印度的大片殖民地,想通过探险队到太平洋去寻找占领岛屿来填补战争中的损失。拉佩鲁兹的探险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作为海军上校,他率领“指南针”号和“观象仪”号(共242人)前往太平洋探险。

船队横穿大西洋,绕过美洲到达夏威夷,以国王名义占领了库克船长被杀的毛伊岛。接着他们横穿太平洋,于1787年1月3日到达中国南部海岸的澳门。4月9日离开马尼拉后,开始考察亚洲海岸,穿过日本海,直达鞑靼海峡,观察了位于库页岛与日本北海道之间的拉佩鲁兹海峡——以他本人命名的海峡。到堪察加半岛后,将考察记录和地图经陆路发往法国。然后又调头往南,再次穿越太平洋。12月他们来到萨摩亚群岛,在这里跟土著人发生了冲突,“观象仪”号舰长郎格勒和生物学家拉马农及10名船员遇难。拉佩鲁兹随后在去澳大利亚东南部植物学湾的途中到达友谊岛(今汤加岛)和诺福克岛,并于1788年3月10日离开植物学湾。此后,这支探险队就神秘地失踪了。

1791年,也就是拉佩鲁兹探险队失踪的3年之后,法国才派出海军准将当特尔卡斯托率两艘巡洋舰前去寻找。他们先在澳大利亚沿岸搜索,最后又驶往美拉尼西亚的圣克鲁斯群岛寻找,但什么也没有发现。

4个月后的一天夜里,桅杆瞭望哨向当特尔卡斯托报告,说左舷发现一个小岛。当时病危中的当特尔卡斯托查了一下地图,发现这个岛很小,星光下海浪在岛岸奔腾不息,他知道船无法靠上去,但他下令驶过去。他们没有上岛,2个月后这位海军准将便病死在途中了。这次探险队无功而返。

34年后,一艘英国船经过瓦尼科罗岛东南不远一个小岛时,船长狄龙从土著人手中买到一个纯银的佩剑护手,上面刻有拉佩鲁兹的名字。这一下引起英国船长的注意,这种佩剑护手只有欧洲人才有,这些土著人是从哪里弄来的呢?

英国船长跟土著人来到部落里,在那里又发现一些土著人手中拿着银勺、斧子、茶杯,这些东西都是欧洲人的。船长经过询问,才得知这些东西是土著人几年前到瓦尼科罗岛捕鱼时带回来的。他们也谈到法国两艘船的事,但说法不一:有的说船触了礁沉没了,有的说法国人是被打死的。

当时狄龙有要事在身,没有继续深入调查。他到印度交差后,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提出要去查清拉佩鲁兹遇难的地点,公司同意了,并派一位法国官员同行。

1827年7月,狄龙他们来到瓦尼科罗岛,终于弄清了拉佩鲁兹探险队失踪的详情。原来几十年前拉佩鲁兹探险队中的一艘船一下子被巨浪卷到珊瑚礁上,船像鸡蛋壳一样被撞出破洞,水哗哗地涌进舱里。岛上的土著人看到船本来就稀罕,现在触礁进水他们更感到新奇,都跑来看热闹。法国一位士兵害怕了,以为这些土著人是来船上抢东西的,惊慌中就向土著人开枪,当场打倒几个。这一下土著人愤怒了,就七呼八拥地又扔石头,又射箭,双方发生了拼杀。土著人多,法国士兵全部被杀死,船上的东西被抢个精光。

这里土著人还告诉狄龙,另一艘船跟土著人很友好,还给土著人送东西,船修好后就走了。狄龙在那个珊瑚礁附近海里,捞上了几门铜炮和一口吊钟,上面写有“巴赞铸造,1785年”字样。但到底拉佩鲁兹怎么死的,谁也说不清,而这只纯银护手上的刻字,又足以证明,拉佩鲁兹肯定是在这个岛上遇难的。

100年之后的1959年,一群考古学家和潜水员们在这个岛的附近海域,捞上了锚、大炮、炮弹、铜钉,还有一枚铸有彼得大帝头像的银卢布。这个银卢布又再次证明了拉佩鲁兹的身份,因为18世纪到过西伯利亚又向南航行到瓦尼科罗岛的人,只有他一个。因此,纯银护手和银卢布这两样东西,足以证明拉佩鲁兹就是被土著人杀死的。

究竟谁先发现的美洲

数十年来,由于科学和考古的不断发展,对谁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1.中国人首先发现美洲说

公元499年,一个名叫惠琛的高僧来到皇宫,向皇帝递交了一本他远洋传教的折本,说他乘船离开中国,向东远航两万里到了一个神秘国家。这个国家的居民生性平和,住在没有城墙的城市里,有高超的绘画艺术。他们能用树的内皮造纸和缝制衣服,那里的金银并不贵重,而玉石却被视为珍宝。这是个多首领的国家,有贵族和平民之分。惠琛把这个国家称为“扶桑”。

中国的不少史书上,把“扶桑”看成是日本,或者是库页岛。但后来,一些史学家对惠琛折本进行详细研究发现,“扶桑”是美洲的墨西哥。

理由在哪里呢?这些史学家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日本和库页岛距中国不太远,也不太往来,更缺少惠琛描述的那种文明;其二,太平洋的宽度约2万千米,也就是说从中国海岸到彼岸的美洲大约2万千米;其三,公元526年福建有艘渔船被暴风刮到东面很远很远的地方。后来这艘渔船上的渔民说,他们到了“扶桑”国,那里的人长得跟中国人不一样,长得丑,主食是小菜豆。据此推理,那个“扶桑”国是墨西哥,因为皮肤黑、食小菜豆是墨西哥人的特征之一。

有些人对此有怀疑,认为中国木船漂洋过海到美洲的墨西哥,有这种可能性吗?

一些史学家对此也做了研究。1500多年前,横渡太平洋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当时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讲,条件都不具备,但对中国例外。因为中国的造船业已相当先进,从广州考古发现的2200年前的造船厂遗址来看,当时船坞就有29米长,已能造大船,完全有能力远航。

而且从航线上来说惠琛也完全可能到达美洲。惠琛记录的航线是:离开中国先向东北航行,然后转向正东,最后折向东南而到达“扶桑”。惠琛说的航线还一路顺风。史学家发现,惠琛描绘的这条航线,正好是沿着太平洋的环流而行,是大自然赐予的最佳航线。在亚洲东岸有一股强大的海流——黑潮,沿琉球群岛、日本向东北方向流去,平均流速每小时约2海里;在北太平洋中纬度区,有一股自西向东的洋流,叫西风漂流;在北美沿岸有一股称为加利福尼亚的洋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去。这三股洋流的流向跟惠琛讲的东北-东-东南的流向完全一样。传教而远航的高僧们,正好选择了这条最佳航线,顺风顺水完全可能到达美洲。

惠琛他们又是如何返回中国的呢?折本中虽然没有记载,但史学家们推测,惠琛还是利用太平洋的环流安全返回中国的。黑潮、西风漂流、加利福尼亚流和北赤道流组成了一个顺时针方向的北太平洋环流。人们只要认识和掌握了这个大洋环流,便可自由自在地航行在太平洋的两岸。史学家们把大洋环流称为亚洲和美洲的“理想天桥”,看来我国祖先早在1500年前就利用了这一“天桥”访问了美洲。

除了惠琛的这些记载,史学家们还从美洲考古中发现,墨西哥的文物,跟中国有许多惊人的巧合。

晶莹无瑕的美玉是中国人心目中纯洁神圣的象征,凑巧的是,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跟中国一样把玉石当成灵气的宝贝,也把玉石雕成各种饰物,在墨西哥还出土了带有早期汉字的玉串珠。

在墨西哥出土的文物中,还有明显带有中国特征的青铜器。那蒙古利亚型的眼睛,中国式的长辫和华夏式的帽子,几乎跟中国古代人毫无差异。美洲出土的陶器三角鼎的造型像是同一个师傅做的,跟中国完全一样。

美洲天龙的形象跟中国龙很相似,都是出于对雨神的崇拜。双头长蛇——是古代中国虹的象征,在美洲的出土文物中也有类似象征的陶器。

太阳神是美洲人上帝的象征。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太阳神的画法跟中国相似,而且太阳神的下边居然也有一个天字,写法也跟公元前800年到公元200年使用的天字相同。

秘鲁出土的青铜像,手中握有刻着中国汉字的牌子,这些汉字的时代大约是5世纪,上面还记载着中国一个皇帝的名字和华北一座山名。这跟惠琛访问“扶桑”国的时间是吻合的。有人说,或许这座铜像就是中国和尚传教时带过去的。

其实,还有许许多多巧合,如果把这些巧合联系起来,那就不是巧合,恰恰是中国和美洲古代人民交往的证据。而所有这一切都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因此,有些史学家认为,发现美洲的第一个人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和尚。高僧们怀着强烈的传教愿望,历尽千难万险到世界各地传播他们的福音,他们第一个登上美洲大陆去普度众生,发现美洲要比哥伦布早1000年。

2.非洲人首先发现美洲

最近一百年来,又有一些考古学家有新的发现,说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很可能是非洲人。他们的根据是:1939年,考古学家斯特林在墨西哥东海岸,挖出一具漂亮的巨石头像。以后几年,在距特雷斯扎博特6~10千米的地方,又挖出10个同类型雕塑头像,最大的有30吨。每个头像的模样“如出一辙”——鼻子阔而扁平,下嘴唇厚,具有非洲人的特征。

许多专家推测,头像是依照几千年前这个地区一个强大的王朝统治者的模样雕刻的。美国的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面朝大西洋的巨石头像,可能是非洲人到美洲大陆最明显的证据。他们比哥伦布早了2000年。他们认为这群移民可能是今天苏丹境内的人,他们曾经有过强大的军队,于公元前8世纪在埃及建立过自己的王朝。

这个国家濒临地中海和红海,因此有高超的航海技术,经常出没在地中海,来往于英伦三岛之间,进行贸易。

20世纪70年代,波兰解剖学家维尔辛斯基在奥尔梅格人的坟墓中发现一些颅骨,具有“明显的非洲人特征”。这些发现证明2000年前就有非洲人在美洲土地上生活。

史料还证明,哥伦布到达美洲海地岛时,岛上的印第安人告诉他,他们曾经跟非洲人进行过贸易,他们从非洲人手中买到过一种黄色金属的标枪。哥伦布检验了几支,结果发现标枪含金56%、铜25%、银19%。其成分与当年几内亚沿岸一带所用的标枪是一模一样的。

以上几条理由,证明非洲人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

探索海底失落的文明之谜

——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着许多辉煌灿烂的文明,它们有的记录在史书中,有的遗存在地面上,或具体生动,或残缺不全;也有一些文明,历经沧海桑田,已经很难再寻到痕迹,有的则沉睡在了深深的海底。要想重拾深藏海底文明的往日辉煌,就需要人们对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进行考察和探究。

在众多失落在海底的文明中,古代埃及的两座城市——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的发现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公元前500年前后,埃及北海岸尼罗河入海口,曾经存在着以繁华富有和规模宏大而闻名于世的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这两座古城曾是埃及的商贸中心,希腊船舶也大多经此从尼罗河进入埃及,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车水马龙,一派繁华。另外,它们还是很重要的宗教城市,建于城中的神殿每年都会吸引全球各地大量信徒前往朝圣。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古城当时盛世繁华的景象。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古城繁华的景象没有感动历史的变迁,终于,在每年尼罗河洪水的无情泛滥下古城渐渐淹没于水下。

在没有关于古城的确凿文物出现之前,我们对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的了解只能是来源于古代典籍上的零星记载。据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书中的描述,这两座城市似乎是地中海上的岛屿,这引起了众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兴趣,并开始对它们的探索与研究。

法国考古学家弗兰克·高迪奥多年来一直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面的阿布齐尔海湾进行探查,在2000年之前他都没有任何发现,到2000年时,高迪奥才满心欢喜地在7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两处有着残墙、栏杆,已倒塌的庙宇和雕塑等遗址。距离今天的海岸线1.6千米处有第一处遗址。经过深入挖掘,以高迪奥为主的考古团队还发现了一些护身符、钱币、珠宝首饰等,据估计应该是公元前600年的物品。通过石板上记录的文字,得知城市名应该为赫拉克利翁;通过上面刻着的税务法令及相关文字,得知签署者为奈科坦尼布一世。除此之外,考古团队又确认了两座分别供奉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利斯和埃及主神的庙宇。在赫拉克利翁神庙以北的地方,还发现了大量青铜器,估计当时应该是用于祭祀的。在数千米之外考古学家还发现了第二处遗址,经考古学家鉴定,认为它应该是东坎诺帕斯古城。

经过后续的研究工作,认为这两座古城建在泥沙地上,没有足够的地面支撑,加上尼罗河洪水泛滥,地基在洪水的冲刷后,不断下沉,天长日久,洪水就把古城淹没在了水下。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斗转星移,世纪变幻。曾经的赫拉克利翁和东坎诺帕斯古城都已成为历史,它们的容颜,它们的生命,它们的繁华,都已成过往,却在海底留给世人一种残缺之美,遗址在那里浅吟低唱,诉说着当年的灿烂辉煌……

历史不可能重现。这两座古城的繁华景象只能靠我们去想象了,但是海底探索的旅程没有终点,海底依旧深藏着太多的秘密,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