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上海夜奔
11904500000023

第23章 有钱就去“香格里拉”

都说上海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浦东,更有“一日一新”之说。有外地朋友跑到上海来,硬是要去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观光,说是只有在这座塔上俯瞰,浦江两岸美景才能尽收眼底。还在259米观光层上拼命寄明信片,因为那里有个世界上最高的邮局——东方明珠空中邮局。搞得我特别惭愧,因为说实在的,我这个上海人对浦东其实知之甚少。不光是我了,经常你在浦西拦下一辆出租,看看司机牌照,三颗星,说个地名,却告诉你不知道,理由还挺充足,我是从浦东过来的,浦西道路不熟。同样情况在浦东自然也N次上演过,可见浦东浦西,在老百姓心目中,仍像楚河汉界。谁让浦东实在太大了呢?总觉得像史前社会、蛮荒地带,当然了,这可不包括陆家嘴一带。

说到陆家嘴,现在可是上海东部的金融贸易中心,任谁看着眼前这片未来科技城,都不会想到,12年前,也就是1992年,那时的陆家嘴一带还只是个贫民窟,“成片的农田和水塘,狭隘的泥泞路面仅供小型操作机械车往来”,难怪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了,“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

但是现在你再去看,华灯初上时分,一栋栋名师设计的摩天大楼熠熠生辉,都是极冷极硬的那一种“辉”(金属感和科技感都太强了)。以前说到上海夜生活场所,总在浦西几条马路上兜兜转转,如今陆家嘴、外滩、新天地,这三个地方肯定必不可少:“东方明珠”和“金贸大厦”的脚下,期盼能从空中一睹上海夜景的人们一拨接着一拨;当然了,职业装笔挺,拎着黑色手提电脑包的白领也不在少数,他们是为了去金贸大厦的87楼喝杯咖啡,费用不菲(和登东方明珠与金贸88楼观景的门票差不多),还得事先预定靠窗的位置。酒吧、高级餐厅,一出地铁二号线陆家嘴站,一间连着一间,看得人犹豫不决。不过依我个人经验,我还是觉得,如果你对自己的钱包足够自信,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其实是个非常好的地方。

说到有“上海最佳酒店”称号的香格里拉,可能第一反应都会是它那些观景角度极佳的客房,但其实,它所附设的餐饮与它的五星级别同样水准。很多人都认为,在酒店用餐,价格一定比在其他地方要高,这是事实,但这是由于酒店的星级不同带来的价格差异。如果你追求质量,那么,付出五星级的价格,享受到的美食一定也是五星级的。

香格里拉的西餐和日式料理,我都品尝过,相当值得推荐,中餐还没来得及尝试。有网友告诉我,大堂吧里的冰淇凌和咖啡味道也很好,服务也非常好。

先来说说西餐,总厨好像是个英国人,据说西餐厅的所有菜单都是他一个人拟订的。在我印象里,上海的外国厨师中,英国人的比例是相当低的,虽然伦敦是世界上最著名最顶级的餐饮场所之一(其它城市分别为纽约、巴黎和悉尼)。

一道“生金枪鱼和牛油果”的前菜,以及一道“香煎笛鲷柳”的主菜,让我始终念念不忘。那道前菜算是开胃菜:主料是日本美食中的常客金枪鱼、外表看起来青青涩涩,却有美容效果的牛油果,还有芹菜根。作法其实很简单,先将金枪鱼、牛油果切成中等大小的颗粒;蕃茄酱加盐、胡椒、芝麻、麻油等调成“东方汁”;金枪鱼加牛油果粒拌入东方汁后制成块状,插上芝麻薄片;芹菜根切成细条,加入色拉酱、柠檬汁;橙汁加入苹果片后加热成汁,与黑醋汁一起,淋在盘子上。

至于主菜,则有着浓厚的地中海特色。主料是笛鲷(笛鲷鱼肉质嫩滑,因捕捞数量少而价格昂贵,每公斤卖到六十元左右)、胶瓜、蕃茄、黑菌和玉米粉。作法是先在玉米粉里加入煮开的牛奶、黄油、盐、胡椒一起搅拌成厚糊状,倒出后用模具压成玉米饼状;笛鲷鱼块两面沾少许面粉后放油里煎;把胶瓜切成带状,用热水烫后加黄油、盐、胡椒、蒜,放入锅内略炒;蕃茄用热水烫后去皮、切片、去籽。加入橄榄油、盐、胡椒及香料放入烤箱内,烤上十分钟,最后放上黑菌片,淋上黑橄榄酱和香葱酱,就大功告成了。

光从这两道菜就可以看出来,这里西餐的风格其实是地中海特色与日本风格的混血。所谓地中海特色,是指地中海区域居民的饮食型态。像两道菜里都用到的蕃茄就是当地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蕃茄酱也就成了重要的调味料。至于金枪鱼什么的,是日本饮食里常用的素材。

这两道菜我都重复点过,但奇怪的是,虽然都不错,但口感并不每次完全一样。有一次索性叫来厨师问个明白,这位英国白帽子是这样向我解释的,“做菜,好情绪做好东西,坏情绪做坏东西。像画画一样,靠的是热情!”他很快做了个无奈的表情,“但是,你不可能每天都一样快乐。”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做菜并不仅仅要求技术就够的,为什么那么多赛车迷至今仍深切怀念已经死去十年的巴西赛车手塞纳?就因为他除了技术之外,更有满腔的激情。不过有趣的是,后来我把这件事以及这位英国厨师的解释讲给日餐厅的料理长听,他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的。老头说他自己这么多年下来,从不在做菜时生气、发怒。“吃的一方,可以根据自己情绪选择食物,可我是做的一方。”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在这一点上也可见一斑。

言归正传,接下来就来说说这里的日餐厅,它有个一看就很日本的名字,“稻菊”,第一联想就是读大学时看过的课外读物,《菊与刀》。

“稻菊”的特色料理是天妇罗,像秋季传统天妇罗,特色就是季节感浓郁(日本四季分明,所以非常讲究季节特征,一般根据不同季节选择特色原料):做这道菜的主要素材,像慈姑、栗子、毛豆、胡萝卜、海鳗……都是秋季的当季普通食材。

日本制作天妇罗的历史相当悠久。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公元一六六九年,京都医师奥村久正在他所写的《食道记》中就提到了天妇罗。到了江户时代,在延享四年(一七四七年)出版的《料理歌仙的组系》一书中,则详载了挂糊油炸天妇罗食品的制作方法。

在制作天妇罗时,日本有“三分技术、七分选料”的说法。因为日本料理的调味以清淡为主,非常注重突出原料本身的风味,所以原料的新鲜度是选择的首要标准。此外就是根据天妇罗制作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料:

首先是虾,虾的鲜味适合油炸,而且虾尾炸熟后呈深红色,微微张开,能起到很好的视觉效果;再将细龙须面截成一定长度,用紫菜捆扎;稍显粗硬的荞麦面,拿来串炸好的毛豆最合适;胡萝卜的糖分高,加之天妇罗挂糊很薄,在油炸过程中最容易变焦,所以火候掌握很见功力;最后是准备海鳗、毛豆;将栗子切成细丝,慈姑切成片。

材料准备齐全了,开始挂糊。为了突出原料本味,糊一般调制得很薄(中国菜挂糊时一般要求将原料全部包在糊中,而天妇罗,特别是用绿叶蔬菜制作的天妇罗,要求仍能看见包裹的原料)。这也是天妇罗的一大特色。糊一般由百分之十五蛋黄,百分之三十五细白面粉以及百分之五十冷水调成。

接着落锅用油炸,虾的油温约为一百七十度,炸八分钟;其它蔬菜油温稍低,一百七十度左右,炸七分钟。完成这道菜,总共耗时约需三十分钟。

色泽金黄的天妇罗,放置在精致的竹篮内,一定很想大饱口福吧,不过,吃的顺序还有讲究呢:先是虾,接着是蔬菜,这样口味才能油腻和清淡交替。而且要尽快趁热吃完,否则等到菜肴的水分渗出表面,就不好吃了。

那里的煮物味道也相当正宗,煮物就是烩煮料理(两种以上材料,煮制后分别保持各自味道,配置在一起)。同样讲究朴素与唯美,同样特别强调季节性材料与口味。先将茄子油煎后以高汤烹调,放入鸭肉、蘑菇,加少许盐、淡酱油、酒,微火煮二十分钟,煮软,煮透,口味极清淡。类似广东菜的“煲汤”,不过汤汁较少,都吸收到菜里了。

在“香格里拉”,你可以边用餐边透过玻璃欣赏浦江和外滩风景,感觉真的很好,当然,再强调一遍,前提是你得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