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11904600000025

第25章 附录三

【中共恩施州委关于开展向施星灿同志学习的决定恩施州文[2012]22号】

施星灿,男,汉族,1928年7月出生于江苏南通,195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月参军,1966年4月转业到利川从事基层税务工作,先后担任原文斗区税务所指导员、城关区财税所所长、县税务局工会主席,1987年8月离休,离休前系利川市税务局(现利川市国税局)干部。

施星灿同志忠诚党的事业,热爱人民群众,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施星灿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坚持淡泊名利、克己奉公、艰苦朴素、一心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和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中央组织部、省委领导先后对施星灿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总结,广泛宣传。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州委决定在全州广泛开展向施星灿同志学习的活动。

学习施星灿同志对党忠诚、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施星灿同志58年来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在朝鲜战场,他冒着枪林弹雨冲在最前线;从部队转业回来,他主动申请去最艰苦的地方,戴着心脏起搏器在利川最偏远的文斗等地一干就是几十年;离休后,他仍然坚持学习,发挥余热,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学习施星灿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无私奉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永恒追求,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习施星灿同志扎根山区、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施星灿同志始终把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当作自己的责任,在担任税务所长时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大力发展烟叶生产,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烟农挖窝整地、育苗移栽和田间管理,亲自动手帮烟农建造烤烟设施;把为国聚财始终当作一种使命,不畏寒冬酷暑、山高路远,主动上门为纳税人宣传税收政策,力争不让国家的税款漏掉。学习施星灿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不畏艰难、不怕困苦,忠于职守、任劳任怨。

学习施星灿同志克己奉公、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施星灿同志总是想着替单位节约,从来不报下乡补助,不领烤火费和解放鞋等劳保福利,不领按规定增补的伙食指标,不领没有明文规定的福利和津贴。在淮河大水、长江洪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国家和人民有灾难或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竭尽所能,累计捐款达10多万元;在建党90周年之际,一次性缴纳大额党费1万元。学习施星灿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始终把群众当亲人,真情关心群众,真心帮助群众,坚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学习施星灿同志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施星灿同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当兵时留下的一件衣服浆洗、缝补穿了60年,部队转业时的裤子打层层补丁穿了47年,下乡收税用的黄挎包补了又补用了几十年。他从未因私事向组织提要求,没有利用工作之便损公利己。学习施星灿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艰苦朴素,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廉洁自律,坚决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自觉维护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当前,我州正处在加快建设武陵山试验区和全国先进自治州,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学习施星灿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牢固树立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际行动严于律己、创先争优、建功立业,不断开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通过专题学习会、组织生活会、座谈交流会等方式,迅速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施星灿同志的热潮。要把学习活动与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念、永葆纯洁、锐意进取、当好表率,为推动全州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争创新业绩,作出新贡献。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和多种文艺形式,广泛深入学习宣传施星灿同志的先进事迹,用施星灿同志的崇高精神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在全社会形成学先进、赶先进,抓落实、促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