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征
11905600000011

第11章 秋收起义与三湾改编

1927年8月7日,根据共产国际指示和党内同志的要求,****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顾顺章、蔡和森、******、陆定一、王一飞等21人。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央秘书处处长邓小平。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和纽曼也出席会议。会议主席李维汉,实际主持人瞿秋白。会议第一项议程,由******在会上批评陈独秀右倾错误:第一、在国民党问题上,党中央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中始终没有当“主人”的思想;第二、在农民问题上,党中央不支持农民革命;第三、在军事问题上,“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强调“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坚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原则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会议通过了《****“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

瞿秋白代表****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作报告。强调党今后的任务是“要以我们的军队来发展土地革命”。实现这一斗争策略的具体方针是:第一、要更加注意与资产阶级争领导权:第二、要由下而上地注意争取群众;第三、要在暴动中组织共产党人占多数的、工农民权独裁的临时革命政府。接着,会议通过了《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

大会选举临时中央政治局。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顾顺章、彭湃、任弼时等9人当选为正式委员,邓中夏、周恩来、******、张太雷、张同焘、李立三等7人当选为候补委员。

八七会议结束后,******作为中央特派员回到湖南。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改组后的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为便于领导秋收起义,省委确定秋收起义的领导机关分为两个,一个是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的党的前敌委员会,任命******为书记,作为武装起义的军事指挥机关。另一个是党的行动委员会,由起义地区各地方党委负责人组成,任命易礼容为书记,负责地方工作。

1927年9月初,******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具体部署。参加起义的主力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是叶挺独立团的新兵组建的),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鄂南通城和崇阳的部分农民武装、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等,共约5000人,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师部参谋长何长工、副官杨立三,下辖三个团: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为主力编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以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团长王新亚;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一个营和浏阳部分工农武装编为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参加起义部队共约5000人。此外,在起义前,还收编了当地的土匪武装邱国轩的一个团。会议又确定,军队作占和民众暴动相互配合,夺取平江、浏阳、萍乡、醴陵和株洲,分3路合攻长沙:第一路,以安源工人及矿警队为主力,首先控制安源矿区,然后攻占萍乡县城和醴陵县城,会合醴陵、株洲工农群众,向长沙取包围形势。第二路,以平江农民和平江农军为主力,平江农军由修水向平江戟,鼓动平江农民在各地暴动,夺取平江,再向长沙进发。第三路,以浏阳农民和浏阳农军及卢德铭所部警卫团为主力,由铜鼓向浏阳进攻,鼓动浏阳农民在四乡暴动,夺取浏阳后,再与其他两路合攻长沙。会议还决定,以萍乡、安源为退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萍、安,以防敌人断了起义的退路。关于暴动日期,会议决定,11日安源、修水、铜鼓一齐发动,18日进攻长沙。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铁路工人和农民,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运输。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向长寿街进攻,9月10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这时混入起义部队的邱国轩部乘机叛变。当第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袭击,致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200多人,步枪200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被迫向浏阳转移。

9月11日凌晨,第二团从安源出发攻打萍乡县城,但是由于敌人早有察觉,加强防守,革命军的攻城计划受阻。为了不延误省委所定16日合攻长沙的计划,于是决定放弃萍乡县城,一部分回安源留守,大部分转攻醴陵县城。在攻打醴陵的的战斗中,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当第二团11日攻打萍乡县城时,按计划当地工农武装开始暴动,以期夺取武器,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四团,并配合第二团攻打醴陵县城。

9月12日凌晨暴动队伍占领株洲火车站,同时攻打团防局,夺取步枪12支,占领株洲镇。当即召集数百人的群众大会,宣布暴动胜利。

9月13日,第二团决定决定避敌锐气,放弃原定经株洲攻长沙的计划,改为北上攻取浏阳县城,以期取得浏阳农民的帮助,并与第一、三团会合。但是由于团长王新亚麻痹轻敌,9月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不少人牺牲。

第三团于9月11日在铜鼓起义,该团由******亲自指挥,首先占领了浏阳的白沙镇,9月12日又占领东门市。9月14日敌人兵分两路包围第三团,该团被迫向上坪撤退。

鉴于三路起义部队均受挫,******当机立断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

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在******主持下召开前委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余洒度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原定计划。******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卢德铭等多数前委委员支持******的意见。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通过了******的意见,决定起义军撤离湘东地区,向南转移。

起义军在向南转移途中,处境十分困难。部队中党的组织不健全,思想比较混乱;缺乏弹药,没有给养,指战员伤病残增多。因此,许多人情绪低落,不少人离队。

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

9月23日,起义部队在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

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时,人数已不足千人。

9月30日,在******住的“泰和祥”杂货铺里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共产党没有掌握自己的军队,提出了“党建在连上”重大主张,当时担任师长的余洒渡提出各种异疑,陈浩、徐韩等人也站出来反对,室内争论非常激烈、讨论异常,******耐心作解释,最后举出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叶挺独立团为例,把党支部建在团上,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党掌握了自己的军队的成功经验,来说明“党建在连上”,发挥堡垒作用,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拖不垮,打不烂,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微弱的油灯下,一直讨论到天亮。

师长余洒渡召集部队在枫树坪下集合了,******站出来讲话,首先鼓舞士气说:“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没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在家乡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了,我们有近千人还怕什么?大家都起义暴动出来了,一个人可以当敌人10个,10个战士可以当敌人100个,有什么可怕的,没有挫折和失败,革命是不会成功的!”接着宣布“三湾改编”会议精神,组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三项决定:第一,整编部队,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十个连,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党组织建立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团以上有党委,全军由******领导前委,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第三,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雇佣关系;并初步酝酿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随即,部队开始整编。

改编后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集体在三湾村的枫树坪,******向部队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向井冈山进军的意义,坚定了广大指战员的革命信心和意志,同时宣布了行军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筹款要归公、不乱拿群众一个红薯。******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只有严格遵守这三项纪律,我们才能搞好同山上群众和王佐部队的关系。”这就是后来对人民军队建设有重大意义的三大纪律的开端。随后,在三湾人民群众的欢送下,部队离开三湾向原宁冈古城进军,部队到达井冈山腹地——茨坪。此后,三湾改编所确立的建军原则,在整合袁文才、王佐的井冈山农民武装、朱德的南昌起义余部、毕占云和张威起义部队、彭德怀、黄公略起义部队、季振同董振堂的宁都起义部队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坚持,逐步提升了军队和军人素质,为建立打不垮的红一方面军积累了经验。

三湾改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

其具体内容为:在军、团、营、连均设士兵委员会,官长同时为士兵委员会委员。全连士兵大会选举5至7人或9人为连士委执委,推主席一人。以全营人数按每5人举一代表组成全营士兵委员会,推举11人至13人组织营士执委,推举1人为主席。按全团人数每10人举代表一人组织全团代表会,推举17人至19人组织团士执委,推举1人任主席。全军按30人至50人举一代表组织全军代表会,选举19人至21人或23人组织军士执委,选一人为主席,军士执委选5人至7人为常委。士兵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有五项:一是参加军队管理;二是维持红军纪律;三是监督军队经济;四是作群众运动;五是作士兵政治教育工作。在军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让士兵群众参加军队的民主管理,以确立新型的官兵关系,这是对建军原则的一个重要创造。关于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和任务,陈毅在1929年9月1日所写的《关于****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连无常委机关,军团常委均设机关于政治部内日常办公,营常委不设机关。”“此外士委会与军事机关的关系,士委只能对于某个问题建议或质问,而不能直接去干涉和处理,士委开会必须由党代表参加,等于一个政治顾问的性质。在非常时期党代表可以解放士委,或不准其开会,另诉诸士委代表会。”这又有效地防止了极端民主化在部队蔓延。

部队缩编的同时,部队中的党的组织结构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总结经验教训,在部队各级都设立了党的组织,班设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这是一个重大的创造,它对于党整合军队并在军队中顺利实现自己的意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对调整军队和党组织结构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作了肯定,他说:“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了党代表制度。党代表制度发端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区别于旧军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设有党代表和政治部。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将党代表制度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创造,从而奠定了共产党政治建军的基础。三湾改编后,军队在连以上设立党代表,担任党组织书记,专做连以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党代表制度就使得人民军队中各层级逐步形成了双首长负责制。“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特别是在连一级,因党的支部建设在连上,党代表更为重要。他要督促士兵委员会进行政治训练,指导民运工作,同时要担任党的支部书记。事实证明,哪一个连的党代表较好,哪一个连就较健全,而连长在政治上却不易有这样大的作用。”在军队中实行党代表制度,实质上就是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整合,有效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同时,特别注意了在班长、战士中发展党员,这样党和士兵群众的联系便更加紧密了,大大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

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主义这一新兴事物给当时的士兵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十年后他们回忆起这段历史仍然记忆犹新。曾经担任过士兵委员会主任的宋任穷说:“我在营里担任士兵委员会主席,士兵委员会是选举产生的。按选举名额,由连里选出一些委员来,三个连的委员组成营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没有设立什么机关,没有专职办公,只是遇事开会研究。士兵委员会是党代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士兵委员会的工作,主要放在连里面,一个是政治民主,一个是经济民主,分伙食尾子,管理伙食,管理经济。那时来自旧军队的军官很多,打人骂人的军阀习气严重,士兵委员会就同他们那种旧习气作斗争。”自从实行了民主主义制度,士兵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士兵群众的革命热情大大地激发起来,士兵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也明显加强了。部队中出现了一种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

最后是部队缩编。将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全团缩编为七个连,五百多支枪。第一团辖第一营和第三营,缺第二营,每营编三个连,另单独编有一个特务连,也叫第四连。团直属队有团部、政治部、辎重队和卫生队等单位。革命动摇分子师长余洒渡的权力被架空,同时,原有的军官队也被取消。改编后,第一团团长是陈浩,团副是韩壮剑(原名韩毅),参谋长徐庶;第一营营长黄子吉,党代表宛希先;第三营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党代表何挺颖;辎重队队长范树德;卫生队队长王XX,党代表何长工。特务连连长曾士峨,党代表罗荣桓。

******在率领起义军南下途中,经过调查研究,选定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作为部队的立足点。10月初,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宁冈县古城。前委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初步总结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研究建立根据地和对井冈山地区的农民武装袁文才、王佐采取团结改造方针的问题。会后,******于10月6日在宁冈大仓村和袁文才接触并建立联系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盘旋打游击。

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时,部队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而秋收起义时,中国共产党则有了第一支打出自己旗号的武装军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诞生了我军第一面军旗。

秋收起义余部通过著名的“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得以确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由此发端。这个制度也是此前中国历史上所没有的新制度。

正如罗荣桓生前所言,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它开辟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这就是向农村进军,依靠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借此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逐渐包围城市并最后夺取城市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走入井冈山,秋收起义部队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