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粤军援桂与第一次北伐
桂系军阀首领陆荣廷很不甘心在广东的失败,尤其是广西的贫瘠,无法供养一支庞大的军队,必须夺回富庶的广东。其实他始终没有明白,桂军在广东的失败根本原因就是金钱导致腐败,部队丧失战斗力。
为了取得北洋政府的支持和接济,陆荣廷不惜取消自主,俯首称臣。而北洋政府也愿意利用桂系的力量打击孙中山的革命派。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老实说如果能反攻广东,当时桂系也不会退出广东了。陆荣廷这时的打算是和以前失去广州的龙济光一样,想依赖北京方面的援助,催促北洋派三路出兵“援粤”。这三路是:陈光远从江西出兵,李厚基从福建出兵,另派海军南下。
这时代最有趣的名词便是“援×”,如广东方面要讨伐广西,就组织援桂军,广西方面要进攻广东,也组织援粤军,这里的“援”字就是“侵”字的意义。
桂系除了催促北京三路援粤而外,还要求接济军饷。在北京方面,三路出兵简直办不到,只好支援一批军火,让桂军有充足的械弹以重整旗鼓。不幸的是当这批军火由日本货轮小山丸装运出口时,船还没有开出上海的吴淞港,就被卢永祥、何丰林等予以扣留。
原来皖系这时是暗中和广州军政府有连系的,这就是一次合作的具体行动。
桂系内部也有极大的矛盾,以前桂系占有广东时,广西内部相安无事。因为桂系的能干人物都向外发展,各有局面,各有千秋。现在大家都退回广西,一个贫瘠而落后的家乡,怎容纳得下这么多大脚色。于是问题丛生了:军饷是第一个问题,防区是第二个问题,权力是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权力问题解决,其他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在桂系中,陆荣廷是顶尖人物,陈炳焜、莫荣新、谭浩明都做过督军,沈鸿英也有做督军的野心,现在一山藏了这么多只大老虎,如何安排呢?
形势上的需要,桂系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武鸣派,以陆荣廷为首;一派是柳州派,以陈炳焜为首。两派表示在这大变局中合则存,分则亡,合的途径是武鸣派愿意帮助柳州派向外发展。一方面向北京政府保荐陈炳焜为广西护军使;一方面集中1。5万人在梧州,准备反攻广东,打下广东后即将广东地盘让给他们。
陈炳焜得到陆荣廷的鼓励后,便积极筹备反攻广东,把兵力在梧州集中,这种行动,对陈炯明起了刺激,陈炯明本希望粤桂和平共存,相安无事,现在则是“我不犯人,人竟犯我”。不过他却幻想和陈炳焜成立“粤桂息争条约”。怎知陈炳焜却在梧州宣布为军事戒严区,这很显明地是为了侵粤,因此陈炯明也把西江自肇庆以上宣布为军事戒严区。
不过陈炯明依然对桂系存有幻想,希望陆荣廷会支持他的“粤桂和平共存”主张,可是陆荣廷却宣称:“陈竞存(陈炯明)哪一天把孙文驱逐出粤,我就哪一天和他弃怨修好。”
陈炯明仍然不愿意对广西用兵,于是派翁式亮为密使,到广西平乐去见沈鸿英,劝沈驱逐陆荣廷,攫取广西军政大权,宣布广西自治,愿以军费、军火相助。沈鸿英果然被说动,于是答应了陈炯明的条件。沈鸿英是目前桂系中最有实力的,他有42营兵力,他是广西雒容县(今广西鹿寨县境内)人,和莫荣新是亲家,属于柳州派,与武鸣派的马济积不相容,马济是武鸣派的健将,是莫荣新的义子。
1921年6月上旬,曾被粤军收编的桂军残部又在高雷钦廉地区倒戈反粤,接着遂溪、廉江也有民军揭竿而起,沈鸿英又受陆荣廷的拉拢,认为广东有隙可乘,应该向广东发展。6月13日沈鸿英派兵由贺县侵入连山、连县、阳山。北江防军李烈钧旧属赖世璜、李明扬等部都败退到韶关来。当北江败讯陆续传到广州时,陈炯明采取了紧急行动,派第一师师长邓铿为北江总指挥,率军抵抗沈军,并调回第二师师长洪兆麟部保卫广州。
粤桂战火重燃,于是陈炯明乃根据湘粤联防条约,请求湘军出兵进攻桂林,捣袭桂军的后路。陆荣廷也根据多年来湘桂同盟的关系,派林虎到湖南,请求湘军出兵北江,助以一臂之力。这使到尚未恢复元气的赵恒惕为之左右两难,他不希望西南方面兵戎相见,再启战端。于是他发起邀请四川、湖南、云南、贵州四省共同调停粤桂战争,并请广西宣布自治,与西南各省采取一致的态度。
赵恒惕的建议只获得四川的刘湘表示同意,而云南和贵州都没有答复,原来云南的顾品珍(顾原为唐继尧的部下,任驻川滇军第一军军长。1921年初,因受川军压迫返回云南,并一举驱逐了督军唐继尧,自任滇军总司令,掌握滇政。唐无奈出逃,先至香港,后寄居广州。第二年,唐继尧在陈炯明的帮助下,纠合旧部,重回云南,顾品珍败亡身死。)因为唐继尧部下胡若愚、李友勋两旅已由迤南开入广西边境,为了共同对付唐继尧,他曾和陆荣廷建立了秘密同盟。贵州卢焘则因为陆荣廷收容了贵州“逃将”王华裔,已派黔军谷正伦、胡瑛两旅开入黔桂边境,与陆荣廷处于敌对地位。因此赵恒惕的四省联合调停粤桂战争的计划遂不能实现。
陈炯明再度被迫作战,他在粤闽边区驻防时,孙中山一再要他率军回粤,他不答应。直到广东的桂系要出兵打他,他才下了决心回粤驱逐桂系。现在他无意攻桂,孙中山怎样敦促他,他总是推三阻四。直到桂军要进攻广东,才迫他顺从孙的意旨,决心讨伐桂系。
6月18日孙中山下令对广西总攻击。6月20日陈炯明出发到肇庆,26日孙发表命令,派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同一天,陈炳焜部将刘震寰响应粤军,宣布独立,这一来使得陈炳焜、莫荣新、韦荣昌等无所措手,匆匆忙忙地逃往浔州,粤军遂不战而克梧州。孙发表刘震寰为桂军第一师师长。
陆荣廷并不重视梧州的陷落,他叫沈鸿英进攻莫德、三水,又叫林俊廷等迅速由高雷一带北进。这是双管齐下的军事计划,不但可以直接威胁广州,而且可以截断梧州粤军的后路。可是沈鸿英看见形势不利,就不肯接受陆的命令,他暗中请赵恒惕转达陈炯明,愿意宣布自治,履行以前的条约。陈炯明这时不敢相信他了,粤军马不停蹄地向广西深入。北江粤军一路由信都、贺县包抄沈军的后路。一路由英德、韶关向西进攻。从7月3日到8日,信都、阳山、连县、连山都被粤军收复。9日退往贺富山的沈军将领黄自高、沈荣光等联合推举沈鸿英为“救桂军总司令”,宣布广西自治,脱离陆荣廷的关系,与广东采取一致态度。
7月1日孙中山正式下令讨伐陆荣廷,16日粤军乘胜溯西江而上,克复浔州,且以破竹之势占领藤县、容县、北流、平南、贵县。
这时候,桂北和桂西都起了变化:黔军谷正伦、胡瑛两旅沿盆江南下,唐继尧旧部胡若愚、李友勋两旅由迤南开进,李烈钧所属朱培德、杨益谦两旅由湘西开到,都集中在桂西北一带。为了统一指挥,唐继尧、卢焘把他们的部队拨归李烈钧指挥,因此李烈钧号称为“滇黔赣讨陆联军总司令”,准备向桂林柳州两面进攻。
6月27日粤军师长邓铿、魏邦平联名电请湖南出兵桂林,陈炯明也直接电请赵恒惕出兵。7月5日赵派谢国光为援桂军总指挥,赵主张广西问题和平解决,因此他电请陆荣廷自动让出桂林,由湘军进驻,湘军对桂军不采取敌对行动。陆荣廷在四面受敌的情势下,勉强地接受了赵的主张,于是湘军谢国光和罗先闿两旅遂“和平占领桂林”。
桂军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将领们均纷纷通电和陆荣廷脱离关系。
沈鸿英军宣布自治后,各地桂军纷纷响应,7月12日桂军旅长贲克昭在柳州自称柳庆救桂军总司令。14日桂军统领秦步衢逐走了陈炳焜和桂林镇守使李祥禄。自称桂林救桂军总司令。韦荣昌、刘达庆、韩采凤在贵县陷落后,也都宣言“自治”。
陆荣廷于7月16日通电下野,距孙中山下令讨伐正好半个月。他下野后把政权交与沈鸿英,并令龙州镇守使黄培桂移驻南宁,代理督军、省长两职,他自己偕同谭浩明由南宁逃往龙州。
北路粤军认为沈鸿英的宣布自治是诈降,是拖刀之计,因为沈军宣言与陆荣廷脱离关系,要求粤军勿前进,而陆则把一切力量移交给沈,所以不接受沈的要求,继续进攻。7月24日沈军退出贺县、富川。而这个时候,正是湘军开进桂林。同时滇军李烈钧亦奉孙中山命将滇军、黔军、赣军统一指挥。滇军杨益谦、朱培德,黔军谷正伦,赣军彭程万各部分途出击,唐继尧所部的滇军先遣司令官胡若愚率部由湖南洪江经三江口直捣桂林、柳州,并以滇军旅长李友勋部由贵州经独山,进攻广西庆远。桂军韦荣昌、林俊廷、刘达庆、刘炯宇、李祥禄等都退到柳州。
8月3日湘军由桂林撤走,沈军接收桂林。胡若愚会同粤军第二军旅长吴忠信及赣军彭程万等部围攻桂军。胡若愚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所部前仆后继,以寡胜众,终于击溃了沈军。
8月13日胡若愚攻克桂林,沈鸿英退守永福。
另股滇军李友勋改道直逼柳州。柳州桂军表示愿意停止战斗,接受改编,并向南宁退走。陈炯明派桂军的韦荣昌、黄培桂负责改编桂军事宜。8月5日韦荣昌等迎接粤军和平开进南宁,可是陆荣廷还在龙州纠集残兵败将准备作困兽斗,幻想北方直系会派兵由湖南南下援助他。
8月11日孙中山派马君武为广西省长,派陈炯明为广西善后督办。
9月30日粤军攻克了桂军的最后据点龙州,首先入城的是魏邦平部,桂军残余部队非降即溃,陆荣廷只身逃往安南,广西全省遂告底定。
讨桂各军一部分撤返广州,准备北伐,孙中山特召集粤军将领、内河舰队及飞机队管带训话,慰勉有加。孙说:“此次粤军进攻广西,不到一月就把桂系荡平,乃将士用命所致。现在两湖已发生战争,当出兵北伐,统一中国,北伐之举势在必行,偏安一隅,只能苟全,而非久安,希望将士用命,戮力北伐。”
10月8日孙中山向广州国会提出北伐案,获得通过。18日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典礼,决定由桂林取道湖南省北伐。下令编北伐军为三个军,李烈钧为第一军长、许崇智为第二军长、李福林为第三军长。随即孙中山乘“宝璧”军舰偕胡汉民、许崇智等离广州,沿西江入广西。为了保卫中山先生的安全,邓铿特意从第一师抽调一团担任警卫,以陈可钰为团长,李章达为团副,三位营长分别为叶挺、薛岳、张发奎,皆是第一师中的精锐。
孙中山在广西沿途巡视,经三水至梧州。在梧州时曾向国民党员演讲:
“梧州的革命党部甫告成立,今天各位出席成立大会,人数虽只是二百人之谱,可是革命不在人多,如果要使广西永远成为革命党的基地,机关枪、过山炮都不可能,唯有革命主义才是力量的源泉。我们必需要把革命真理传播出去,这个责任就在各位身上。如果我们成功了,中华民国就会得救,就会富强。如果我们失败,将来陆、谭、马、莫诸强盗就会卷土重来,广西数百万人民又将沦为奴隶了。”
这时候陈炯明率部驻防南宁,他仍反对北伐。孙中山曾电促陈出兵,陈置之不理,且屯兵不进,扬言至少半年内是休养整训的时候。孙无奈,只好移樽就教,在赴桂林之前,亲往南宁防陈,向其劝告,孙说:“你应该支持我北伐。从利害观点论,我北伐后,如果成功,中国统一,我当然不会再回广东来。如果不幸而失败,我又有何颜回到两广。所以我北伐后,两广一切全权由你主持,不过请你不要阻止我北伐,并且请切实接济饷械。”并要陈炯明抽调粤军四十营加入北伐军,陈口头唯唯,心中并不谓然。不久奉孙中山命回广州筹备北伐饷糈,可是他私心重于一切,回粤后积极推行把持两广的阴谋,先把广东省的财权切实掌握,同时和省议会密切连系,进行起草省宪,继续他的“联省自治”,而对北伐态度非常冷淡。
孙中山在南宁时曾对群众大会演讲“广西善后方针”:
“我是第一次到广西,所以也是第一次到南宁,……大家都知道广西是个贫瘠的省份,可是这次溯江西上,所见两岸都是肥沃的平原,甚至山林丘壑也都苍蔚,因此我发见所谓的贫瘠,并不是真的贫瘠,而只是人事未到而已。”
于是孙中山就开发利源建设地方,兴借外债,修筑铁路,开矿山,树农场,建工厂等项大为发挥,使听众耳目一新,认为是闻所未闻。
孙中山然后从南宁折返梧州,再由梧州沿漓江过昭平,沿途系乘帆船溯江而上,从昭平至阳朔,路更险峻,梧州阳朔间虽然才450里,可是就走了16天。孙在阳朔发表演说:
“阳朔是块好地方,万山环绕,遍地膏腴。无知识人的以为这是土瘠民贫,可是却不知道奇峰耸峙的高山,都是石灰岩层的蓄积,可以烧石灰,可以制水门汀。所以别人认为阳朔是不毛之地,我则认为阳朔遍地都是黄金,所以我们应该拟定一套计划,把蕴藏在石灰岩层中的煤、铁、金、银、铅、水银诸矿,大量开发出来。”
孙中山在阳朔没有停留,即由阳朔赴桂林。
孙中山为了北伐,积极整理军队,组织大本营。当时在桂林的部队有粤军第二军许崇智部、福军李福林部,同时委派朱培德为滇军总司令、彭程万为赣军总司令、谷正伦为黔军总司令、李烈钧为大本营参谋长、胡汉民为文官长。
12月4日上午5时,孙中山偕许崇智、胡汉民等由拓本圩登陆,11点55分抵将军桥(距桂林城五里许)。桂林各机关团体各界人士均鹄立道旁欢迎。抵欢迎场时,典礼队的炮队在郭家山对面鸣放礼炮101响,孙入欢迎亭,欢迎人士脱帽举旗致敬,并欢呼:“新广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中华民国大总统万岁!”还高唱一首欢迎歌。
12月7日桂林军、政、学76个团体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欢迎孙中山,孙发表专题演讲,讲题是“三民主义为造成新世界之工具”。孙说:
“本大总统这次誓师北伐,经过桂林,借这个机会能够和诸君见面,可算是一段大因缘。诸君今天来欢迎本大总统。本大总统更希望诸君来欢迎民国的主义,革命的道理。那就是革命党主张的三民主义。本大总统是主张三民主义的发起人,三民主义如果能够实行,民国才可以建设得好。”
接着孙便就三民主义的内容、价值详为缕析。
12月9日桂林的学界举行欢迎大会,孙中山莅会演讲“知难行易”,反复发挥“知之维艰,行之非艰”的道理。
10日下午1时,粤、滇、赣三军全体军官1000余人在总统行辕开会欢迎孙中山,各界绅民凭入场券列席。中山莅场,由赣军总司令彭程万宣布开会,赣军参谋长宣读颂词,孙登台讲述“军人精神教育”历时一时半。李烈钧、胡汉民、许崇智及前四川总司令吕超相继演说。
孙中山命令广西省长马君武注意地方治安、整饬吏治、肃清土匪、约束士兵。
13日电云南总司令顾品珍嘉慰。
1921年12月15日,孙在桂林发出通电,宣布徐世昌卖国,电云:
“山东问题,徐世昌久欲与日本直接交涉,只因国民监视綦严,不敢肆行己意。今竟借华盛顿会议,派遣代表赴美,以英美两国劝告为词,悍然与日本直接交涉,而无所忌惮,实属罪不容诛!本大总统以救国讨贼为己任,除竭力主张无条件收回山东一切权利,废除廿一条款外,特宣布徐世昌及其党羽卖国奸谋。凡我国民,其共起诛之。”
蒋中正于12月22日应孙中山召赴桂林,先抵广州,即在旅馆及舟车中草拟北伐作战计划书。
就在蒋抵穗时,北方一位传奇人物徐树铮也到了广州,小徐的南下,表示皖系要和国民党合作打倒直系。当小徐抵穗后,孙中山即自桂电令廖仲恺、汪兆铭和蒋中正为代表,与小徐密商联合打击直系的军事计划,电云:
“兹请两兄及介石为我代表,与切商军事之进行。现我军决于旧历年后用兵,希望皖系策应,使直系更无归路。自来战略因于政略,吾人政略既同,斯为南北一致,以定中国,其庶几也。”
23日电广州总统府秘书长谢持,转促蒋即偕戴传贤来桂林。
蒋遂于11年1月3日离广州,经三水、梧州、昭平、阳朔会同吴忠信,于18日抵达桂林。30日蒋约文官长胡汉民赴大本营谒见孙中山,商决出师北伐的日期,并决定将大本营移设韶州。
2月3日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下令北伐,命李烈钧攻江西,许崇智出湖南。12日张作霖派代表李绍林到桂林晋谒孙,商讨合作计划,以便南北夹击曹、吴。20日段祺瑞亦派代表周善培到广东。
这就是后人所谓孙、段、张三角联盟的开始。
这时陈炯明突然电报来反对北伐。他的理由是:“北伐将促使直奉两系军阀由分裂而重趋团结,联合以对抗南方。同时北伐一开始,可能引起南方的分裂,因为西南各省都表示要保境息民,所以现在如果坚持北伐,首先遭遇阻碍的,不是北方敌人,而是南方友军。因此不如等待直奉两系战争爆发,再行出动。”
陈炯明的意见,表面看来不无理由,实则完全不愿意孙中山把粤军调走以减少自己的实力。而且这时他已暗中和吴佩孚有了来往。所以他曾派兵解散了孙所设的招兵机关,调他的亲信魏邦平率部开往梧州监视北伐军。并通电响应卢永祥主张召开各省联席会议。陈炯明这些举动,使国民党同志大为忿恨,国会议员凌钺在议会中指斥陈为“倡乱首魁”,美洲华侨国民党支部骂陈“狂妄乖谬,目无元首,反复叵测,怙恶不悛。”电请下令讨伐。而且还有消息说陈炯明与直系吴佩孚正在暗中勾结。
据陈炯明叛国史所记,陈吴勾结经过如下:
“陈氏实以联络吴佩孚之结果而降北,亦以降北妄念之冲动,遂以正式政府(指南方护法政府)之陆军总长,而先投降于吴佩孚。然其作用如何?则以歆羡总统地位之一念差耳。先是吴佩孚欲以全力对付奉天,又惧正式政府出师讨伐,乃由鄂督萧耀南,荐湖北人黄申芗为到西南卖蜡丸之哈米蚩。……黄至汕,闻马育航尚在汕头,遂往谒之。……黄知马为陈炯明心腹,遂用水磨工夫日论国政,并谓彼观天下士,只陈、吴为奇杰,如吴、陈携手,统一中国如举棋耳。……马既受黄惑,因为誉扬于炯明,且介绍其与谈,黄尽出其所能,以摇动陈心。陈氏素不甘居人下,自粤军回粤以来,对于孙公,早已露其剑拔弩张之态度。今黄乘隙说之,陈为动。故北伐军出驻桂林以后之种种牵掣,半出于吴佩孚代表黄申芗之计划,陈氏但奉命唯谨耳。吴佩孚见陈氏已堪为用,陈氏又派马育航、陈觉民等到洛,议订条件。吴佩孚遂担任逐徐世昌,陈则担任逐孙总统。……马闻言遂由保定急电报诸陈、叶。而吴虑陈尚犹豫,乃再派包兰支来粤,携函谒陈,谓解决中国时局,唯有南陈、北吴携手,则诸事可迎刃而解。并有吴为总统,陈为副总统之期许。……”
这段政治秘密,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吴佩孚在战胜皖系后一心要对付奉系,又怕孙中山北伐,联络陈炯明以牵制北伐军,减轻腹背受敌、两面作战之势,自然是极好的策略。陈炯明既然有背叛孙中山之心,也需要连络北方的力量,吴、陈携手自在意料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广州发生了一件政治谋杀案,粤军参谋长邓铿被刺。
邓铿字仲元,广东惠阳人,追随孙中山很久,是孙身边一位得力的军事人才。民元广东光复,邓任都督府陆军司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参加中华革命党,由孙中山委为中华革命军广东总司令。孙中山在广州组府时,邓铿疏导陈炯明和国民党之间隔阂不遗余力。孙中山出师广西,粤军许崇智部随行,邓铿一面主持粤军军事,策划弹械饷糈之接济;并一力筹措北伐军军饷,同时以留穗监督陈炯明自任。陈炯明的亲信有犯法的,常受邓铿的呵斥,陈的左右对邓铿积怨甚深。认为邓铿是粤军中的孙中山亲信,视如眼中之钉。
3月中旬,孙中山的代表伍朝枢和段祺瑞的密使周善培从北方到了香港,邓铿和谢持由广州专程赴香港迎迓。这次行踪除了粤军总司令部重要人物知道外,并无外人知悉。邓启程时,陈炯明曾亲自送到楼梯,表现得非常客气,其客气的程度,简直是以前所没有的。
3月21日邓由港返粤,在广九铁路大沙头车站下车,在车站外突遭暴徒狙击,连中数弹,弹贯胃部,流血倒地,随行人员急扶邓上车,径驰粤军总司令部。军医赶来施行急救,邓喘着气对其左右说:“我知道参谋长地位危险,可是我觉得自己人何必杀自己人?”有人问邓知不知道凶手为谁?邓叹气说:“我认得,可是真料不到他杀我”。于是大家追问凶手姓名,邓则摇头不答。由于伤势沉重,乃由总部转送至韬美医院诊治。邓铿自己感到伤重,不可能好转,不过他很泰然,对家人说:“我的才学不如朱执信,执信已先我而死。身为革命党人,为国家牺牲,也是值得的。天下不容好人,付之叹息而已。”
3月23日午前5时,这位孙中山倚重的革命军人终告不治逝世。死时才38岁,英年有为,不幸死于国事,令人万分哀痛。
邓案发生后,政务厅长古应芬怀疑凶徒匿居香港,派夏重民赴港密缉,获知主谋者为陈炯明族弟陈远生嗾使黄某收买凶手谋刺,曾密报香港政府。
邓铿殉难消息传至桂林,胡汉民、许崇智、蒋中正均伤悼恸哭,孙中山尤为悲怆,电陈炯明云“仲元遽以创死,伤哉!平日忠于国事,勇于奋斗,前途之望,正复无量!壮年遽殒,不止粤中惜此人才也。”廖仲恺致蒋中正函云:“仲元遽遭惨害,吾党健者又弱一个,吾侪与仲元相处逾十年,道义之交海内有几?追怀良友,辄复怆然出涕。渠生前至爱赣园,临终亦以执信为念。赣园适与执信墓相对,故拟卜葬于此,已电园主协和(李烈钧)借地矣。”
邓铿被刺后五日,3月26日,孙中山在桂林的大本营内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当前动向,咸认为后方没有可依靠的支援和接济,是无法向前推进作战的。因此是否北伐?必须先问明陈炯明的态度。正如诸葛武侯北伐之前,需先平定南蛮。于是在会议中决定,北伐军以一部潜师先到梧州,再由西江回到广州;另一部潜师先到韶关,再由北江压迫广州。
桂林的决定最重要是机密,可是这道密令发出后,北伐军先遣司令谢文炳(许崇智的旅长)已经进抵全州,接到这道密令后,即转报陈炯明,陈得到谢文炳的报告,立即采取行动,秘密调回驻扎浔州以上的叶举、杨坤如等所属粤军五十余营,扫数开回梧州。并令驻广州的粤军第一、第二两师加强戒备。准备用武力阻止北伐军回穗。同时电询胡汉民,问孙中山是否班师?胡答以当前情势欲进不能,只好作归计。
4月9日,孙中山偕同许崇智、朱培德等离开桂林,行抵濛江即遇到陈炯明的部队在该地布防。孙下令这些布防军队不得阻止北伐军,否则武力对待。
4月16日孙中山抵梧州,即召集军事会议,孙说:“在桂林时我们没有后方,现在到梧州来也没有后方。我们只有以广州为后方,从韶关出师。”与会人士一致赞成,孙乃决定先返广州解决陈炯明以安定后方。这时陈少白、曹亚伯均自广州来梧州,为陈缓颊。孙很生气说:“他总不能阻止我革命!”
孙中山在梧州和肇庆两次电召陈炯明来商讨一切,陈均不肯应召,乃决定免除陈的陆军部长、内政部长、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各职。胡汉民认为如果操之过急,恐生变动,不必太严厉处罚。黄大伟、魏邦平亦劝孙息怒,于是乃派汪兆铭见陈转达孙的意旨:(一)省长、总司令让出一职。(二)北伐军需换新枪。(三)北伐军军费须于六个月内筹齐。另一方面孙令蒋中正进兵肇庆。
这时陈炯明在广州的兵力单薄,所属叶举等部尚在南宁,所以不敢明白反对孙中山。乃电请辞去内务总长、陆军总长、广东总司令、广东省长各职。
4月21日孙中山下令免除陈炯明内务总长、广东总司令、广东省长各职,令其专任陆军总长,广东总司令一职即行裁撤,广东陆海军均改归大元帅直辖,并任命伍廷芳为广东省长,魏邦平为卫戍总司令。
魏邦平原是亲陈炯明的,现在则转变到孙中山一方。他的部队已有三师调回广州,因此孙任命魏为卫戍司令。他是有力量可以控制局势的。
陈炯明在广州接到孙中山调职命令后,乃召开紧急会议,由于广西的陈炯明嫡系军队未能及时赶回,第二师师长洪兆麟请假在上海未归,而魏邦平的态度又已转变,同时拥护孙中山的广东军队李福林部福字军由韶关向南开进,许崇智部第二军由肇庆向东开进,广州无力可守,因此他宣布“遵令卸职”,4月21日离开广州,回到故乡惠州。同时命令其嫡系部队退出广州,布防于石龙、虎门一带。一面电令叶举等放弃广西,率兵回粤,准备叛变。
21日许崇智的第二军由肇庆乘轮在广三路终点河口登陆,20日转乘火车赶到广州。孙中山也由三水抵达广州。
这时,陈系的军队一二两师还有留在广州未走,而在西江上游的****实力也很雄厚。当时第二军参谋长蒋中正主张北伐军宜缓出发,先清内患,再图中原,立即进攻石龙和惠州以消灭陈部,然后回师扫荡叶举所部。孙中山宽大为怀,以陈氏叛迹未彰,又追随多年,不欲绝其自新之路,乃派伍朝枢前往惠州迎接陈炯明回省,共商北伐大计,并亲自电陈,劝其以陆军总长名义率军北伐。陈炯明回电的语气很恭顺,但也显露不肯服从命令,有“放刀成佛,卖剑买牛”句。
4月28日,孙中山在广州命温树德、陈策等收编在粤北洋舰队全部,将其完全改组,另派专人主持。陈炯明部对海军重炮的火力有所顾忌,不敢抵抗。孙见陈炯明无叛乱事实,遂仍加以延用。令陈以陆军总长名义接收广东总司令职权,指定肇、阳、罗、高、雷、钦、廉及梧州等地为****防地,派叶举为粤桂边防督办名义统率之。广州由第三师驻防。并派古应芬等到惠州迎接陈炯明回省接收总部职权。陈有电向孙请假,对陆军总长一职不再推辞。
在这种新形势下,孙中山令北伐军集中韶关、南雄、仁化。改道江西北伐。北伐诸军绕道不经广州,自三水转舟,直溯北江而上,经清远而至韶关。所有北伐大军自接到命令后,不及两个星期就全部在韶关集中。
4月28日北方直奉战争爆发。对南方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如果北伐就可以收渔人之利。
5月4日孙中山偕同胡汉明、许崇智等由广州前往韶关,并颁下北伐总攻击令。8日北伐军在南雄与赣南镇守使岳兆麟部开始接触,就在这时接到奉军战败的消息。
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后,北伐军的编组是:李烈钧率滇军朱培德,赣军彭程万为中路从南雄攻大庾新城;许崇智率粤军第二军及第一军梁鸿楷师和福军李福林部担任右翼,从南雄出乌径进攻信丰王母渡;黄大伟率粤军一部担任左翼从仁化进攻崇义,上犹;以陈嘉祐率湘军一部为总预备队,随中路跟进,以会攻赣州为作战之第一阶段。从5月中旬到5月下旬,北伐军以破竹之势先后占领南安、新城、崇义、信丰、虔南、龙南等县。6月13日,击溃北军方本仁部,占领赣州。15日,前锋进入吉安,赣督陈光远已准备逃亡了。
北伐第一阶段取得圆满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