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亮剑精神
1201900000008

第8章 真我性格,剑客本色 (1)

——强者无敌的内在驱动力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种顶天立地的强大信念,是李云龙这位浑身都是棱角的“战神”将军的驰骋疆场、旗开得胜的重要原因。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本色,这种自强不息、自信果断的性格也是我们很多人所缺少的。做剑客,就要有剑客的气势;做强者,就应该有强者的内在驱动力。

“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相信自己手上的那把剑

楚云飞对李云龙说,只要云龙兄打鬼子,便是楚某的朋友。上面的事我管不了,但云龙兄如有困难,只管开口,枪弹粮饷由我解决。楚云飞真诚地说。

李云龙也不打哈哈了,他双手抱拳说:楚兄美意,兄弟心领了,八路军不靠政府接济也能生存,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没有枪弹粮饷我从鬼子手里抢,鬼子有什么我就有什么。

李云龙认为八路军不靠政府接济也能生存,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正如《游击队歌》中所唱的那样:“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正是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使红军壮大了革命队伍,赶走了日本鬼子,取得了国内解放战争的胜利。

很多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找一个人帮忙,但是有很多时候,求人不如求己,任何时候,自强才是强。

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中法战争时被罢职的奕为总理大臣,寻求外国调停,对日求和。10月,奕亲自出面,乞求英国联合美、俄、德等国进行调停。11月初,当日军侵入辽东后,清政府又转请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出面调停,要求列强干涉。1895年1月,清政府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

这时,正值日军攻打威海卫,日本政府借口清政府求和代表“全权不足”,拒绝谈判。张、邵二人在广岛住了10天,一事无成,被迫回国。威海卫失守后,清政府又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求和。3月14日,李鸿章带着伍廷芳、美国顾问科士达,以及儿子李经方前往日本。20日,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相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开始谈判。谈判过程中,李鸿章乞求日本为清朝“稍留体面”,而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动辄以战争再起相要挟,肆意勒索。24日,日本人小山丰太郎觉得李鸿章妥协阻碍有碍于他们的勒索,枪击李鸿章于回旅馆途中,伤其左眼下角。

按照国际惯例,日本当局对作为外交代表的李鸿章受到伤害,负有严重责任。一些国家纷纷谴责日本政府。日本统治者很担心由此横生枝节,使日本对中国的勒索“将陷于不得不大为让步的地步”。然而,李鸿章等人却依旧卑躬屈节。据陆奥宗光回忆,当他来到李鸿章病榻前探望时,看到李鸿章尽管包扎伤口的纱布蒙住了一只眼睛,还眯起另一只眼睛,流露出十分高兴的神情与他攀谈,一再感谢日本方面的“厚待”,乞求尽早举行条约谈判。

日本政府怕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同时也由于无力继续作战,遂于3月30日签订休战条约。但休战期仅21天,而且只限于北方地区。日本侵略军利用停战议和的时间,又占领了我国澎湖列岛。

4月1日,日本提出一个漫天要价的和约底稿,对李鸿章大肆威吓。14日,又以“修正”底稿将“实价”拿出,要李鸿章“限四天内答复”,只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4月17日,李鸿章在条约上签字。

《马关条约》签订后第六天,沙俄因害怕日本侵占辽东半岛危及它的利益,纠集法、德两国进行干涉,强迫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日本无力对抗,被迫接受三国条件。结果,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

许多人在与我们交往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的利益,权衡于己有利之后才会去干。以上故事中,日本如果占领辽东半岛,将直接威胁沙俄在远东的利益,因此它才联合法德强迫日本将之还给中国,而不是看到中国被欺负了,为伸张正义而这样去做。

更多的时候,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说出自己的声音,不惧怕强权的勇气,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李云龙那种靠自己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因为自立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很多时候,我们不想全凭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而是总希望借助他人的力量。这样的确会节省你许多精力、物力和财力,但总是靠别人帮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天长日久,可能就会养成不爱动脑、动手的毛病,一个弱者就悄悄诞生了。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有些人一遇到任何事,首先想到的是求人帮助;有些人不管是有事没事,总喜欢跟在别人身后,以为别人能解决他的一切疑难,在他们的心里,始终渴望着一根随时可以依靠的拐杖。但实际上,从来没有某个等候帮助、等着别人拉扯一把、等着别人的钱财,或是等着运气降临的人能够真正成就大事,只有自强、自立、自尊的人才能打开成功之门。

工作中,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才能取胜。人是有骨架的,不该像一根藤条,依附外界力量才能生存。外界力量常常像一包毒品,你得到了就变得精神抖擞、动力十足;得不到就被折磨得委靡不振、意志消沉。因此,我们应该自立,应在胸中充满勇气,练就一身铮铮铁骨,这样才能在风雨人生路上一往无前!

不求十拿九稳,但求险中取胜

邢志国听说李云龙准备打县城时大吃一惊:“这可是件大事,是不是应该向上级请示一下?”“来不及了,师部离咱们好几百公里,等请示回来,黄瓜菜都凉啦。”“团长,这太草率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呀,咱们手里有多少兵力?弹药是否充足?有没有攻坚重武器?鬼子增援怎么办?咱们心里都没底,再怎么样,至少也得请友邻几个县的主力部队配合一下。”“唔,作战计划已经有了,友邻的主力部队咱没权调动,通知一下也行,就说咱独立团要去县城吃肉喝酒,谁要看着眼馋就一块儿干,有我吃的就有他吃的,要是不敢来就算了,咱们不怕撑着,自己包啦。老子有多大的锅就下多少米,一个独立团加上几个县大队、区小队、民兵,也差不多了。”李云龙轻松地说。

邢志国急得连汗都流出来了:“团长,你要三思,咱们这一打,整个晋西北全要乱套了,福安、水泉、潞阳等县的日军都会增援,压力太大了,咱们一个团顶得住吗?”

“怕什么?我是军事主官,我负责任,就算将来上级要追查,枪毙我就是,你就执行命令吧。”

该谨慎的时候的确应该谨慎,但是谨慎过度了又怎么能干大事?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四平八稳等着你去踩平的好事情。诸葛亮就是因为过于谨慎的个性使他失去了唯一一次北伐成功的机会。

诸葛亮用马谡的反间计使曹睿削掉司马懿的兵权后,开始北伐中原,曹睿派驸马夏侯柳为大都督来迎战诸葛亮,于是魏延向诸葛亮献策:“夏侯柳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樽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唯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绝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

其实魏延此计正合兵家奇袭之计,妙不可言,后来司马懿重掌兵权之后,分析说:“如果是我进兵,我一定要从子午谷进攻,奇袭长安,这样长安一带便唾手可得。”魏延与司马懿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可过于谨慎的诸葛亮却不用此计,实在遗憾。

再看后来邓艾率五千精兵,偷渡阴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奇袭成都,一举成功,他没按正规进攻路线来攻打成都,避开姜维剑门关的大军,灭了蜀汉政权,此计与魏延之计如出一辙。

诸葛亮北伐中原能够成功的唯一一次机会就在这里,因为魏主曹睿连续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中了马谡反间计,撤了司马懿的兵权;二是派不谙战事的夏侯樽为帅来拒蜀。这正好给了诸葛亮天赐之机,如果诸葛亮能抓住这一机会,按魏延之计,率五千精兵直取长安,自己再率军出斜谷,那么大事几成矣。再加之其他兵马呼应,谁能定天下就难说了。谈笑间,他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一统天下的机会。他博古通今,智慧超群,但性格谨慎,不敢冒险,这使他一生都在徒劳心智。

一个人才华再高,本事再大,总是一味谨慎求稳的话很有可能错过人生中的最关键的机遇。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最大的成功往往在看似最危险的地方。如果总抱着凡事求稳的看法不放,人生的路上就很难有绮丽的风光。

李安是一个特别稳重的人,20世纪9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时期最好赚钱的时候,他的朋友约他去深圳“淘金”。但是李安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朋友的提议,理由是:自己的工作虽然枯燥乏味,但毕竟是铁饭碗啊,还是谨慎为好。朋友却依然果断地辞了职,雄心勃勃地直奔特区。几年后便成了身价千万的老板。李安后悔不已。

后来,李安所在的单位准备改组上市,允许职工优先认股。按规定李安可以认购800股,然而凡事谨慎求稳的习惯使他又把这次机会给放走了。他觉得股票一跌就会什么都没有了,还是别拿钱冒险的好,于是他把自己的认股权以1500的价格卖给了同事。没想到,公司上市后股价节节高升,一个月就涨了十几倍,看着同事们一个个喜气洋洋,李安后悔得大病了一场。

这种凡事谨慎求稳的性格,使李安错过了一个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使他的人生留下了遗憾。所以,在必要的时候,还是应该像李云龙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不错过任何一个成功的机会。

果断是一把利剑,直抵成功的心脏

李云龙和赵刚喝酒时乐呵呵地跟赵刚说,你要有啥事下不了决心,磨蹭半天左右为难,怎么办?一句:日他娘的,就这么办吧。决心就下了。用你们文人酸溜溜的话能指挥部队吗?你命令一营把山头拿下来,说:一营长,请你组织部队进攻那个山头,攻不下来我要处分你的。这种软绵绵的话会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你要这么说:一营,把那个山头给老子拿下来,奶奶的,拿不下来我剁了你狗日的。听听,这多提气。部队一听这话,马上嗷嗷叫。

干脆果断,不拖泥带水是一柄锋利的剑,它能使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克服不必要的犹豫和顾虑,勇往直前。有的人面对困难,左顾右盼,顾虑重重,看起来思虑全面,实际上渺无头绪,不但分散了同困难作斗争的精力,更重要的是会销蚀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干脆果断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下,则表现为沿着明确的思想轨道,摆脱对立动机的冲突,克服犹豫和动摇,坚定地采纳在深思熟虑基础上拟定的克服困难的方法,并立即行动起来同困难进行斗争,以取得克服困难的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