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乃至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这其中包括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社会学科知识和其它学科的知识,以科学为基础,具有科学的头脑,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让人产生一种敬佩感从而扩大自身影响力。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知识素养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首先,这是一个知识急剧爆炸的时代,仅20世纪60~70年代的10年间,人类的发明创造已超过了前2 000年的总和;其次,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大大缩短;再次,新兴学科大批涌现,知识陈旧率大大加快,领导者只有不断提高知识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知识素养还包括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如果把知识比作营养的话,营养本身是不能保证身体健康的,只有通过合理的营养结构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使学识再深也无济于事,甚至是危险的。在当今,一个领导人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即社会历史知识、政治知识、经济知识、管理专业知识和成才创建知识等。
在具有一定的知识内涵与合理结构的同时,还必须有非凡的适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即非凡的智力水准,没有创新的智力水准,只能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曾以《未来世界》、《第三次浪潮》两书而闻名全球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权力变移》一书中充分论述了知识对于权力的作用。他认为,将来高质量的权力来自于知识的应用,知识是用途最广的社会控制的根本来源。知识实际上是一切事务的放大器,是未来权力变移的核心。他指出:"知识的控制,是明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类机构争夺的关键所在"。
在知识上的数量和质量将决定一个人内在素质潜力的大小高低。"知识就是力量"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就表现得十分明显。知识储备少、知识结构乱、知识水平低就是没有知识或知识欠缺,就不会有力量;而这样的人就是无知者,也是无力者,当然就不能胜任工作又何谈影响力呢?现代社会或知识经济时代对领导者的知识领导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高要求。
一个人是否具有高水平的能力来源于他自身的知识内涵。古人说得好:"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智。"对于现代的人来说依然如此。因为知识素养决定着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也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领导者才能具备或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可以说,知识素养是成功的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从而对人的文化知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纵观当今世界各国,有影响的人物受过大学教育的约占71%,中专占51%,中学占25%,自学成才或学历不清楚者仅占24%,同时还可以发现,职务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
在美国企业界,高级主管人员从20世纪以来文化程度的变化是巨大的。1900年仅有28%的人拥有大学学历,68%的人拥有科学学位或工程学位。到了1964年,有大学学历者上升到了743%,33%的人拥有科学学位,到了20世纪80年代,全美500家最大的公司中,竟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总经理都具有高级学位,其中包括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法学学位,金融和商学学位等。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则不到3%。
根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指出,40%以上的最高联邦行政官员都在美国名牌大学受过教育,其中有耶鲁、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芝加哥、密执安等大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倾向在逐渐增长。此外,在美国军界,如今96%以上的军官都达到了大学文化程度,其中90%以上的军官拥有学士甚至是硕士、博士学位。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方曾经说过:"战后日本经济复兴是依靠人的头脑、进取心、纪律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无形的资源发展起来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和精通业务的人们是日本最有价值的源泉。"教育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也使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他们懂经济,懂管理,善于敏锐发现新事物,接受新事物,有效地保证了日本经济的腾飞。
当今世界已迈入新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新世纪的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其基本特征是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够成为知识经济中的创新型的人才。
无论在当今还是在将来,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越高,知识面越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也就越高。
要想获得广博的知识,就应该有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求知欲也是获得影响力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一般而言,凡是有成就有魅力的人,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似乎是天生就有的。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不学到手,不探求明白不罢休也似乎是这些优秀人才的天性。
B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优秀人士的成功之路证明,他们当中没有哪一位是完全靠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而获得成功的。他们都是依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需要,博采中外名家之长,综合百家之优,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为他们的成功打下基础。因此,合理知识结构应围绕职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扩展知识面,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
在知识结构方面,职业人要具备硬知识、软知识和社会知识,硬知识指某一学科方面的知识,比如工程技术等;软知识指经营管理决策知识;社会知识则指要有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作为某一专业领域的职业人,那么在这一领域里你必须有着很深的造诣,有着非常专精的知识体系,如果一个营销经理不懂什么是客户总账、分类账、费用账、物流账,那么他很难对营销计划或营销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那么这离营销混乱的那一天也就为时不远了。我们很难想像一个营销策划人说不清楚什么是4P,什么是4C。职业人的学习能力应该是很强的,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渐丰富起来。
关于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人编制成网状,移为网状知识结构,有人编制成宝塔状,称为宝塔式知识结构。在此我们重点强调宝塔式知识结构。
在宝塔知识结构中,依次应是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和一般知识,其中专业知识要精、深,而其他知识应广、博。从知识结构原则上看,必须是通才,不应仅仅是专才,如高明的外科专家,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如只是专才,就不会担任需驾观全局,影响全局的高级领导职位。在专业知识精深的同时,又有领导知识与领导力才是最理想的人选。总之,有魅力、有实力的人其知识结构中应以软科学知识为主。
那么,对知识和知识结构,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首先,要立足现实,要以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为依据进行。对于个人来说,现在具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对于自己未能达到有关书籍设计的五花八门的领导知识结构,不能自卑。对于这个问题,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有一段很经典的论述:"五十年以前,当业务研究开始出现时,几个卓越的青年专业人员为明天的业务研究者出版了他们规定的条件。他们提出了对人才的要求,要求这个人能通晓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他既能做高级的工作也能做低级的工作。这实际上是一个神通广大的超人。这些研究者甚至说,业务研究员需要具有六十二种左右的先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我认为,即使能够找到这样的人,但是把他放在研究物料库存量和生产规划这些岗位上,也是极其浪费的……我们确实需要懂得现代技术,理解现代世界经济和错综复杂政治情况的管理者。然而这些知识中的每一种,都有着广阔的领域,即使一个人穷毕生之力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这个领域也实在太大了。学者们想在这些领域中,对某一部分实现专门化,但是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知识不比熟练工人多。"
其次,我们必须以理想知识结构为参照,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虽然会因为缺乏技术知识而处于不利状态,然而这种状况是不会持续太久的。第一,他会找出哪些事情在职能上是重要的。第二,他会找出谁在做何事,以及其中有无问题。然后他就跟主要人员进行一系列的磋商,以便能对情况和资料做到彻底和正确的了解。如此他就逐渐知道私下必须加紧学习的地方是什么了。对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出身的领导者,则要努力学习领导科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中国有一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在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的今天,即使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已经达到较为理想的境界,也要不断地学习,力争使自己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C在实践中增长知识
当前知识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工作中实现,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其中最重要的有五个方面:
第一,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所谓的精益求精,是指不管你在任何工作岗位上,财务也好、开发也好、营销也好,总之,要让自己成为专家,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这很难办到,但是,如果不期望自己成为一流的人才又怎会拥有超强的工作动力呢?
你要经常自我期望做一个出色的专才,抱着"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的心情,决不松懈,要做就做最好的,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未来的表现一定会越来越好。自勉的同时,我也要送你一句话:"别客气,对自己的要求可以再高一点。"
第二,不断钻研改善新方法
台塑大王王永庆的企业理念只有两个字:改善。因为他知道所有的工作都不可能完美,所有的工作都还有改善的余地,所以,"改善"便成为他要求企业员工共同达成的一个理念。
许多人在工作中无法受到肯定,很多时候是因为他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愿意轻易改善工作的方式。要知道,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它改善的空间,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去思考,愿不愿意去发现,去研究,让每件事都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三,广搜资讯,善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