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卓越青少年的6项修炼
1204700000011

第11章 品格教养修炼 (4)

一个尊重的小举动在自己看来也许并没有什么,或许却能改变某些人的一生。而且,你的这些表达尊重的举动,往往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同时也为你的成功添砖加瓦。

尊重他人是我们良好教养的体现,它的表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询问别人问题或是和长辈谈话的时候不要插话,被介绍给年长的人时要站立、微笑地看着对方,对别人的帮助及时表示感谢等。我们培养尊重意识,需要特别注意这些方面:

一是要做到自尊自重,明确自己的价值,树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二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不要以外表、地位、声誉等作为评价别人的标准;

三是在人际交往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在与人交谈时专注地倾听别人的想法,对别人的正确观点给予积极的肯定,如果不赞同别人的观点,也要礼貌地指出。

保持谦恭礼让的姿态,学会尊重他人,能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征服人心。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搭建一个人人和谐相处的平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激活内在涵养,秀出你的气质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有些人尽管长得不是非常漂亮,却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可有些人长得相貌堂堂却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其实,影响我们这些感觉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气质。在人际交往中,气质往往比脸蛋更重要,它是一个人的谈吐、待人接物的方式、态度及内部修养等的总和,显示着个人的综合方面。优雅大方、自然的气质会给人一种亲切感。气质不是学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关键是要靠内在品质涵养的浸润。

玫丽和雁群是某校绝大多数人公认的长得最漂亮的两个女生,但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大家一致认为玫丽只是虚有其表,而雁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气质美女。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内在的修养。雁群并不因为自己的美貌就自诩不凡,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以阅读来贵族化自己的气质,平时注意自己的品格修养,仪态端庄而充满自信、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办事有责任感……因而与同学的关系非常融洽。可玫丽呢,觉得自己长得漂亮,自视清高而有点不学无术、爱斤斤计较和卖弄小聪明,还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人缘自然也不好,在别人看来,本来的美貌也被打了折扣,气质自然就算不上好了。

气质不完全取决与外在形象,更依赖于内在涵养的焕发。如果你想培养好的气质,一定要激活自己内在的德行,好的品质和教养能让一个人的气质更加优雅迷人。一个品质和教养不好的人,是很难“秀”出自己的气质的。不信你留意一下自己的身边:一个乱扔垃圾、随处吐痰的人,气质能高雅到哪里去?你见过一个经常撒谎、满口脏话却有气质的人吗?那些没有责任感、遇到困难就畏畏缩缩的人能表现出什么气质么?所以,气质一定是从内而外渗透出来的,要想变得气质不凡,就要先修炼你的内在涵养。

内在涵养的修炼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而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坚持,而且,它的修炼也没有什么定势,我在此仅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

首先是要从心态方面来加强修炼。气质美不受年龄、打扮等的限制,却与个人的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自信乐观的人往往更能透露出内在的良好气质。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接纳并喜爱、欣赏自己时,才会从内心深处绽放出一种美丽来,这在吸引他人的同时,也会在无形中增添自己的气质魅力。

其次是在性格方面凸显自己的美好气质。这就要求我们要修炼好自己的性格,做一个正直善良、待人热情友好、心胸豁达的人。良好的性格往往能展示个人的风度,表现出个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也能在气质上为我们增添风采。

再次是多看书,多历练自己,以阅读来贵族化你的气质,以丰富的人生阅历来充盈你的气质。如果一个人懂得的东西太少,怎么样都不会变得有气质。我们要修炼和提升自己的气质,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能培养我们的才气和灵气。多阅读,多掌握知识,你会发现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内在修养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这样,我们的气质就更能由内而外地迸发出来。“行万里路”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多一些人生阅历,我们的意志、我们的心智会在岁月的历练中渐渐成熟起来,这样一个富于成熟魅力的人,气质自然也会不同凡响。

良好的气质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魅力,但也不是不能培养的,只要你在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注意,或许就能上好这门气质修炼课了。

不可不说的偶像效应

林俊杰、周杰伦、张杰、SuperJunior、飞轮海、东方神起、至上励合、余秋雨、韩寒、郭敬明、笛安、杨红樱、“当年明月”、“南派三叔”……如果这些名字中,你连一两个都说不上的话,那在同龄的青少年圈中,你可能就“Out”了。不可否认,追崇偶像已成为诸多同学课余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们的精神、言行,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潜移默化地改

变着。

深藏在我们心中的偶像情结

偶像崇拜,已成为时下青少年群体一个普遍而又引人注目的现象。相信很多青少年朋友都有为偶像或喜或悲或是激情追逐的经历,有的人可以节衣缩食好几个月就为了买一本偶像的书或是一张音乐会的门票,还有的人甚至可以为了这种偶像情结而离家出走,或是为了自己的追星梦变卖家中财物,这种种现象无不说明着偶像在当前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

身为老师,我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围在一起进行类似这样的谈话:

一位女生从纸兜里拿出一张歌星的照片,旁边的女孩子欣赏着说:“真有才的一个人!”

“你也喜欢周杰伦?”旁边的一位同学问道。

“是呀。他歌唱得好,人长得帅,意志坚强,有病还坚持唱歌,他是天才。”

“我也很喜欢他”“他也是我的偶像”……旁边站着的多数人纷纷附和着。

“他的CD我全有。我觉得他离我很近。”

“谁要说一句周杰伦不好,她跟他急。”又一位同学笑着补充道。

在众多的中学校园里,这样的谈话每天都在继续,学生们闲暇的时候总喜欢聚在一起纵情谈论着自己喜欢的偶像。

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对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进行过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偶像崇拜”在我们青少年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体育明星,新锐作家,时尚选秀,明星学者,由互联网造就的一批网络红人,纷纷成为了我们中的一些同学模仿和追逐的对象。被调查的青少年中,有50%的人承认有过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经历;有34.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其中初中生的比例达49.3%。而崇拜的偶像中,99%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在崇拜的原因方面,多数人选择了人格魅力、个性和气质、才华横溢、对社会有重大贡献、漂亮/英俊。

有人曾经说过,预测一个少年的未来,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最喜欢的人是谁。这就是说,偶像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指向标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心中树立正确的偶像,并以其作为自己奋发进取的目标,自然就会促进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但如果喜欢的是一个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偶像,我们也会以他作为自己学习和参照的对象,结果染上一些原本没有的坏习性。

我认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是无可厚非的,我们谁没有经历过那些青春岁月呢,曾经年轻过的人谁没有一个偶像情结呢?虽然我们崇拜的偶像不同,但内心的激动是一样的。对偶像的追崇和模仿实际上寄托着的是我们未来的人生理想,偶像在一定程度上为个人的成长树立着标杆,他们的一些个人魅力、气质和才华、为人处世方式的确值得我们学习。适当的偶像崇拜能充分显示榜样的力量,激励、帮助我们成长。

追崇偶像不等于盲目崇拜

大家有偶像情结,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偶像崇拜的外衣下,一些意想不到事情的发生却未免让人感到可惜:

一位16岁的少女自杀,起因只是母亲没有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CD碟;在四川,一位13岁的女孩在连看8遍《流星花园》后,独自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在太原,某中学的5名男生模仿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中的F4,身着奇装异服结伴出入,在学校内打骂同学、辱骂老师、借钱不还、调戏女生……被师生们称为“春秋五霸”:几位女生因无法忍受偶像逝去的伤痛,也容不得世人对偶像的批评而以如花的生命为偶像殉葬……

看到这样的消息见诸报端,我在深感沉痛之时,更觉得青少年在选择和追崇偶像时也不能抛弃应有的分析和辨别能力。我们在崇拜和追逐偶像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切忌盲目崇拜。盲目崇拜就等于是把自己掏空,交给别人,这样就很容易被生活中的各种权威和偶像,比如明星、权贵、名流等禁锢住了头脑,束缚住了手脚,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偶像的好的坏的方面一概照学不误。具体表现就是:

·追星,喜欢、崇拜某个明星到了疯狂的程度。

·拥有某个崇拜对象,搜集相关信息,模仿其行为,以致迷失自我。

·崇拜的对象往往虚有其表,不具备品质和能力上的榜样性质。

·无条件地学习和服从偶像,对偶像的语录深信不疑,将偶像的存在作为自己生存的动力。

其实,崇拜偶像,学习和借鉴他们,给自己一些精神动力并没有错,但却不能丧失自我,盲目到“说一是一”的地步,从而忽视或放弃了自身的价值。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麻雀,总想学孔雀的样子。在它看来,孔雀那骄傲的步伐,那开屏时候的姿态,甚至是休息的模样都那么优雅,那么美丽!“真是我的偶像,我也能这样就好了,那样的话,肯定能得到所有鸟的羡慕和赞美。”麻雀想。于是,它伸长脖子,抬起头,深吸一口气让小胸脯鼓起来,伸开尾巴上的羽毛,也想来个“麻雀开屏”。麻雀学着孔雀的步法前前后后地踱着方步。可这些做法,使麻雀感到十分吃力,脖子和脚都很疼。最糟的是,其他的鸟看到了这情景,全都嘲笑它。不一会儿,麻雀就觉得受不了了。

“太累了,我本来就是一只麻雀,何必做孔雀的事呢?”麻雀想。但是,当麻雀还想像原来那个样子走路时,已经不行了,除了一步一步地跳,再没别的办法了。这就是传说中为什么现在麻雀只会跳不会走的原因。

麻雀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就盲目地崇拜和仿效偶像的行为,结果不但没学成,还把自己本来的步法都忘记了。这是麻雀留下的教训,是值得我们青少年认真反思的。追崇偶像无可厚非,但却不能盲目,一味地跟随别人的脚步不仅无法让我们学到真正的本领,反而还可能丧失自我。

寻找品质上的偶像

喜欢、赞赏、追求一些“明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很多青少年朋友都有自己的偶像,只不过不同的人崇拜对象和崇拜程度不同而已。有些人能很好地处理好追星和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们往往更看重偶像的能力、个人魅力等对自己的影响,对偶像富于热情但却不滥情,保持着理性的追星方式。这样的人往往能从偶像身上学到很多,取长补短,促进自己的发展。

有几位同学就对我诉说过这样的偶像情怀:他们平时都喜欢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如青春励志读物、文学名著等,他们说自己在选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与自己最情投意合的几位作家,这些作家的文字或字字珠玑,或内涵丰富,写事论理都契合自己的心意,不知不觉中就让自己着迷了,这样,他们不仅会对这些作品爱不释手,还会成为作者的崇拜者。有位同学说他看到韩寒的作品就会产生共鸣,在看过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后觉得很有亲切感;还有位同学说她很喜欢郭敬明,因为他在学校时学习成绩很好,很有才华,不仅书写出了现在很多青少年的心声,漫画也画得好,充满着青春朝气,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偶像的出现,不仅让他们体验着阅读的快感,享受着知识的盛宴,还能在品质和教养上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