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卓越青少年的6项修炼
1204700000014

第14章 成熟心智修炼 (1)

青春期明媚的忧伤:逆反和虚荣心

现在的青少年是“80/90后”的新新人类,受整个时代成长环境的影响,大多追求个性,追求独具的特质。有人对“80/90后”的特质进行了概括,总结出了二三十条特征,细微而精到,基本上涵盖着绝大多数人的个性特征。在这些基本特征中,让人感觉最明显的就是这

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主见、性格叛逆,带着一股傲气,但也不乏自己的执著与坚持。

逆反心理,成长的必经之路

小然是名初二的学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合群。说话时喜欢抬杠,做事时也执意与别人区别开来。对于老师所表扬的同学,他总是满脸不屑一顾的样子;当某位同学获得了“优秀班干”“三好学生”这类的荣誉,他也总是对别人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但如果哪位同学被老师批评和指责了他倒会为其鸣不平。

在家里,小然也不服父母的管,虽然他明白父母的用心和苦衷,可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成熟了,能自己考虑和解决问题,父母的管教是对自己的束缚。所以,当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无法得到满足时总是跟别人对着干,似乎想以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长大了。

小然的这种行为表现,在我们的青少年群体中并不少见。这种特殊的情感态度,就是青少年想要营造自己独特个性的一种方式,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指的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在青少年群体中非常多见,而且表现形式多样,例如对学校的教育内容不感兴趣或是较少感兴趣;对学校明令禁止的一些行为反而很热衷;对老师和家长要求做的事情或看的书籍提不起兴趣,但却对另一些在长辈们看来是新奇古怪的事物感兴趣等等。

人都有逆反心理,但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总是特别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成长中一个重要的“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为了表明自己有能力,青少年往往就会采取一种和所有人、事、物对立的态度,以表明自己长大了,是一个“成年人”。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外界的认可有着强烈的诉求,最担心害怕的就是他人看不到自己的独立存在,因此就会采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会出现逆反心理。如果程度不严重,那还算是正常的,可以理解,但如果这种心理不断升级,就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危害,比如会导致多疑、冷漠、孤僻的性格,可能还会使我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周围的亲人和朋友失去信赖,凡事都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因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会调节好逆反心理是很重要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调节呢?

首先是要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不要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总认为自己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我们有自己的缺点,也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我们在平时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学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

其次是学会换位思考,要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长辈,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要知道,长辈们批评和教育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都是出于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如果抱着宽容的心,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他们,或许你从父母的啰嗦,老师的严厉中品出的就是爱的滋味,而不是责备了。另外,还要学会主动与长辈们沟通和交流,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告诉他们,多一份沟通和理解,就会少很多矛盾,而且,逆反心理也不会随意滋长了。

再次是多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人际交往活动多了,你肯定能从这过程中明白肯定和欣赏别人优点的重要性,这样,你就能摈弃一些固执的观念,学会以正确的方式与人沟通。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这样,逆反心理也就不会轻易来袭了。

逆反心理并不是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独立意识觉醒及价值观与长辈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只要正确认识并加以调节,我们就能走出它的困扰。

虚荣心带来的灾难

除了逆反心理,青少年群体中还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虚荣心。尽管可能你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虚荣的人,但我不得不说的是,不管你愿不愿承认,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地总是会这样一种心态在作祟。不信的话,你可以扪心自问:我是一个爱炫耀的人吗?我会因为自己的美貌和才华而沾沾自喜吗?我是不是会对那些成绩比我好、人缘比我棒、才艺比我高的人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羡慕甚至嫉妒的情绪?我会对自己的一些缺陷和毛病故意掩饰吗?我会因为取悦他人而做出一些违心的举动吗?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你多半的回答为“是”的话,那就祝贺你了,因为你属于人群中的多数人。其实,我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小虚荣并不可怕,有时候它甚至会是一个人进取的动力,但如果积小成大的话,那就值得我们警醒了,因为大的虚荣将成为我们人生中的隐患,我们也都听说过一些最初是由虚荣心而引起的灾难。

中学语文课本里有篇课文叫做《项链》,是根据法国作家莫泊桑同名小说改编的。大体内容是说女主人公马蒂尔德是一位小公务员的妻子,家境贫寒。一次,她接受了部长的邀请参加一个据说是社会名流云集的舞会。由于虚荣心作祟,她向自己的朋友——一个贵妇人借了一条昂贵的钻石项链来装扮自己,然而就在舞会结束时,她不慎将项链丢失了。为了赔给朋友一模一样的项链,马蒂尔德不得不欠下高利贷,就此开始了艰辛的生活,葬送了十年的青春。最后,当她在还清欠款,偶遇那位贵妇人时,贵妇人却告诉她原来的那条项链不过是仅值数百法郎的仿制品。可见,正是虚荣心夺走了马蒂尔德及其丈夫的平静生活和青春光彩,导致了他们可悲而荒诞的命运。

在我们的青少年群体中,像马蒂尔德这样由虚荣心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的也不乏其人。我们常常会听说这样一些事情:某个一直连任班干部的同学因为一次落选而对同学和老师不满,乃至对生活失去信心,从此一蹶不振;某女生只因别人嫌自己胖就盲目减肥,最终导致神经性厌食症;某中学生因为对自己生活的物质条件不满意就羡慕那些家境好的同学,还联合社会上的一些青年来欺负这些同学甚至抢这些同学的钱物;某学生因为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而最终走上了坑蒙拐骗的道路等等,这些其实都是虚荣心在作祟。

虚荣心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为了赢得别人和社会的关注与尊重而使用不正当的甚至非法的手段,借用一些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以此来掩饰或弥补自己内在的、本质的不足。这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我们应该积极克服。

想要克服自己的虚荣心,青少年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古巴杰出的思想家、伟大的民族英雄何塞·马蒂说得好:“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一个人如果有崇高的目标追求,就不会将自己的精力贯注于庸俗的事物上了。想要摆脱虚荣,就应该先给自己定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去努力进取,这样,虚荣心就很难滋长了。

第二,要有自知之明。这就是说,我们要对自己的优势及缺点有个正确的认识。如果我们能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我们就能量力而行,谦虚处事,从而避免虚荣心理的侵袭。

第三,对荣誉要有正确的认识,抛弃那些不必要的“面子意识”。我们都渴望得到尊重、肯定和赞扬,但一定要明确,得到这些的前提是有所作为,而不是弄虚作假,更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羡慕。我们都应该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和对待荣誉,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更不可为了所谓的虚荣而弄虚作假。这样,我们的行为才会焕发出它真正的光彩。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抵制虚荣的诱惑,克服虚荣心。要知道,执著于虚荣,最终只能得来表面的名誉和虚假的荣耀,唯有脚踏实地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完善自己,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名誉,成就自己的卓越。

做好人生中的选择题

就像我们在考试时经常会遇到选择题一样,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中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敢于选择,善于选择,往往能使我们准确抓住人生的主脉,摒弃那些影响和阻挠我

们的因素,集中精力前进。这样的人生,才是快乐轻松的,也是更容易成就卓越的。

关键时刻,选择很重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选择可谓无处不在。有些选择比较简单,如上学道路和上学方式的选择、吃的食物的选择、去商店买衣服时对款式和颜色的选择、阅读书籍的选择……而有些选择则会让我们大伤脑筋,比如报考学校的选择、学业方向的选择、生活方式的选择等等。

可以说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有些选择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小事,选对选错对个人的影响都不太大,而有些选择则有可能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方向和发展路线,这样的选择意义就深远了。人们在进行选择时,就好像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的中间一样,向左还是向右,一念之间结果可能就千差万别。因此,当面临选择的时候,有些人比较坦然,自然也有些人左顾右盼不知该如何抉择。

如果一个人在面临选择关头时总是呈现出一副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的态度的话,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过于优柔寡断而与机会擦肩而过。如何面对选择的难题,也就是一种选择的能力,我认为也是青少年需要修炼的。我在教育中一直强调,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选择很重要,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而我所说的“选择很重要”,实际上包含着两种指向,一是指选择的行为本身,即是否去选择很重要,二是指由选择而做出的决定,即选择的结果对于人生目标的改变和价值的实现很重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

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都向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它。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次,毛驴站在这两堆差不多大小,而且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却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左瞅瞅,右看看,犹豫不决,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布里丹毛驴效应”。它告诉我们,在适当的时候果断做出选择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犹豫不决、自己不做决定的最终后果就是“作茧自缚”,活活饿死。

著名主持人杨澜说过:“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我身边有很多能力很强但缺乏选择能力的学生,本来有很好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可他们总是无法自己做出决定,喜欢去问别人,问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犹豫半天,还是拿不准主意,结果很多好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着实可惜,因为错过一次机会,你就不知道还需要等待多久才能等到它再次来临,甚至可能一辈子都再也等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