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卓越青少年的6项修炼
1204700000023

第23章 知识更新修炼 (3)

有些课外的兴趣班是用来学习的,比如现在很多学校里不开书法课,可是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有一种灵魂在里面的,中国人最好能学点书法,我们不一定非要成为书法大师、成为名人,但学点书法,在生活上还是很能受益的。像我们平时写字,因为自己以前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字写得不怎么美观,所以有时候我们自己写的字就不愿意让别人看,而且还特别羡慕班上那些字写得好的同学;更进一步说,字写得好在考试中还能赢得老师的印象分,参加一些作文竞赛的时候,也是那些字写得好的同学有优势。虽然这些目的可能会给人感觉有些功利,但这都是很现实的事情。我们不跟别人比,但自己也得要自信啊。

在明白了这一点后,你就该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了。如果你认为多报兴趣班就能什么都学好的话,那你就错了。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你是个凡人,没有三头六臂,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可能什么都学不会;如果你认为学习是为了攀比的话,那也用不着,因为这世上永远是“山外青山人外人”,想什么都比别人强,只能是吃力而不讨好的事情,也是不现实的。不管什么时候,自身的条件和自己的需求才是你做出决定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适合自己的兴趣班才能培养和激发你的兴趣,提高你的学习力。

今天,你被培养了吗

说到兴趣班的选择与学习力的激发,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面对自己的兴趣与父母的培养要求有矛盾时该怎么办。我们都知道,父母年轻时受教育的条件不比现在,很多东西都没地方学,没有好的学习环境,所以他们往往会把自己以前的遗憾和期待都寄托在了我们身上,于是就会根据自己的想法为我们选择一些兴趣班,制定一些学习计划。但是,他们的有些选择并不一定是我们所热衷的,这就会让我们感到自主选择的权力被剥夺了,进而就会产生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

以前就有学生跟我反映过这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有些女生喜欢武术、篮球之类的项目,可母亲觉得现在的女孩子都提倡修养了,应该多学些能培养优雅气质的才艺,就给报了舞蹈、礼仪、钢琴、古筝等兴趣班,结果孩子是根本都不想去上,母女间的关系就弄得很僵;有些孩子的对绘画和声乐丝毫不感兴趣,而且也没什么天分,可父母又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硬是强求孩子去培养这些兴趣,可是越强求孩子就越讨厌学,孩子的叛逆情绪一上来就离家出走了……面对父母不容分说地帮你选择兴趣爱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你的时候,你会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解决呢,是不与父母沟通,我行我素地将叛逆进行到底还是顺从父母的意志,被动地被培养呢?其实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的观点就是,要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现在家长与孩子间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沟通。我们在遇到与父母观点有分歧的时候,可以先站在父母的立场,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明白,不管怎样,父母的出发点也都是为了我们好,父母为我们报的兴趣班也是为了让我们全面发展,提高我们的才能和技能,只是在行为上不是我们自己所期待的那样。然后我们可以主动地与他们交流,在交流的时候可以先说出自己对父母的体谅、理解和感激。接下来你就要明确自己的真正想法,告诉父母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比较爱好哪些兴趣班,以及自己的学习计划和预期目标等,只要以商量的态度与父母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有哪个父母是不通情理的。

在一切都沟通好了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一些兴趣班,好好地去学了。如果自己面对铺天盖地的兴趣班,觉得难以选择时,或是自己也想培养一些以后进入社会必备的“生存技能”但自己目前还没有什么主意的时候,听听父母的经验和教诲,让他们引导一下也是无妨的。

不管是根据自己的爱好主动选择兴趣班还是听从父母的意见参加兴趣班,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和目的,好好与父母协调沟通,我们才能合理地进行选择,让兴趣班成为唤醒我们学习潜能的地方。

态度是培养学习力的关键

培养学习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学习态度,没有好的学习态度,学习起来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我们要努力学习,但在学的过程中也一定要讲究学习效率,如果总是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如果总是懒惰,总是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偷懒的理

由,如果总是学得盲目,那么,想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专注程度决定着学习效率

如果你看过动物世界而又细心观察,可能就会知道,猎豹和老虎在每次捕食的时候总是会先确定一两个目标,专注地盯着这些猎物,然后奋力追赶,而不是随意转换。我曾经看过一期节目,里面讲的是一只猎豹扑入羚羊群中,盯住一只未成年羚羊便穷追不舍,追逐的过程中掠过其他羚羊身边也毫不停留,只盯着最初的那只羚羊,直到最后把它抓到手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在这个过程中,猎豹无疑是聪明的,因为它知道追逐的过程中,自己和被追的羚羊都已疲惫,而其它羚羊则相对轻松。如果中途转换目标的话,自己就很容易会被其他羚羊轻松甩掉,所以它心无旁骛,一直盯着最初的目标,直至把猎物捕获。

动物都懂的专注的重要性,何况是我们人呢?人如果能保持专注的态度,心无旁骛地追逐自己的目标,就很有可能让它实现;如果缺乏专注的精神,即使立下凌云壮志,花费很多精力,也是难以有所收获的。

我们都知道,在有太阳但阳光却不是很强烈时,我们并不会觉得很热。但如果用一面放大镜凝聚太阳光,就可以点燃纸张,它的穿透力甚至可以切断钢板。这就足以说明,虽然分散的太阳光只有极少的能量,但如果把它们凝聚起来,则可形成巨大的能源。

我们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只有将精力凝聚起来,学习才能更见效果,倘若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即使花费再多的时间也难以学好。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只有这扇门户彻底打开了,我们才能实现学习效率,才能学到知识,才能真正获取学习的能力。而如果注意力无法集中,也就相当于关闭了知识进入的通道,这样一来怎么会有学习效率呢?在一个的班级里,同样的老师授课,同样的上课时间,可是有的同学效率高,能较快较好地掌握知识点,而有的同学效率则很低,老师讲的内容也很难吸收进去。这一方面可能有智力因素的原因,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也与注意力、也就是上课的专注程度有关。

根据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罗列了九种同学们上课时容易出现的一些不专注的现象,你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的身上有没有这些问题——

·上课睡觉;

·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

·做其他课程的作业或是看与本堂课无关的书;

·玩手机,或是听MP3、MP4;

·上课偷吃东西;

·很容易被周围的同学或是教室外的情景影响,容易东张西望、注意力分散;

·表面上盯着书本,思想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做得很不安稳,在座位上也动来动去;

·思路不能跟着老师走,不积极配合和响应老师的要求。

如果你在上课的时候也有上述表现,就说明你的专注程度不高,你就很有必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然后努力改进了。基础差、听不懂老师讲课,这绝对不是上课不能专心的理由;性格好动等也不能成为不专注的借口。只要你不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借口,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想要提高专注力,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多想想事情的重要性,并以此激发出自己的热情和探索欲望,我们就没有那么容易分心了。

其次是净化内心,排除外在的影响和干扰。要保持专注力,就是要摈弃浮躁,给自己营造一个安静的内心环境。而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思想在不自觉开小差或是内心不宁时,就要凭借意志力来排除干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来训练并提高自己的专注力。例如,我们可以尝试着借鉴一下国际射击、射箭高手的一个训练方法:找一张白纸,画一小小的黑点,然后全神贯注地盯着它看,看的时候关键是把黑点看大,其余的事情不要多想。可能刚开始时,一些人持续不了多久就会感觉眼睛疲劳,但如果坚持练习,相信大家能持续的时间就会慢慢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们的专注力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段时间来集中训练自己集中精力做事的能力。比如可以规定自己在五分钟之内写多少个字或读多少个字,中间不可以读错或写错,错了的话就要重新开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的专注力也会得到加强。

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有句名言:“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有你明确目标,并且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去做了,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摒弃学习中“无所谓”的态度

“你看,隔壁李阿姨的女儿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你看看你,也不学学人家!”

“你怎么每次考试都要拖班级的后腿,就不能用功点好好学吗?”

“你怎么总是这么粗心大意呀,都说了多少遍了,总是没记性。”

…………

这些话你是不是也听过很多遍了?当面对父母和老师的指责说辞时,你是怎样的心态呢?是“哦”地应承着,然后又满不在乎地我行我素,还是聆听长辈们的教诲,总结自己不足并努力改正呢?如果是前一种态度的话,你就得反思自己了,因为你缺乏成功的“欲望”,而缺乏这种“欲望”的人自然是很难成功的。

缺乏成功“欲望”的人,会觉得外界的一切情况也都与自己无关,他们对什么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只继续逍遥自在地过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人总是缺乏进取心,而没有进取心的人是不会有奋斗的动力的,所以也不会积极努力地去学习。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感到塑造自己的力量推动你去翱翔时,你是不应该爬行的。”如果你渴望取得好成绩,你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为了这一目标而去努力。一旦这种对成功的期待消失了,你可能就会对什么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了。

有一位成绩平平的高中生,他的梦想是考上清华大学。他虽然知道自己离梦想有些遥远,但总在内心告诉自己它一定能实现。他的方法是每天在清晨醒来时对自己说:“今天要为考上清华而努力学习。”而晚间入眠时,则告诉自己说:“真好,今天为上清华的梦想做了许多努力。”

这样一种暗示,经过长久的积累,竟转变成为男孩心中的信念,并迸发出强烈的力量,激励着男孩在不断进步。从普通到优秀,最后终于实现了“清华梦”。

分析男孩一路走来的经历,不断支持他的就是一种对成功的自我暗示。这种暗示虽然无形,但却有着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们不断地完善和塑造自我,最终将我们送到理想的彼岸。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还在原地踏步,正是因为身上缺乏这种自我激发的力量。其实,只要激发起这种对成功的欲望,那么你自然而然就能充满力量,不断挖掘自我潜能,超越自我,实现卓越了。

不过,我所说的激发成功欲望并不是要求大家贪得无厌,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灵地图”,为自己的每个阶段都定下一个合乎实际的进取目标,激发自己的潜能。至于青少年应当如何制定这样一个合乎实际的目标,我们在下面的一节中会讲到。

学习贵在有目标,有计划

经常有同学向我诉说这样的困惑:自己是一个在学习上很勤奋好学的人,不仅上课认真,课后勤预习和复习,而且在课余时间也爱好学习,对各种能提高自己能力的知识都很感兴趣,所以经常是兴趣班和补习班都报了很多,但到最后,还是发现自己学到的东西不多,而且学习效率也不怎么高。

这些同学的想法和学习态度都是好的,可为什么最终却都事与愿违了呢?通过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发现在这些人身上都存在一个共性,就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我们说做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地来,知识也是要靠有计划、有目标地去积累的,因为我们的精力毕竟有限,一个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积累的人,最后什么都学了一点,往往什么都学不成。

一位教育学家指出:“你的周围有一个浩瀚的书刊的海洋,要非常严格慎重地选择阅读的书籍和杂志。爱钻研和求知欲旺盛的人总是想博览一切,然而这是做不到的。要善于限制阅读范围,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最值得学习的知识上。”在如今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是很难做到无所不通的,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有所选择,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然后再制定一个详细的、具现化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