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卓越青少年的6项修炼
1204700000005

第5章 自我认知修炼 (4)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曾经指出,每个人都有七种基本的智力方面的技能,即数学逻辑、语言、音乐、空间、身体动觉、理解别人以及处理自己的梦想、恐惧和烦恼的能力。虽然这些能力在每个人的身上是分布不均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是一座等待开发的金矿,只要以自信的心态勇敢开发,那么每一个人都能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光芒。

逆境中更容易培养自信

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那些从小一帆风顺的人更加自信,因为他们从未遭受过打击。的确,从小出生在富裕的家庭里,上最好的学校,出来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是一件看起来很幸福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人真的自信吗?或者说,这样的人对自己的信任是理性的吗?恐怕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并不知道自己万一哪一天面临挑战抗不抗得住。反而是那些人生起起伏伏,有进有退的人,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意志,也更容易在内心培养一股真正坚定不移的信心。

自信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有时候,只要有一点点自信就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或是处于事情转折的关键时刻。拥有自信,往往能让我们焕发出超常的力量,创造出奇迹。

早在一百多年前,精神学专家林德曼就对自信的心理机制进行过验证。林德曼一直坚信,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机体的健康。为了进行这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实验,他独自驾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关注着他这次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冒险,因为已经有一百多位勇士相继驾舟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推断,这些遇难者首先不是从生理上败下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崩溃、恐慌与绝望。所以在航行中,尽管林德曼也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只要这个念头一升起,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成功!终于,他胜利渡过了大西洋。

林德曼以自己的亲身实验证明,人只要对自己不失望,充满自信心,精神就不会崩溃,就可能战胜困难而获得成功。

命运永远掌握在强者手里,内心的强大是强者必备的条件,而自信则是支撑起强大内心的坚实支柱。当身处逆境时,自信能让我们摒弃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消极念头,让我们有勇气面对和克服重重障碍。相反,对于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来说,困难就意味着失败,就意味着肯定会被打倒,这样的人势必会畏首畏尾,难以积极进取。

我就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的成绩和能力都一般,不过如果努力和坚持的话还是能够学好的。但是他为人很不自信,在学习和做事的时候总是想得太多,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可能会面临的困难上,觉得自己这方面也不行,那方面也有缺陷,最终,自己还没去做呢,就被吓得退缩了。结果当他读到高中时,就因为学习吃力而辍学打工去了。

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超常的能力,但对自己自信一些,却是我们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自信不等于盲目乐观,而是说,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感觉到并深信自己的能力。我们的能力可以一般,智力也可能一般,但只要我们拥有自信的气势,坚持自己的信念,就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要知道,狭路相逢勇者胜,不是你被困难吓倒了,就是困难匍匐在了你的脚下。

夸夸自己,别让自卑成了你的绊脚石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老师布置了一个话题,你回家好好准备了,也非常渴望让别人了解你的想法。但是当老师问谁可以上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时,你又会暗暗对自己说:“别人准备得肯定更好,我还是别上去丢人现眼了。”于是,这个机会就白白过去了。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但由于自卑心理作祟,我们总不敢在公众面前展现自己的魅力,这是心理因素在阻碍着我们迈向成功。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关于人的记忆力的。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大脑储存各种信息的能力只是利用了记忆潜能的千分之一。可为什么多数人就只能利用这有限的千分之一呢?这就是因为我们在心理上已经确定了这就是人们记忆的阈限,我们主观地认为我们的大脑不可能再记更多的东西了,于是从主观上就松懈了下来。这种主观上的懈怠情绪会使记忆神经缺乏刺激因而无法发挥作用,加上这种情绪的长期存在会令我们认为这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样一来,我们的记忆水平与人类应有的记忆水平也就相距甚远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总是抱怨别人不懂得欣赏自己,自己总是怀才不遇,但却从来没有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很多时候,我们的才华之所以被埋没,我们的潜能之所以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其实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自己。试想,如果你总是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敢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那别人怎么会看到你的能力?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我就发现有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很容易被自卑的情绪干扰,在为人处事上羞涩而腼腆,主要表现为:

1.上课时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知道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

2.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有不懂的问题从不敢主动问老师;

3.在公开场合发言时,表情极不自然,脸红,额头、手脚出汗,有时声音也发颤;

4.当老师或长辈委以重任时,总是推三阻四,心理总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不会”、“我不敢”、“我从没做过”、“做不好别人会笑我的”等等;

5.想与别人交往,但从不敢主动搭讪,怕被人拒绝;

6.走路时经常低着头,很多时候都宁愿独处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如果你发现在自己的身上也存在着不少上述表现的话,那就说明你有自卑的倾向。自卑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阻碍了我们自由表现自己的欲望和发掘潜力的机会,让我们人生的光彩就此被淹没。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自卑的人向来被人视为是呆板、乏味,缺乏人格魅力的。要是你有这种自卑倾向的话,那么你可以问问你自己:难道你愿意一直这样下去吗?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愿意吧。如果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你就得从心理入手,好好地进行一番调节了。

那么,应当如何去调节这种自卑心理,重拾自信呢?

首先,你应该好好地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明确哪些方面是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遇到能表现自己这些优势的时候就积极大胆地表现,遇到触及自己自卑感的短处时也要进行好心理调节,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优势进行对比,在心理上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是要以正面的印象改变这种感觉。同时,也不要太刻意地紧张这种自卑心理,要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自卑。但是,如果总是对自己的弱项耿耿于怀而不思改变的话,那么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自卑,整个人也会消沉下去。

要正视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挫折体验,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不敢再做什么新的尝试了。你要做的就是放开一点,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没经历过失败和挫折的,失败和挫折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通常也意味着成长。

常常自我怀疑的人不妨试着多夸夸自己,以减轻自己的自卑心理。我在培训的时候就经常建议同学们多对自己说说“我很棒”“我做得很好”“我相信自己能做到”这类的话,这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是一个人保持自信、激发办事热情最好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要学会重视自己,学会对自己微笑,是不是地给自己一些奖励。我们一定得谨记柏拉图的那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你可以敬佩和羡慕别人,但也绝不能忽略自己,不要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是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并微笑着赞扬这些优点,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自己取得进步时,还可以犒劳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些物质的奖励。

自卑心理对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有害的,它是一种徒然的自我折磨,非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成为我们心灵的负担。所以,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努力克服自卑的心理,以自信驱散成长过程中的迷雾,不管处于怎样的困境中,都应该进行积极的自我肯定,时不时地夸夸自己,别让自卑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掌控自我,迸发持久动力

在做咨询交流的时候,有些同学对我说,自己也知道经常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玩电子游戏是很影响学习的,可是自己又总是控制不了自己;还有些同学说,自己属于极易发怒的那类人,经常是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就触动了自己的情绪,而且一旦自己发起火来,就怎么也压不下来了。这些孩子自己也很苦恼,他们问我该怎么办,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青少年就像是刚刚升起的太阳,是血气方刚、充满活力的,但与此同时也是自控力也相对弱一些,因而就经常会在控制不良情绪、抵御外界不良诱惑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惑。如何掌控自我、提高自控力是每一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每个青少年亟需要上的一门人生必修课。

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开关”

我经常发现有的青少年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做什么事情总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稍有不如意,就容易生气和发怒。我曾经遇到过的一个孩子在这方面就很典型,她从性格上来看完全是属于冲动型的人,凡事都凭自己的一时兴趣来,今天喜欢书法,哭着嚷着要父母为自己报书法兴趣班,明天可能就把自己的这一想法完全跑到脑后了,甚至有时候在做一件事情的后一秒就开始后悔了。她不仅在想法上多变,在情绪上也是如此,前一分钟还喜笑颜开,可后一分钟就号啕大哭了。总体来说,她的情绪总是多变得让人捉摸不透,并且还会时不时的将自己的情绪转嫁到别人身上,不是责怪别人就是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

很明显,这个女孩就是缺乏自控力——自控力就是指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情感、冲动、欲望等施加的正确控制的能力。自控力不是要求我们压抑住内心的所有想法,变成“沉默的羔羊”,而是要让我们心中的积极的、有助于个人成长的方面压倒那些非积极的、对个人成长不利的方面。

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与这一时期特殊的生理特点有关系的。青少年时期正是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这一时期身体上的变化很容易带动情绪上的变化,造成情绪不稳定,容易波动。人的情绪在多数时候都倾向于获得一种本能的、暂时的满足,而对于那些阻碍我们满足的因素总是会表现出种种排斥的反应。但是,我们的生存规则却不允许我们为所欲为,而要求我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好自我约束。

那么,青少年应当如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呢?以下的一些意见,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1.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