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水中霹雳——鱼雷
12053500000018

第18章 鱼雷终结者——反鱼雷方法技术(4)

反鱼雷鱼雷要拦截的是攻击母舰(艇)的鱼雷,鱼雷的工作方式有主动自导、被动自导、主被动联合自导、尾流自导等多种工作方式;鱼雷的搜索弹道有蛇行搜索、环形搜索、螺旋形搜索等多种方式,如果在攻击过程中丢失目标,还有再搜索弹道,这些弹道对反鱼雷鱼雷来讲都属于机动弹道,要预测来袭鱼雷的未来弹道相当困难。这使得反鱼雷鱼雷的拦截难度大。

5.探测来袭鱼雷困难

鱼雷与潜艇相比,目标强度小很多,探测十分困难。这要求反鱼雷鱼雷自噪声级要很低。

6.引信引爆战斗部困难

因为鱼雷目标的磁场强度很小,非触发电磁引信作用距离很小,同时声引信也因鱼雷目标强度小,作用距离受到限制。根据以上特点,反鱼雷鱼雷对自导、引信、控制和弹道等技术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要有灵敏和快速的自导系统、非触发引信系统以及机动性优良的控制系统和流体动力布局,使鱼雷发射后能尽快地捕获到所要拦击的鱼雷信号,并准确追踪到来袭鱼雷附近,使引信动作。其中自导目标探测技术、非触发引信技术以及弹道设计技术尤为关键。

二、反鱼雷鱼雷的作战方式

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通常由艇上鱼雷探测系统、显控台、反鱼雷鱼雷和发射系统构成。

艇上鱼雷探测系统用于探测和识别鱼雷攻击、鱼雷报警、对来袭鱼雷定向、测距。一般由多台声呐组成,除有专用的鱼雷报警声呐外,还有舰壳声呐、拖曳声呐等。

显控台是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的控制单元和智能中心,相应功能由显控台给出的命令和控制系统完成。同时,显控台还具有检查武器系统功能。这些功能包括:

(1)发射系统功能。

(2)声呐系统功能。

(3)对鱼雷探测系统得到的鱼雷、目标数据进行数据相关和融合处理。

(4)对来袭鱼雷进行分类。

(5)处理接收数据,产生鱼雷报警信号。

(6)完成鱼雷报警。

(7)监控和检查硬杀伤使命是否完成。

发射系统的任务是在最短时间内,把反鱼雷鱼雷从舰艇发射到拦截的最佳位置。

作战使用时艇上鱼雷探测系统探测和识别来袭鱼雷后,对来袭鱼雷定向、定距。

显控台根据鱼雷探测系统得到的数据,对来袭鱼雷进行处理,产生鱼雷报警信号,并给出反鱼雷鱼雷发射指令,发射系统按要求发射反鱼雷鱼雷。入水后,反鱼雷鱼雷要完成以下程序动作:

(1)入水后水下动力推进系统启动。

(2)航行到设定航向、设定搜索深度,开启自导装置。

(3)自导搜索、捕获来袭鱼雷。

(4)自导导引、拦截、攻击来袭鱼雷。

(5)在非触发引信作用范围内引爆战斗部,毁伤来袭鱼雷。

三、反鱼雷鱼雷的总体技术

反鱼雷鱼雷的设计思想是:将反鱼雷鱼雷作为一种内层防御手段,用以毁伤来袭鱼雷内的仪表,使来袭鱼雷失灵,从而丧失攻击的能力,以确保我方舰艇的安全。

世界先进国家反鱼雷鱼雷的研制技术途径有以下几种。

1.改装现存声自导鱼雷

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英国、俄罗斯,存有大量的声自导鱼雷,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使用时,该鱼雷通过射前设定,可作为自导鱼雷或反鱼雷鱼雷使用。利用老雷改装,可以缩短反鱼雷鱼雷研制周期,节约研制经费。

2.改造自航诱饵

将小型自航诱饵进行相应改进,配装战斗部、增加航速,实现反鱼雷鱼雷功能。

3.研制新型反鱼雷鱼雷

研制反鱼雷鱼雷的突出问题是费用高、周期长。但对于将出现于未来海战中种类繁多、日趋严重威胁水面舰艇和潜艇的鱼雷,在海军作战系统中,反鱼雷鱼雷是必备的武器。因此尽管在研制费用很高的情况下,各国依然在不断地进行着反鱼雷鱼雷的研制工作。

反鱼雷鱼雷的功能是捕获和拦截来袭鱼雷,它能主动发射声脉冲去探测来袭鱼雷,也可以被动收听来袭鱼雷的声脉冲或航行噪声而发现目标,根据目标方位和距离,鱼雷操舵驶向目标,当两雷距离小于非触发引信作用半径时,引爆战斗部,毁伤鱼雷,保护本艇的安全。

反鱼雷深弹

有的大型舰艇受到来自水下的鱼雷的威胁越来越严重,而舰艇本身的防御措施却很薄弱。为了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世界各主要海军大国都特别重视水面舰艇防鱼雷的研究。从国内外现有的大型水面舰艇对抗水下的威胁来看,一般采用各种声对抗和机动规避等措施。但随着声自导和线导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仅靠诱饵等软对抗手段来对抗先进的鱼雷是不够的,这种背景之下,反鱼雷深弹应运而生。

一、概况

发展深弹反鱼雷技术必须考虑鱼雷和水面舰艇的战术技术特点:水下高速运动的鱼雷利用线导加尾流自导或声自导来攻击水面舰艇;水面舰艇对鱼雷的报警距离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且其变化量比较大,这种距离的变化直接带来的是水面舰艇反应时间的变化;另一个制约水面舰艇反鱼雷的因素是目前声呐对来袭鱼雷只能给出方位变化信息,而距离测量误差太大,这就使现有深弹反鱼雷的效能大大下降。针对上述特点,发展远、近结合的水面舰艇反鱼雷深弹系统是反鱼雷深度发展的主要趋势。舰壳声呐和拖曳声呐对鱼雷报警距离存在很大的差距(良好水文条件下,舰壳被动声呐5千米左右,拖曳声呐20千米左右),且均不能在短时间内确定鱼雷的距离,而只能由声呐兵判断大致距离:这种人为判断的距离存在很大误差。而距离是判断鱼雷威胁的最重要指标,它决定是否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使用悬浮式深弹,因此能否确定鱼雷距离是反鱼雷的关键,也决定了应该发展何种深弹反鱼雷武器。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目前主要西方国家将火箭深弹反鱼雷武器分为远、中、近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

(1)射程在1200米内的普通火箭深弹,其适合在对鱼雷报警距离为1500米以内使用,并且由主动声呐确定距离,因为此时鱼雷距离舰艇很近,鱼雷雷体和鱼雷尾流相对反射强度较大,声线较直,利于主动声呐精确测定鱼雷距离,从而为普通火箭深弹快速、准确摧毁鱼雷,充分发挥效能打下基础。

(2)对鱼雷报警距离在2000~3500米时使用主动声探测型悬浮深弹,在鱼雷航路上构成一悬浮式深弹阵,弥补对鱼雷报警距离的误差,当鱼雷穿过该阵时,一旦声探测到鱼雷时,起爆深弹摧毁鱼雷。

(3)报警距离大于4000米时,使用悬浮声基阵,对鱼雷进行实时跟踪定位,便于单舰和舰艇编队用射程远的火箭深弹对鱼雷进行全程打击,从而大大提高反鱼雷效能。

下面分别具体介绍各种类型深弹反鱼雷武器系统的功能、组成、工作原理和作战效果分析方法。

二、近程反鱼雷深弹系统

近程反鱼雷深弹系统是一种利用深弹直接打击来袭鱼雷的系统,与现有火箭深弹反潜系统类似。打击范围在1000米以内,主要利用主动声呐探测并通过增强战斗部的爆炸威力来摧毁鱼雷。

近程反鱼雷深弹系统主要由下列设备组成:主、被动声呐,指挥仪,控制与情报中心,深弹随动控制系统,发射炮,输弹系统,火箭深弹,导航定位及气象参数输入接口等。

以上各部分设备工作原理概述如下。

主、被动声呐:舰载被动声呐首先发现水下快速运动目标,在判断为鱼雷并大致估计出距离后,这时启动主动声呐对目标进行定位。随着鱼雷的接近,鱼雷对声波反射能力增强并且鱼雷尾流对声波也具有一定反射效果,从而进一步确定鱼雷距离和方位。这个距离是很近的,也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主要是由声线弯曲和其他一些因素造成的,但比人工估计的距离要精确得多。

指挥仪:指挥仪将鱼雷的距离和方位信息、导航定位信息及由气象参数输入接口来的本舰运动要素和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等信息进行综合计算,得出发射炮的调转方位、高低角信号和深弹的爆炸深度。

控制与情报中心:在舰艇编队中,控制与情报中心主要分享其他舰艇或信息接口来的情报,它可将自己发现鱼雷的参数提供给其他舰艇,也可接受其他舰艇提供的鱼雷参数,从而共同反击鱼雷。

深弹随动控制系统及发射炮:深弹随动控制系统接受指挥仪来的方位和高低角信号,控制发射炮的调转,并将引信参数装定到发射炮中的火箭深弹上。

输弹系统:储存深弹并将深弹自动输送到发射炮中。火箭深弹:通过水下爆炸摧毁鱼雷的武器,它由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引信等组成。导航定位及气象参数输入接口:本舰运动要素是计算战斗诸元的必要参数,而气象参数对火箭弹道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