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1206400000015

第15章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2)

林峰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去做,肯定取不到钱,而他灵活地运用了变通思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可见,遇到问题,我们必须要打破常规,学会变通。看事物不能以一种眼光,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观察,从常规中求新意。对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组合、分解、求同、求异等方法,让思路发展拓宽,要么加一点,要么减一点,要么借一点,要么拿一点,寻求多种多样的方法和结论,从而创造出一种更新更好的事物或产品。奥列佛·温特·怀斯曾说:“人的智慧如果滋生为一个新点子时,它就永远超越了它原来的样子,不会恢复本来面目。”

突破思维定式,运用变通思维解决问题,将是你成功的法宝。

找对关键,让问题迎刃而解

治病讲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找对关键,抓住问题的“症结”。当你在工作中遭遇难题、一筹莫展的时候,不妨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问题,找到“症结”,对症下药,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

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有这样一次经历:

当他还是一名记者时,一次,他托一位同事代买圆珠笔,并再三叮嘱他:“不要黑色的,记住,我不喜欢黑色,暗暗沉沉,肃肃杀杀。千万不要忘记呀,12支,全部不要黑色。”第二天,同事把那一打笔交给他时,他差点昏过去:12支,全是黑色的。

怨同事,怪同事,同事却振振有词地反驳:你一再强调黑色的、黑色的,忙了一天,昏沉沉地走进商场时,脑子里印象最深的两个词是:12支,黑色,于是就一心一意地只找黑色的买了。

其实,只要言简意赅地说,“请为我买12支蓝色的笔”,相信同事就不会买错了。从此以后,尤今无论说话、撰文,总是直入核心、直切要害,不去兜无谓的圈子。

由此可见,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处理生活问题,都要讲究方法。只有抓住关键问题,切中问题的要害,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事半功倍。办事情、做工作应从关键处下手,尽量避免过程烦琐,更不要面面俱到。

从重点问题突破,是高效能人士思考的习惯之一。如果一个人没有重点地思考,就抓不住事物的关键,那么,他做事的效率必然十分低下。相反,如果他抓住了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查尔斯就是一个能够把握事物关键的人。

他于1970年加入了凯蒙航空公司从事业务工作,3年以后,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出资买下了这家公司,查尔斯先后担任了市场调研部主管和公司经理。他由于熟悉了业务,并且善于解决经营中的主要问题,使得这家公司发展成北美第一流的旅游航空公司。

查尔斯的经营才能得到了公司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对查尔斯委以重任。航联下属的一家国内民航公司购置了一批喷气式客机,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到最后连购机款也偿还不起。1978年,查尔斯调任该公司总经理。担任新职的查尔斯充分发挥了擅长重点思维的才干,上任不久,就抓住了公司经营中的问题症结:国内民航公司所定的收费标准不合理,早晚高峰时间的票价和中午空闲时间的票价一样。查尔斯将正午班机的票价削减一半以上,以吸引去瑞典湖区、山区的滑雪者和登山野营者。此举一出,很快就吸引了大批旅客,载客量猛增。查尔斯任主管后的第一年,国内民航公司即扭亏为盈,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查尔斯认为,如果停止使用那些大而无用的飞机,公司的客运量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一般旅客都希望乘坐直达班机,但庞大的“空中巴士”无法满足他们的这一愿望,尽管DC-9客机座位较少,但如果让它们从斯堪的纳维亚的城市直飞伦敦或巴黎,就能赚钱。但是原来的安排是DC-9客机到了哥本哈根客运中心就停飞,旅客要去转乘巨型“空中客车”。查尔斯把这些“空中客车”撤出航线,仅供包租之用,辟设了奥斯陆—巴黎之类的直达航线。

与此同时,查尔斯的另一举措也充分显示了他的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这就是“翻新旧机”。

当时市场上的那些新型飞机引不起查尔斯的兴趣,他说,就乘客的舒适程度而言,从DC-3客机问世之日起,客机在这方面并无多大的改进。他敦促客机制造厂改革机舱的布局,腾出地盘来加宽过道,使旅客可以随身携带更多的小件行李。查尔斯不会想不到他手下的飞机已使用达14年之久,但是他声称,秘诀在于让旅客觉得客机是新的。西南航空公司拿出1500万美元(约为购买一架新DC-9客机所需要费用的65%)来给客机整容,更换内部设施,让班机服务人员换上时尚新装。公司的DC-9客机一直使用到1990年。靠着那些焕然一新的DC-9客机,招徕越来越多的旅客,当然,财源也随之滚滚而来。

查尔斯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能够迅速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这也是我们解决问题必须要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

找对关键,问题自然就能够迎刃而解。当你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一筹莫展的时候,不妨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问题,找到“症结”,一切就能够顺利解决。

用方法改写工作中的“不可能”

如果你想取得事业上的辉煌成就,使自己成为公司发展的关键力量,你就要丢掉心中的限制,积极找方法,用行动改写工作中的“不可能”。

在自然界当中,有一种十分有趣的动物,名叫大黄蜂。曾经有许多动物学家、物理学家、社会学家联合起来研究大黄蜂。

根据动物学的观点,所有会飞的动物,其条件必须是体态轻盈、翅膀宽大,而大黄蜂却跟这个观点反其道而行。大黄蜂的身躯十分笨重,翅膀却出奇的短小。依照动物学的理论来讲,大黄蜂是绝对飞不起来的。而物理学家的论调则是,大黄蜂身体与翅膀的这种比例,从流体力学的观点来看,同样是绝对没有飞行的可能。

可是,在大自然中,只要是正常的大黄蜂,却没有一只是不能飞的,甚至于,它的飞行速度并不比其他能飞的动物差。这种事实的存在,仿佛是大自然和科学家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最后,社会学家揭开了这个谜。谜底很简单,那就是——大黄蜂根本不懂“动物学”与“流体力学”。每只大黄蜂在它长大之后,就很清楚地知道,它一定要飞起来去觅食,否则就会活活饿死!这正是大黄蜂之所以能够飞得那么好的奥秘。

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设想,如果大黄蜂能够接受教育,明白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而且也了解了流体力学,那么,这只大黄蜂还能够飞得起来吗?

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在无意之间向你灌输了许多“不可能”的思想,这些思想会给你的心灵“设限”,制约你潜能的发挥。但是,如果你把这种种的“不可能”从心头抛开,你就能够攻克你平时难以企及的高峰。

1992年底,78岁的IBM仿佛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一下子陷入了亏损额50亿美元的泥坑里,举步维艰。昔日威风八面的蓝色巨人变成了没人理睬的乞丐。GE的杰克·韦尔奇与SUN的麦克尼里等专家高手都拒绝高薪,不愿意去挽救IBM。后来,IBM费尽力气,终于说服了路易·郭士纳前去执掌IBM的帅印。于是,被媒体描述成“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坟墓”的IBM,迎来了这位对IT行业完全陌生的新CEO,后来被世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郭士纳先生。

不过,当时大家知道郭士纳先生要接掌IBM时,很多人向他投去了怀疑的眼光并抱持冷嘲热讽的态度。他们认为:一个靠经营食品业起家的人,一个对计算机完全外行的人,又如何能担当得起这一重任呢?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郭士纳先生给大家的结果是“惊喜”。因为,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一个当初亏损81亿美元的IBM公司,如今已经变为销售额高达860亿美元,赢利77亿美元的行业楷模。公司的股票价值增值了800%,市值增长了1800亿美元。这些惊人的数字,就是当初那位计算机行业的“门外汉”路易·郭士纳先生带领IBM员工们创造出来的。这是一个给那些怀疑“门外汉”做不了专业活的人的最好反击。

郭士纳先生的成功带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面对困难,只要你勇于尝试,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那么“不可能”也能够变为“可能”。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

“职场勇士”与“职场懦夫”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有天壤之别,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一位老板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是有奋斗进取精神,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人。”一位优秀员工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发展,都源于我凡事都愿意找方法解决。如果你希望自己能成为公司发展的关键力量,你就要丢掉心中的限制,积极找方法攻克工作中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

把问题变成“转机”

危机中蕴含着转机,遇到问题不惊慌、沉着应对,就能够从中发现机会,把问题转化为可利用的机会。

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要惊慌,要冷静应对,这样,危机也许就会变成“转机”。杰瑞是一家电子产品公司的业务主管,公司的产品不错,但知名度却很有限。

有一次,杰瑞坐飞机出差,在国外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劫机。在度过惊心动魄的十个小时之后,问题终于解决了,他可以回家了。就在要走出机舱的一瞬间,他突然想到在电影中经常看到的情景:当被劫机的人从机舱走出来时,总会有不少记者前来采访。

为什么自己不利用这个机会宣传一下自己的公司形象呢?就干就干,杰瑞立即从箱子里找出一张大纸,在上面浓描重抹了一行大字:“我是××公司的××,我和公司的××电子产品安然无恙,非常感谢抢救我们的人!”

他打着这样的牌子一出舱,立即就被电视台的镜头捕捉住了。杰瑞立刻成了这次劫机事件的明星,很多像新闻媒体都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

他在机场别出心裁的举动,使公司和产品的名字几乎在一瞬间家喻户晓了。公司的电话都快打爆了,客户的订单更是一个接一个。等他回到公司的时候,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带着所有的中层主管,站在门口夹道欢迎他。董事长动情地说:“没想到你在那样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公司和产品。毫无疑问,你是最优秀的业务主管!”董事长当场宣读了对他的任命书:主管营销和公关的副总经理。之后,公司还奖励了他一笔丰厚的奖金。

杰瑞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危机中蕴含着转机,遇到问题不惊慌、沉着应对,就能够从中发现机会,把问题转化为可利用的机会。

汤姆最初在一家食品店里卖水果。有一次,食品店贮存水果的冷冻厂突然起火,虽扑救及时,但还是有18箱香蕉被火烤得有点发黄,而且香蕉皮上还沾了许多小黑点。

老板把这些香蕉交给汤姆,让他降价出售。

汤姆感到十分为难,但老板交代的任务又不得不完成,他只好硬着头皮将香蕉摆到了摊上,拼命地吆喝起来。但人们来到摊前,看到香蕉的模样,都失望地走开了,任凭汤姆使出浑身解术,竭力解释,香蕉只是外表不好看,可吃起来绝对顶呱呱,仍是无济于事。一天下来,汤姆喊破了嗓子,却连一根香蕉也没卖出去。

晚上,汤姆对着香蕉出神。他仔细地检查了一遍香蕉,的确没有变质,虽说皮上有些黑点,但由于烟熏火烤的缘故,吃起来反而别有一番风味。于是,汤姆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第二天,他又把香蕉摆了出来,依然大声地吆喝,只是吆喝的内容与前一天大不相同:“快来看呀,最新进口的阿根廷香蕉,正宗的南方水果,全城独此一家,数量有限,快来买呀!”

很快,摊前便围了一大群人。

“请问,您以前见过这样的香蕉吗?”汤姆问一位年轻的小姐,他注意到这位小姐已经在摊前转了半天了,只是一时还下不了决心。

“没见过。不过看上去倒挺有意思的。”小姐回答。

“您尝一根,我敢保证,您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香蕉。”汤姆说着,麻利地剥了一根香蕉,递到小姐的手里。

“嗯……确实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给我来十磅吧。”

开了这样一个好头,许多顾客便不再犹豫,纷纷掏钱购买。18箱香蕉很快以高出市价近一倍的价格被抢购一空。还有许多慕名前来购买“阿根廷香蕉”的人们不得不失望而归。

本来是一堆外观上出现问题的香蕉,被汤姆这么一吆喝,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阿根廷香蕉”,短短时间内便被抢购一空。可见,出现问题后是障碍还是机会,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本章要义

·只有善于在工作中找方法的员工才是现代企业的最爱。

·只有敢“想”、会“想”,思考成功、思考未来的人,才会是成功者的候选人。

·突破思维定式,运用变通思维解决问题,将是你成功的法宝。

·只有抓住关键问题,切中问题的要害,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事半功倍。

·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

·出现问题后是障碍还是机会,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心得体会

读了本章内容,你有何感想和体会?不妨把它们写下来:

行动方案

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