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没有落实,想法再好也是零
1207000000020

第20章 用方法促进落实 (2)

斑鸠带着同情的口气说:“你唱歌的声音实在聒噪,令人不敢恭维,尤其在晚上更是扰人清梦,所以大家都把你当做讨厌的人物。其实,你只要把声音改变一下,或者在晚上闭上嘴巴不要唱歌,在这林子里,你还是可以住下来的。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叫声或夜晚唱歌的习惯,即使搬到另外一个地方,那里的人还是照样会讨厌你的。”

职场中有许多像猫头鹰一样的员工,当外界的环境不如自己的意时,就想着另外寻觅一个地方安身;却从来不想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去改变自己。这则寓言的寓意是,频繁地更换外界条件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我们的境遇,只有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良现状,才能得到别人的青睐。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如果你不能阻止环境的变化,那么就改变自己,去适应它吧。”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写给大学生的11句格言中也曾说道:“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学会适应它。”比尔·盖茨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人,他将世界带入信息社会,但是,这样一个改变世界的人,却说要首先适应世界。

的确,有时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与我们的事业目标、欲望、兴趣等发展是不合拍的,甚至有时会阻碍、限制我们的发展。这时,我们埋怨世界、抱怨环境是没有用的,只有从思想上去适应它。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为职场发展扫除更多的障碍,才会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也才能为事业成功增添砝码。

刚刚毕业于某高校音乐学院的小李,被分配到一家国企的工会做宣传工作。刚开始,他很苦恼,认为自己的专业才能与工作不对口,在这里长干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会耽误,而且自己的专长也可能被荒废。于是,他四处活动,想调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可是,几经折腾,终未成功。之后,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并发誓要改变“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状况。他找到单位工会主席,提出了自己要为企业筹建乐队的计划。正好这个企业刚从低谷走出来,扭亏为盈,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自然也想大张旗鼓地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计划。他来了精神,跑基层、寻人才、买器具、设舞台、办培训,不出半年,就使乐团初具了规模。两年以后,这个企业乐团的演奏水平已成为全市一流,而且堪与专业乐团相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知名度较高的乐队经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化劣势为优势,不但开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养了自己的领导管理才能,为他以后寻求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间毕竟不是天堂,工作也常常并不都是尽如人意的,这都是很平常也很正常的生活现象。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抱有太多的不满,也不要认为换一份工作或换一个工作环境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因为每一个公司本身都存在一些问题,世界上的公司没有一个是完美的让人一点毛病也挑不出来的,关键都在于一个人的心。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就应该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南非总统曼德拉说:“与改变自己相比,改变世界的困难是微不足道的。”

事实上,没有一个企业是完美无瑕的,也没有哪个人是天生就注定成功和不会遭遇挫折的,关键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改变。正确的做法就是适应环境,在适应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其实,我们的成功是内外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内外因的作用成反比例关系,当你成功的要素中外因的作用越大,对于内因的要求就越小,同样的当内因的要素越多时,外因的作用就越小,就越不能显现作用。

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内 因 外 因

0% 100%

10% 90%

20% 80%

30% 70%

40% 60%

50% 50%

60% 40%

70% 30%

80% 20%

90% 10%

100% 0%

在职场中,不要过多地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因为环境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败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应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适应它,在你付出勤奋、努力后,你就会发现你不仅适应了环境,并且也迎来了成功。而这时候你会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掌握了命运,这是我适时调整自己的结果。”而这也是成功人士们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已然经历过的过往事实,和告诫别人的经验。

放弃对“权威”的膜拜

“权威”一词,词典上解释为: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世界上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权威。在家我们听父母的话,在学校我们听老师的话,在公司我们听上司的话,在社会上我们听专家的话……久而久之,缺了权威的指导,我们似乎寸步难行。

对权威的尊崇、膜拜,常常会演变为迷信和神化,同时,我们大脑中的“自我思考、冲破权威、勇于创新”将日渐匮乏。

从前,有一个马贩子卖马,可他的马连着几天都无人问津。后来,他以重金请伯乐先生围着他的马转悠了几圈。虽然伯乐先生一言未发,可人们却抢着购马,从中可见权威的影响力之大。

生活中,人们习惯了以专家的是非为是非,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专家不可能出错”。于是,在一般人的思维模式当中,专家就形成了权威。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这种现象,当两人发生争论的时候,如果一方能引证某位专家的话为自己辩护,那么另一方就只有拱手认输的份了。此外,在理论文章中如果没有大篇幅引用权威的话,作者和编者都会或多或少感到没信心。

但是,如果迷信权威,机械奉行权威的教条,那么我们便永远不会进步。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相同的情况:在一个单位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在那个时代,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但操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这个故事令人捧腹。然而,在职场中,许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上司的指示,老员工的经验,他们亦步亦趋,奉之如神明。

只有思维活跃、富有胆识,不迷信权威,不崇拜偶像,不为过时的老观念、老框框所束缚,敢想、敢说、敢改革,不断探索新世界的奥秘,我们才可能走出新路子。

在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计算机公司IBM,一条宝贵的经验是不录用恭顺的人,只任用实事求是的人。这种员工不迷信权威,敢于讲真话,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够很好地贯彻企业的经营理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进公司各项工作的进展。IBM第二代领导人沃森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经营者,他深有体会地说:“最容易使人上当受骗的,是那些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的人。我宁愿用那些脾气不太好,但是敢于讲真话的人。作为领导者,你身边这样的人越多,能够办成的事情也就越多。”

然而大部分人往往很难突破旧权威的束缚,总是被权威牵着鼻子走,习惯于听从权威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而一旦失去了权威,他们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在近代西方,当《圣经》和教会的权威势微以后,很多人感到惶惶不安——“失去了上帝的引领,人类将走向哪里?”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创新常常是从推翻权威开始的。或者说,敢于提出推翻权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行为。

职场中,我们总是羡慕那些敢于创新的成功者,实际上,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的创新机会,就看你善于不善于捕捉它。能否捕捉到机遇,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往往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捕捉问题的敏锐头脑,有没有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捕捉疑点的慧眼,有没有在权威下过“结论”、做过“论断”的所谓“终极真理”面前敢于质疑的勇气。

大量事例证明,敢于合理质疑、敢于率先提出问题的职场人士,能最先开辟一条全新的创造之路。敢于质疑,能使大脑处于一种探索求知的主动进取状态,使大脑的思维处于朝气蓬勃的创新状态。疑处有奇迹,疑处出真知,疑处有突破。

在接受别人所谓的唯一可行的办法,或者所谓的“板上钉钉”的道理时,要敢于提出相反的思路;要挑战一切,不怕提出“愚蠢”的问题。记住:永远不要被权威人士吓倒。

无论员工还是企业,只有勇敢地向权威说“不”,冲出思想的重围与禁锢,才能开创不寻常的事业。

方法就在你自己身上

K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创意文案。一次,一个著名的洗衣粉制造商委托K所在的公司做广告宣传,负责这个广告创意的好几位文案创意人员拿出的东西都不能令制造商满意。没办法,经理让K把手中的事务先搁置几天,专心完成这个创意文案。

连着几天,K在办公室里抚弄着一整袋的洗衣粉在想:“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已经非常畅销了,人家以前的许多广告词也非常富有创意。那么,我该怎么下手才能重新找到一个点,做出既与众不同、又令人满意的广告创意呢?”

有一天,他在苦思之余,把手中的洗衣粉袋放在办公桌上,又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突然间灵光闪现,他想把这袋洗衣粉打开看一看。于是他找了一张报纸铺在桌面上,然后,撕开洗衣粉袋,倒出了一些洗衣粉,一边用手揉搓着这些粉末,一边轻轻嗅着它的味道,寻找感觉。

突然,在射进办公室的阳光下,他发现了洗衣粉的粉末间遍布着一些特别微小的蓝色晶体。审视了一番后,证实的确不是自己看花了眼,他便立刻起身,亲自跑到制造商那儿问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得知这些蓝色小晶体是一些“活力去污因子”,因为有了它们,这一次新推出的洗衣粉才具有了超强洁白的效果。

明白了这些情况后,K回去便从这一点下手,绞尽脑汁,寻找到最好的文字创意,因此推出了非常成功的广告。

K的例子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我们没有解开自己的心结,在于我们没有用心去“想”。不怕问题困难,就怕不想。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而这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有的人看见了问题,只知道抱怨,结果自己也成为这个问题的一部分。

而有的人看见了问题便想方设法寻找解决之道,结果让自己成为问题的主宰。你是要勇于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自己成为问题的主宰,还是向问题妥协,让自己成为问题的一部分,其决定权完全在你手中。

在美国,有一位年轻的铁路邮务生叫佛尔,他曾经和其他邮务生一样,用陈旧的方法分发信件,结果使许多信件被耽误几天或几周之久。

佛尔不满意这种现状,并想尽办法要改变它。很快,他发明了一种把信件集合寄递的办法,极大地提高了信件的投递速度。

鉴于他对邮电局的贡献,领导很快提升了他的职位。

是的,当谁都认为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做下去的时候,偏偏总有一些优秀的人,会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将效率大大提高,将问题解决得更好更完美!正因为他们有这种“找方法”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认可!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起一支蜡烛”,这句话是克里斯托弗斯的座右铭,它也应当成为指导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条准则。通过诅咒和抱怨,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黑暗和恐惧仍然存在,而且还会因为人们的逃避和夸大而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

然而,如果我们果断地采取行动,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哪怕我们只做了一点点努力,也会使我们朝着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方向迈进一步。同时,我们还可能在积极努力的过程中寻找到不同的、更便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我们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