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解放军精神
1208000000017

第17章 令必行,禁必止—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 (2)

最早提出并践行“三老四严”作风的是大庆三矿四队。这个队的老工人李广志在一次设备检查工作中,发现回压闸门下面有油珠。他检查了各个闸门,并没有发现渗漏,也排除了从外面沾上的可能,老李意识到这里面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问题。于是,他连夜赶到井长处,将情况作了汇报。第二天,井长和他一起来到井场,顺着油痕一段段挖出管线,逐段检查。经过4天的奋战,终于查出了油珠的来源,原来是干线穿孔渗漏出来的。通过这番检查,一个重大事故的隐患被及时消除了。

还有一次,小尹为招待客人喝了两盅酒。接班时,19岁的徒工小李闻出了小尹口中的酒气。小李不准他接班,让他到井场上铲草直到酒味没有了再回来。小尹也深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心甘情愿地拿着锄头铲了两个小时的草。

由于大家自觉地遵守制度,坚持严细作风,认真踏实地工作,确保了油井的安全生产。这个队建队3年共录入3万多个数据,没有任何差错,机器设备台台保养完好,井井站站达到一类,连续多年被评为油田标杆单位。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产生和提出,最初仅仅是为了适应油田岗位的需要,为了加强油田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而现如今,“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不仅对油田工人,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际上,自觉的纪律既是一种意识,也可通过习惯而转化为下意识。习惯成自然,如果遵守纪律的习惯成为一种下意识,可以大大减少执行纪律时的思想阻力。张瑞敏曾讲过一个观点,“如果一个员工思想不通,你就是派10个人去管他,也未必能将他管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提倡自觉的纪律,强调自我管理,与“慎独”——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也是相吻合的。“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刘少奇对“慎独”做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

在西方国家,有句谚语说:“你看见主动自觉的人了吗?他必定站在君王的身边。”的确,自觉行动的人才可以得到赏识,自觉是他通向成功的通行证。当自觉行动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让自觉行动成为习惯,你也将因此受益无穷。

不要触碰纪律的“高压电”

古往今来,军事将领无不主张兵“不在众寡”,“以治为胜”。带兵打仗首先必须严明法纪,严格奖惩,“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有?”解放军战士的纪律观,可以说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支军队都出色。解放军维护纪律主要靠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但也强调从严治军,加强检查监督,严明奖惩兑现。

1937年的延安,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黄克功事件”。毛泽东“挥泪斩马谡”,一个勇冠三军的红军将领被公审枪毙了。黄克功少年时代参加红军,经历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身经百战,战功赫赫。黄克功在抗大进修期间,追求陕北公学的女学生刘茜,遭到了拒绝,冲动之下将年仅16岁的刘茜杀害。在审理这个案件期间,延安各单位围绕这一案件组织了讨论。有的同志认为,黄克功是红军的重要干部,对党是有功的,主张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在公审大会上,工作人员宣读了毛泽东于10月10日致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的信。信中说:“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

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果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因此中央与军委便不得不根据他的罪恶行为,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当此国家危急、革命紧张之时,黄克功卑鄙无耻、残忍自私至如此程度,他之处死,是由他自己的行为决定的。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戒。”

纪律就像是高压电,是谁也碰不得的。正是这种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领导干部及其亲友要求从严的现实,使解放军的纪律真正成为铁的纪律。

国内企业界,很多成功大企业的领导者都曾经有过军旅生涯,海尔、华为和联想的领导人张瑞敏、任正非和柳传志都当过兵,他们的共同点是创业初期都纪律严明,实施严格管理,对制定的路线和方针必须坚决执行,管理上必须绝对服从,不讲客观,不讲条件,不讨价还价,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就像军队一样。联想还形象地把这些比喻成“斯巴达克方阵”。这样的严明纪律确实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联想著名的开会迟到罚站制度,10多年来被严格遵守。柳传志自己也被罚过三次。联想规定,如果迟到不请假就一定要罚站,但有时没法请假。有一次,柳传志被关在电梯里面,那时没有手机,叫天天不应,只好认罚。20世纪90年代初,刚定这个规矩时,第一次被罚站的这个人,是柳传志的一个老领导,原计算所科技处的一个老处长。柳传志说:“罚他站的时候,他站了一身汗,我在这儿也坐了一身汗,后来我跟他说,老吴今天晚上我到你们家去,给你站一分钟。今天,你非得在这儿站一分钟不可,当时真的是很尴尬,但是也就这么硬做下来了。”

罚站,在中国目前这种环境下,谁也不会对这种话信以为真。有多少公司学过,但有几个公司能真正始终如一地执行?但柳传志却严格执行了,这变成了联想的一种风格。联想成了说到做到的模范公司。

不言而喻,企业的昌盛和云蒸霞蔚,追溯到源头,必有一个内核在散发着力量,那就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的芯片:恪守纪律!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纪律”是最为关键的理念、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之一,同时也是员工们的第一行为准则。在联邦快递,纪律意识和诚信、自信等早已融入每个员工的血液之中;在微软,纪律这个字眼贯穿着员工们行动的全部;在惠普,没有纪律意识的员工将被无情地剔除……恪守纪律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深邃的理念和重要的准则,任何时候都会被企业奉为生命之源,因为伴随着恪守纪律的是企业的荣誉、存亡。

一个公司想要腾飞,就必须用纪律约束员工。如果员工都能够遵守纪律,公司实现最终目标的阻碍就会变小。职场中,处处充满着成功的机会,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时时恪守纪律,让纪律意识牵引我们的行为,并全力以赴,就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追求“斯巴达精神”和“雅典精神”的和谐

在各类组织中,存在着两种精神,即“斯巴达精神”和“雅典精神”。斯巴达精神指的是强调戒律,文化中渗透着强硬的色彩;而雅典精神则代表着自由、民主与欢乐。

长久以来,很多人陷入一种观念误区,他们认为斯巴达精神与雅典精神是分离的,在他们看来,纪律限制自由,纪律中没有柔性的文化成分,若太强调纪律则会破坏企业的民主氛围,压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如果太强调民主氛围则会削弱纪律意识,使企业陷入涣散的败局。

实际上,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合二为一的。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够只讲戒律而不谈民主,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够只讲民主而纪律涣散。不论是军队还是企业,都应立志于将组织建设成为斯巴达精神与雅典精神的完美统一体,解放军就是这样的一个统一体。

电影《大转折》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后,曾一度化整为零,与几十万追兵在山区周旋。敌我双方犬牙交错,部队常常与敌军擦肩而过。有一次,刘伯承的司令部竟然与敌军同时宿营在一个村庄。第二天清晨,大雾迷漫,刘伯承带着警卫员出村散步,迎面碰见一位老乡,随口问道,部队是否打扰了群众。老乡回答说,没什么,长官们只是砍了几棵树修工事。刘伯承一听,感觉不对,这可不是解放军干得出来的事,马上转身回村,命令机关迅速转移。由于发现敌情及时,避免了一场重大危机。

在这个故事中,纪律不是无情的“高压线”,而是力挽狂澜的“生命线”,铁的纪律不仅维护了解放军的形象,还在关键时刻救了解放军官兵的性命。在企业领域,惠普就是斯巴达精神与雅典精神完美结合的产物。

惠普公司以人性化管理著称,惠普的创始人之一比尔·休利特说:“惠普的政策和措施都是来自于一种信念,就是相信惠普员工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够做得更好。”后来,人们把这种信念称为“惠普之道”。“惠普之道”就是关怀和尊重每一个人,时刻维护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惠普公司对员工尊重和信任的最突出表现,是灵活的上班时间。这种制度最初于1967年在惠普设在德国伯布林根的工厂中实行,继而推广到惠普在全球的所有企业。惠普的员工可以上午很早来上班,或是上午9点来上班,然后在工作了规定的工时后离去。这样做是为了让员工能按自己个人生活需要来调整工作时间,体现了对员工的充分信任。

如果我们认为惠普之道的内涵只是民主和信任,那就曲解了惠普的文化。惠普文化也有严厉的一面,虽然惠普员工上下班可以不打卡计时,但是,惠普每年都会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对人员进行调整,并且每间隔2~3年进行一次末位淘汰,将不符合惠普标准的员工毫不留情地“剔除”。

惠普不会对自己的制度三令五申,但是,对于违反了惠普的底线的人,结果只能是走人,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2006年,惠普以色列分公司员工涉嫌黑市交易,惠普对此事举行了听证会,并对相关人员作出了勒令离职和经济罚款的处罚。在惠普长期工作的高建华谈到惠普如何防止技术人员离职后带走成果的制度设计时指出,所有员工在进入惠普时,都必须与惠普签订《职业发明协议》。在这个协议里明确规定:员工在惠普公司工作期间,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业余时间,所发明的与公司业务相关的任何技术、产品,其知识产权都属于公司。不签署这样的协定,就不能够进入惠普。同时,惠普多年来一直严格执行“科研记录本”制度。技术人员所有的发明创造,包括思路等原始素材也必须写在专门的科研记录本上。惠普的制度严格,制度的落实更是一丝不苟,只要违反了制度,无论他的技能对公司的发展有多么重要,都会受到严厉的惩处。

违背纪律会受到惩罚和谴责,同时,纪律也保障自由和创造。像惠普这样的企业,既具有军队般的严明纪律,又能不受窠臼的限制,培养民主欢乐的文化氛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但我们同样要遵守这个社会的规范、法律。只有遵守这些规范和法律,社会才能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个人的自由才能得到保证。在企业中,一个有着强烈纪律意识的员工,他对于工作的理解也是深刻的,完成工作也是积极主动的,能保证效率,也能保证质量。而那些不守纪律的人,总有一天会被淘汰。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自由也是,没有纪律的约束,自由就会泛滥成为堕落。企业中的员工也是一样,不要把纪律视为洪水猛兽,它并不恐怖。英国克莱尔公司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总是先介绍本公司的纪律,首席培训师总是这样说:“纪律就是高压线,它高高地悬在那里,只要你稍微注意一下,或者不是故意去碰它的话,你就是一个遵守纪律的人。纪律就是这么简单。”

本章要义

1.纪律意识是执行力的保证,员工的执行力决定着员工工作的绩效和人生的成败。

2.纪律永远是忠诚、敬业、创造力和团队精神的基础。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没有了纪律,便没有了一切。

3.提倡自觉的纪律,强调自我管理。

4.纪律就像是高压线,是谁也碰不得的。

5.违背纪律会受到惩罚和谴责,同时,纪律也保障自由和创造。

行动方案

1.遵守公司的每一项条例、规章,克服决策随意化、办事无章法等现象。

2.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强烈的纪律意识。

3.养成自觉遵守纪律、自觉落实工作的习惯。

4.恪守纪律,与同事一起,加强检查监督,严明奖惩兑现。

5.让遵守纪律成为一件简单又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