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解放军精神
1208000000002

第2章 解放军精神—现代职业精神的典范 (1)

解放军精神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成为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这种精神是任何一个团队都不可抗拒的,一个团队只要具备了这样的精神,无论何时它都会成为一个不仅成就突出而且境界卓越高远的团队。

解放军精神:“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解放军报》上曾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美国军人一向很骄傲,看不起其他军队,唯独十分敬重中国军人。原来,美国军人尊重那些让他们吃了亏的对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对外用兵超过240多次,只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吃了大亏,而这两场战争均与中国有关。特别是朝鲜战争,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悬殊。志愿军当时不但没有飞机,连防空武器也极缺乏。面对美军1100架作战飞机,志愿军当时只有一个高炮团,36门75毫米高炮,还要留12门在鸭绿江边保卫渡口,最初带入朝鲜的竟然只有旧式的日制高炮24门,至于雷达则一部也没有,搜索空中目标全凭耳听和目视。可双方交起手来,美军被打得一塌糊涂,最后不得不答应谈判。从此,很多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怀有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认为中国军人具有“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美国军人所谓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指的就是解放军精神,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种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才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成为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先后有4000余万人参加、目前有着230余万人规模的组织,创立之初,只有几个人、一个信念、一面旗帜。在80多年的历史中,解放军和世界上许多堪称强大的军队,如日军、美军、印度军、苏军、越军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作战,从不畏惧,从不退缩;在无数敌人面前,这支军队遇弱则强、遇强则刚,忠实地履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和平年代,解放军依然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积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努力为人民服务。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1998年长江洪灾、2008年初南方暴风雪灾、2008年汶川地震等灾害中,人民想到的是解放军,而冲在最前面的也是解放军。

解放军,这个让所有对手都感到神秘,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国、政体都在研究,而且在几十年间依然没有参透的组织,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忠实地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且培育了解放军精神,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具体说来,解放军精神是团队精神的价值典范,它给了从普通士兵到高级将领无限的精神源泉,让他们在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够团结一致,同甘苦、共命运。“解放军精神”不仅仅是团结精神,也是保家卫国的使命、忠于祖国的忠诚、绝对的服从精神,更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整体风貌和内在气质。这种精神是任何一个团队都不可抗拒的,一个团队只要具备了这样的精神,无论何时它都会成为一个不仅成就突出而且境界卓越高远的团队。

企业同样是团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样离不开精神的引领和支撑。要发挥团队的战斗力,就要想方设法让它成为一个“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团队。从这个角度讲,解放军——这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组织,能够提供给我们很多可以借鉴和效仿的经验和做法,从千难万难中锤炼出来的解放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解放军精神助推企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企业界掀起了一场“向解放军学习”的热潮,众多企业纷纷效仿解放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如华润总裁宁高宁由军事变革理论总结出“企业生存环境的十大转变”,并根据变化随时进行战略调整。有的企业家甚至将自己企业的组织设置都改成了军队中军、师、旅、团、营的设置,对员工进行军训,要求员工遵守军队般的纪律。

其实,学习解放军并不是我们的专利。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一家著名企业专门组织其管理人员到福建“古田会议”旧址,学习当年中国红军艰苦创业的精神。美国企业也非常推崇红军的长征精神。“向中国的解放军学习”,在美国五角大楼也曾是句响亮的口号,并被作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队开展重建活动的一项重要而实在的内容,美国军队甚至照搬了解放军的一些具体做法。

要揭开“向解放军学习”的面纱,首先要了解解放军的特质,了解它何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解放军最显著的特质就是强大的落实力和战斗力。解放军是一个强大的组织,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内在凝聚力,它塑造出的战士如同钢铁一般。他们接到任务从不退缩,“保证完成任务”是军人不变的宣言;他们时刻忠于组织,“忠诚胜于能力”是永不改变的信念;他们面对困难从不畏惧,有敢于落实“死命令”的决心与孤胆;他们的危机意识长存,心头总悬有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们在战场上奋勇作战,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也要履行军人的誓言。

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程与企业成长的轨迹极为相似,从其创立到成为中国境内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武装集团,用了大约20年时间。而一个企业从创立到能够在同行业中数一数二,大约也需要15~20年的时间。商场如战场,研究军队思想,学习军队久经考验的理念和方法,打造具有强大执行力的成员,塑造执行型文化和组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方能争得一席之地,并获得持续发展的永久动力。

“向解放军学习”不乏成功的先例。有一批企业具有“先天”的优势,其创造者或管理者具有军人背景,他们运用军队的管理经验进行企业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据调查,我国许多优秀企业的创始人或管理者都有着军人背景: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华为的任正非、华润集团的宁高宁、万科的王石、华远的任志强、国航的李家祥、海南航空的陈峰、长虹的倪润峰、广厦集团的孙广信、杉杉集团的郑永刚、慧聪的郭凡生、青岛双星的汪海、苏泊尔的苏增福、中信的王军、北大方正的魏新、宅急送的陈平、华谊兄弟的王中军、今典集团的张宝全、中远置业集团的徐泽宪、江苏永钢的吴栋材、浙江依多金集团的盛云龙……据统计,在中国排名前500位的企业中,具有军人背景的总裁、副总裁有200多人。

这些企业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对解放军思想进行实践的结果。这些企业家都出身军队,并或多或少从军队管理中汲取了营养,军旅生涯练就了他们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他们将从军队中学到的理念和练就的素质带到了自己的企业,使他们的企业呈现出强大的落实力和生命力。可以说,解放军精神是巨大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