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解放军精神
1208000000029

第29章 “一切都是为了胜利”:成为卓越人士才是真的成功 (1)

对解放军而言,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战争胜利;对员工而言,成为职场卓越人士才是真的成功。不管我们身在何种职场,只要能够远离浮躁,耐得住寂寞,保持一颗平常心,在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就能够超越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要做尖子”:要么不做,要么最棒

一个普通士兵能有多优秀?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修理连情报指挥技师兼雷达修理班班长向南林给出了答案。

“有人负责我服从,没人负责我负责”,这是向南林常说的话。他是全团公认的“钻研精神最强、知识技术最全面、维修经验最丰富、学术成果最多”的战士。他是一名普通的修理技师,却带起团队装备修理的“四梁八柱”,掌握了六种专业的修理技能,培训了6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发表了9篇学术文章,参与四次重大演习,累计维修50余台次大型装备。

向南林还是一个活跃的文艺人才。他能当导演主持、搞舞美策划,还能唱歌、演小品、编舞蹈,会演奏6种乐器。其书法小有名气,获了十多次奖。而且也还是篮球二级裁判。

向南林先后被解放军四总部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获首届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被沈阳军区树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标兵、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装备技术士官优秀人才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同时被某集团军树为优秀士兵标兵,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一次。

2008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接见了向南林,勉励他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再立新功。他的先进事迹经中央媒体集中宣传后,在社会各界及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2008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及全国广大青少年广泛开展向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向南林同志学习活动。现在,他被称为“中国新一代士兵的楷模”。

作为一个兵,什么叫有所作为?向南林的想法是:作为一个兵,要尽一个兵的本分,把本职工作做好,当一个响当当的好兵!不少与向南林朝夕相处的战友说,平时天天和他在一起生活学习、工作、训练,觉得他平平凡凡的,没什么特别之处。可细细回顾、总结、对比后,才猛然发现向南林真了不起。“他把一个兵当到了极致”一位将军评价说。

平凡离卓越有多远?如果你知难而退、患得患失、得过且过,那平凡就永远与卓越无缘。但如果你迎难而上,愈挫愈勇,永不放弃,那平凡就与卓越比邻而居。向南林就是这样从平凡走向卓越的。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论什么行业,什么工作,既然值得做,就应该做到最好。

当你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也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你可以选择凑凑合合地把活干完,让别人在背后指责你;也可以选择把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用行动赢得别人的尊重。既然做了一件事,就要把它做成功,抱怨你的工作或薪水并不能使你成功,务必要把焦点放在尽可能做出最好成绩的努力上。

王建文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技术过硬,就是喜欢喋喋不休地抱怨工作。“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诸如此类的话很多。王建文几乎每天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他时刻窥视着师傅的眼神与行动,只要师傅不在身边,他便偷奸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时与王建文一同进厂的三个工友,各自凭着在工作中磨炼出的精湛手艺,或加薪晋职,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或是独当一面,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新事业,唯有王建文,仍然在抱怨声中做他讨厌的修理工。

王建文的教训让人反思: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否则浪费的只有自己的时间,影响的也只有自己的前程。

要成功,要做出骄人的成绩,要成就事业、创造财富,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使出全部力量,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本质,应该是“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这个“人”就是那些能够真正做到最棒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因为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每一项工作都尽心尽力,才会使自己越来越能干,才可能追寻到更大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成功。

打造个人品牌:从优秀到卓越

有这么一支军队:

革命战争年代,她的足迹遍布中国版图的21个省(市),历经战斗3000多次,创造了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一个个辉煌战绩。

和平建设时期,她又马不停蹄,接连担负了一项又一项重大而光荣的任务: 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前卫99”军演、国庆50周年首都大阅兵、“军交2000”演习、全军陆军部队后勤装备系统检验试点等重大抢险救灾、重大军事演习、重大改革试点和重大临时性任务,次次出色,仗仗漂亮;“铁拳―2004”涉外演习征尘未洗,又踏上“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战场”。她的每一次征战,都充分展现了全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师”的风采……

她,就是有着“铁军”之称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

这支部队的前身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其前身为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后改为“叶挺独立团”,北伐战争中,这支部队因英勇善战,武汉人民把一块高1米、宽0.5米,人称“铁军牌”的巨盾赠给这支部队,从此“铁军”便成为这支部队的品牌。在长期的革命历程中,这支部队的官兵凭借“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的铁军精神,由优秀到卓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与军队中一样,在职场中,拥有最高价值的人,也是那些最有能力、对公司贡献最多的“铁军”们。初入职场,他们还没有个人品牌,只有在工作中,像“铁军”那样以自己的努力和特有价值获得认可,才能被公司和老板认同。个人品牌形成后,才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 美国电影明星伍迪·艾伦说:“你的品牌就是你的身价!只要在工作中为人所知,那么,你就成功了90%。”对一个演员来说,这是至理名言。而对于在职场中打拼的员工来说,个人品牌同样重要。个人品牌将为你贴上“卓越”的标签。

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由于自己的精湛球艺而被选入NBA 2003年全明星首发阵容,姚明的出现为火箭队带来了空前的商机和人气,使火箭队获得了巨大利益。姚明在NBA的生涯中,个人实际收入将达到甚至超过18亿美元,相当于6万工人一年的工业总产值,若用于投资,可创造5万多个就业机会,而围绕姚明的产业开发,将会超过11亿美元。这么具有价值的品牌,这么强的个人品牌效应,都是建立在他卓越实力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超强的实力为依托,姚明不可能到NBA去打球,也就创造不出如此强大的个人品牌。

而在此后几年的NBA生涯中,姚明不负众望,用自己的实力击碎了诸多质疑,使自己的个人品牌变得更具价值性和挖掘力。围绕着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社会创造着不菲的财富。

当然,个人品牌的形成是一个需要慢慢培养和积累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打造好自己的个人品牌呢?

首先,是对打造个人品牌的态度问题。一个人必须切身体会到自己是个人品牌的最大受益者,才能全力以赴地打造个人品牌。

我们常说,一个人在公司打工,努力做好工作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因为这样有助于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赢得丰厚的薪水和广阔的职场晋升空间。但是,很多人不这样想,老是觉得这种观念很空,个人品牌谁会看得见?职场晋升空间在哪?不如寻找机会“偷闲”,轻松轻松,至于工作,只要混得过去就可以了,甚至能混一天算一天。抱着这种态度做事,到最后只是“糊弄”了自己。

其次,个人品牌必须以道德为基础。品牌即人品,这句话在个人品牌上更容易理解,即一个人的人品,决定其个人品牌。人品有优劣,个人品牌形象也有优劣,但是二者不能轻易画上等号,因为人是一种善于伪装的动物,真假优劣需要认真辨别才能定论。因此,个人在树立自己的品牌时,应该努力除去自己身上的道德污点,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否则,再富有魅力的个人品牌也只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捅就破。

最后,个人品牌的形成要靠学习来支撑。在形成自己个人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行动。虽然很多人都在叫嚷着终生学习,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明白终生学习的道理,但是,仔细观察其行为,却不能不说很遗憾,因为他们只是停留在“明白道理”的层面上,根本就没有将终生学习的理念变成实际行动。时间一长,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良好的个人品牌自然很难树立起来。

成功:树立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把自己扔过去

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火了,剧中那个憨直的许三多成为很多人心目中新时期军人的成功代表。探寻许三多的成功之路,我们发现——

许三多刚来到钢七连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钢七连号称一把尖刀,对许三多更是剔骨刀,连队几乎个个都是军事技能的好手,而许三多显然是个不招人待见的“孬兵”。这一点,从大家看他的眼神都像在跨越毫无挑战性的障碍一样即可知晓。

但两年之后的许三多不但获得了诸多军事技能奖项,还一举进入了老A部队,成为精英,因为许三多找到了方法——树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把自己扔过去。这曾经是钢七连战士的生存方式,却在许三多的成长历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让我们慢放一下许三多的经历——树立腹部绕杠50个的目标,然后,回环,回环,最后竟做了333个;树立一个在演习中不拖后腿的目标,训练,训练,最后竟活捉了敌方将领;树立一个“成为真正的兵”的目标,最后竟顺利晋级老A部队。许三多所设的每一个目标,在他当时的状况下都是难以完成的,但是他就靠一股拼劲,愣是把自己扔了过去,而且做得很好。

从许三多的身上,我们能够找到一些成功的共性。无论在军队还是企业,无论是军事演习还是市场开拓,任务都是这样完成的——树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然后,把自己扔过去。诸多企业知名人士的成功所采取的也是这种方式,牛根生也不例外。

1999年成立的蒙牛,2000年的销售收入不到3亿元,2001年前三个季度做到5亿元;但是在2001年制订未来“五年计划”时,牛根生将2006年的销售目标定在了100亿元。

此议一出,众皆哗然。5年时间,从3亿元到100亿元,相当于增长33倍,每年翻一番,这样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毕竟2000年中国乳业的总销售收入也才200亿元,100亿元即是2000年中国乳业的半壁江山。这个目标向所有蒙牛人提出了一个挑战。

不可企及的目标树立起来了,下面该做的就是“把自己扔过去”,这一扔必定要力度非凡,得高高跃起,也得稳稳落地。

牛根生在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后,从这个目标出发,充分整合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有的充分发挥,没有的想办法创造,大家都全心全意地向这个目标奔去:盖全球样板工厂,建国际示范牧场,放眼华尔街牵手摩根,开拓香港市场并最终上市,打北京、上海几大战役,天上有航天员,地上有运动员,形成海陆空的整体进攻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