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1208200000002

第2章 敬业才能立业 (1)

1、 你经常思考你的工作吗?

2、 为什么优秀的员工总是善于思考工作的人?

3、 思考工作会给你带来什么?

带着思想工作,用思考提升业绩

平常煎鱼时,鱼肉往往总是粘锅,煎出来的鱼东缺一块西少一块,令围桌而坐的客人大倒胃口,本想露一手厨艺的主人也会因此感到非常沮丧。

日本有一位家庭主妇,也常为此事而烦恼。她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种情况是由于锅底加热后,鱼油滴在热锅底上造成的。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有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能不能不在锅的下面加热,而改在锅的上面加热呢?她尝试了几种从上面烧火,把鱼放在火下面的做法,效果都不满意。

经过多次试验,最后她想到了“在锅盖里安装电炉丝”这么一个从上面加热的办法,终于制成了令人满意的“煎鱼不煳的锅”。这个创意让她赚了一大笔钱。

打破你的习惯,有时候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如巨蟒蜕皮般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打破你的习惯,你会发现很多难解的结一下子松动了。

在工作中总难免会遇到麻烦。而此时,习惯性思维往往让你无所适从,有时只需一瞬的灵光,作一点点改变,就能获得最好的结果。所以说,养成“打破习惯”的习惯,你将在职场中发现新的天地。

美国有一位名叫贝特格的保险营销高手,曾一度陷入生意困境,很烦恼。但他走出困境的方法很独特:他初入保险业时踌躇满志,可业绩一直不佳,他因此灰心丧气,欲就此放弃。某周末的早上,他苦苦思索问题的根源,并决定如果理不出什么头绪的话,就干脆辞工改行。那天早上,他自问自答了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到底是什么?

他回忆,有时在与客户洽谈业务时,似乎进展非常顺利,但往往在要落单的节骨眼上,客户却突然就此打住,说下次有时间再面谈。而恰恰就是这些所谓的下次面谈,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产生一种挫败感。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他有个好习惯,喜欢做工作记录。于是,他拿出最近12个月的记录,作了一番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使他茅塞顿开。他发现自己的生意有70%是在首次与客户的洽谈中一次成功的,还有23%的生意是在第二次洽谈中拿下来的,只有7%的生意却需要在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或更多次的洽谈之后才能成交。而正是这7%的生意把他搞得筋疲力尽、狼狈不堪。也就是说,他几乎每天都要花上半天的时间疲于奔命于这充其量只占7%的生意额上,结果得不偿失。

——解决方案是什么?

问题的根源一找到,答案似乎也就迎刃而解了。他立即快刀斩乱麻,把那些需要进行3次以上洽谈的生意一笔勾掉。把由此节省下来的时间去专门挖掘潜在客户。结果,他取得的业绩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很短的时间内,他的人均洽谈成交额就翻了一番。

很多时候,与其探求别人成功的秘诀,不如多问问自己失败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找不到改进工作、提升自我的方法,而是缺乏反省与思考。如果我们能像贝特格那样勤于思考,又何愁找不到业绩不高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呢?当在工作中遇到难题,觉得无法解决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动脑筋,多思考,让思考带我们赢得好业绩。

课后总结:

敬业的员工总会想如何让才能改进工作和提升工作,他们不仅善于反思、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还常能够带着思考去工作,用智慧为自己赢得骄人的成绩。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课前提问:

1、 什么是‘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2、 你认为这两者哪个更重要?

怎样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在《赢在中国》节目里,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再正确地做事。如果你做的不是正确的事,那么你做得越正确,走向失败的速度就越快。”

有时候,上司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并没有对人员做到最佳的配置,没有把你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这时,你就要主动与上级沟通,要求自己做更合适的事,这样才能够做到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

安妮是微软公司的一名销售主管,她就是一个能够主动去做正确的事的员工。有一次,安妮被公司派去参加一个销售专题讨论会,她很清楚自己的专长,她计划在会上与业内精英做—个很好的交流并使自己有所提高。

但是,第一天她就遇到了麻烦,公司额外要求她来协调与会者的傍晚活动,这样可以更深层次的履行公司作为东道主的职责。本来为这次讨论会的成功作出贡献也是安妮的心愿,她越想越觉得这是她应当做的。

于是,她就接受了,但她发现自己处于巨大的压力和忧虑之中,来回奔忙,试图满足每个人的要求,但由于抽不出时间来做原来想做的事而使自己变得很沮丧。

就在这种沮丧中,她突然停下来,问自己:“等一等,我为什么要去做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事呢?我有义务去执行公司派给的任务,但我不必去做我不擅长的事啊?再说公司并不是不明白我的长处,我向他们说明我的处境,他们应该会派一名适合做这个工作的人来接替我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于是,她拨通了公司的电话,将自己目前的处境跟上司做了沟通。上司立即明白了她的想法,并做出了及时的调整,派出了公司的公关经理接替了安妮。

在这次研讨会上,安妮独特的见解和市场眼光赢得了业界人士的赞扬,也给微软公司赢得了极大的荣誉和良好的影响。

安妮就用“正确的方式”做了“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是:她请求公司派人代替她做协调工作,即让最适合这个职位的人来做这项工作。“做正确的事”是做好研讨会,这是她最擅长,同时是她最主要的职责所在。用这种方式不仅使整个活动有序开展,也是自己的工作大获全胜。

在工作中,你能很好的分清“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吗?

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去做,这些是否都是“正确的事”呢?比如,你在第二天有重要的工作要做,现在需要充分地休息,可这时你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邀请你去酒吧聊天。那么,此时“休息”就是“正确的事”,而“去酒吧聊天”就不是“正确的事”。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众多事情,怎么才能区分哪些是需要做的“正确的事”呢?效率研究专家艾伊贝·李提供了这样一些建议:

1.不要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

2.手边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3.每天晚上写出你明天必须做的事,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排列。

4.第二天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必去顾及其他事情。第一件事做完后,再做第二件,以此类推。

5.到了晚上,如果你列出的事情没有做完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剩下的不重要的事情可以明天再做。

坚持按以上的建议做事,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课后总结:

“做正确的事”是一种导向,遵循它就会大大提高你的工作效能;“正确地做事”是一种工作的方法,按这种方法做事能提高你的办事效率。办事效率必须在办对事的前提下才有意义,所以切记要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去做。

树立科学的工作观以专业精神对待每一个问题

课前提问:

1、 为什么说科学的工作观对工作是一种有利的指导?

2、 坚持科学的工作观会给你带来了什么?

3、 为什么每一名员工都要树立科学工作观?

树立科学工作观:以专业精神对待每一个问题

1991年,陈思勇刚进东方汽轮机厂,被分配到机修分厂后最开始从事的是起重工。他一直铭记着进厂时父亲的教导:要自强上进,勤学技术。他在工作中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上班没多久就因自己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分厂职工的普遍赞扬。

陈思勇是个善于动脑的人,他科学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他知道精品的产生不光靠经验、精心,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虽然没有读过技校,直接进了工厂,但陈思勇平时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他总是买很多的专业书籍回家,潜心钻研。

1997年,陈思勇在东方职大进修了机械制造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生产中遇到技术难题,他总是先静下心来理好思路,翻阅专业书查找有关资料,并与同事交流经验,总结以前的加工方法,确定如何攻克难关、保证质量的办法。不管干什么活,陈思勇都把它当做艺术品一样来打磨加工,每个尺寸都精确无误。

当涉及工厂一些大型关键设备的维修时,陈思勇争分夺秒,因为他知道,耽误一秒钟都会使工厂受到损失。一次,在为了能让一台机器尽快投入使用,他和磨床一个小伙子连班作业,一直干到次日凌晨4点钟,圆满完成了任务。

作为车工班班长,他也这样严格要求全体班组成员。2003年,他所带领的车工班荣获了年度厂“红旗班组”称号。

在央企职工技能大赛车工决赛的实作考试中,陈思勇提前半个小时就完成了,第一个交卷,如此快速令在场监考的所有专家都感到惊异。当他们仔细看了陈思勇交上来的工件时,又不由得对如此漂亮的答卷赞不绝口。最后,陈思勇以优异成绩获得金奖。

由此可见,优秀的人都秉持着一种科学工作观,以专业的精神对待每一个问题,用勤奋上进的工作精神去开拓自己的事业,成功也只属于这些人。这样的人从不抱怨老板或公司的苛刻,他们对自身的严格要求甚至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我没有做事的机会”、“我无法就职于那家大公司”,这些永远是失败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