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作风就是战斗力
1208900000014

第14章 作风之顽强:排除万难,保证完成任务!(2)

人在阵地在:责任重于泰山

现在很多人对“人在阵地在”这一说法已经很熟悉了,但未必有几个人了解这句话的来源。下面就让我们来重温关于它的一个英雄故事吧。

杨根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他于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

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11月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分工事摧毁,杨根思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他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

随后,杨根思被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同志亲笔题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保证了战役的胜利,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中国人。从此,杨根思与“人在阵地在”的精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只有企业上上下下的人都树立了“人在阵地在”的观念,不轻易言退,把企业置于第一位,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的信誉与利益。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78级(随后被修正为80级)大地震,举国震惊,世界同哀。“天灾无情人有情”,各种抗震救灾、捐资捐物的活动随即有条不紊地展开。在这一期间,震区也涌现出了许多“人在阵地在”的感人事迹。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四川省阿坝州茂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王林、何伟等人刚刚安装好新买的复印机,就听到一声轰然巨响,随即感到地动山摇,办公桌上的电话机、传真机重重地摔落在地上,地面也裂开一个口子。他们不顾一切地冲出办公室,顷刻间办公楼已垮塌。

短短几分钟地震,茂县就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往日繁华的县城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孤岛。茂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领导班子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最需要药品的时刻,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人在,阵地在!刘永平局长立即在办公楼前的空地上部署工作:不能等、靠、要,要积极开展自救工作;要在安全的地方搭建帐篷作为临时办公地点和职工住宿处,昼夜值班;大灾当前肯定缺药品,要马上行动来,对县城内零售药店的药品进行控制,确保医疗机构急需药品供应;在未与州局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救灾工作要服从县党委和政府的安排;要加强市场监管,稳定药品经营秩序;要做好灾后食品监管工作。

茂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许多职工的住房转眼间成了危房,电力、通信和交通中断,没有粮食、没有水、没有帐篷……然而他们无暇顾及个人和家里的情况,当天下午便开始搭建简易帐篷、准备生活必需品和办公用品,开展自救。

由于交通中断,伤病员多,药品缺乏,为了使药店有限的药品用在刀刃上,5月13日早7点,茂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领导班子将全体职工分为几个组,到各药店清理、组织药品,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便把县城所有药店剩余的1000多种药品清理完毕。14日起,他们根据各医疗机构的需要,送去急需药品。该局还组织人员对医疗机构缺少的急需药品进行统计,并及时向县指挥部汇报,为空投和空降急需药品做好了前期准备。在进行市场检查和协调药品时,他们多次遇到强烈余震,有的人震得滑到街上或药店内,手和膝盖被划破,但余震一过,他们又坚持工作。由于电话不通,在市场上检查、协调药品的人员与办公室以及指挥部无法联系,为了处理一件事情,常常要往返几趟。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叫苦和退出。

5月14日,刘永平局长和何伟副局长被县指挥部派往茂县太平乡参加抗震救援工作。由于交通中断,路基损毁严重,他们一路上冒着山体滑坡、上有飞石、下有湍急河水的危险,徒步前行,走了70多公里,花了20多个小时,才到达太平。

地震发生后,茂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多位职工自己家或父母家的房子都损毁严重,有的与家里的亲人失去了联系。谁不牵挂自己的亲人?但是为了灾区更多伤员的利益,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岗位,齐心协力,积极组织急需药品,及时验收急救药品,一次次为医疗机构送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药监人的职业道德。

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到位,在茂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全县为数不多的药品,在震后最初的抢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可以想见,刘永平、何伟等人要是临阵脱逃或者消极待援,而没有“人在阵地在”的责任意识,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企业当中,所有人都应该树立这种“人在阵地在”的责任意识,坚守岗位,尽忠尽职。只有把企业利益摆在第一位的管理者,才可能把企业带向一个又一个辉煌;只有把上级命令视为生命一般重要的人,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责任意识让每个人为了企业尽心尽力,而它则为每个人的成功守卫护航。

“忍耐是士兵的第二品德”

拿破仑有句名言:“如果勇敢是士兵的第一品德,那么忍耐则是第二。”

说到顽强,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英勇不屈,却忽略了忍耐这一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么一些人,遇事狠劲有余,不怕牺牲,但韧性不足,吃不了长期的苦,受不了长期的罪。这是兵家和商家之大忌。

想必大家都知道邱少云的故事吧?可以设想,在当时那种危急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他的坚强意志和巨大忍耐,1952年那场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的最终结果可能就要改写了。再如抗日英雄赵一曼、杨靖宇,莫不以能忍闻名。这些故事可能太富有传奇色彩,离现在太遥远了,那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个在部队里广为流传的故事吧。

某驻地一家野战医院收治了一个患急性阑尾炎的战士。按惯例,需要手术切除病变阑尾。这是外科常规手术。在手术台上,当护士注射完麻药,主刀医生用手术刀划开病人腹部时,病人大叫一声。在场的医生、护士都不屑地皱皱眉。器械护士鄙夷地说:“还是‘红一师’的兵呢,阑尾炎手术还怕疼?”

听到这话,这个战士果然紧紧闭住了嘴。手术结束后,在场的人发现,战士虽然再没有叫唤,但已经休克过去了。医护人员清点时才发现,原来护士粗心,术前给战士注射的不是麻药,而是生理盐水。在抱有十分歉意的同时,人们一下子对这名战士肃然起敬。

在部队作战、训练当中也是如此,谁能忍耐、谁能吃苦,谁就最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随着文凭日益贬值、竞争日益激励,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也更加看重员工的能力与素质,其中能否吃苦耐劳一项便显得尤为重要。昆明一位公司招聘人员谈到当今的就业形势时便介绍道,很多大学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了简历却不一定会来参加面试,他经常可以在人才市场看到熟悉的面孔。这位人士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除了没有工作经验外,还与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关,“受不得委屈,不珍惜公司给予的工作机会”。相比之下,贫困生便比较容易受到青睐,原因无他,还是比较能吃苦耐劳。一些公司甚至将这列为应聘的第一要件,开出10~20万不等的年薪。

2008年6月迎来了创业20周年纪念的日本北海道著名服装生产公司“室兰缝纫”在回顾公司成长过程时,该公司经营者山川茂对记者感慨万千地表示:“如果仅仅有我们独创的技术,公司不会发展到今天;是中国研修生的积极参与,公司才发展壮大起来,她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搭建起一座日中友好的桥梁。来到公司的中国研修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看到她们,就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

同月,在一次题为《不要试图做完人》的演讲中,任正非则再次提到了忍耐这一品质:

“我要讲的是,一定要理解国家在这个变革时期的困难。中国这三十年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国家的富强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但快速发展的经济,也不可能持久不变,也会遇到调整。中国历史上走过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右一阵子左一阵子,左一阵子右一阵子,但是它总的还是在往前走,所以我们对‘左一阵子右一阵子’要忍耐,不要去发表任何不负责任的言论,更不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一定要忍耐!我为什么有点担心呢?担心社会可能不忍耐。如果社会不能懂得忍耐,出了乱子的时候,我们应严格要求员工。”

可见,忍耐对于公司和员工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品质。张瑞敏在提到海尔的员工时,曾不无自豪地说道:“现在海尔就有一批这样的年轻人,你给他挑重担子、加压、加担子,他认为是赏识他。反过来,有些年轻人,不给他加压、加担子,他认为是冷落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员工之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再如联想公司的柳传志,也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人。联想刚创业的时候,柳传志亲自登门联系业务,多次被人轰了出来。但他并不气馁,而是以一种不服输、能忍耐的精神,继续登门造访,直到做成了生意。多年以后,他想起此事时仍是感慨万端:“被人轰出去那是什么感觉,我四十岁的一个技术人员被人给轰出去了。但这件事我还真做成了。在当时就是一心想做,要给公司其他人做人榜样。用这种事互相激励。”后来,联想公司据此发展出了“把百分之五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现实”的理念。

能忍耐并不是一味的容忍或退让,而是一种为了理想敢于吃苦的精神,一种为了目标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所容忍的都是无关大碍的,甚至是有必要的,容忍物质条件上的艰苦,忍耐他人的唾沫横飞,沿着成功方向不断进发。成功的路上从来没有坦途和捷径,唯有咬紧牙关,“上下而求索”,才能走到尽头。聪明的人从来不会在工作中夸夸其谈,而是认准了方向,找对了方法,然后忍耐、忍耐再忍耐,一路坚持下去!成功不属于这样的人,还能属于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