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沉思录·青少版
1209000000018

第18章 卷七 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东西(2)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无意义的展览,舞台上的表演,羊群,兽群,刀枪的训练,一根投向小狗的骨头,一点丢在鱼塘里的面包,蚂蚁的劳作和搬运,吓坏了的老鼠的奔跑,线操纵的木偶,诸如此类。那么,置身于这些事物之中而表现出一种好的幽默而非骄傲就是你的职责,无论如何要懂得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就像他忙碌的事情是有价值的一样。

《沉思录》中的沉思

哲学家们通常喜欢说一句话:“存在即合理”。无论是无意义的展览还是你讨厌的舞台表演;无论是投向小狗的骨头还是丢在鱼塘里的面包,甚至是蚂蚁和木偶都是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青蛙、啄木鸟、猫头鹰固然能得到我们的喜爱,苍蝇、蚊子、老鼠也同样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如果这些看似有害的动物消灭了,与此相关的寄生类与衍生类物种也将随之失去存活的条件。譬如,以这些动物为食的鱼类、鸟类、兽类就将无法生存,从而影响到人类自身,并最终打破生态系统的和谐。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之中,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发挥着自己特定的作用,都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中发挥着自己的特殊功能。生态系统是一张庞大的、由形形色色的生物交织而成的立体式网络,每一种生物都是这张网络中的有机环节,并且环环相扣、彼此关联。

世间中的万物就是一个放大了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尊重所有的人或者事,而不应该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其是否有价值。

成长故事苑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名叫石的工匠,在某次旅行中,从一棵巨大的栎树旁经过。这株树大到只要一根树枝便可做成一艘船。同行的徒儿们都围驻树旁,凝神屏气看着大树,但石不屑一顾独自先行离开。徒弟们追上他,便问:师傅,弟子自入您门下,从未见过如此优秀的材料,可是师傅却看也不看就走了,为什么?石回答说:别只说大话!那树并非真的那么好。如果用它来做船,船会沉;如用它来做棺,不久就会腐烂;如用它来做柱子,不久就会被虫蛀完,它实在是株一无用处的大树。它之所以能生长成这么大,就是因为没有用的缘故。

后来那棵巨大的栎树在石的梦里问他:你究竟是拿什么东西来比较而说我无用?凡有用之木,如梨树、柚树等能结果实,但都遭不幸。所谓“大枝折”,“小枝泄”,无法享天年,死于非命。树又说由于人们觉得他无用,方能活到今天,所以人们的“无用”对树本身才是真正的“有用”。树继续说:况且你和我都只不过是自然界里一物罢了,如硬要在物上加上价值,你也是一个无用的人。只有无用的人才看得出我是无用的树呀!

哲理背囊

记住存在即合理,你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你的职责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适当的幽默而不是骄傲。比如你看到了一出很滑稽的舞台剧表演,无论如何,都应该表现出你的喜爱之情,而不是骄傲而无礼地说:“这是个多么糟糕的剧本,这个演员表演的多么滑稽。”

不要害怕变化,没有变化任何事都无法发生

有人害怕变化吗?但没有变化什么东西能发生呢?又怎么能使宇宙本性更愉悦或对它更适合呢?木柴不经历一种变化你能洗澡吗?食物不经历一种变化你能得到营养吗?没有变化其他任何有用的东西能够形成吗?你没有看到对于你来说,就像对于宇宙本性来说一样是需要变化的吗?

《沉思录》中的沉思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地变化的。如果没有变化,那就什么都不会发生。如果没有小麦的变化我们将不会有面粉,如果没有燃料的变化,我们就不能喝到开水。

人们常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确如此,世界在不停地变化,社会在不停地变化,我们自己也在不停地变化。“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今天我们每个人只要回想一下10年前的自己,就不由得会感慨万千。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意思是说:你今天靠在茶几上休息的这个状况,跟从前的情形完全两样。

当我们第一秒坐在这椅子上,第二秒已不是第一秒钟了,第三秒更不是第二秒了,每一分每一秒宇宙万物都在变化。这就是后面讲到的孔子告诉颜回的一句话:“交彼臂过。”两个人走路,你过来我过去,两人对面走在一起,两个膀子刚刚在同一条横线同一个位置上时,两个膀子这么一碰,一刹那,已经过去了,你往这边走,我往那边去了。任何时间,任何地区,一切的事情,这一刹那之间都在变化,不会永恒存在的。两个手臂一碰,拉一下手,等再拉一次的时候,已经不是原来的了,中间已经有很多的变化了。当我们刚刚靠着一坐的时候,当下就过去了,等于佛法的一句话:“刹那无常。”“刹那”是梵音,一弹指,“啪”,就是六十个“刹那”。

成长故事苑

有一次,佛陀带着几位侍者出行。那时正值中午,天气非常地热,他觉得口渴,就告诉侍者阿难:“我们不久前曾跨过一条小溪,你回去帮我取一些水来。”

阿难回头去找那条小溪,但小溪实在太小了,有一些车子经过,溪水被弄得很污浊,水不能喝了。于是阿难回去告诉佛陀:“那小溪的水已变得很脏而不能喝了,请您允许我继续走,我知道有一条河离这里只有几里路。”

佛陀说:“不,你回到同一条小溪那里。”阿难表面遵从,但内心并不服气,他认为水那么脏,只会浪费时间白跑一趟。他走到那里,发现水虽没有刚才浑浊了,但仍有许多泥沙,还是不可以喝的,又跑回来说:“您为什么要坚持?”佛陀不加解释,仍然说:“你再去。”阿难只好遵从。

当他再走到那条溪流,那些溪水就像它原来那么清澈、纯净——泥沙已经沉到了河底。阿难笑了,赶快提着水回来,拜在佛陀脚下说:“您给我上了伟大的一课,无论是林中的小溪还是生命中的河流,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哲理背囊

既然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我们就不要被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困扰,我们要做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以不变应万变,就是带着你现在处理事情和对待事物的同样的思想和理性迎接这些变化。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变通,变通,就是找对方法做对事。寻找巧妙方法将困难化解于无形,创造性完成任务。当然无论怎样变通,都要遵循人的本性。

他人的错事不会对你造成任何伤害

爱甚至于那些做错事的人,是人特有的性质。如果当他们做错事时你想到他们是你的同胞,这种情况就发生了,他们是因为无知和不自觉而做错事的,你们都不久就要死去,特别是,做错事者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因为他没有使你的自我支配能力变得比以前要坏。

沉思录中的沉思

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对自己的支配能力。这种支配能力自身有一个指导原则:灵魂本身对宇宙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意见。这种意见能使自己处于万物之外,从而使自己能够不受到任何痛苦或者伤害。这种天生的支配能力并不会因为别人的故意破坏而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如果有人想要伤害它或者吓唬它,你就让他这么做吧。

另一方面,我们生而为人,总有一个地方(身体的一部分,或者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到外部环境。如果这种外部降临的事情正好落在这个地方,我们可能会抱怨这件事对自己造成了某种伤害。但回归到灵魂,由于我们天生的支配能力使自己有着独特的判断能力,那么除非我们认为对我们发生的事情是一种恶,否则不论这件事是什么都不会使我们受到任何伤害。

成长故事苑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他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子,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用。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世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世秘诀。”

寒山、拾得二大士不为世事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等。

哲理背囊

当一个人对你做了什么错事时,你既不应该奇怪也不应该生气。而是应该怜悯他。因为他之所以做错事,是因为他的善恶观出现了问题。

但如果他做的事情并不违反道德,比如撒谎是恶的,但为了使病人有着生存的勇气而说的善意的谎言却是对的。那么这种时候,不论怎么样,你的义务就是要宽恕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