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论语》中的员工准则
1209600000028

第28章 不患无位,患无以立(3)

有了这些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之后,李凡开始着手逐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他首先对自身这些软弱的因素进行弥补,先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市场部经理。后来他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来亲身体验营销实践。与此同时,李凡又学习了丰富的组织管理知识、全面的法律知识和财会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在工作的时候很有用处。当然了,修炼对团队的掌控能力也是李凡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控制不了下属团队,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通过几年的认真学习和实践锻炼,李凡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了公司的市场总监,他为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创造了极大的成就,但就是在担任了公司市场总监以后,李凡仍然在不断地充实自己。后来,李凡已经成了公司中不断成长的楷模,董事长总是让其他员工向善于成长的李凡学习。

李凡成长的例子告诉我们,当你选择了一个行业,并且进入一家公司开始你的事业之路时,你就应该知道自己要以什么样的高度开始自己的事业,并且需要哪些知识来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只有先让自己升值,才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学习历史的民族,不但民间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即便是贵如皇帝也一样重视学习。早在商朝,其开国君主成汤,就曾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刻在器皿上作为警戒自己的箴言。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也将他的涉及社会经济、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经史艺文等众多学术领域的三十二卷代表作题名为《日知录》。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学习在于持之以恒,学习在于日积月累。做学问,修炼道德情操如此,工作和管理企业也是如此。

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角度来说,不怕一个企业或一个管理者的水平低,只怕这个企业的成员不学习、不进步、不提高。哪怕一个员工的起点再低,只要能坚持做到“日知一新”,并且能做到“月无忘其所能”,那么他的工作能力就会直线上升,能够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大,当然他得到的回报也会水涨船高,他能够赢得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大。这也就是《论语·子张》中子夏的这句名言所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

员工思索

1 什么是学习型员工?

2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学习型员工吗?

以空杯心态不断超越

典籍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经典导读

《论语》里记载:有一次孔子问子贡:“你觉得你和颜回两个人谁学问、品德好?”子贡很有自知之明,他自己虽然也多才多艺但不恃才傲物。于是回答:“我哪里能跟颜回相提并论啊!老师你说出了一,颜回就能知道十。而我却只能知道二而已!”孔子说:“你确实不如他。非但你比不上他,就连我自己也比不上他啊。”

孔子的谦虚由此可见一斑,他认为他的学生中有人比他厉害,他也要向他学习。孔子是非常赞成人应当谦虚好学的,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焉”。这些都是他教导弟子虚心向学的言语,也是教导弟子不要自视过高。

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倾斜地放在祠庙里,那时候把这种倾斜的器皿叫欹器。

孔子便向守庙的人问道:“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呢?”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如‘座右铭’,是一种用来伴坐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也会翻倒。”

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水试试看吧!”学生们听后,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这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这时候,孔子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世上哪里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水满自溢,人自满会跌倒,这是自然规律。

命运是极其公正的,它不会因为人的不同而有所偏颇。日中就得西斜,月圆就要亏缺,物盛必衰,这是天地的道理。人体验到了天地的道理,高就会自卑,盈就会自谦,等就会自抑。

所以孔子又说:“君子做人不向大,有功不自傲。”“君子不以他所能做到的而瞧不起别人,不以自己不能做到的而自愧于人。”虚己对人是长进仁德的基础,自谦是受人尊敬的阶梯。念念不忘“谦虚”两字,自然是高风可仰、心光可掬。

具有空杯心态者往往是站在低处,思考高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话固然不错,但人们通常会被上位的风光所迷惑,从而急功近利,浮躁肤浅。这时,你就需要一种谦卑的心态,在低处和平凡的岗位中磨砺和提升自己。

王林大学毕业,进了一家机械厂工作,被分配到基层部门担任管理人员。因为他不懂生产,不熟悉工艺流程,所学的专业与实际操作衔接不上,在管理上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另外几个一同分配来的大学生,虽然也不能胜任工作。但他们却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一味发牢骚:抱怨工厂待遇太低,升迁太慢,认为在这里工作是大材小用。他们甚至以“跳槽”相威胁,让厂长给他们安排更好的位置。

就在伙伴们相继高升之际,他却向厂长提出了反向的要求:让他下车间,当工人。厂长惊讶极了,转而对他的选择表示了赞赏:“好,小伙子有志气!”但是他却没法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消息传出,全厂哗然,连那几个大学生对此也表示不能理解。

王林却不理会那些议论,安安心心做了一名工人。他一心扑到了工作上,努力钻研各项技术,熟悉每个工种。两年后,他升任车间主任,因为他懂技术,没人敢敷衍他,所以王林所在车间的产品质量是最好的。这时,当年跟他一起进厂的大学生都在各科室担任中层干部。

几年后,厂里决定试行承包制。他承包了二车间。因为产品质量过硬,营销自然得力,很快就打开了市场销路,在全行业中成为赫赫有名的新军。

后来,他通过融资,买下了这家工厂。现在他已是有名的民营企业家,公司的股票正准备上市。在总结成功经验时,王林说:“海纳百川,才成汪洋之势。年轻人要学会从低位进入,充分积累经验,将来才能有成功的本钱。”

由此可见,真正有才能者身处低位仍然能够不气馁,不心浮气躁,他们能够韬光养晦,积极进取。

空杯心态就是一种在低位思考高位的理智心态。就因为王林没有被一时的利益所诱惑,能够冷静归零,积极磨砺自我,因此才能够取得成功。

七月,总是离别的时刻。一所名牌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毕业生们都雄心勃勃地展望未来,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一些人在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经过4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他们都认为,这只是一场很简单的测验,很快就会结束,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

他们信心十足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脸上现出了自信的笑容。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恐惧的表情。教室里一片寂静,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所有参加考试的毕业生。他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完成5道题目的有多少人?”没有一只手举起来。“完成4道题的有多少?”仍然没有人举手。“3道题?2道题?”很多学生都把头埋得深深的,他们用静默回答了教授的提问。“那1道题呢?当然有人会完成1道题的。”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在这种沉默无声的气氛中,飘浮着一种深深的沮丧和挫折感。

教授放下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我只想要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4年的工程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

这是一次难忘的毕业考试。虽然,在时间的流逝中,教授的名字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但所有参加那次考试的毕业生,都牢牢记住了教授那意味深长的话。

只要活着,就没有终点,人生的每一阶段的结束,就意味着下一阶段的开始。在人的一生中,总有无数的东西要我们去学习。有很多的大学生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以为进了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拥有了专业知识,理所应当就会拥有一个锦绣前程,就可以一劳永逸,以为出了校门就可以不用再学习了,过于骄傲自大成了他们成长和进步的一个重大阻碍。

国内一位著名的集团老总曾经说过这样意味深长的话:“往往一个企业的失败,是因为他曾经的成功,过去成功的理由是今天失败的原因。任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周期性变化。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风水轮流转,经济学讲资产重组。生活就是不断地重新再来。不归零就不能进入新的资产重组,就不会持续发展。”

这席话对于我们个人成长也很有借鉴意义。在此之前,你可能有过很高的地位,可能拥有很多的财富,具有渊博的知识,但是当你想要达到更大成功的时候,你一定要有一个空杯的心态。只有心态归零你才能快速成长,才能学到更多的成功方法。

空杯心态要求一个人要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我们主张产品零库存,同样主张成功零库存。只有把成功忘掉,才能面对新的挑战。”海尔的年销售额数百亿元,但张瑞敏从未有一丝飘飘然的感觉,相反,他却时时处处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要求大家面对成功始终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谨慎。

成功仅代表过去,如果一个人沉迷于以往成功的回忆,那他就再也不会进步。对于有远大志向的追求者来说,成功永远在下一次。保持“归零”心态,才能不断发展、创造新的辉煌。人们问球王贝利哪一个进球是最精彩、最漂亮的,他的回答永远是:“下一个!”冰心说:“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

一个人只有摆脱了历史的束缚,才能不断地向前迈进。

员工思索

1 你认为自己拥有“空杯”心态吗?

2 当你面对成绩与失败时,你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