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悟人生全集
1209800000087

第87章 感悟友情:朋友让我们远离孤独的小岛(2)

暴君很惊讶,竟然有人这样自告奋勇。最后他同意让皮西厄斯回家,并下令把达芒关进监牢。

光阴流逝。不久,处死皮西厄斯的日期临近了,他却还没有回来。暴君命令狱吏严密看守达芒,别让他逃掉了。但是达芒并没有打算逃跑。他始终相信他的朋友是诚实而守信用的。他说:“如果皮西厄斯不准时回来,那也不是他的错。那一定是因为他身不由己,受了阻碍不能回来。”

这一天终于到了,达芒做好了死的准备。他对朋友的信赖依然坚定不移。他说,为自己深爱的人去死,他不悲伤。

狱吏前来带他去刑场。就在这时,皮西厄斯出现在门口。暴风雨和船只遇难使他耽搁。他一直担心自己来得太晚。他亲热地向达芒致意,达芒很高兴,因为他终于准时回来了。

暴君还不算太坏,还能看到别人的美德。他认为,像达芒和皮西厄斯这样互相热爱、互相信赖的人不应该受不公正的惩罚。于是,就把他俩释放了。

“我愿意用我的全部财产,换取这样一位朋友。”暴君说。

人生箴言:

法国大作家说:“一个人倒霉至少有这么一点好处:可以认清谁是真正的朋友。”人们常说患难见真情,平时在酒桌上称兄道弟的人未必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替你解忧。

友不贵多,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

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

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

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人生箴言:

真正的朋友是琴瑟相知,默契非常,我们的人生果真能像俞伯牙遇到钟子期一样遇到另一位知音,那真要感叹一句:高山流水,夫复行求?

因为她是我的朋友,所以为她做任何事都是值得的

这是一个发生在越南孤儿院里的故事。由于飞机的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员被炸死了。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儿流了许多血,伤得很重!

幸运的是,不久后一个医疗小组来到了这里,小组只有两个人:一个女医生,一个女护士。

女医生很快对伤员进行了急救,但在那个小女孩儿那里出了一点问题:因为小女孩儿流了很多血,需要输血,但是她们带来的不多的医疗用品中没有可供使用的血浆。于是,医生决定就地取材,她给在场的所有人验了血,终于发现有几个孩子的血型和这个小女孩儿是一样的。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因为那个医生和护士都只会说一点点的越南语和英语,而在场的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和孩子们只听得懂越南语。

于是,女医生尽量用自己会的越南语加上一大堆的手势告诉那几个孩子:“你们的朋友伤得很重,她需要血,需要你们给她输血!”终于,孩子们点了点头,好像听懂了,但眼里却藏着一丝恐惧!

孩子们没有人吭声,没有人举手表示自己愿意献血!女医生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一下子愣住了!为什么他们不肯献血来救自己的朋友呢?难道刚才对他们说的话他们没有听懂吗?

忽然,一只小手慢慢地举了起来,但是刚刚举到一半却又放下了,好一会儿又举了起来,再也没有放下!

医生很高兴,马上把那个小男孩儿带到临时的手术室,让他躺在床上。小男孩儿僵直着躺在床上,看着针管慢慢地插入自己的细小的胳膊,看着自己的血液一点点地被抽走,眼泪不知不觉地就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医生紧张地问是不是针管弄疼了他,他摇了摇头,但是眼泪还是没有止住。医生开始有一点慌了,因为她总觉得有什么地方肯定弄错了,但是到底错在哪里呢?针管是不可能弄伤这个孩子的呀!

关键时候,一个越南的护士赶到了这个孤儿院。女医生把情况告诉了越南护士。越南护士忙低下身子,和床上的孩子交谈了一下,不久后,孩子竟然破涕为笑。

原来,那些孩子都误解了女医生的话,以为她要抽光一个人的血去救那个小女孩儿。一想到不久以后就要死了,所以小男孩儿才哭了出来!医生终于明白为什么刚才没有人自愿出来献血了!但是她又有一件事不明白了,“既然以为献过血之后就要死了,为什么他还自愿出来献血呢?”医生问越南护士。

于是越南护士用越南语问了一下小男孩儿,小男孩儿不假思索就回答了。答案很简单,只有几个字,但却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他说:“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人生箴言:

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真正友谊。

人生的绚丽,不能缺少友情的滋润

萨克雷高烧不退。透视后发现胸部有一个拳头大小的阴影,医生怀疑是肿瘤。

同事们纷纷去医院探视。回来的人说:“有一个女的,名叫德丽丝,特地从纽约赶到加州来看萨克雷,不知是萨克雷的什么人。”又有人说:“那个叫德丽丝的可真够意思,一天到晚守在萨克雷的病床前,喂水喂药端便盆,看样子跟萨克雷可不是一般关系呀。”

就这样,去医院探视的人几乎每天都能带来一些关于德丽丝的花絮,不是说她头碰头给萨克雷试体温,就是说她背着人默默流泪。更有人讲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奇事,说萨克雷和德丽丝一人拿着一把叉子敲饭盒玩。德丽丝敲几下,萨克雷就敲几下,敲着敲着,两个人就神经兮兮地又哭又笑。心细的人还发现,对于德丽丝和萨克雷之间所发生的一切,萨克雷的妻子居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醋意。于是,就有人毫不掩饰地艳羡起萨克雷的艳福来。

十几天后,萨克雷的病得到了确诊,肿瘤的说法被排除。不久,萨克雷就喜气洋洋地回来上班了。有人问起了德丽丝的事。

萨克雷说:“德丽丝是我以前的邻居。大地震的时候,德丽丝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大块的楼板在上面一层层压着,德丽丝在下面哭。邻居们找来木棒铁棍要撬开楼板,可说什么也撬不动,就说等着用吊车吊吧。德丽丝在下面哭得嗓子都哑了——她怕呀,她父母的尸体就在她的身边。

“天黑了,人们纷纷谣传大地要塌陷,于是就都抢着去占铁轨。只有我没动。我家就我一个人活着出来了,我把德丽丝看成了可依靠的人,就像德丽丝依靠我一样。我对着楼板的空隙冲下面喊:‘德丽丝,天黑了,我在上面跟你做伴,你不要怕呀……现在,咱俩一人找一块砖头,你在下面敲,我在上面敲,你敲几下,我就敲几下——好,开始吧。’她敲一下,我便也敲一下,她敲几下,我便也敲几下……渐渐地,下面的声音弱了,断了,我也迷迷瞪瞪地睡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下面的敲击声又突然响起,我慌忙捡起一块砖头,回应着那求救般的声音。德丽丝颤颤地喊着我的名字,激动得哭起来。第二天,吊车来了,德丽丝得救了——那一年,德丽丝ll岁,我19岁。”

女同事们鼻子有些酸,男同事们一声不吭地抽烟。在这一份纯洁无瑕的生死情谊面前,人们为自己庸常的心中无端飘落下来的尘埃而感到汗颜。也就在这短短一瞬间,大家倏然明了,生活本身比所有挖空心思的浪漫揣想都更迷人。

人生箴言:

幸福的时候需要忠诚的友谊,患难的时候尤其需要。

过分的依赖,会让甜蜜的友情变成沉重的负担

黛博拉指的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听从她的朋友嘉莉劝她做这做那。这一回,她听了嘉莉的意见,把她的厨房糊上一层最新式的红白条墙纸。“我们一块去商店选中了这种墙纸,因为嘉莉喜欢这一种,说这种墙纸能使整个房间活跃起来。我听了她的话。而现在,是我在这个蜡烛条式的牢房里做饭。我讨厌它!我怎么也不习惯。”她感到,这次的折腾既花费了钱,又一时无法改变。

黛博拉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对选墙纸一事愤怒,而且气愤自己又受了嘉莉意志的摆布。

同样也是嘉莉,说黛博拉的儿子太胖了,劝她叫儿子节食。她还说她的房子太小,使她为此又花了一笔钱。

黛博拉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会尊重自己的意见。过去她的意见总要事先接受嘉莉的审查或者某个类似嘉莉的人物的审查。后来她有了进步,尽管嘉莉说那双鞋的跟太高,价也太贵,她还是买了那双高跟鞋。黛博拉回忆说:“我差点儿又让她说服了。但我还是买了,因为我喜欢,您可以想象当时嘉莉的脸色多难看!”最有趣的是,最后嘉莉自己也买了一双同样的鞋,因为鞋样很时髦。

黛博拉现在所做的调整只是与另一个女人的关系的界限。她仍然把嘉莉当作好朋友。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类似的朋友,在特殊情况下,有的人愿意受朋友的控制,是因为他缺乏主见,产生了对朋友的依赖,而过分的依赖会让朋友产生反感。

苏珊是位年轻妇女,她愿意让一位朋友摆布她的生活。与黛博拉不同的是,苏珊却是主动要求受控制。当她的垃圾处理装置出毛病后,她给好朋友玛莎打电话,问她怎么办。订阅的杂志期满后,她也去问玛莎是否再继续订。有时她不知晚饭该吃什么时,也给玛莎挂电话问她的意见。玛莎一直像个称职的母亲一样,直到有一天出了乱子。那天,玛莎的一个儿子摔了一跤,手臂划了个口子,需要缝针。苏珊又打电话问问题了。由于非常疲倦,玛莎严厉地说道:“天哪!看在上帝的分上,苏珊,你就不能自己想想办法?就这一次!”说完就挂了电话。

苏珊对玛莎的拒绝感到迷惑不解,她说:“我还以为玛莎是我的朋友呢。”

人生箴言:

依靠他人施舍来的幸福最不可靠,因为他人会随时取回这样“恩赐”。为人一世,应当及早明白做人要靠自己的道理,将依赖拿走,同时也减轻被依赖者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