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面对一杯柠檬茶静静沉思。女孩回到家后自己动手泡制了一杯柠檬茶,她把柠檬切成又圆又薄的小片,放进茶里。
女孩静静地看着杯中的柠檬片,她看到它们慢慢张开来,好像有晶莹细密的水珠凝结着。她被感动了,她感到了柠檬的生命和灵魂慢慢升华,缓缓释放。
12个小时以后,她品尝到了她有生以来从未喝过的最绝妙、最美味的柠檬茶。
女孩明白了,这是因为柠檬的灵魂完全深入其中,才会有如此完美的滋味。
门铃响起,女孩开门,看见男孩站在门外,怀里的一大捧玫瑰娇艳欲滴。
“可以原谅我吗?”他讷讷地问。
女孩笑了,她拉他进来,在他面前放了一杯柠檬茶。
“让我们有一个约定,”女孩说道,“以后,不管遇到多少烦恼,我们都不许发脾气,定下心来想想这杯柠檬茶。”
“为什么要想柠檬茶?”男孩困惑不解。
“因为,我们需要耐心等待12个小时。”
故事感悟:
在生气的时候,给心灵泡一杯柠檬茶,给自己一点时间,也给别人一点时间,让彼此都静下来。在感情方面要这样,其他方面不也应该如此吗?
不夸大事情的害处
心灵是自我做主的地方,在心灵中,天堂可以变成地狱,地狱可以变成天堂。
——余光中
约翰住在苏格兰的一个小镇上。他从未看见过海,他非常想看一看海。
有一天他得到一个机会,当他来到海边,那儿正笼罩着雾,天气又冷。
“啊,”他想,“我不喜欢海。庆幸我不是水手,当一个水手太危险了。”
在海岸上,他遇见一个水手。他们交谈起来。
“你怎么会爱海呢?”约翰问,“那儿弥漫着雾,又冷。”
“海不是经常都冷和有雾。有时,海是明亮而美丽的。但在任何天气,我都爱海。”水手说。
“当一个水手不是很危险吗?”约翰问。
“当一个人热爱他的工作时,他不会想到什么危险。我们家庭的每一个人都爱海。”水手说。
“你的父亲现在何处呢?”约翰问。
“他死在海里。”
“你的祖父呢?”
“死在大西洋里。”
“而你的哥哥?”
“当他在印度一条河里游泳时,被一条鳄鱼吞食了。”
“既然如此,”约翰说,“如果我是你,我就永远也不到海里去。”
“你愿意告诉我你父亲死在哪儿吗?”
“啊,他在床上断的气。”约翰说。
“你的祖父呢?”
“也是死在床上。”
“这样说来,如果我是你,”水手说,“我就永远也不到床上去。”
故事感悟:
一件事情总有它的好处和坏处,我们不应为此而夸大害处,应该怀着一种冷静的心态去看待它,让自己的内心释然。
欣赏带来和谐
没有人可以对自己说“不”,除非是我不想做。
——卡耐基
老李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儿,正值叛逆精神十足的青春期,常常对父母所说的话持相反的意见,强词夺理地反驳或者大吵大闹也几乎是家常便饭。
老李参加了一个学习班,听说欣赏别人很重要。于是,他决定首先在家里“试用”一次。一天晚上,他的女儿因为有约会要外出,并说会很晚才回家。他刚刚开口劝阻时,女儿又发起脾气,在父亲面前大吵起来。
面对此情此景,他却一反平常的态度,以欣赏的眼光微笑着看女儿。这与以前那种“以牙还牙”的做法,完全背道而驰。当女儿看到父亲的表现时,似乎很疑惑,她就平静下来不再叫嚷,问:“爸爸,你今天看起来好像很奇怪呀!”
父亲微笑着说:“我在欣赏你呢!你能据理力争,很有勇气,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可贵!我庆幸自己有你这样一个女儿!我很疼爱你,也想竭尽全力帮助你更好地成长。”
女儿被深深感动了,搂着他的脖子说:“爸爸,我也是很爱您的!我答应您,今晚一定会早点回家,免得让您担心。”
当女儿出去后,他太太走到身旁对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你像今天表现得如此聪明呀!真想不到,你居然还会有这么和风细雨的态度。”
他的眼珠一转,很想再接再厉,于是笑着对太太说:“我以前在家里是太强硬了,有时候居然对你也会很冷漠。现在,我学会了把欣赏和感激的心情带回家,所以变聪明了。亲爱的,你说我聪明,其实在我看来,你不但聪明,而且美丽!”
太太感到他很反常,多少有点不知所措地说:“你怎么突然夸起我来了?人都说‘女人四十豆腐渣’,我现在已经四十多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美啊?”
他马上很认真地说:“不!你的确很美丽,不说别的,你的眼睛就好美啊!”
“那是20年前的事情了!”太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不,你的眼睛现在仍然很美,真的!”他的话语依然毫不含糊。
“难道是真的吗?”太太的脸上不由得泛起红晕,眼睛眯眯地笑着,显得很满足。
故事感悟:
同一件事,以欣赏的眼光和态度对待它,带来的是和谐,以厌恶的眼光和心态对待它,带来的是对抗。角度不同,天壤之别。我们都喜欢和谐,那就让自己学会欣赏吧!
一切都会过去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奥·斯韦特·马顿
恺撒大帝在一次与敌人的作战中损失惨重,军中士气非常低落。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智慧老人给他讲了一句名言,这句至理名言涵盖了人类所有困境的拯救智慧,它可使任何一个人在失意的时候仍能百折不挠、奋发图强,挽救败局,最终走出困境。
但是醒来之后,恺撒大帝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句至理名言。于是,他招来几位最有智慧的谋士,向他们详细地讲述了自己所做的梦,并要求他们把那句至理名言想出来。然后他拿出自己的佩剑说:“如果想出来那句至理名言,就把它镌刻在这把剑上。我要用它征服整个世界。”
两天后,几位谋士兴奋地给恺撒大帝送来佩剑,剑身上已刻上了一句勉励人战胜失败,走出困境的至理名言:“一切都会过去!”
故事感悟:
一切都会过去。当你快乐时不得意忘形;当你痛苦时,想到明天就要来临。以平常心态对待生活,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到对岸去
每个人都是自己幸福的缔造者。
——海格门斯顿
有一条河隔开了两岸,此岸住着农民,彼岸住着僧人。农民们看到僧人每天无忧无虑,只是诵经撞钟,十分羡慕;僧人们看到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样的生活。日子久了,他们都各自在心中渴望着:到对岸去。
终于有一天,农民们和僧人们达成了协议。于是,农民们过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们过上了农民的日子。
没过多久,成了僧人的农民们就发现,原来僧人的日子并不好过,悠闲自在的日子只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便又怀念起以前当农民的生活来。
成了农民的僧人们也体会到,他们根本无法忍受世间的种种烦恼、辛劳、困惑。于是也想起做和尚的种种好处。
又过了一段日子,他们各自心中又开始渴望着:到对岸去。
故事感悟:
一件事情做久了,人们可能会产生莫名的厌倦。其实这种厌倦并非这件事造成的,而是我们的心想要摆脱。只要平心静气了,什么都会适应,而心不静则在什么地方都是一个样子。
远离嫉妒
嫉妒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奴隶,就要受到它的玩弄。
——莎士比亚
在一块菜园的旁边,农夫围了一道高高的竹篱笆。
在竹篱笆的旁边,有一株矮小的常春藤。小常春藤对那道高高的篱笆又羡慕又嫉妒,它暗暗发誓说,总有一天,我要爬得比你还高,让你瞧瞧我的本事。于是,它死死地缠绕着篱笆桩子,不分昼夜拼命地往上爬。有一天,它终于爬得比那一道篱笆还高了。它得意洋洋,张开眼睛向四周看了看。这时它才发现路对面的另一道篱笆比自己还高。常春藤很不服气,它又再次下了决心一定要爬过去,与对面的那道篱笆比比高低!
从此,爱嫉妒的常春藤不断地伸长自己的身子,拼命地朝着朝思暮想的目标逼近。这一天终于盼来了!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攀住了对面的篱笆桩子,挨上去并缠紧了。常春藤对自己的成功十分得意,它回过头来,洋洋自得地对原先的那道篱笆说:“你看着吧,用不了几天,我就会爬得比这道篱笆还高!”
没想到当天晚上,来了个赶夜路的人。横在路上的常春藤把他绊住了。过路人气愤极了,一把将常春藤的绿色枝条扯了下来,随手扔进了路边的臭水沟里。
故事感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嫉妒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奴隶,就要受到它的玩弄。”
嫉妒是利己之心的表现形态,是虚荣心的具体体现。虚荣心甚强的人,当他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获得成功,超过自己的时候,就会心生嫉妒,就会产生一定要超过对方的强烈欲望。
嫉妒是一种极为有害的消极心态,它驱使你离开自我,阻止你达到高尚、完美的自我;它能使人变得卑下、猥琐,甚至会使人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越轨的事。
不去生气的人是聪明人
人乃是为内心所形成的各种感受而活。
——托马斯·布朗爵士
乔治·罗纳住在瑞典的艾普苏那。乔治·罗纳在维也纳当了很多年律师,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一文不名,需要找份工作。因为他能说并能写好几国的语言,所以希望在一家进出口公司找一份秘书的工作。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用这一类的人,但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不过有一个人在写给乔治·罗纳的信上说:“你对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错误。你既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甚至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
当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简直气得发疯。那个瑞典人写信说他不懂瑞典文是什么意思?那个瑞典人自己的信上就是错误百出。
乔治·罗纳当时就写了一封信,目的是使那个人大发脾气。后来,他停下来对自己说:“等一等,我怎么知道他说的是不是对的?我修过瑞典文,可是这并不是我的母语,也许我确实犯了很多我并不知道的错误。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我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继续努力学习。这个人可能帮了我一个大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用这么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表示我就不亏欠他,所以应该写封信给他,在信上感谢他一番。”乔治·罗纳撕掉了他刚刚写过的那封骂人的信。
乔治·罗纳另外写了一封信说:“你这样不嫌麻烦地写信给我实在是太好了。对于我把贵公司的业务弄错的事我觉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写信给你,是因为我向别人打听,而别人把你介绍给我,说你是这一行的领导人物。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我觉得很惭愧,也很难过。我现在打算更努力地去学习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走上改进之路。”
没过几天,乔治·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信,请罗纳去找他。罗纳去了,而且得到了一份工作,乔治·罗纳由此发现“温和的回答能消除怒气”。
有句古话说:“不能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伟大的德国哲学家,“悲观论”的提出者叔本华认为生命就是一种毫无价值而又痛苦的冒险,当他走过的时候好像全身都散发着痛苦;可是在他绝望的深处,叔本华叫道:“如果可能的话,不应该对任何人有怨恨的心理。”
故事感悟:
每个人都有情绪,都会生气,关键是能否勒住怒气这匹脱缰的野马。生气的人会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让自己都追悔莫及的蠢事来。能制怒者则会保持清醒,理性地处理事情。所以说,不去生气的人是聪明人。
乐观地品味生活
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
——老舍
纽约卫士满区有一所穷人学校,它是贝纳特牧师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创办的。1983年,一位名叫普热罗夫的捷克籍法学博士在作毕业论文时发现,50年来,该校出来的学生在纽约警察局的犯罪记录最少。
普热罗夫从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那里得到一笔市长基金,展开了漫长的调查活动。凡是在该校学习和工作过的人,只要能打听到他们的住址或信箱,他都要给他们寄去一份调查表,问:贝纳特学校教会了你什么?在将近六年的时间里,他共收到3756份答卷。在这些答卷中有74%的人回答,他们知道了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