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档案】
叶挺(1896~1946),原名叶洵,字希夷。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的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
籍贯: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
英雄历程:
1919年初,参加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1924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广州起义;
1933年11月 ,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加入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会;
1937年,出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
1946年3月5日,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
1946年4月8日,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英雄荣誉】
1926年,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北伐名将”的国外流亡生涯
叶挺是大家熟悉的一位著名将领,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位曾被毛泽东称为“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的名将曾经有过一段海外流亡生涯,而这段经历对叶挺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广州起义失败后,由于共产国际领导和党内一些人士对叶挺产生了偏见,致使叶挺离开,开始了流亡西欧的生涯。初到德国时,叶挺的生活很困难,除了靠翻译德文,他还到处找零工做,以贴补家用。
在那段日子里,他卖过青菜、水果,帮人摘过果子,还在柏林等地开过小吃店,主要卖油条、烧饼和粥。顾客多是住在附近的华工,但谁也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伐名将。叶挺利用赚到的钱接济一些贫困的中国留学生和年老多病的华工,自己也买了一些德文书籍,开始专心研究德文。
1930年春,周恩来来到柏林,发现叶挺对革命失去了信心,与叶挺进行了促膝长谈,告诉他干革命不能考虑自我。在周恩来及朋友们的帮助下,叶挺逐渐摆脱了失败的情绪,他认识到,个人的荣辱同整个革命事业相比算不了什么。他决定多学些本领,为回国重新参加革命做准备。
当时,德国军队被称为世界最强大的陆军,为了研究德国军队,叶挺经常到图书馆等处翻阅报刊资料。他潜心钻研军事,希望回国后能派上用场。鉴于广州起义失败的教训,叶挺重点研究了军事工程学和军事化学,他不断做爆破试验,经常把家里弄得一团糟。叶挺对军事的刻苦钻研甚至引起了德国人的敬佩。
当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三省,恨不得立刻返回祖国参加抗日。他每天翻阅大量报刊,密切关注国内局势。但因远居海外,消息毕竟太少,也来得太慢,为此,他离开德国,来到澳门,结束了海外流亡生涯。
富贵不能淫的将军
皖南事变时,叶挺下山与国民党谈判却被无理扣押了。蒋介石对北伐名将叶挺的军事才能一向很欣赏,多次想拉他过去,但都被叶挺拒绝。这一次,蒋介石决定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他认为只要假以时日,叶挺定能折服。
叶挺被单独关押在一座庙堂里,随员们则被绳捆索绑,钉上脚镣,投入了暗无天日的山洞。可是蒋介石错了,叶挺从被扣押的那一天起,就做好了进行狱中斗争的思想准备,他要把监狱当做“心灵苦斗的战场”。环境与身体的痛苦根本不能动摇他的共产主义信仰。
蒋介石找来叶挺在保定军校的同学顾祝同,试图说服叶挺。顾祝同先把叶挺从庙堂里接出来,以美酒佳肴宴请叶挺,而且彬彬有礼,叙旧交,谈友情,待之以上宾。叶挺虽然满腹厌恶,却没有表露出来,他要看看这些人在搞什么把戏。
终于有一天,顾祝同很动情地对叶挺说:“你又不是共产党员,何必替人受过呢!只要你愿意和我们合作抗日,不仅马上恢复你的自由,一样让你做高官。”哪知叶挺却拍案而起,大声说道:“我替谁受过?共产党有什么过?倒是你们反复无常,不顾国共合作抗日的诺言,陷害抗日的新四军,‘合作抗日’怎么说得出口?”
顾祝同看劝不动叶挺,又说:“叶军长,军令、国法可是无情的呵!”叶挺把眼一瞪说:“要砍脑袋,就砍吧!我叶挺的为人你们也略知一二,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叶挺回到囚室,暗下决心,为抗日而死,死而无憾,背叛民族、背叛信仰的事自己绝不能做。他提笔蘸墨,墙壁上写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表达他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
【英雄无悔】
叶挺生前曾自题墓志“历史悲角叶希夷之墓”,算是对自己的这种命运所做的一个清晰的结论。他创造过无数辉煌,也遭受到难以想象的挫折。他曾三次被判“叛逆”之罪,三次请辞,两次出走,后又因兵败皖南,饮恨入狱,获释出狱后又遭遇飞机失事。正如叶挺自己所写“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永生”,的确,他赋予的时代精神永存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