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1213000000007

第7章 “红色财魁”毛泽民—红军第一任国家银行行长

【英雄档案】

毛泽民(1896~1943),字咏莲,后改为润莲,毛泽东之弟。

籍贯:湖南湘潭韶山。

英雄历程:

1921年,参加革命;

192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2月,随兄毛泽东到湘潭、湘乡开展农民运动;

1931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闽粤赣军区经济部长;

1931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银行行长;

1933年5月,兼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

1934年9月,兼任国家对外贸易总局局长;

1936年2月,任中华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

1938年2月,先后出任新疆省财政厅、民政厅厅长等职。

【英雄荣誉】

长征中,被称誉为“红色财魁”;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廉洁奉公的“理财专家”

1931年11月,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正式开幕,会间决定成立国家银行。有着丰富的财政工作经验的毛泽民负责国家银行的筹备工作,并担任了第一任国家银行行长。

银行筹建初期,加上毛泽民在内只有几个人。当时工作人员的文化层次都不太高,对业务也不熟悉,毛泽民就手把手地教这些同志记账、点钱。他在担任国家银行行长期间,统一财政,统一处理战利品,还组织人员筹粮、筹款,常常亲赴前线,支持苏区斗争。

毛泽民开始筹建国家银行工作时,面临着统一财政、调整金融、加强苏区经济建设、保障红军作战的艰巨任务。他从调人员、建机构开始,白手起家,到国家银行正式营业,仅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

1934年初,第五次反“围剿”一再失利,敌人对我加强经济封锁,财经状况很是困难,再加上坏人的造谣捣乱,纸币流通受阻,信誉严重降低。毛泽民很着急,为此他一次次地跑前线筹集物资,还通知前线部队把缴获没收的物资统统运回苏区合作社,然后指示金库拿出光洋、银元,公开兑换苏区纸币。

有一次,他和钱之光等四位同志受党重托,行程数千里,化妆到上海接回国际友人捐献给中国共产党的大笔资金。他们把资金兑换成法币藏在皮箱夹层中,冒着生命危险安全地把资金运到延安。

毛泽民长期执掌财政大权,却廉洁奉公,他常说:“不能乱花一个铜板,我们是为工农管钱、为红军理财的,一定要勤俭节约!”

人民政府有了自己的票子

抗日战争时,江西革命根据地流通的货币十分混乱,既有江西工农银行的铜圆券,还有光洋和国民党的纸票,甚至有清朝时期的铜板。人们购买物品,抓一把各式各样的票子出来,有时连账也算不清。有些红军战士思想单纯,把从战场上缴获的国民党现钞放火焚烧,他们不知道这些钞票在国民党统治区可以买到许多苏区奇缺的物资,比如食盐、大米等。

毛泽民看到这些情况,感到十分心痛,也十分着急。国家银行成立后,他把统一苏区的货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1931年12月,黄光亚根据毛泽民的要求,共设计出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等5种面值的票样。

票样确定下来,接下来就是印刷纸币,而专印钞票的纸张、油墨这些东西在苏区都没有。经请示项英同意,毛泽民派出专人,经过瑞金—永定—大埔—汕头—香港—上海的秘密交通线,携带数千元现款,前往上海、香港购买印刷材料。可是,国民党统治严密,购买的印刷材料也因敌人重重封锁,一时运不进来。

毛泽民食不甘味,睡不安席。有人说赣南闽西山上到处有茂密的竹林,当地人民历来有用毛竹造纸的手工作坊式的纸厂,遍布深山,他又带人钻进深山老林与造纸工人商量自己生产印钞纸。

毛泽民请工人们进行试验。他根据工人师傅的建议,发动群众大量采集纤维多的树皮、竹子、麻,收集破布烂鞋,组织人力用石灰水漂,用米臼捣,用水碓舂,用木棒捶,终于做成合格纸浆,送到造纸厂。工人们很快将印钞纸生产了出来。

1932年7月,国家银行各种面额的纸币,在全中央苏区正式发行、流通。

人民终于有了自己的票子,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统一了苏区的货币,更是工农劳苦大众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象征。毛泽民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英雄无悔】

“红色管家”毛泽民长期执掌财政大权,却不浪费一个钢板,坚持勤俭节约的理财原则,而与之相悖的时下社会上一些奢侈性消费趋势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果说富人用金钱来换得心理上的满足原本无可非议,但是在我们身边许多吃名牌、穿名牌、用名牌的人士并非大富大贵,而是普普通通的白领甚至一般工薪族,他们买奢侈品是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如此看来未免就有点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