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1213000000079

第79章 赵世炎—志士不辞牺牲

【英雄档案】

赵世炎(1901~1927),字琴荪,号国富,笔名施英、乐生等, 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

籍贯:重庆酉阳。

英雄历程:

1915年,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加入少年中国学会;

1920年,赴法国留学,参与创办中国共产党旅欧共产主义小组;

1922年,加入法国共产党;

1923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4年,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兼地委委员长;

1926年,参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1927年,在上海从事秘密活动;

1927年7月2日,被捕,同年2月19日被处决。

【英雄荣誉】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在法国组织华工斗争

1920年春,赵世炎赴法国勤工俭学。赴法后,他到铁工厂打工并参加清扫战场,发现了许多中国劳工,了解到当时在法国的华工总数竟有20万人。这些人衣衫褴褛,干最累、最危险的活,更可悲的是人身还要受到军方和资本家支配,等同于奴隶。

后来,赵世炎才得知事情的缘由:在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缺乏人力,便用很少的钱通过北洋军阀政府征募到大量中国劳工。按合同这些劳工终身要受法国支配,伤病死亡均不管,日后只有再缴纳600法郎并找5个保人,才能恢复人身自由。

而当时华工们年积蓄却只有仅仅几十法郎,根本无法脱身。看到如此无人性的条件和无耻的剥削,赵世炎决定,一定要替华工争取人身自由。为了了解劳工的真实情况,身为富家“少爷”的赵世炎却和工人吃住在一起。

战后法国物质条件很差,华工们只能住破房和帐篷,吃黑面包,在原战地干活还有踩上残存地雷的危险。赵世炎却不顾这些,同华工们一起工作,并启发这些没有文化的同胞认识到自己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为了得到社会各界对劳工的广泛关注,赵世炎还组织同学深入法国各地的华工中,召开大会,建立组织并发行《华工周报》,终于掀起了一股要求解除原有合同、争取人身自由的浪潮,并得到了法国进步舆论的同情。经过斗争,这些吃尽苦头的华工最后基本得到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壮志未酬,身躯不倒

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后,蒋介石率北伐军进入上海,1927年4月12日开始了反共屠杀,赵世炎化名“施英”转入地下,继续领导广大上海工人群众继续坚持斗争。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他临危不惧,坚定表示:“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赵世炎每次主持会议都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念,有的同志报告说路遇叛徒敲诈勒索,威胁不给钱就要去告密。赵世炎听后愤然表示:“绝不能给钱!以后遇到叛徒就要想法甩掉他,摆脱不了就找组织想法干掉他!”此时,他就提议建立工人秘密武装“红队”,以对付叛徒特务。这一组织在他牺牲不久后由周恩来组织起来,成为令叛徒敌特丧胆的“伍豪之剑”。

1927年7月2日,那天风雨交加,国民党警探根据叛变的省委秘书长的供词,闯进赵世炎的住所。此时,他外出未归,敌人在屋里蹲守。他的妻子夏之栩和岳母夏焦急万分,在窗口见他走进院门时便奋力把报警的花盆从窗台上推下去,可惜因风雨太大,赵世炎未看见,仍走了进来,结果被捕。

在提审中,赵世炎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他表示:“革命就是要流血的,要改造社会就必须付出代价”,“要革命就会有牺牲!”“志士不辞牺牲,革命种子已经布满大江南北,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共产党最后必将取得胜利!”

1927年7月19日,赵世炎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受刑时大义凛然,据说在头颅被砍下后,英雄的身躯久久不倒——临难时意志之坚强,吓坏了刽子手。

【英雄无悔】

作为一个富家子弟出身的知识分子,赵世炎献身于工人解放和青年进步的事业,显得更为可贵。他从小钦佩中国古代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青年时又以少年中国学会的“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口号自勉。为这一理想,他献出了全部青春和热血。 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从长远意义上讲,赵世炎等先烈的理想追求,仍应作为接力火炬,传给那些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奋斗的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