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陪孩子轻松走过高三
12155700000019

第19章 不必畏师如虎,要视师如友

在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里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所以,学生对老师的看法直接影响他的成绩。因为喜欢老师,才会信任老师,信任老师,才会认同老师的理念,接受老师的教导。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她与她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的关系都很差,而她的家长也相信了孩子对老师的判断:“都刚从大学毕业没几年,能有什么经验?”其实,作为一所省重点中学,学校不可能拿学生的命运来开玩笑,如果老师不能胜任,怎么会安排他们担任高三的教学工作?能安排在高三任课,肯定有学校的道理。

我对家长阐述了这个观点,无奈家长更愿意相信孩子的判断。于是,家长不顾班主任、年级主任的阻拦,执意给孩子请假,另外找了家教辅导孩子的复习。结果,家里钱花了不少,但考生在高考中依然没有取得好成绩,连专科线都没上,而原本与她同在一个水平线的考生,情况好的上了本科,差的也上了自己喜欢的职业院校。而她却只能收拾行李,准备自己的复读之路。这就是典型的不相信老师而影响高考成绩的例子。

与这位同学相反的情况是,有些家长只注意孩子的状态,不重视与老师的沟通,直到孩子高考结束,连孩子的任科老师都分不清。这样的家长不能说不关心孩子,但至少关心是不够的。

晓宇刚上高三时,学校对他们的老师做了小幅度的调整,原来教他们政治的年轻女教师去教高一,而接替她的是一位中年男老师——姚老师。晓宇很喜欢原来的女教师,对这位新来的姚老师不是很喜欢。没几天,又传出姚老师是全校唯一没有学历的老师,这下晓宇有理由了:“也不知道学校怎么了,让一个都没上过大学的人来教我们,这不是害我们吗?”我耐心地听完晓宇的发泄,然后告诉她:“看来,你还不知道姚老师的厉害。姚老师与你们校长是高中同学,当年参加高考,姚老师是全县第一,结果家里经济条件太差,他偷偷打工去了。他做过记者、编辑,后来又担任一家省级报纸的主编。我建议你去看看他撰写的报纸专栏,你就明白为什么你们校长三番五次地去请姚老师回来教你们。”我语重心长地说:“晓宇,没学历,不代表没知识,更不代表没能力。你们姚老师只用一天翻看了你们的课本,就梳理好了章节内容,找出了课本的知识脉络,能把课本内容大概复述,就凭这点就值得你佩服。另外,告诉你,姚老师对许多现象总有新颖的观点与角度,不信你试试。”

晓宇果然找到了姚老师撰写的专栏,都是对社会现象的评论。很快,晓宇就从内心佩服姚老师,说姚老师观点新颖,而且知识丰富,文笔又犀利。后来,晓宇就越来越喜欢姚老师:“其实,姚老师的经历真的很精彩。他做过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参与过对拐卖儿童的解救,采访过堕落的缉毒警察。”

当孩子抱怨老师,把自己的成绩不好归咎为老师时,家长一定不能盲从,跟孩子一起抱怨老师、学校,而应及时遏制孩子的抱怨,积极与老师沟通,找到问题的症结。否则,孩子将来一旦身处逆境,人生不如意时,便不会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会习惯性地抱怨领导、社会,消极对待人生。

有些孩子成绩不是很好的家长,很惧怕与老师联系,怕一见到老师就挨批,其实,大可不必,老师提出了意见,就证明家长还有改进的地方,孩子还有改进的空间。当然,高三老师教学任务重,时间安排很紧,家长与老师联系也要挑选时机:孩子最近学习状态不好时,以及学校举行的几次关键模拟考试后,都可以主动联系老师,与老师面谈,听听老师的建议。当然,作为高三孩子的家长,只需要把老师的鼓励、提出的建议告诉孩子即可,那些让孩子丧失信心的话,家长就没必要转述了。

家长要培养孩子对老师的正确认识,让孩子从内心接受老师、喜欢老师,因为这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很重要的。但并不是说,让孩子喜欢老师,就要让孩子总觉得老师是没有缺点的人。高中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当孩子对某位老师感到不满时,家长不必去反驳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发现老师别的闪光点,并且放大。让孩子了解:每个人都有缺点,但老师更有值得学习的优点。只有孩子喜欢老师,他才会喜欢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才能喜欢老师的课,当然才可能有好成绩,这是个很朴素却很实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