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四季养生特效秘方
12181300000017

第17章 秋季养生老偏方(1)

秋季易外邪入侵,预防贼风有妙方

症状:外邪入侵

老偏方:金银花10克,萝卜500克切块,甘蔗500克切块,竹叶5克。先将萝卜、甘蔗加水在砂锅内炖煮,约30分钟后加入竹叶和金银花。服用前加入白糖,可当饮料喝。

药理:红萝卜能够有效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所以对痛风患者十分有利。金银花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竹叶是中医一味传统的清热解毒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竹叶的抗衰老、抗疲劳和免疫调节作用与松花粉相当,降血脂和血胆固醇作用与银杏叶提取物相近,抗菌、消炎和抗病毒作用与茶多酚相似,具有调节血脂的保健功能,可有效保护人体健康。三者配以甘蔗熬汤喝,可有效化痰除热解毒,并抵御外邪入体引起病变。

秋风燥热,若以姜葱调理,必然会使虚火上升,反而将外邪与内疾相合,致疾患更难治愈。此时最宜服用萝卜甘蔗汤。萝卜又叫小人参,祛痰化瘀除热,甘蔗性寒除热,金银花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治疗热毒肿疡、痈疽疔疮等症。

秋天是冬夏季风活动的过渡时期,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外邪乘虚而入,容易生病。这里的“外邪”就是人们所说的“贼风”。

秋季白天仍然很热,但是一到夜间就会凉风习习。有的人爱开窗而睡,很容易受“贼风”侵袭。这是因为睡眠中人体各器官活动减弱,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的地面尘土以及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会引起咽炎、气管炎等疾患;“贼风”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第二天早上容易引起偏头痛,甚至出现口歪眼斜、流口水等,这主要是病毒侵犯了人体,导致了面部神经麻痹;“贼风”吹在没盖被子的腹部,还会引起腹泻;“贼风”还常常招来蚊子,吮吸人体血液,同时把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给被叮咬者;“贼风”还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不能充分松驰休息,使肌肉代谢酸性物质堆积,致使第二天全身酸痛,疲乏无力。

人们常用“多事之秋”来比喻秋天多变的天气,这恐怕就是“贼风”的罪过。预防“贼风”侵袭,一方面,平时要注意穿衣、盖被,不要因为白天较热就减衣;另一方面,也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秋冻”也会对秋季的“贼风”增强抵御能力。

秋季治感冒,老偏方最给力

症状:秋季感冒

老偏方:①鲜薄荷15克切碎,加100毫升水捣烂,用纱布绞取汁液;粳米50克,置锅中,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入薄荷汁及白糖适量,再煮沸。调匀食用。每日2次,每次1碗。病愈为止。②葱白2根,红糖30克,生姜15克。将葱白、生姜切小块,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再放入红糖,趁热饮服后上床盖被发汗。每日2次,病愈为止。此方对于风寒感冒轻症和老年体虚者,一般服药后得汗即愈,少数需服3~4次。③绿豆15克,生姜3片,葱白1根,萝卜片30克,大枣4枚。加水适量,煮至绿豆开花熟透,趁热服发汗,治愈为止。此方适用于风寒感冒。

药理:秋天气温下降,季节转换较快,而且早晚温差大,因此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在秋季“盛行”,甚至还会引发肺炎、心脏病等并发症。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以上三方专门针对秋季感冒,葱、姜等均具有驱寒发热的功效,疗效甚好。

秋季天气干燥,忽冷忽热,人们很容易受到感冒的侵袭。其实,任何疾病都是机体免疫力与致病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机体抵抗力强于致病因素的作用,那么机体就会非常健康;反之,则会发烧感冒、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心情不好以及患上一些慢性疾病,一些体质虚弱者更容易患上感冒。

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其实早已在秋季埋下伏笔。

感冒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并细菌感染。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

一般经5~7天痊愈。

秋天气温下降,季节转换较快,而且早晚温差大,因此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在秋季“盛行”,甚至还会引发肺炎、心脏病等并发症,而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

通常起始于持续性的喉咙痒痛、鼻塞,还可能伴有声音沙哑或鼻塞,而且会越来越重。此外,还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有时会出现轻微的发烧。

这时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多饮水、多吃水果;注意通风,室内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等。另外,还应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手指还要远离眼睛和鼻子。

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来预防。另外,还可以根据人的不同体质选择西洋参泡茶等。值得提醒的是,部分老年人在感冒初期自行服药,结果用药不当反而使病情加重,来医院就诊时已转成肺炎等并发症了,因此老年人患感冒后要及时就医。

秋季干燥,熏蒸治疗干眼症

症状:秋季干眼症

老偏方:五爪龙10克,石斛15克,谷精子10克,木贼10克,女贞子15克,金蝉花5克,蕤仁肉10克,菊花10克,夏枯草10克,生地黄15克。可在医生指导下加减药物。中药煎煮好后,可以利用药的热气熏蒸眼部。

药理:干眼症除了局部用药外,中医配合全身辨证治疗效果不错。中医多从燥伤肺阴、肝阴来治疗。对干眼症也不能望文生义而一味用滋阴的药物治疗,女性患有干眼症并伴月经不调者,也许需要用疏肝解郁的中药。上述偏方就是经过检验的疗效方之一。

干眼症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秋季更多见,因为人们的眼睛对从盛夏的湿热转入秋天的干燥一时适应不了。吹空调、常用电脑都是患干眼病的诱因。干眼的原因繁多、复杂,常见的致病因有沙眼、睑缘炎、睑腺炎、过敏性结膜炎等慢性炎症性眼病长期不愈;长期待在空调环境,长时间面对电视、电脑,眼睛过度疲劳;长期戴隐形眼镜;患有免疫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甲状腺病),或内分泌失调、性激素水平改变(如月经不调、妇女更年期);中老年人泪腺退化;维生素缺乏;长期滴某类眼药水(如一些治疗视疲劳、青光眼的眼药水)或服用某些药物(如某些抗高血压药、镇定剂)等。

为减少眼部的干燥,局部可多用眼药水如贝复舒眼液、泪然、玻璃酸钠等。

但是滴眼药水要讲究方法,不要过频,最好一天不超过6次。有些人急于治愈,频频滴眼药水,甚至一个小时滴几次,这反而会加重症状。

有沙眼、睑缘炎等要积极治疗。如果发展为严重沙眼,其导致的干眼症治疗难度相当大。睑板腺功能障碍者的眼睑边缘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小泡泡,除了点眼水,也可以早晚用眼用凝胶。要经常做眼睑清洁,每天早晚热敷眼睑,每次10分钟左右。还可以自己进行睑板腺按摩:用拇指、食指把眼皮捏起,轻轻揉捏,每天做两次,每次约一分钟。

治疗干眼症可采用“三分治、七分养”的办法。平常养成多眨眼的习惯。眨眼可以使泪水均匀地分布在角膜和结膜表面,以保持润湿而不干燥。感到眼睛干涩时,可马上有意地频频眨眨眼睛。工作间歇时做眼保健操也可以起到舒缓眼疲劳、减轻眼干涩的作用。

整天面对电脑者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红萝卜、西红柿以及豆制品、鱼、牛奶、核桃等;同时增加维生素A、B、C、E的摄入。要多饮水,但是不要过多喝含糖的饮料。每天可适当饮绿茶、普洱茶,也可以用枸杞子、菊花泡茶。

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会使泪液分泌减少。有些人图方便,睡觉也不摘隐形眼镜,这是很危险的。已经出现干眼症状者应改戴框架眼镜。

尽量少用空调,空调除了调节温度之外,还会抽湿,容易使眼睛干涩。使用空调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用电风扇时,眼睛避免直接受风吹。

对于比较顽固的干眼症,还要注意是否是其他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甲状腺病等)或内分泌失调所引致的,应到医院相关科室排查。一些药物会加重干眼症状,如抗组胺药、降血压药、镇静剂和抗抑郁药等,如果有用以上药物,应告知眼科和相关科室医生,必要时要调整药物。如果确认是长期滴用眼药水导致的干眼,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应调整滴药的次数或停用、调换药物。

三个偏方治疗秋季心血管疾病

症状:心血管疾病

老偏方:①洋葱155克,猪肉50克,酱油、盐、油、味精各适量。将植物油少许倒入锅内烧至八成熟,放入猪肉煸炒,再将洋葱下锅和猪肉同炒片刻,倒入各种调味品再炒一会儿就可食用。②茄子200克,盐、醋、酱油、味精及香油各少许。将茄子洗净去皮切成片或细丝,用盐、醋、酱油腌半小时,再加入味精、香油拌匀即成。③鱼鳞羹预防心血管病。鱼鳞(鱼的种类不限)若干,吃鱼时不要将鱼鳞扔掉,可将其洗净、捣碎,用文火熬成胶状,配以适口作料,待凉即成鱼鳞羹。

药理:洋葱精油提炼出的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和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茄子所含维生素P极多,可增强人体微血管的抵抗力,防止微血管脆裂出血。采用生腌茄子的吃法,可以使维生素不致因加热受到破坏。鱼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矿物质,其中钙、鳞含量很高。鱼鳞中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在血液中以结合蛋白的形式帮助传送和乳化脂肪,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具有防止动脉硬化、预防高血压及心脏病等多种功用。鱼鳞中还含有较多卵磷脂,可益脑,增强记忆力,抑制脑细胞退化。

秋季是心脑血管病发病较高的季节。气候变化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心脏负荷加重,脑缺血。另外,秋季气候干燥,体内水分消耗过大,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易导致脑血管病发生。

心血管疾病的表现为,数日或数周有乏力、头晕、烦躁、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剧烈、持久的情况。有心血管疾病症状者应认识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实行自我保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心有朝霞,胸怀开阔。积极参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参加健身运动,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减缓肌肉萎缩,防止肥胖,增强心脏功能。以心率为例,如70次/分,经过运动锻炼可以减到60次/分,表面看也许与以前没什么差别,每分钟只减少了10次心跳,可是在一年间就减少了550万次心跳。健身锻炼有益心脏健康,最有益的锻炼项目是大步行走。身体的局部锻炼(如哑铃、拉簧)则对心脏无甚益处。

另外,戒除不良嗜好与不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与方式,有个人的文化兴趣爱好。坚持低脂膳食,改变高脂肪饮食习惯。饮食要多样化,保持体内酸碱平衡。每天要坚持喝奶,牛奶中所含钙质最适宜吸收利用。饮食清淡有益于心脏和血管。每年要做体检,得到健康指导,也利于早期发现病患。老年患者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

秋末儿童腹泻,偏方有特效

症状:儿童秋季腹泻

老偏方:①鲜马齿苋250克(或干品60克),洗净,切碎,水煎10~20分钟,去渣,加入适量大米,煮成粥,频服。②茶叶10~15克,开水沏饮;或水煎加红糖30克,煎至发黑分服;或茶叶适量,食盐少许,水煎分服。③高粱米第二遍糠30克,放入锅内炒成焦黄色,有香味,除去上面多余的粗壳,每次3克,水冲服,每日服3次。

药理:治疗和预防小儿秋季腹泻的关键在于防止病从口入,在服用以上三方之外,还要从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食物卫生抓起。一定要孩子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食物的习惯。防治结合才能彻底痊愈不再复发。

进入秋季,不少家长被腹泻的孩子折腾得精疲力竭。入秋以来孩子抵抗力明显下降,稍微吃得多一点、杂一点,肠胃消化道就会出问题,再一喝奶,腹泻便卷土重来,颇令人烦恼。

秋季腹泻的孩子由于频繁腹泻、呕吐,食欲又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严重者还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更有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等。此外,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发病初期还有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伴有呕吐、腹痛等,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因此,家长对此病要有足够的重视。

预防秋季腹泻的关键在于防止“病从口入”,所以应注意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宝宝和家长都要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不喝生水,不吃不净食物。在秋季,有时候气温仍然较高,久放的食物容易变质,家长要多加注意。对于日常使用的奶具、毛巾、汤勺等用品,以及孩子的玩具要加强消毒,可用开水烫洗。

另外,家长也要时刻注意个人卫生。工作一天回家后,先别急着与宝宝亲密接触,应先洗手或洗澡,避免把细菌带给宝宝。

小儿出现腹泻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一旦孩子患上秋季腹泻,家长还要注意孩子有无心率加快等症状;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搭配,以免造成营养不良。

秋燥最伤肺,偏方有奇效

症状:秋燥

老偏方:①蔗汁粥。新鲜甘蔗500克,去皮榨汁备用。取粳米50克,煮成粥后兑入蔗汁60毫升,再用文火煮沸,调匀即可食用。②蜂蜜萝卜汁。白萝卜500克,洗净去皮切碎,用洁净纱布包好榨出汁,每次取60毫升加蜂蜜一匙。

调匀吞服,1日3次,连服3~5天。③生姜茶。将生姜洗净切10片,茶叶7克,共煮成汁饮服。该茶可发汗解表、温肺止渴,对流行性感冒、咳嗽颇有疗效。

药理: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以上三方可有效治疗病邪从口鼻侵入而引起的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

一偏于寒,一偏于热。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

两种类型。

人们常把秋季称作“收获的季节”,然而,对人的身体健康来说,秋季却是一个“多事”的季节。因为秋天多变的气候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秋燥最伤肺,伤肺则容易引起咳嗽。

秋天气候转为干燥,对人体健康和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大影响。从中医理论来看,人体与气候和外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发生疾病。如秋天前有夏火之余气、后有近冬之寒气,加之气候干燥,秋阳暴晒燥邪易致病。

初秋燥热相合侵犯人体,其病称为温燥;当深秋近冬之际,秋风凉刹,燥邪与寒气相合侵犯人体,其病称为凉燥。温燥与凉燥统称为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