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四季养生特效秘方
12181300000019

第19章 秋季养生老偏方(3)

老偏方:①大黄炭适量,研细末,温开水调至成形,塞患侧鼻腔。有泻火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②龙骨粉(生、煅均可)适量,吹进鼻孔内。有平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的功效。③白及30克研末,适量冷开水或糯米粥调至可成形,捏为条状,塞患侧鼻腔。

药理:大黄炭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能改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血小板数目,缩短凝血时间,故有止血作用。龙骨粉可缩短凝血时间,有增进血液凝固、下降血管透性的作用。此方含有联卞类化合物、联菲类化合物等多种成分,可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本形成时间,加快红细胞沉降,使血细胞凝聚,形成人工血栓,所含胶状成分可在创面形成胶状膜,故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并能促成伤口肉芽生长、创面愈合。

秋季空气变得干燥,鼻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局部血管扩张、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鼻出血。另外,有些儿童喜欢用手抠鼻孔,这也是造成鼻黏膜血管破裂而鼻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外界环境温度和湿度的逐渐降低,人体鼻黏膜分泌的液体挥发较快,所以,鼻子里的黏液、灰尘等就容易结痂(即常见的“鼻屎”),引起干涩、发痒等不适感,而存在鼻炎或者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尤为明显。专家说,由于发痒,很多人就喜欢用手去抠鼻孔,殊不知这里的毛细血管丰富、细小而又脆弱,稍微用力,毛细血管就容易被抠破而出血。

鼻出血绝大多数出现在鼻腔前部,这是因为在鼻腔两侧鼻孔中间有一层隔膜称鼻中隔,这里有好几对血管汇合,尤其是在鼻中隔的前下方,该区域的小血管密集成网,仅靠一层非常娇嫩的黏膜保护着,这个小血管网容易因干燥或损伤而破裂出血,出血量少时血呈点状滴出,多时甚至会呈柱状喷出,家长一定要警惕。

对于偶尔一次的鼻出血,首先保持镇静,不一定要去医院处理,可采取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尽快将鼻出血止住。在姿势上,让患者头向前倾,面向下张口呼吸,千万不要将头昂起,这样会使血咽下肚去,刺激胃部,吞入太多吐出来,反会误以为呕血,影响诊断。儿童这样做还有血液呛入气管的危险。

一般来说,孩子遇到鼻出血首先让孩子坐下,让孩子用口呼吸并用手指按压住流鼻血的鼻孔,停留几分钟之后,一般都能起到止血的作用;如果两个鼻孔都出血,那么只要捏紧鼻翼,使两个鼻孔封闭3~4分钟,也可以止住轻度鼻出血。

当指压法无效时,可以含一块冰或者在额头上放一个冰袋,这种冰敷的方法也可以使鼻部血管遇冷后快速收缩而止血。

预防季节性鼻出血可以从鼻腔“保湿”入手。当感觉鼻腔干燥时,用复方薄荷油滴鼻,可以除去鼻腔结痂,保持湿润。另外,将少量红霉素或者金霉素眼药膏挤入鼻腔,也能起到消炎和保湿的作用;也可应用市面上购买的生理盐水喷鼻,对去除鼻痂和湿润鼻黏膜也大有好处。

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可以给孩子的鼻子里滴一些清洁的液体,或者涂抹金霉素眼膏以湿润鼻腔。让鼻腔充分湿润之后用“擤鼻子”的方式清理这些“垃圾”;同时要在秋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改掉经常挖鼻子的坏毛病。天气干燥,可以在房间放一盆水或安置加湿器,改善空气干燥状况。注意休息,少抽烟、少喝酒及少吃辣椒、烧烤等易“上火”的食品,平时要注意均衡膳食,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

秋天长针眼,内服外敷有偏方

症状:针眼

老偏方:①防风8克,白芷10克,前胡10克,黄芩10克,元参12克,花粉10克,陈皮8克,赤芍10克,浙贝母10克,桔梗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可祛风清热、化痰散结。②生清油、茶叶末各适量。用等量生清油与茶叶末调为糊膏,装入磁罐备用。挑清油膏涂于纱布上贴于眼睑病灶处固定,热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钟。

药理:针眼是一种普通的眼病,人人可以罹患,多发于青年人。此病顽固,而且容易复发,严重时可遗留眼睑疤痕。麦粒肿是皮脂腺和睑板腺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一种病症,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切记不可自行挤脓,以免引起眼眶蜂织炎等并发症。方1可祛风清热,方2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对治疗针眼有奇效。

秋天来了,孩子最容易长“针眼”,且最容易反复发作。有些妈妈会忙不迭地帮孩子把针眼弄破,好将脓挤出来;有些家长则认为不必处理,因为“过一段时间‘针眼’就会被吸收”。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

针眼,医学上称之为麦粒肿,又名睑腺炎,俗称“针眼”,是一种普通的眼病,多发于青年人。麦粒肿是皮脂腺和睑板腺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一种病症,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

很多人感觉麦粒肿是“急病”,认为“睡一宿觉就得了”,其实不然。麦粒肿初期皆有症状,如外麦粒肿发病初期,患者会感觉眼睑沉重、微痛,一两天内疼痛加重,还会出现眼睑红肿,轻触有硬结、触之更痛等情况;内麦粒肿也会有眼部异物感、轻触疼痛等感觉。

如麦粒肿已经出脓,则属于中晚期,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有的也可以用中医方法尝试一下,配水药并连续熏蒸,再吃中药也可以使脓头消去、红肿退去。

麦粒肿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生。小朋友得了麦粒肿是由用眼不卫生引起的,成年人是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小患者经常有用手揉眼的习惯,这种不卫生的行为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尤其是小男生,生活中有太多的习惯会使眼睛受到感染。

因此,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防止反复发作。

急性麦粒肿如果及早干预治疗,很容易控制。说到早期治疗,有的人会自己去挤压或用未消毒的针过早挑开它,其实这些是万万使不得的。因为眼睑的血管丰富且“路路相通”,其静脉与眼眶静脉及颜面静脉相通,而且没有静脉瓣来阻止血液回流,又与颅腔静脉相通。所以,炎症一旦扩散,轻者会引起眶蜂窝织炎,重者甚至会导致海绵窦血栓,或形成败血症危及生命。

正确的做法是,发现麦粒肿后及时滴消炎眼药水,并进行局部湿毛巾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消散。越早治疗,就越可以让麦粒肿及早消退,免去做手术的痛苦。一旦脓头出现就应去医院及时切开排脓,不要等它自行破溃。化脓后如果任其自行排脓,常会因为疤痕收缩而留下眼睑变形、外翻、眼闭合不全等后遗症。

秋季老慢支,偏方显神通

症状:老慢支

老偏方:①杏仁、麻黄各9克,豆腐100克。加水共煮1小时,去药渣,吃豆腐饮汤。也可将杏仁捣碎,与等量冰糖混匀,每日早晚各服9克,连服10天为一疗程。②杏仁10克,去皮研碎,水煎后去渣留汁,然后放入粳米50克,冰糖适量,加水煮粥。每日2次,温热食。③紫皮蒜60克,红糖90克。蒜捣烂如泥,放入红糖,在砂锅内加水适量熬成膏,每日早晚各服一食匙。

药理:杏仁中含有苦杏仁甙,苦杏仁甙在体内能被肠道微生物酶或苦杏仁本身所含的苦杏仁酶水解,产生微量的氢氰酸与苯甲醛,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达到镇咳、平喘的作用。苦杏仁甙分解产生的安息香具有镇痛作用,因此国内有人用苦杏仁治疗晚期肝癌可解除病人的痛苦,有的甚至不需服用止痛药。大蒜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增强碳水化合物氧化功能,为大脑细胞提供足够的能量,使思维敏捷。其脂溶性挥发油能显着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有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

老慢支大多缓慢起病,病程较长,秋季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咯痰、喘息。开始症状轻微,如吸烟、接触有害气体、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或变冷感冒后,则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或由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演变发展为慢支。到夏天气候转暖时多可自然缓解。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该病可反复发作,使支气管及分枝和肺泡的组织与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并可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老慢支患者在秋季一定要预防感冒,防止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不能拖延,彻底治疗为好。另外,要注意随着季节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多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老慢支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以清晨为重,痰黏稠不易咯出,痰多呈白色黏液泡沫状。在感染或受寒后,病情迅速加剧,痰量增多,黏稠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随着病性的发展,患者终年都会咳嗽、咯痰,以秋季最重。部分病人伴有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称为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本病虽可改善病情,但不能彻底治愈。治疗包括中西医综合治疗,西药治疗有解热镇痛,止咳、被祛痰、平喘的作用,选用合适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中医主张辨证论治,对症下药。

医学界认为,凡是一年当中有3个月咳嗽,这种情况连续2年以上,而且咳嗽不是由于心肺等其他疾病所致,就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此病的发生是由于感染、理化刺激、过敏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率为15%~30%。临床上常表现为咳嗽、咯痰,或伴有气短、喘息等,严重者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等。

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可引起急性发作。因此,预防感冒很重要。要加强耐寒锻炼,坚持用冷水洗脸,此法对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的发生都有良好的作用。患者一定要有平衡的心理,经常保持稳定的情绪,精神要愉快乐观,避免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因素的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

预防老慢支,首先居室要安静,卫生清洁,无烟尘污染;阳光要充足,定期开门窗,保持空气新鲜;而且要有良好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最好控制在16℃~20℃,相对湿度在45%左右;不要在室内养宠物;要做到绝对戒烟酒。香烟的烟雾能使支气管上皮受损,纤毛脱落,导致肺的防御功能降低,加重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发作。而酒精能生湿积痰,刺激呼吸道,使病情加重。

科学调理饮食。饮食应以健脾开胃为主,清淡、温软为宜,多吃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鱼肉、禽蛋、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禁食咸辣、燥热之物。老慢支在缓解期应以养生健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为主。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调理。在急性发作期应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卧床病人要及时采取排痰措施,以防阻塞气管,引起继发性感染。

秋季溃疡病不得不选的老偏方

症状:溃疡病

老偏方:①蚤休20克,鲜猪肚1只。在猪肚内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扎紧猪肚两端,再加水及盐,用文火慢煲,最后倒出药渣,喝汤食肉。每隔4天用1剂,连食一个月左右。②小羊羔肠适量。将小羊羔肠浸泡、洗净、翻开,用玉米粉外撒。翻转羊肠,放适量油盐煮食。每天3次,连食1个月。所用羊肠以6个月左右的绵羊或山羊的十二指肠为最佳。③韭菜白300克,鲜蜂蜜250克,鲜猪油200克。将韭菜白烤干研粉,鲜蜂蜜和鲜猪油拌匀成蜜油。每次服蜜油9克加韭菜白6克,每日3次,连用1周。此方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病,具有润护胃肠、增食欲、解便秘之效。

药理:蚤休和猪肚成汤有消肿散瘀、清热愈疡之功效,可加速溃疡面愈合,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着。韭菜白、蜂蜜则具有润肠胃通便秘的功效,对胃溃疡有很好的疗效。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统称溃疡病,是人们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10%~12%的人患过此病。随着秋季的到来,溃疡复发或合并消化道出血者明显增多,值得高度警惕。

秋冬季,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耗热量增多,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改善,食量增加,必然会加重胃肠功能负担,影响溃疡的修复。

此外,气温下降可以引起胃肠黏膜血管收缩,致使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营养供应减少,破坏了胃肠黏膜的防御屏障,对溃疡的修复不利,还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在秋冬季节里,大多数人喜欢吃火锅、喝热粥等,这些会增加对胃黏膜的刺激,促使溃疡面扩大加深,使病情加重,如溃疡损伤血管就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溃疡病人在秋冬季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溃疡病容易复发,因而专家主张对溃疡病进行维持治疗,尤其是有过多次复发者,应作为维持治疗的重点对象。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负性情绪;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供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注意腹部保暖;坚持定时定量进餐,食物冷暖适宜,切忌暴食和酗酒,还要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药物。

溃疡病的治疗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注意日常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溃疡病的重要环节。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加强营养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软米饭、豆浆、鸡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等;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这些食物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和促进溃疡愈合。泛酸多的患者应少喝牛奶。限制多渣食物,应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腊肉、鱼干及各种粗粮。这些食物不仅粗糙不易消化,而且还会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加重胃肠负担。但经过加工制成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食用。禁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汤、生葱、生蒜、浓缩果汁、咖啡、酒、浓茶等,以及过甜、过酸、过咸、过热、生、冷、硬等食物。甜食可增加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加重病情;过热食物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甚至使溃疡面血管扩张而引起出血;辛辣食物刺激溃疡面,使胃酸分泌增加;过冷、过硬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病情。另外,溃疡病人还应戒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可改变胃液的酸碱度,扰乱胃幽门正常活动,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烹调以蒸、煮、炖等法为佳。煎、炸、烟熏等烹制的菜不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影响溃疡面的愈合。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进食时少说话、不看书报、不看电视;保持思想松弛,精神愉快。在溃疡活动期,以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好。以前有学者为溃疡病人制订了少吃多餐制,以避免过饱或过饥。近年来研究认为,尽管进食可暂时缓解疼痛,但少食多餐会不断地刺激胃酸分泌,使其整日处在活跃状态,显然不利于溃疡病愈合。因此,除急性发作期并发出血、呕血时短期少食多餐外,平时应坚持一日三餐规律进食。

秋季慢性咽炎,三个偏方任你选

症状: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