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四季养生特效秘方
12181300000002

第2章 春季养生老偏方(1)

白领们喜欢的治疗春困秘方

症状:春困

老偏方:黄芪15克,黄精10克,大枣6枚。水煎服。一日一剂,气虚体弱、倦怠乏力等症状者,效果最佳。核桃仁5个,佛手片6克,丹参10克。

将丹参佛手煎汤,核桃仁加白糖捣烂成泥,加入丹参佛手汤中拌匀,用小火煎煮10分钟冷却即可饮用。糯米100克,薏米仁500克,红枣50克。将糯米捣碎,薏米仁洗净,红枣去核后一同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粥煮至浓稠时,放入适量红糖再煮片刻即可食用。

药理:中医认为,春天宜补肝。因肝血不足或摄取不当、积劳内伤等,均可导致气虚,使人感到精神疲乏、四肢乏力、懒言、易出汗等。此时,应选择些甘平益气、养血类补品,以益气补虚。

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升高,身体的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人们开始出现乏力、想睡觉、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

由于冬、春两季的气候变化大,人的身体需要有一个适应调整的过程。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受低温的影响,皮肤汗腺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保持体温恒定。进入春季,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使大脑工作受到影响。每天早晨哈欠连天、浑身懒洋洋的,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这是由于季节变化明显,早晨环境又宜人酣睡,大多数人都说睡不醒,从而出现“春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注意作息时间,每天要保证正常的睡眠。一般来说,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如果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使人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临床研究证实,春困与人体蛋白质缺少、机体处于偏酸环境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因此在冬、春季节交替时,要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适当增加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食物,以保证人体优质蛋白质的需要。多食碱性食物,碱性食物可以中和体内酸性产物,消除疲劳;多食蔬菜,蔬菜中含碱量较多,而菠菜、韭菜为佳。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C有制造细胞间黏连物质的作用,对人体细胞的修补和增长很有帮助;B族维生素有防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除精神紧张的作用。多食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和蔬菜,对解除“春困”有积极的作用。

除了应用偏方之外,人们还应该注意改变日常饮食生活习惯,以达到防治春困的目的,如多喝清淡的香茶也能醒脑助神,减轻春困。还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与朋友一起说说笑话、谈谈趣闻,也会收到很好的解困效果。

另外,风油精、清凉油、香水、花露水等也是良好的解困佳品。有条件者可种养些有芳香味又能提神的时令花草,同时增加点劳作以解除春困倦意。春困是气温回升而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除了坚持体育锻炼之外,还要多到郊外踏青,呼吸新鲜空气。

玫瑰花烤羊心,不让抑郁网住心

症状:春季抑郁

老偏方:鲜玫瑰花50克(或干品15克),羊心50克,食盐5克。将鲜玫瑰花放入小锅内,加入食盐,煎煮10分钟,待冷备用。将羊心洗净,切成长5厘米、宽3厘米、厚约1厘米的小块,穿在烧签上,反复在明火上烤炙,边烤边蘸玫瑰盐水,烤熟即可食用。

药理:中医学认为,羊心有解郁、补心的功效,对在春季因季节变化引起的忧郁、情绪波动等症状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家喻户晓的林黛玉,她悲剧的一生集中地表现在她的《葬花词》中。因见落花流水春逝去而悲叹自己难以实现的爱情和无依无靠的身世,把飘落满地的桃花收集起来掩埋掉,以花喻己,抒发出浓重幽深的悲怨,读来不知使多少痴男怨女陪着落泪。

实际上女子伤春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少女怀春,女人伤春”一类的俗语,就是说女子在春天时节特别容易产生感情抑郁、伤感。这是什么原因呢?在中医看来,女子属阴,春天属阳,且春天是一个从阴到阳的过渡阶段,少女属于阴中之阳,能接春天阳气,体内的阳气逐渐上升,且向外发散,其表现就是感情的勃发,所以叫“少女怀春”;春心萌动而不能释怀,所以叫“伤春”。因此在古代的一个节日——上巳节的时候,男女是可以合法约会的,其目的就是避免“伤春”

对身体的损害。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呢?就是现在的农历三月初三,已经演变成“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的风筝节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顺应,一种心情的放飞,更是一种治疗春三月产生情绪变化的良方。

当然,如果出现忧郁、情绪波动、多愁善感的情况,就要格外注意了。因为这时体内阴气偏盛,抑制了阳气的升发,如果不能及时调节,不能与自然界同步,促进人体的阳气正常发散,就很容易患抑郁症或出现抑郁情绪。

如何调整这类情绪呢?心病还要心药医。精神的调适是防止情志病最为重要的。春季正值春暖花开之时,正是出游的大好时机,踏青问柳,游山玩水,都是调理情志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有一种与大自然融合的和谐感。除此之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也很重要,一项有关长寿秘诀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96%的寿星都是性格开朗的人。

对于情绪的抑郁,也可通过食疗获得一定的改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道疏肝解郁的美食——玫瑰花烤羊心。这是一道源于《饮膳正要》的药膳,可说是一个古方了。

为什么要选用羊心呢?中医里有句话叫“肝藏血,心行之”,什么意思呢?

中医学认为,动物脏器是“血肉有情之品”,“以脏补脏”,容易产生“同气相求”的效果。

中医认为,心与肝的关系密切,“肝藏血,心行之”,如果心血不充盈,或心运行气血功能失司,也即心具有“主血脉”的功能失常,就难以正常运行肝脏所藏之血,久而久之就会使肝气郁结,变得急躁易怒。而经常愁眉不展,就会影响气血运行,难免心血不旺。正因为心与肝的关系异常密切,所以,人们常用“心肝”比喻最亲近、最疼爱的人。

总之,春作为四时之首,既是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的时令,同样也可以看做是养生的开始。此时,应该本着“人与大地相应”的基本出发点,自然向上向外疏发人体之阳气,才可让我们的肝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开怀舒展。

春季心慌气短,至阳内关按一按

症状:心慌气短

老偏方:按摩至阳穴效果最明显,疗效最独特。至阳穴是督脉上穴位,位于后背正中心线第七胸椎之下。到了这里,阳气就达到了顶点。另外,如果能配合按摩内关穴,解决心慌、胸闷、气短效果更好。按揉内关穴力道要适当,不可太强,以感到酸胀为佳;以左手拇指螺纹面按右手内关,以右手拇指螺纹面按左手内关,交替进行。

药理:至阳穴为督脉经阳气隆盛之处,按摩刺激该穴有振奋宣发全身阳气、疏通经血、利湿热、宽胸膈、安和五脏等特殊功效。实践证明,经常按摩和刺激至阳穴能治疗很多疾病,特别是对改善肝功能和心脏功能有独特的疗效。如果是心中有事,心脏不好,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心律不齐等症状时,一按至阳穴很快就会缓解,中医称至阳穴是宽心第一穴。内关穴是心脏的保健要穴,按至阳穴有很好的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效果。心脏有问题的人,经常按一按内关穴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春季回暖,眼看着温度一天比一天高,不少老年人都觉得虽然阳光普照,可就是打不起精神,还总是感到心慌气闷,稍微动一下,就提不起气来;大清早喜赖床,总觉得累,白天还犯困,精神也不太容易集中。

中医养生专家表示,就一年四季来讲,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度春季比冬季要高。这就会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液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上升,人体的代谢加快,血小板活性增强,血黏度上升,由此就增加了心脑血管系统的负担和耗氧量,导致缺血缺氧。就像树木在结束冬眠后一定要浇水、施肥,才能保证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就人体而言,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不及时补充人体之需,即补足人的五脏六腑在“复苏”过程中所需要的精、气、神,也很容易出现心慌、倦怠等症状。

为什么人的五脏六腑在“复苏”过程中所需要的精、气、神会出现不足,不能适应春天的生发呢?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心、肝、脾、肺、肾五脏一体,肾为五脏之母,肾虚为百病之源”。如果我们在冬季时没有补足肾精,导致肾虚,肾气、肾动力不足,就不能在春季正常濡养五脏六腑,从而导致五脏六腑在“复苏”过程中所需要的精、气、神不足。如不及时调理,久而久之还会使其功能衰退加速和紊乱,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出现症状时,有些人轻微,有些人明显,就是因为肾虚程度不一样,五脏六腑功能不一样。比如,五脏功能衰退、紊乱,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就是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春季表现出的心慌气短的症状就特别明显。

有人提出,中医不是常说“气为血之母,血为气之帅”吗?我们常常把心肌缺血叫做气血不足。既然气血不足,补血可以吗?如果病人属于外伤失血,或久病导致造血功能障碍,针对性补血是可以的。但是由于季节性原因身体功能性心肌缺血是不能补血的,如果在春季人体阳气上升很快的时期,盲目补血会导致病人口干、舌燥、眼睛干、头晕的症状进一步加剧。要改变临床症状要补的是“气”,只有推动血行的气补足了,才能改善春季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的临床症状。

一般来说,春季上火、气亏都是由于过多伤耗肾精造成的。中医讲“肾主志”,心神不宁,说明肾虚,心脉中气不足。恐惧、梦多是典型的肾精亏损的表现,要从补肾入手,同时调节心、肝、脾、肺、肾的功能。中医讲人体的“五液”,和人体的五脏是相对应的。“汗为心液”,春天自汗、熟睡时出汗均是心气不足造成的,也是肾精不足、太阳膀胱经气化不利形成的。只有补足肾精,才能调动肺气,才能达到有助于太阳膀胱经气化水液。不频繁出汗,才有足够的气推动血脉运行,恢复心脑血管供血、供氧,消除症状。

为了有效地补肾阳、滋肾阴,尤其是对于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的人,一定要避免用大热大燥的动物药性或壮阳之物来补肾。心气、肺气是靠肾精及肾元调上来的,不是补上来的,因此春季忌用发物以避免上火,否则会造成五脏功能失调,而服用滋肾阴、补肾阳等食药方才是最安全有效的。

另外,不要吃生萝卜,可以用菊花加适量莲子芯泡水喝,达到平肝火、去肺热、补肾气、调五脏的目的。在平日的自我保健中,可以用手心常搓脚掌心,对身体也很有益处。

每日两杯芹菜汁,平稳血压有奇效

症状:高血压

老偏方:鲜芹菜250克,洗净,水焯后切碎捣烂,挤出汁水,每次服1小杯,1日2次。一般7日为一疗程,连用4周后,可改为每日服1次。

药理:芹菜含酸性的降压成分,对兔、犬静脉注射有明显降压作用;血管灌流可使血管扩张;用主动脉弓灌流法,能对抗烟碱、山梗茶碱引起的升压反应,并可降压。临床对于原发性、妊娠性及更年期高血压均有效。长期食用芹菜,有保持血压平稳之功效。

在蔬菜淡季,翠绿鲜嫩的芹菜尤其受人喜爱,这不仅在于它清香可口,既可热炒、凉拌,亦可做馅,有众多的食法,同时芹菜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食疗价值。中医认为,春季肝阳易亢、肝风易动,可致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情绪波动时甚至发生中风。芹菜性味甘凉,医学研究芹菜具有平抑肝阳、降血压的作用。

可见,古人赞其为“菜之美者”并不为过。

芹菜有水芹与旱芹之分,水芹指生长在“江湖陂泽之涯”者,而人们经常食用的多为生长于平地的旱芹。芹菜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和磷的含量比瓜类菜高1倍,钙与铁的含量是西红柿的20倍。特别是芹菜叶的营养更为丰富,据对芹菜13项营养成分的检测,发现芹菜叶有10项指标明显超过其茎杆。芹菜有诱人的芳香气味,能够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常食芹菜可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还可缓解动脉硬化、神经衰弱、便秘等多种中老年疾病。将芹菜切碎与粳米共煮制粥,是老少咸宜的春季养生保健佳品。

春季急性心梗,偏方来救心

症状:急性心梗

老偏方:红参15克(另煎代茶饮),熟附片(先煎)15克,山萸肉18克,当归18克,全瓜蒌12克,薤白6克,红花6克,煅龙牡各30克,降香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多次。

药理:中医临床实践表明,急性心梗是因为心阳不振,血行失畅而导致的厥脱。红参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对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有很好的疗效。另外,当归、红花等药对活血理气有较好的功效。

春天是急性心梗高发期,特别是在2~4月份,而“倒春寒”的冷空气是促发心绞痛、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尤其是冬季无雪,立春后气温持续偏冷,心血管病人会比平时增加20%以上。春季是急性心梗、心绞痛、心衰病人的危险时段,近年来年轻人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在此提醒大家,当心倒春寒促发急性心梗。

春季冠心病高发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这个时期虽已立春,但气温还很低,且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容易引起血管痉挛。特别是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多数伴有血管硬化和血管狭窄,气候的骤变极易诱发心绞痛,突发心肌梗死。医疗气象学研究发现,有77%的心肌梗死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很敏感。二是此时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有的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心脏对由静止期到活动期的负荷量耐受性一时不适应,加之活动量过大,易诱发心绞痛或心梗。三是“百草回芽,百病发作”,春季是各种流行性疾病的多发期,加上老年人自身免疫力下降,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多,细菌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容易发生感冒、发烧、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的疾病,从而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

所以,中老年人春季要特别小心防止冠心病复发。

民间“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的说法,是千百年来人们顺应四时的养生经验。春天乍暖还寒,故冷暖变化大,出门不忘添衣,脱棉衣不要太早,注意保暖,多“捂一捂”。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心绞痛、急性心梗等病的发生。

另外,要根据气候变化和身体状况,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使得身体气血通畅,增强抗病能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选择合适的活动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运动量不要过大;每次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以30分钟左右为宜,不要过于疲劳。晨练不要起得太早,等太阳出来、气温回升后晨练比较适宜。

饮食以清淡为主,选择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瘦肉、禽肉、鱼虾等。要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少吃或不吃甜食和刺激性食物,每餐以七分饱为宜,不可暴饮暴食。可多饮茶,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