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8年,无子嗣的伊斯特万在去世时选择了一个远亲、威尼斯总督之子彼得为王位继承人,这招致了许多人的不满。公元1046年,另一个远亲借助基辅大公的军队,从基辅进入匈牙利异教徒居住地区,立即得到异教徒和彼得的反对派的支持,他们进逼王宫,杀死了彼得。
公元1047年,另一个改宗基督教的阿尔帕德王朝成员安德鲁成为匈牙利国王。
12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插手拉洛斯二世和斯蒂芬四世和他们的侄子斯蒂芬三世之间的斗争,对匈牙利曾有过很大的影响。但是斯蒂芬三世的兄弟和继承人贝洛三世重新恢复了匈牙利君主的独立和权威。
阿尔帕德王朝在贝洛三世在位时趋于鼎盛。它从王室领地取得巨大的财富,占领塞尔维亚和加利西亚,使匈牙利成为欧洲中东部的一个巨大强国。贝洛去世后,这个国家日趋衰落。在公元1241年到公元1242年,匈牙利遭受了蒙古旋风入侵和蹂躏以后,被迫减少国王的统治力量。
公元1301年,权力已经大大削弱的阿尔帕德王朝随着无子嗣的国王安德烈三世之死而断绝。此后匈牙利王位成为了与阿尔帕德王室联姻的几个外国王室争夺的目标。
谁把海盗帝国带向了最后的辉煌?
由英格兰国王、丹麦国王、挪威国王,丹麦历代王者所发展起来的海盗帝国,最终在哈拉尔蓝牙王之孙、斯凡八字胡须王之次子克努特(公元995~公元1035年)的手里达到了顶峰,将海盗帝国带向了最后的辉煌。
斯凡的两个儿子哈拉尔和克努特在其父死后,将帝国瓜分。哈拉尔是丹麦国王,克努特则为英格兰国王。但由于阿尔弗烈德大帝的后人是英格兰民心所向的统治者,他们拒绝丹麦人克努特来当他们的国王,克努特被迫回到丹麦。
公元1015年,克努特在其兄哈拉尔的支持下,率领一支共有200艘海盗船组成的船队来到英格兰,双方展开了激战。骁勇善战的丹麦海盗战胜了英格兰人,公元1016年,克努特与英国人达成妥协,英国一分为二,他与阿尔弗烈德的后代埃德蒙二世分治。同年11月,埃德蒙二世去世,克努特成为英国唯一的国王。公元1018年,丹麦的哈拉尔国王突然去世,克努特回国继位,同时成了丹、英两国的国王。
正当克努特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由于挪威人对他有极大不满,使挪威国王奥拉夫二世的统治陷入了危机。公元1028年,克努特在挪威贵族的支持下乘机进军挪威,打败了奥拉夫,又当上了挪威国王,同时统治瑞典南部地区。公元1230年,他又击败了逃往海外的奥拉夫二世的反扑。
这样,克努特建立了包括今丹麦、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大帝国,被尊称为“克努特大帝”,他的帝国也被称为“北海帝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几乎统一了北海沿岸地区的帝王。
在他的大帝国中,克努特更喜欢英格兰,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英格兰。
他开始时对英格兰采取强硬统治,但后来渐渐采用绥靖政策,不仅给寺院以大量捐款,取得当地教会的信任和支持。还为消除丹麦人和英格兰人之间存在的差别而努力。自他的祖父蓝牙王起,丹麦王室就以基督徒的身份治国,克努特多次派牧师到丹麦传教布道。在他统治时期,丹麦的基督教发展迅速。
公元1035年,盛极一时的北海大帝国很快便随着克努特的去世而分崩离析,成为历史。克努特的统治是北欧海盗最后的辉煌。自此之后,海盗王国再也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战绩。
第一次全面向欧洲人展示中国文明的是哪部着作?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将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人、特别是欧洲人的面前,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中国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早年到东方经商,来到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并朝见过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大汗,还带回了大汗给罗马教皇的信。马可·波罗整日缠着他们讲东方旅行的故事,这些故事引起了小马可·波罗的浓厚兴趣,使他下定决心要跟父亲和叔叔到中国去。
公元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终于跟随父亲和叔叔以及十几位旅伴,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向东方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
他们继续向东,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世闻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画。接着,他们经玉门关见到了万里长城,最后穿过河西走廊,终于在公元1275年的夏天到达了元朝的北部都城上都。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并向大汗介绍了马可·波罗。大汗非常赏识年轻聪明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携他们同返大都,后来还留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
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与汉语。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深感中国的辽阔与富有。
公元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大汗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
公元1295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四年的亲人身边。1298年,马可·波罗在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中不幸被俘。有幸的是,他在狱中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伟大而全面的介绍中国文明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国文明也由此首次系统地向外传播。
是谁创建了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创建者是生于小亚细亚北部的奥斯曼·加奇。
他原属中亚西突厥乌古斯人卡伊部落,为埃尔图格鲁尔之子。早年随父习武,协助他的父亲为罗姆素丹国守卫边境,曾在当地苏菲派长老埃德巴利约那里学习苏菲学理,并与其女玛尔哈顿结婚。
公元1281年,奥斯曼继其父担任部落首领,袭边境贝伊职位。公元1299年,奥斯曼利用罗姆素丹国王室衰微,境内各突厥小公国的贝伊纷纷独立这一时机,正式宣布独立,称“加齐”,建立奥斯曼国家,成为小亚细亚强大的公国之一。奥斯曼本人信仰虔诚,恪守宗教功修,生活俭朴,圣战精神强烈,他遵奉哈乃斐学派教法,宣布逊尼派教义为正统信仰,国内宗教问题由教法学家协商决定。
奥斯曼扩张的主要目标是异教徒的拜占庭帝国,千年古国拜占庭此时已如同身患痼疾的老人,它的军队主要是雇佣军,又不再有东征的十字军给它支援,在真主名下团结一致的奥斯曼人的攻击下节节败退。奥斯曼一直避免对他的前宗主国罗姆苏丹国开刀,罗姆苏丹国灭亡之后,由于国力尚不够强大,出于策略,他又承认统治波斯的伊儿汗国为宗主国,曾代表小亚细亚各公国向这个蒙古朝廷纳贡。
公元1301年,在巴法埃农战役中,奥斯曼因为击败拜占庭军队,赢得了“贝伊”
的称号,他占领小亚细亚西北部的美朗诺尔城之后,将该城改为卡加希萨尔,并迁都于此,作为进一步前进的据点。公元1326年,奥斯曼给他儿子乌尔汗留下了“要公正、仁慈、珍视学者、保护人民”的遗嘱之后,就撒手人寰了。乌尔汗攻占了布鲁沙,并迁都至此,将奥斯曼的遗体葬于此城,布鲁沙也因此成为奥斯曼人的圣城。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使自阿拉伯帝国崩溃以来四分五裂的伊斯兰世界又有了主心骨,奥斯曼统治期间,奥斯曼土耳其人逐渐从游牧走向定居生活。也由于奥斯曼帝国堵住了东西方交通的陆路,使得西欧人不得不从海上寻找新的交通线,就有了后来的大航海时代。
“黄金诏书”是用黄金做的诏书吗?
黄金诏书又称金玺诏书,它因诏书上盖有黄金印玺而得名,并非是用黄金做成,它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公元1347~公元1378年在位)于公元1356年颁布的一部帝国法律的名称。
在匈牙利长期的对外战争中,贵族阶层势力不断地膨胀。13世纪初,王位之争复起,封建割据势力抬头,王权再度衰落。1222年,匈牙利贵族借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受挫之机,逼迫国王安德鲁二世颁布了《金玺诏书》,来保证贵族所享有的各项特权,包括确认其领地为世袭财产,豁免贵族及教会的赋税,下层地方官从本地贵族中遴选,还规定以后必须每年召开一次国会,大小贵族均可自由参加,国王如不履行承诺,贵族反抗而不受惩处的权力。
该诏书于公元1356年1月和12月分别在纽伦堡和梅斯的帝国议会上公布。《金玺诏书》除序言外,共分为31章。诏书规定:皇帝由当时权力最大的7个选帝侯(圣职选帝侯:美因茨、科隆、特里尔三大主教;世俗选帝侯:波希米亚国王、莱茵-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维滕贝格公爵及勃兰登堡藩侯),在法兰克福选举产生。
金玺诏书还规定:选举会议由美因茨大主教召集并主持;帝位加冕礼在亚琛举行;罗马人民的国王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加冕。此外,金玺诏书还规定选帝侯在其领地内政治独立,拥有征税、铸币、盐、铁矿开采等国家主权,独立的、不准臣民上诉的最高司法裁判权,以及监督帝国的职权。
金玺诏书彻底解决了自萨利安王朝的罗马皇帝亨利四世以来世俗王权与教权长达近3个世纪的纷争,从法律上对当时德意志政治状况的承认,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教皇干涉德意志政治的局面。但《金玺诏书》的颁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局面。金玺诏书的原件今保存在维也纳国立图书馆。
谁以微薄之力借一场改革运动撼动了欧洲的宗教?
16至17世纪的欧洲,教会十分的腐化堕落,于是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会的马丁·路德,发动了一场撼动欧洲宗教的改革运动,即为着名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公元1483年出生于德国的艾森斯莱市的马丁·路德,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曾一度攻读法律(听从他父亲的建议),中途辍学,成为一名奥古斯丁教团教士,公元1512年他在维腾贝格大学取得神学博士学位,此后不久就在该校任教。
路德对天主教会的反感是逐渐产生的。公元1510年他去罗马旅游时,听闻罗马牧师的贪污腐化与世俗观念,让他感到震惊;目睹天主教会实行的受贿赎罪(赎罪是天主教会赐予的对罪犯惩罚的一种宽恕,包括减少罪犯必须炼狱的年限),使他极其愤怒,于是他公开表示抗议。
公元1517年10月31日,路德把他深刻地批判了罗马教会的贪污腐化,特别是受贿赎罪行为的着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腾贝格大学教堂的大门上。路德除了把《九十五条论纲》送给美因茨大主教一份,还把论纲印刷出版,在该地区进行广泛散发。
路德抗议教会的范围迅速扩展,可想而知,教会是不会仁慈地看待他否定教皇与总教会会议的权威,坚持只接受《圣经》和公理的指导的观点的,路德被传叫到教会官吏面前,经过多次审判,将他解职,并根据他的《蠕虫的饮食》一书(公元1521),最终宣布他为异端分子和犯法分子,他的着作均被查封。
路德的观点在德国人民与许多德国王亲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这种支持足以使他避免遭受任何严重的犯罪刑罚,包括按照惯例应遭受的火刑。不过,他还是隐藏了大约一年时间。
路德的最重要的着作是《圣经》的德译本,它使得任何识字的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而不依赖教会及其教士们。除此之外,路德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广泛的影响。
谁给好望角带来了好运气?
来自葡萄牙的着名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于1488年春天最早探险到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给好望角带来好运的同时,也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迪亚士出生于葡萄牙的一个王族世家,青年时期就喜欢海上的探险活动,曾随船到过西非的一些国家,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15世纪80年代以前,许多人雄心勃勃地乘船远航,只为弄明白非洲大陆的最南端究竟在何处,但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作为开辟新航路的重要部分,西欧的探险者们对于越过非洲最南端去寻找通往东方的航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迪亚士也因此受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委托,寻找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以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487年8月,经过十个月时间的准备后,迪亚士与四个相熟的同伴以及他的兄长一起从里斯本出发,踏上了这次冒险的征途,他们率领两条武装舰船和一艘补给船,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驶去,去探索非洲最南端的秘密。
迪亚士率船队离开里斯本后,沿着前几任船长所探查过的路线一路南下,过了南纬22度后,他开始探索欧洲航海家从未到达过的海区。大约在公元1488年1月初,迪亚士航行到达南纬33度线。2月3日,他到达了今天南非的伊丽莎白港。为了印证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新航线的想法,他让船队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3天后,他们来到一个伸入海洋很远的地角,迪亚士将它命名为“风暴之角”。
1488年12月,迪亚士回到里斯本后马上向葡萄牙国王报告了航海过程,国王非常高兴,又把不太吉利的“风暴之角”这个名字,改为“好望角”,意思是绕过这个海角就有了达到富庶东方的希望。
谁是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人?
曾先后4次出海远航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
但对于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是不是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人,一直有着各种不同的讨论。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公元1451~公元1506年),生于意大利热那亚,死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很多人认为哥伦布并非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因为哥伦布到达的只是他自己没有到过的“新大陆”,这块“新大陆”对哥伦布与西方人来说也许是“新大陆”,但对于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来说却并不一定是新大陆,他们早在4万年前就已经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到达美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