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方面则是以强大的舰队为商船护航,强行通过多佛尔海峡,确保与外界的联系。这种消极的战略却使荷兰陷入了劣势。由于荷兰在次要战场,即地中海战区投入了过多的兵力,从而使其在海峡争夺方面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尽管荷兰海军海战经验丰富、水兵战斗素质很高,但荷兰过度依赖对外贸易的弱点很快暴露出来,很快就处于一种民穷财尽的窘境,最终不得不与英国进行和谈。
1654年4月15日,英荷两国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和约》。条约中荷兰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并支付27万英镑的赔款,割让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那岛。第一次英荷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
哪一次战争导致波兰从世界版图上消失了?
1792年,俄波战争爆发。战争的一方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和普鲁士王国,另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及由反对五三宪法的保守派权贵构成的塔戈维查联盟。波军最终失败了。
随后,波兰领土被瓜分,从世界版图上消失了。
1791年5月3日,波兰正式颁布了宪法,被称为“五三宪法”。这部宪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也是世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部成文宪法。但是五三宪法却触及了大部分权贵的利益。
1792年4月27日,以斯坦尼斯瓦夫·什琴斯内·波托茨基和弗兰西斯克·克萨维利·布拉尼茨基为首的保守派在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支持下,在圣彼得堡成立塔戈维查联盟。联盟以废除刚刚通过的五三宪法为主要目标。战争伊始,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和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率领波军取得了几场胜利,不久之后普鲁士倒戈,国王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变节,波俄战争以波兰的失败告终。
在这场战争中,波兰被割去大约30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国土面积减少至223000平方公里,仅剩第一次瓜分波兰前的三分之一。之后俄罗斯又抢走了25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普鲁士抢走了5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随后召开的格罗德诺瑟姆会议上,联盟开始第二次瓜分波兰。波兰仅存三分之一的土地,波兰最后的希望,落在了这次战争中的波军指挥官柯斯丘什科和他领导的柯斯丘什科起义。然而,这次起义未得到国王的支持,最终失败了。
波军指挥官柯斯丘什科在一年半后再次领导起义。尽管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起义军和普奥俄联军相比,在人数、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巨大;最终还是失败了。随后,普奥俄三国开始第三次瓜分波兰作为报复,波兰领土被瓜分殆尽,自此从地图上完全消失。
日本德川幕府时期被称为“火之子”的重要辅臣是谁?
1657年,新井白石在江户出生,他天资聪颖,是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由于他性格暴躁如火,且眉间的皱纹似“火”字,被藩主土屋利直称为“火之子”。
1679年,久留里藩被废除,土屋氏被改为旗本。新井白石成为堀田正俊的家臣。
堀田正俊在1684年被稻叶正休所暗杀,堀田氏被迫迁往古河藩、山形藩、福岛藩,财政日益窘迫。新井白石被迫同堀田氏脱离关系,成为一个浪人。1686年,新井白石投奔当时着名的儒学学者木下顺庵门下,学习朱子理学。新井白石的才能受到木下顺庵的赞赏,并成为加贺藩藩主前田纲纪的家臣。1693年,新井白石成为甲府藩藩主德川纲丰的心腹。
1709年,德川纲丰在幕府将军德川纲吉去世后改名家宣,成为新的幕府将军。
新井白石受到了家宣的重用,成为文学侍臣。新井白石执政期间,对政治、经济、外交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正德之治。政治上,他废除了以前的生类怜悯令;经济上,他重新发行货币,铸造正德小判、正德丁银,试图遏制通货膨胀,同时制定海舶互市新例,缩小长崎贸易的规模;外交上,他简化了接待朝鲜通信使的待遇,缩减幕府的财政开销;神道上,他主张君权神授。德川家宣死后,新井白石奉命辅佐德川家继。然而,他的改革引起了一些反对派的不满。
1716年,德川吉宗成为幕府将军,新井白石被免去文学顾问的职务,以室鸠巢代之。新井白石从此退隐,研究儒学。
新井白石在享保十年逝世,享年69岁。
莫卧儿王朝的哪位皇帝号称“世界的征服者”?
奥朗则布是印度莫卧儿王朝极盛时的皇帝(1658~1707年)。他于1658年即位,1659年称帝,号“阿拉姆吉尔”,意为“世界的征服者”。
奥朗则布是一位足智多谋、奸诈、残忍,并具有军事才能的君主。他在激烈的皇位继承战争中击败了3个兄弟,并囚禁了自己的父亲,终于成为帝国君主。奥朗则布在位时,帝国领土延伸到了次大陆的最南端。
1681年,他虽然已处晚年,但亲自率领军队来到德干地区,灭掉了最后两个独立王国。莫卧儿军队首先进攻比贾普尔王国,围困比贾普尔长达18个月,这座在德干最先进、最开放的城市最终被攻破。6个星期后,奥朗则布又把目标对准了德干最后一个独立王国高康达。奥朗则布采取反间计,从内部攻破了这座城市。这次战争之后,整个南印度归顺了帝国。1687年,莫卧儿王朝帝国的版图西起波斯,东至孟加拉,北达克什米尔,南至科佛里河。南亚次大陆及阿富汗几乎全部统一在莫卧儿帝国政权之下,帝国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奥朗则布在位长达48年,他的统治伴随着17世纪的结束,一直活到了88岁时的他依然大权在握。此后,奥朗则布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舍弃了阿克巴大帝以来的宗教宽容国策,向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并把他们从官僚机构中驱逐出去,从而激化了国内矛盾。
阿克巴之所以奠定了莫卧儿王朝统治的基础,正是因为有宗教自由这根支柱,君王也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而奥朗则布无疑破坏了帝国的根基。他所推行的政策是帝国最终衰落的原因之一。奥朗则布晚年在历时20多年的德干战争中,一直未能击败游击队,反而消耗了国力。在他死后,帝国很快就瓦解了。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是怎么回事?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护国主克伦威尔去世,致使伦敦局势一片混乱,率军驻扎在苏格兰的乔治·蒙克将军以保卫议会为借口,带领他的军队向伦敦进发。
蒙克将军年轻时参加过英国同荷兰的战争,英国内战期间曾站在国王查理一世一边,内战后率军驻扎苏格兰。蒙克在议会被强制解散后,宣布坚决支持议会,反对解散议会的行为。1659年秋,英格兰各界人士纷纷来到他率军驻扎的特威德河畔,请他南下恢复秩序。1660年1月1日,蒙克率领部队越过苏格兰边界进入英格兰,向伦敦进发,并与驻扎在约克城的费尔法克斯的军队会合。驻扎在爱尔兰的军队和顿斯地方的海军也和蒙克采取同一行动,蒙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660年2月3日,他率军进入伦敦,随即他将英格兰的军队分为几个互不统领的部分,并将之派遣到几个不同的地方,伦敦的卫戍部队也被撤换。
由于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而得不到群众的拥护,以弗利伍德为首的“安全委员会”不得不在1659年底辞职,将政权交回议会。蒙克将以前被“普莱德清洗”
驱逐出议会的议员召回到议会中来。这些长老派在政治上逐渐倾向保王派。他们宣布自1648年12月“普莱德清洗”以来所制订的所有法律条文无效。然而这届议会根本无法维持国内的法纪和秩序,3月16日,不得不再宣布自行解散。自1640年11月开始的“长期议会”,在断断续续存在了约20年之后终于寿终正寝。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英国国内各种政治力量中已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维持巩固的统治,人们就把目光投向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上,甚至盼望查理·斯图亚特早日返国。
1660年4月25日,在革命前选举法的基础上选出新的一届特别议会。这一届议会决定恢复君主制和上院,并决定派人到荷兰去同查理一世的儿子,即后来的查理二世商谈在英国复辟的问题。查理在蒙克授意下,在荷兰的布列达发表宣言,宣布复辟。
1660年5月26日,查理二世在多佛登陆,返回伦敦登上了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了。
被尊称为“圣战英雄”的是谁?
欧根亲王(1663~1736年)凭借着军事天才、殊死精神和战斗激情,一路扶摇直上,29岁便成为帝国陆军元帅。大土耳其战争期间,他在中欧和巴尔干三度击溃土军,大同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两度与法军交战。并将法国逐出意大利。
1718年,他拿下贝尔格莱德,大胜土耳其。他被认为是当代最伟大军人之一,被尊称为“圣战英雄”。
1683年,其貌不扬的欧根要求从军指挥一个步兵团,但由于身材矮小而被路易十四拒绝。时值奥斯曼土耳其大举进攻中欧,19岁的欧根作为志愿人员在维也纳城下遇到皇帝利奥波德一世,获准指挥一个新组建的800人的龙骑兵团。他深感知遇之恩,从此把奥地利作为自己的祖国。
在随后的十几年里,帝国军队收复了匈牙利等东欧大片领地。1687年,24岁的欧根由于战功卓着而被升为中将。1689年,欧根率部进军意大利,多次打败入侵的法军。1693年,30岁的欧根晋升为帝国陆军元帅。1694年任北意大利军团总司令,第一次独立指挥作战。1697年,他再次转入东线,担任对奥斯曼土耳其作战中的帝国军总司令,同年以急袭战术取得5万对10万、毙敌3万的森塔战役大捷。这次战役取得了最彻底的胜利,这也是欧洲军队第一次击败御驾亲征的苏丹皇帝。欧根亲王,一夜之间在整个欧洲声名鹊起,成了打击异教徒的全欧洲英雄。
欧根亲王善于利用战局,治军严明,是一个擅长利用地形来精心布置防御的高手,也是一个善于奇袭敌军的大师。同时,他忠诚无私,关爱士兵,备受部属的爱戴,也极受盟友的钦佩。
他在去世之前,就已经成为欧洲第一名将,欧洲各国提起他的大名无不如雷贯耳,三代帝国皇帝都把他视为帝国支柱。为了纪念这位在反对土耳其侵略战争中建立卓越功勋的英雄,欧根的塑像在他202年诞辰那一天竖立在英雄广场,这是维也纳皇宫范围内第一个非皇室成员的纪念碑。法国皇帝拿破仑认为他是值得自己效仿的七大前辈名将之一。
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于什么时期?
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在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不久,查理二世就授予英国海军“皇家海军”的称号,颁布了新的更为苛刻的《航海条例》,英国在海外向荷兰殖民地展开了新的攻势。然而此时的英国海军实力已今非昔比,由于克伦威尔时期对外不断征战,使得国家背负200万英镑的债务。至1660年,英国所欠外债仍高达100万英磅。全年海军拨款仅及海军预算的2/3,水兵士气低落,海军战斗力被严重削弱。
第一次英荷战争战败后,荷兰对《航海条例》十分不满,一直寻求时机,想要重夺制海权。此时,新继任的荷兰海军统帅德·奈特海军上将,励精图治,改组海军。
他调整了海军的战略思想:即认识到单凭护航商船是无法击败英国的,只有改变这种被动战略,抛开商船,以海军主力寻求与英国舰队决战的机会,夺取制海权,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荷兰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加紧建造大型战舰。至1664年,荷兰海军已拥有103艘大型战舰,火炮4869门,官兵21631人。
1664年4月,荷兰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被一支英国海军远征队占领,并将其重新命名为纽约。1664年8月,德·奈特率领8艘战舰收复了被英国占领的原荷属西非据点。1665年2月22日,荷兰正式向英国宣战,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65年6月到12月,这一时期英国海军占据优势;第二阶段从1665年12月到1666年9月,英荷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并且进入了相持阶段,英国的战略优势逐渐丧失;第三阶段从1666年9月到1667年7月,荷兰海军在此期间取得了优势地位。
1666年9月10日,伦敦在遭受一场大火后,英国无力再战,寻求议和。1667年6月19日,德·奈特率领荷兰舰队沿泰晤士河口而上奇袭英国,并封锁泰晤士河数月之久。
1667年7月31日,两国签订了《布雷达和约》,英国不得不放宽《航海条例》,并归还了在战争期间抢占的荷属南美洲的苏里南;荷兰正式割让哈得逊流域和新阿姆斯特丹。这个和约实际上意味着英荷两国在殖民角逐中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第二次英荷海战随之落下了帷幕。
你知道拉辛农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吗?
1667~1671年,拉辛以农民为主力,发动了俄国城乡被压迫阶级和阶层反抗封建主阶级和封建农奴制国家的战争,这次战争即是拉辛农民起义。
这一时期的俄国,封建压迫不断加剧,直接国税和徭役漫无限制地增长,俄波战争和俄瑞战争,造成群众物质生活状况恶化,是这场战争的根源。农民暴动不断兴起,1662~1664年的巴什基尔起义是其中最大的一次骚动。
1666年,哥萨克和农民的多次起义揭开了这次农民战争的序幕。拉辛领导的农民战争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67年到1669年,拉辛进军伏尔加河和里海以及与此有关的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进军的内容和规模,使哥萨克的军事行动大都具有反政府和反封建性质。第二阶段从1670年年初到1670年9月初,这个阶段斯洛博达乌克兰和扎波罗热极端贫穷的(“赤贫”)哥萨克、农民和俄国南部和中部各县的逃亡农民、市民、奴仆,纷纷投奔拉辛起义军。1670年春,拉辛实际上夺取了顿河地区的政权,公开反对政府的行动。第三阶段从1670年9月初到1671年2月,起义已扩展到伏尔加河中游地区、扎沃尔日耶、坦波夫地区和斯洛博达乌克兰的广大地区。第四阶段即结束阶段,从1671年3月到11月,起义军控制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和顿河流域部分地区。1671年4月,由于以军事统领雅科夫列夫为首的哥萨克诸缙绅的部队进行第二次征讨,拉辛被俘,1671年6月6日被处死。然而,起义军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着。1671年5月,舍卢佳克和康斯坦丁诺夫率起义大军由阿斯特拉罕出发再次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