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6月18日,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的军队全军覆没,7月15日他正式投降。
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路易十八再度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战争结束。
战争的结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拿破仑战争延续15年之久,其直接后果是反法联盟取得了胜利,封建王朝复辟。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被它动摇了,欧洲民族开始觉醒,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谁是美国《独立宣言》的执笔者?
托马斯·杰斐逊,美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音乐家、哲学家、建筑师,是《独立宣言》的执笔者,也是第3任美国总统(1801~1809年)。他毕生追求智慧和真理,才华出众,乐观积极,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他于1743年4月13日生于弗吉尼亚的沙德威尔。1762年在威廉-玛丽学院毕业,1767年担任律师,1769年成为弗吉尼亚议会议员。1773年和亨利等人仿照马萨诸塞的先例成立了弗吉尼亚通讯委员会,和其他殖民地一起进行反英斗争。1774年他撰写《英属美洲权利综论》,阐述人民享有天赋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并广泛宣传殖民地独立的思想。1775年5月,他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参加在费城举行的第二届大陆会议。这次会议上指定杰斐逊和富兰克林等5人组成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宣言是由杰斐逊执笔,富兰克林和亚当斯略加修订而成的。
1800年杰斐逊当选为美国第3届总统。1804年连任。在他任职期间,废除了前届亚当斯政府所颁布的《归化法》、《客籍法》、《敌对外侨法》和《镇压叛乱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他还积极推行向西扩张的政策。在1803年向法国购买了路易斯安那,使当时的美国国土约增加1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他还废除国产税,重视农业发展,维护民族经济,1804年颁布新的《土地法》。1808年宣布禁止奴隶贸易,但对黑人和印第安人仍实施迫害政策。1809年他退居蒙蒂塞洛私邸。杰斐逊晚年专心于研究建筑工程、哲学、古生物学和自然科学,1812到1825年间,他还亲自筹划并建立弗吉尼亚大学。1826年7月4日,杰斐逊逝世。
《亚眠条约》是何时签订的?
1802年3月27日,法国和盟国西班牙、巴达维亚共和国(荷兰)同英国在法国北部的亚眠签订条约。这个条约被称为《亚眠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第二次反法联盟的最后破产。
此条约签订的目的是使法国在十多年连绵的战争后有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但是《亚眠条约》在订立以后,并没有得到双方全面的遵守。1803年这个条约就被撕毁,法国与英国及其同盟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长久的战争。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连连获胜,但是要想征服英国,就必须打败英国的海军。1805年,在特法拉加海角上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英国海军势不可挡,取得了彻底胜利,此后英国基本上获得了海上控制。
1808年拿破仑让法国卷入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场长期而无用的战争,致使法军多年陷入困境。而征俄之战又成为拿破仑的致命大错。拿破仑在1807年会见俄国沙皇时签订了《提尔西特协议》,发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谊。但是,这种联盟却逐渐出现了恶性分裂,1812年拿破仑率大军入侵俄国。俄国部队在这种情况下避免与拿破仑进行对阵战,于是拿破仑得以迅速出击,到9月份占领了莫斯科。
但是,在莫斯科,俄国人点燃起漫天大火,差不多使全城化为灰烬。拿破仑在莫斯科苦等五个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为泡影,最后终于决定撤军,但是为时已晚。俄国的军队士气高昂,俄国的冬天残酷无情,法军又供给不足,这一切使法国士兵惊恐万分,乱作一团,互相践踏,最后活着离开的人还不到百分之十。其他欧洲国家如奥地利和普鲁士都意识到现在是他们摆脱法国统治的最好时机,于是他们联合军队攻打拿破仑。1813年拿破仑在来比锡战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失败。1814年,他宣告辞职,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
自1802年《亚眠条约》以来,英国和法国在西印度群岛,地中海和巴尔干冲突不断;俄罗斯和法国的关系也在恶化,《亚眠条约》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第三次反法联盟是何时开始的?
1805年8月9日,奥地利帝国、英国、沙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仑宣战,最后反法联盟以惨烈失败收场。12月27日,拿破仑与奥地利皇帝签署《普莱斯堡和约》,神圣罗马帝国正式走向衰亡。
原本,英国和沙俄已经联合在一起,站在了统一的战线上,准备进行第三次反法战争。而奥地利帝国因为在第二次反法同盟中遭受巨大损失,犹豫不定,对是否加入持观望态度。1805年3月,已经加冕为法兰西皇帝的拿破仑·波拿巴又进一步加冕自己为意大利国王。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1805年7月,奥地利也加入了反法阵营。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正式形成。首先,奥地利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兰西帝国的盟国巴伐利亚。拿破仑率军从东面迎战,取得了乌尔姆、奥斯特里茨等大战的胜利。10月20日迫使马克将军投降,拿破仑率领军队渡过了莱茵河。
同年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帝国三国,在奥斯特利茨打了一场“三皇会战”。
拿破仑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又将帝国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军,俄国皇帝、奥地利皇帝狼狈而逃。
12月4日,弗朗茨二世和拿破仑会谈,双方达成停战协议。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邦联,对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解散神圣罗马帝国。1806年8月6日,弗朗茨二世被迫取消自己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封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
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彻底瓦解。拿破仑乘胜在南德、中德、西德各国组成“莱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宣告终结。
第四次反法联盟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1806年9月,因为对拿破仑在第三次反法战争之后所作出的一系列举动不满,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四国联合起来,组成了第四次反法联盟,向拿破仑进攻。但结果还是被拿破仑逐渐瓦解,第四次反法联盟以失败告终。
1806年7月12日,拿破仑把他控制下的德意志西部和南部的16个小邦组成“莱茵同盟”,要求参加同盟的各邦均宣布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并支持拿破仑战争。1806年8月1日,神圣罗马帝国议会在拿破仑的压力之下,宣布自行解散。8月6日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根据拿破仑的要求,宣布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使建于公元962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寿终正寝。
在此期间,拿破仑将约瑟夫扶上那不勒斯王位,派路易到荷兰做国王。这些举动使欧洲各国难以忍受,纷纷表示不满,引起了各国对法国采取新一轮的行动。首先是俄国沙皇拒绝与法国交好,英国、沙俄又同普鲁士恢复了谈判,瑞典后来也加入了谈判,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这样,同年10月,欧洲战争重新开始。
1806年10月,拿破仑率法军在耶拿战役中击败普鲁士王国的军队主力,经莱比锡攻取柏林。10月25日,攻占了普鲁士首都柏林,普鲁士名存实亡,第四次反法联盟开始瓦解。在占领柏林后继续向东推进,与援助普鲁士的俄国军队相遇交战。1807年6月14日,法军在弗利德兰击溃俄军。
1807年7月7日和9日,法国分别与俄、普签订《提尔西特和约》,确立三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英国。至此,第四次反法联盟宣告以失败结束。
俄土战争一共爆发了几次?
俄土战争是指17~19世纪,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了为了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地区而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1次。
在这11次战争中,俄国四败七胜,虽然夺取到的领土不大,只有摩尔多瓦和高加索两个山地基督教小国。但是,俄国打击了奥斯曼土耳其的权威和势力,动摇了其统治。
俄土战争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所进行的战争,是为了结束奥斯曼帝国和克里木汗国对俄国的侵略,并且合并13世纪被蒙古人侵占的黑海北部的沿岸地区,取得黑海的出海口,这是为了满足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从18世纪下半叶起,俄土战争的起因就有所变化了,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在围绕东方问题的国际立场上存在矛盾,且非常尖锐,土耳其又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等沿岸国进行报复。俄国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的各族人民所开展的日益蓬勃反对奥斯曼帝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地区巩固自己的势力。
在俄土之间进行的11次战争中,出现了大兵团,部队装备了有膛线的枪炮,并利用了铁路和战地电报进行通讯。因此,武装斗争的规模扩大了,其特点也在不断变化。参加这些战争的人数以百万计。两个战区的战斗行动均在宽大的正面和大纵深展开,彼此紧密联系着,其特点是紧张激烈,持续时间长。19世纪初,历次战争中产生的战役诸要素都在这次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指挥作战上,司令部的作用也大大增强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传统上被认为是第11次俄土战争,俄国和英、法两国结盟,谋取君士坦丁堡。但是,先是英法联军在加里波利惨败,损失50万兵马。1917年俄国又因为战争而崩溃,土耳其军趁机打下整个高加索地区,甚至进军南俄草原。这次算土耳其获胜,但它自身离灭亡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俄国扩大了疆域,南部边界伸展到黑海地区,西部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地区,东部边界越过高加索山脉。但战争不可避免地严重破坏了经济的正常发展,使得俄国经济发展滞后,远远落后于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提尔西特和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
《提尔西特和约》是在第四次反法联盟战败后,俄国、普鲁士和拿破仑在提尔西特签订的一个和约,规定了战后的一些事宜和安排。
和约条件对普鲁士极为苛刻。和约使普鲁士丧失很大一部分领土(其中包括易北河以西的全部属地),俄国没有丧失什么土地,反而获得了普鲁士割让给它的别洛斯托克地区。但是,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必须承认法国在德国占领的地方,以及拿破仑在那里所修改的边界线,还有拿破仑对伊奥尼亚群岛的统治权,并且同意成立华沙大公国,并参加对不列颠岛英国的封锁(即所谓大陆封锁政策)。
在提尔西特,亚历山大一世答应在法国的调停下,开始同自1806年起和俄国处于战争状态的土耳其举行和平谈判。1807年8月俄国和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和约没有谈成。1809年,军事行动恢复,1812年,土耳其战败。
法国在和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中,于1806年和1807年先后击败普鲁士和俄国,1807年6月25日,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法皇拿破仑一世在提尔西特附近涅曼河的一只船上会晤。7月7日,双方代表签订了《法俄和约》。7月9日,普法两国代表也签订了《法普和约》。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自由主义贵族和民族主义者得以推行改革,拯救德意志,出现了从1807年开始的施泰因和哈登堡改革,促成了一个德意志现代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出现,为普鲁士改革者提供了可借鉴和模仿的榜样。
1815年后,莱茵兰的最发达地区归属普鲁士,成为此后德意志现代化的火车头。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莱茵文明”,它不仅发展成为全德的重工业基地,而且成为德意志自由和统一运动的中心。战争虽然结束了,和约也签订了,但由此造成的影响却是深远而持久的。
华沙大公国是谁一手扶植建立起来的?
华沙大公国是拿破仑一手扶植起来的一个波兰国家,1807~1815年存在,首都为华沙,通用波兰语,普遍信仰罗马天主教。
1807年,在耶拿之战中,普鲁士惨败,国土被法军占领。法国出于削弱普鲁士和牵制俄国的考虑,7月7日和7月9日分别同俄国和普鲁士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
和约中强迫普鲁士让出以前瓜分的波兰领土(波兹南和华沙),建立起华沙大公国,又把奥地利原来的波兰占领地加里西亚交给了华沙大公国。华沙大公国面积10.4万平方公里,居民260万。
1807年7月22日,拿破仑在德雷斯顿签署了《华沙公国宪法》。宪法规定萨克森的韦廷王朝为华沙大公国的世袭王朝。华沙大公国的大公由拿破仑的附庸萨克森国王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兼任,政府由波尼亚托夫斯基元帅领导,军队由拿破仑的爱将达武领导。拿破仑还将法兰西帝国的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拿破仑法典》、《政教协议》等帝国制度照搬到华沙大公国,波兰人翻身获得解放。
1809年,奥地利和普鲁士结成第五次反法同盟。随着瓦格拉姆战役奥军的失败,奥法签订《申布伦和约》,奥地利将新加利西亚、扎莫希奇和克拉科夫等地区割让给华沙大公国。华沙大公国面积扩大到15.1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到了433万。
1812年,10万波兰大军追随拿破仑入侵俄国,它是除了法国以外出兵最多的国家。
在拿破仑看来,除了法军,只有波兰军队最可靠,他认为波兰是为自己民族的生存而战。
拿破仑甚至把入侵俄国的战争,称为“第二次波兰战争”。
1815年5月22日,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正式放弃华沙大公的称号,华沙大公国被瓜分。公国西部的波茨南省和比得哥煦省合并为波森大公国,加上格丹斯克和托伦并入普鲁士;奥地利得到塔尔诺波尔和维利乞卡盐矿区;克拉科夫及附近地区成为克拉科夫自由市,由俄普奥三国共同保护;华沙大公国剩下的大部分土地建立波兰王国,国王由俄罗斯沙皇兼任。至此,华沙大公国就渐渐消亡于历史之中了。
施泰因和哈登堡改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施泰因和哈登堡改革是普鲁士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开始于1807年,先后由开明贵族、爱国改革家施泰因男爵及哈登堡侯爵主持。
1806年,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中遭到毁灭性失败。1807年的《提尔西特和约》又使普鲁士丧失近一半领土,并承担大量赔款,残存的领土上也被法军驻扎。亡国的危机、财政的匮乏,迫使普鲁士封建王朝不得不实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