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12181700000054

第54章 现代史(3)

英、法、俄、德、意和奥匈帝国宣布克里特在“欧洲保护”下实行自治,并于4月5日派遣部队占领该岛。土耳其随即对希腊宣战。

土耳其军队兵力和兵器方面在德国教官的训练下大大超过希腊军队,并且提前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土耳其的作战计划是以进攻色萨利为主,并用两个师的兵力防御埃皮鲁斯。希腊指挥部计划在第一阶段用两个师的兵力防御色萨利,并向埃皮鲁斯实施进攻,以便解放该地区,同时还指望首战告捷会引起反土起义。

1919~1922年期间,协约国对希腊关于小亚细亚的领土要求给予支持,希腊于1919年5月15日占领士麦拿,第二次希土战争爆发。1921年6月25日,希腊政府拒绝协约国的和平调解。7月17日希军占领屈塔希亚,并企图攻占安卡拉。土军撤退到萨卡里亚河东岸,连续激战22天,阻止了希军的进攻。

1922年8月26日,土耳其18个步兵师和4个骑兵师发动反攻,希军开始全线溃退,9月9日土军夺回了士麦拿,16日将最后一批希军赶出小亚细亚。1923年7月24日签署了《洛桑条约》,东色雷斯、伊姆雷斯岛和特内多斯岛被迫归还土耳其,放弃对士麦拿的要求。希腊前首相古纳里斯等6人被判处死刑,国王康斯坦丁一世(1913~1917年,1920~1922年在位)被迫让位,流亡国外。

由于战争使希腊人民遭受了巨大灾难,希腊的社会、政治、经济长期处于危机和动乱之中。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领导者是谁?

穆斯塔法·凯末尔(又译基马尔,1881~1938年),土耳其共和国开创者、第一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1923~1938年),元帅。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授予他阿塔图尔克的姓氏,意为“土耳其之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成为了战败国。战后面临着亡国的民族危机。由于希腊对伊兹密尔的占领,民族危机加深。1919年5月19日来到安纳托利亚的凯末尔着手组织全民族的抵抗运动。1919年9月4~12日在锡瓦斯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民族主义组织安纳托利亚和卢梅利亚保护权利协会,凯末尔出任16人代表委员会的主席。

同年底代表委员会驻地由锡瓦斯迁往安卡拉。从此民族解放运动便以安卡拉作为中心。

1920年初,奥斯曼帝国召开了最后一届议会,凯末尔及其支持者占议会中的多数。1月28日在议会上通过了《国民公约》,此公约重申了埃尔祖鲁姆大会和锡瓦斯大会号召的领土完整、民族自由等精神,声明土耳其领土的完整性,要求废除特权条约。1920年4月23日在安卡拉召开的大国民议会组成了以凯末尔为首的政府,将“主权在民”确定为基本原则,同时宣布自3月16日以后苏丹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法令无效。1922年8月26日,土军在凯末尔的带领下对希军进行全面反攻,9月9日收复伊兹密尔,9月18日在安纳托利亚的希军完全被肃清。1923年7月24日协约国被迫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得到承认。

此后,土耳其政府实行在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领域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在封建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迅速兴起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

阿富汗第三次抗英的领导者是谁?

阿曼努拉汗(1892~1960年),于1919年成为阿富汗国王,是阿富汗第三次抗英的领导者。

阿曼努拉汗的政府以阿富汗少壮派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指导方针。执政期间,为了消除中央行政管理的混乱现象设立了内阁,在印度及阿富汗之间修筑公路,营建新的首都和宫室,训练军队和修建工厂都是由在国外招聘的军事专家和技术人员完成。

第三次抗英战争发生在1919年5月3日,开伯尔山口阿边防军遭到英军突袭,接着,英国分为三路入侵阿富汗。阿军4万人分三路在开伯尔、加兹尼和坎大哈迎击敌人。英军在兵力兵器上占有绝对优势,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还拥有少量装甲车和作战飞机。虽然如此,阿富汗人民为独立自由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士气高昂,顽强英勇,印阿边境少数民族起义军的支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最后扭转了被动局面。

5月6日,阿军开伯尔方向阿军以3个步兵营攻占了敌巴格要塞,抢占了朗迪科塔尔要塞周围有利地形,但未乘机攻下要塞,失去了战机。在英国皇家空军的支援下,英军夺回了巴格要塞,阿军且战且退。英军又对贾拉拉巴德和喀布尔进行了集中轰炸,阿军和市民都感到恐慌。由于阿军在中路主动出击,英军放弃向贾拉拉巴德的进攻,被迫分兵增援。5月19日阿军进至边境重镇马敦,居高临下,迫敌后撤,随即抄小路直插塔尔城下,英军部署遭到破坏。在阿军的顽强抗击和印度解放运动精神高涨情况下,英侵略军处境困难,被迫放弃了继续作战的计划。6月3日,战争结束,双方进行谈判。1921年11月22日,英阿签订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至此,阿富汗人民抗英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阿曼努拉汗的改革遭到教会上层和部落酋长的强烈反对,加重赋税更引起社会矛盾。1928~1929年,以巴契萨高为首的反动者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反政府暴动,占领首都。1929年1月,阿曼努拉汗宣布退位,流亡欧洲。

国际联盟是在何时成立的?

国际联盟(简称LON或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1920年1月10日,巴黎和会宣布《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它的宗旨是逐渐减少武器数量及平息国际纠纷。但国联却没有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国联先后吸纳了63个国家。1934年9月28日~1935年2月23日,国联会员国最多时达58个。中国加入国际联盟的时间是1920年6月29日。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有国联大会、行政院、秘书处和国际常设法院。

全体会员国组成了国联大会,会员国都有权派最多三名代表出席大会,每个国家都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的决议,均需全体一致通过,但盟约规定者除外。大会对“属于联盟行动范围以内或联系世界和平之任何事件”有处理的权力。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盟约制定了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政策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违背者会受到经济制裁的惩罚。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国联以解决领土纷争为主,国联还组织日内瓦裁军会议来预防战争的爆发,并具体安排“委任统治”。此外,国际联盟还关注并协助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知识产权交流、奴隶贸易、鸦片贸易、难民及妇女权利等问题。

英、法等少数大国在国际联盟成立时起便掌握主导权,因而国联成为大国手中的工具。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横行时,英、法控制的国联推行绥靖政策,以牺牲中小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为代价,此举让国联陷于瘫痪。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联合国的成立,国联于1946年4月18日通过决议宣告解散,其所有财产和档案移交给联合国。

一战期间在匈牙利建立军事独裁政权的人是谁?

1919年共产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发动暴动并成立以贝拉·库恩为首的共产政权,霍尔蒂与其军队带领许多民众掌握政权,建立军事独裁体制,成立匈牙利王国并出任王国摄政(国王之位空缺)。

出身地主贵族家庭的霍尔蒂,少年时就在阜姆海军学校学习,毕业后又接受意大利里耶卡海军学校的训练,回国后服役于奥匈帝国海军。凭借着先天才华,霍尔蒂在海军相继出任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侍从武官、随从参谋、巡洋舰舰长、舰队司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海军曾无数次遭到霍尔蒂军队的重创,他以打破对亚得里亚海的封锁而名声大振。一战末期,霍尔蒂任奥匈帝国海军司令。

一战战场的溃败动摇了奥匈帝国的统治,1918年2月1日,驻守亚德里亚海卡塔罗的水兵发动了起义,大批军官被逮捕,建立了士兵苏维埃。附近的港口都相继受到波及,大批工人接连加入。起义军要求退出战争,签订和约,废除君主制,成立民主政府,给予奥匈帝国内各民族人民自决权。霍尔蒂因拒绝参加起义,被困在军舰上。

奥匈帝国和德国派出大批军队对付起义者。霍尔蒂抓住机会,对起义者进行了残酷镇压。一个月后,霍尔蒂荣任了奥匈帝国的末代海军总司令。谁知好景不长,危在旦夕的奥匈帝国终于在1918年10月灭亡。由于担心落入革命者手中,霍尔蒂在交接完海军的事宜后,便回到老家隐居了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霍尔蒂与希特勒结盟,扩大匈牙利的领土。1944年霍尔蒂有意退出战争并与德国断交之时,便被德军挟持至德国,德国扶植匈牙利新政权。

1945霍尔蒂流亡葡萄牙,1957年霍尔蒂过世但仍然没回到匈牙利故乡,直到匈牙利进行了民主改革后,霍尔蒂的遗骸才于1993年归葬匈牙利故乡。

“吉朗共和国”存在于什么时间?

1920~1921年伊朗北部吉朗省民主共和政权成立,即吉朗共和国。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军因此退出伊朗。之后英军趁机进攻伊朗,分两路从南方侵占伊朗北部和东北部。1918年,英军控制伊朗全境。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伊朗人民在领导人库切可汗的带领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对英国占领及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运动。其中吉朗的革命运动历经时间最长,规模最大。

库切克汗出身于商人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他曾领导一支由农民、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的游击队,同占领沙俄的外国军队及王室政权作英勇斗争。由于游击队在富曼一带的稠密森林中驻扎,因此被称为“森林人”。1918年8月,英军侵入吉朗,“森林人”退入密林中。

1920年5月,前苏联红军在里海吉朗沿岸登陆,英军被迫撤退。“森林人”复出,很快占领了拉什特等地,接着成立了以库切克汗为首的吉朗共和国,组成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提出的任务是:驱逐英国侵略军,推翻王室政权,恢复“伊斯兰教民主秩序”。

之后共和国开始着手编练军队,采取了一系列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经济的措施。

1921年,爱赫萨诺拉叛变投敌。同年9月,库切克汗以开会为名义诱杀哈伊达尔汗,革命力量元气大伤。1921年2月21日,礼萨汗发动政变,夺取了伊朗政权,同年年底派兵击败“森林人”,占领吉朗全境,库切克汗败死,吉朗共和国灭亡。

综合分析,吉朗共和国最终覆灭是由于参加共和国政府的各派政治力量存在严重分歧。以库切克汗为首的商业资产阶级和小地主集团主张维持旧的统治秩序,反对解决土地问题;以哈伊达尔汗为首的伊朗共产党主张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要求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具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爱赫萨诺拉集团则主张加大对小工商业者征税的力度,无偿征用群众的车马用具和劳力。

由于各派之间存在严重分歧,再加上一些外因的诱导,吉朗共和国最终覆灭。

谁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英国殖民当局采取各种政策镇压人民的反抗运动,甚至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这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甘地主义”。甘地是这次运动的领导者。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反对英国殖民者的统治,1920年,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计划指出改变“一战”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并决定要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获得民族独立,取得国家自治权。

甘地主义产生于印度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它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等。甘地的哲学思想主张将宗教的泛爱论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结合;政治思想主张争取印度的自治、民族独立;经济思想是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甘地主张非暴力与不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甘地比较重视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加政治斗争,他利用不合作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对印度资产阶级做出让步;另一方面,又以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

不合作运动的措施主要包括:印度人不再接受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抵制英国人设立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为了抵制英货,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来满足自身对棉纺织品的需求;逐步进行抗税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严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印度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了新的面貌。

但甘地始终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1922年,群众运动不只是在非暴力限制范围内,为防止改良变为革命,甘地和国大党决定暂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自此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失去了势头。

第二国际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第二国际是指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是相对于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而言的。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第二国际召开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工人罢工为武器。巴黎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二国际的成立。

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不断蔓延,19世纪80年代末期,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政党。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都要求加强国际联系。恩格斯在这一时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1889年7月14日,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主席团由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瓦扬、拉法格等27人组成。

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

第二国际活动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时欧美各国的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纷纷抓紧机会开展合法斗争来争取自己的权利。由这个时期的历史特点所决定,第二国际中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不受第二国际控制。第二国际只是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自始至终都没有发表过成立宣言或是其他纲领性文献。第二国际在很长时间内没有机关报,没有常设领导机构和共同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