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东邻山西、河南,西靠宁夏、甘肃,南依四川、重庆、湖北,北连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陕西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因在陕州(现为河南省陕县)以西,故称陕西。
境内气候差异很大,位于多个气候带中,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由西向东倾斜。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其北部为干旱风沙区,南部是丘陵及沟壑地区。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东西长360千米,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在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海拔1500~2000米。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物产丰富。
陕西山地总面积74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高原面积926万公顷,平原391万公顷。耕地总面积480万公顷。
陕西省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2种,该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分布广泛,金属、非金属矿产特大型、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富矿少,中低品位矿多,单一矿少,共伴生矿多。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特色鲜明:陕北和渭北盛产优质煤、石油、天然气、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产;而关中地区则盛产金、钼、建材矿产和地下热水、矿泉水;陕南秦岭巴山地区则出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陕西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的重要矿产有:盐矿、煤、石油、天然气、钼、汞、金、石灰岩、玻璃石英岩、高岭土、石棉等,其种类多,而且品级质量较好,在国内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也有贫矿,或探明储量少、无可供规划矿区、开发利用条件差等地区。
陕西省的气候为什么会复杂多样
陕西的地理位置特殊,所跨越的纬度之大、地形多变,致使省内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由于陕西地处我国大陆西北腹地,青藏高原东北侧,它的地形狭长,南北跨度大,约跨10个纬度,达800千米以上,因此境内南北间的气候差异明显。
另外,陕西的高原、平原、盆地等复杂多变的地貌特征也给气候带来巨大影响,陕西中部的秦岭就像一个气候的分界线一样将陕西南北分开。陕北是占了全省面积三分之一左右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所以陕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兼具沙漠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7℃~11℃;中部是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一马平川,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1℃~13℃,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陕南地貌属于山地(有米仓山、大巴山、秦岭、汉中盆地),纬度属于北方,由于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的秦岭和汉王朝的发祥地——汉中盆地的影响,体现出亚热带的气候风貌,全年温度多在14℃~15℃,降水明显,湿度较同纬度地区相对偏高,冬季温暖湿润,有“陕西的小江南”之称。
陕西年降水量的分布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着,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陕北400~600毫米,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关中500~700毫米,属于暖温带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陕南700~900毫米,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陕西省的地貌有什么特征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且西高东低,其境内山脉和河流交错,盆地和高原并存,地貌复杂。
陕西山地总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主要有太白山、化龙山、首阳山、华山、白于山、巴山、子午岭。水域约占总面积的2%,主要有延河、泾河、渭河、北洛河、嘉陵江、汉江、丹江。高原约占总面积的45%,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9%。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陕北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原上覆盖红土和厚厚的黄土层,千沟万壑,十分壮观。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号称“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的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此地汇入黄河,形成阶地。
这里河槽地势低平,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渭河各主要支流多有相应的多级阶地。河流冲积阶地逐渐过渡到黄土台塬。渭河北岸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塬面广阔的渭北黄土台塬,一般海拔460~800米。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缓倾斜。
陕南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秦岭、巴山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它在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海拔1500~2000米。其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高山、中山地形。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
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北坡陡峭,溪峪短急,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川陕间的大巴山西北-东南走向,一般海拔1500~2000米,通常把延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坝子中有河流阶地,这里农田、村镇较为集中。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和镇坪等县由灰岩组成的山地,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
陕西省矿产资源有何特点
陕西省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境内矿产资源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目前陕西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57种,水气矿产3种。
陕西矿产储藏量巨大,其储量潜在价值42.56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一。陕西省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矿产有:盐矿、煤、石油、天然气、钼、汞、金、石灰岩、玻璃石英岩,高岭土、石棉等。这些矿产不仅资源储量可观,且品级、质量较好,在国内、省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陕西省内还有少数矿种至今仍未探明储量。
陕西各种矿产分布有两个特点。首先,同一种矿产分布较为集中,具有区域性的特点。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渭南市潼关小秦岭地区、商洛市镇安、洛南县,汉中市略阳西县和宝鸡市太白县一带;铅锌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宝鸡市凤县;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汉中市略阳和商洛市柞水一带;锰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汉中市汉台区、宁强、镇巴一带;盐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榆林市无定河沿岸周边县区。其次,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广,遍布全省。陕北和渭北以能源矿产为主,有优质煤、石油、天然气、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产和地下热水、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山地区主要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
陕西矿产丰富,分布集中,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陕西发挥了越来越大的资源优势。
陕西省的哪座山被陕西人称为“父亲山”
众所周知,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秦岭,则被陕西人称为“父亲山”,甚至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由此可见秦岭在陕西人心目中的地位。
“秦岭”之名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又因它位于关中以南,故又称“南山”。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南北宽数十千米至二三百千米,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我们通常说的秦岭其实仅仅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
秦岭是我国境内唯一呈东西走向的山脉,西起甘肃省境内,东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长约1500千米,海拔2000多米。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中国东部超过3000米的少数山峰之一。
秦岭还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一个分水岭,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太白山山顶气候寒冷,经常白雪皑皑,天气晴朗时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见银色山峰。山顶有古冰川遗迹。秦岭北邻渭河平原,其间有大断裂,为北仰南倾的断块构造。主脊偏居北侧,北坡陡而短,南坡缓而长。
秦岭山体横亘,对东亚季风有明显的屏障作用,在气候上也是南北分界线。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因此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秦岭以北是黄土高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含钙质。秦岭山地、白龙江流域尚保存大片森林,并有珍贵动物和植物。佛坪为大熊猫产地之一。
秦岭是陕西重要的山脉,在祖祖辈辈的陕西人心中是陕西的象征。
“八百里秦川”是指哪里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八百里秦川特指沿秦岭以北的渭河冲积谷底或平原,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盆地。
渭河平原位于陕西中部,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到陕北高原,东西长300千米,西窄东宽。渭河平原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层陷落区,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的冲积,是河流在亿万年间裹挟的泥沙在这里囤积而成。
渭河平原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温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的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
渭河平原自古以来就十分富足,再加上渭河平原四周为山原、河川所环抱,犹如一座规模庞大的天然城堡,就成了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关中平原自然、经济条件优越,在历史上靠农业成为最富庶地区之一。渭河平原土地疏松肥沃,又有泾、渭等河流提供水源,十分适宜耕作。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着名,目前是全国重要麦、棉产区。小麦占耕地面积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于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区,近年植棉区由西向东转移,是陕西省重点产棉区。
渭河平原养育了西安、咸阳、宝鸡等大中城市。目前,关中平原为中国工、农业和文化发达地区之一。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0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被称为中国地热城的是哪座城市
中国矿业联合会和国土资源部于2006年3月1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授牌仪式,将一面“中国地热城”金色牌匾授予咸阳市人民政府的代表。从此,历史文化名城咸阳,第一个摘得了中国“地热城”、“温泉城”的桂冠,成为有名的中国地热城。
咸阳处于渭河断陷盆地,具有良好的地热富集赋存条件,它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秦都、渭城、武功、兴平、三原五个县市区。1995年以来针对咸阳城区地热进行勘探、普查和测算表明,地下热水储量巨大。咸阳已探明全市地下热水储量约2500亿立方米,其中市规划区177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地下热水储量约373亿立方米,可折合标煤19.7亿吨,相当于彬长煤田热量的18.8%。
经地质学家论证,咸阳地热资源面积大,储备条件好,同时地热资源质量优良,地热水赋存于深部地层中,经过长期运移,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下与围岩相互作用、溶解了围岩中较多的化学元素,根据现已凿成的地热井水质化验结果显示,化学成分均达到优质医疗热矿水的标准,无论储藏量还是水质均为全国少有,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
咸阳地热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温度高。水温最高达120℃。二是压力高。
咸阳目前自流井,最大关井压力达1.2Mpa,自喷120米。三是水量高。地热井涌水量高达350立方米/小时。
丰富的地热资源给咸阳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咸阳地热水已广泛应用在理疗、洗浴、采暖、游泳等方面,全市利用地热采暖面积已达到120多万平方米,每年可解决300多万人(次)利用地热水洗澡问题,可替代燃煤10万吨左右,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减少了由于燃煤而给城市造成的大气污染,净化了城市环境。
我国第二大瀑布是哪个
黄河上的壶口瀑布是中国的着名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壶口瀑布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黄河流经晋陕大峡谷天然形成瀑布。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距陕西省宜川县城40千米,距山西省吉县西南约25千米。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有两大着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里冒烟”。黄河之水携带着泥沙倾泻而下,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瀑布宽达5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总面积约60平方千米,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壶口瀑布声如雷鸣,气势壮观,它以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着称于世,3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滚滚的黄河水入“壶口”
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一片黄色的烟雾恰似从水底冒出,十数里外可望。壶口雾气的大小与季节、流量有关。冬季河面封冻,瀑布多成冰凌,地表来水减少,壶口流量降至150~500立方米/秒,激浪不大,飞出槽面水雾极少;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瀑布消失,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浓密水雾;春秋两季,流量适中,气温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飞溅,形成弥漫在空中的水雾,即“水底冒烟”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