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乐动人生
12190200000035

第35章 无题

安然就那样拉着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孩的手向前跑着,就像是十年前女孩拉着自己的样子。

不提安然拉着袁荃跑去哪了,却说张雪友他们好不容易用签名合影等摆脱了后台的同学。看着剧场里还没有散去的人群,想起刚才疯狂的场景,再也不敢直接出去了,只能从刚签名的时候打听到的侧门溜出了礼堂。

出了礼堂之后,张雪友一边往学校外面走一边看看此时略显狼狈的两位好友,“这次咱们可把安然那小子坑了,现在就是他不想进入这个圈子也不行了。”

“咱们这样干,那小子不会生气了吧”,说完后,刘得华看了看王妃和张雪友。

“不会,我了解他,咱们也是迫不得已,谁让那小子的性子太懒散了”,张雪友说完看了看王妃。

王妃淡淡的笑了笑,“我倒是对安然朝思暮想的女孩感兴趣,到底是怎样的女孩能让他想了这么多年”。说完之后,三个人不约而同的笑了笑。

原来今天这一出戏全是张雪友的注意,跟安然这么些年的朋友。张雪友太了解安然了。在他看来,安然有才华,长相也不差,就是太懒散了,自己也跟安然提了很多次进娱乐圈的事,安然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岔开这个话题。在他看来,任何一个有安然这样才华和长相的人在安然这个年龄都应该已经声名鹊起了,而安然虽然在圈子里名气很大,但是在普通人里那是真心没什么名气。很多歌迷可能会因为一首歌喜欢一个歌手,对这个歌手追根寻底。但是很少有歌迷因为一首歌而去了解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所以虽然安然写的歌已经红透整个华语地区,但是安然在普通的歌迷中间真是一点存在感都没有。安然考取中央戏剧学院虽然也有喜欢演戏的原因,但是以他对安然的了解这绝对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只会是那个叫袁荃的女孩。张雪友是把安然当做自己的弟弟的,他不想安然的才华被埋没,不想安然继续懒散下去,于是在听说安然会在军训完毕之后的汇报演出上表演的时候,才会想尽办法拉着自己的好友刘得华和王妃一起演了今天这么一出戏。目的就是为了****安然,催催安然,要不然以安然懒散安静的性子,要等到猴年马月才会主动进入这个圈子。为了以防万一,张雪友还拖朋友联系了一些记者来帮忙,按照张雪友的计划,安然以后就是想要继续懒散安静的过自己的生活也不可能了。

而此时张雪友拖朋友们联系的记者们都在干什么呢?

在中央戏剧学院礼堂外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喂,主编,大新闻,今晚张雪友、刘得华、王妃在大陆的中央戏剧学院里面登台表演了。”

电话那头的《东方日报》娱乐版主编显然对自己手下这个不靠谱的叫刘能的记者有些无语,这都几点了,打电话打扰自己就为说这个。这算什么大新闻,内地的戏剧学院通过关系邀请些歌手去表演不是很平常的事情吗?就算是这次邀请的嘉宾很打牌,那也没什么好惊讶的,毕竟那可是内地最有名的戏剧学校,能邀请到张雪友、王妃和刘得华这种级别的也不稀奇,顶多算是个普通新闻。

还没等主编想的太多,那边的刘能好像知道主编的心思,继续说道:“主编,这次可不是内地的学校邀请张雪友他们,是他们主动过来的,是给中央戏剧学院今年入学的一个新生站台助威的,主编你猜这个学生是谁”

听着刘能在卖着关子,《东方日报》娱乐版的主编倒是有些兴趣了,想着是什么学生这么有面子,能请到这么纪委去帮忙站台。主编也不好打击手下的积极性,于是配合道:“是谁,难道是那个大佬的子侄?”

这边的刘能显然是很满意主编的配合的,于是继续说道:“主编,你怎么也不会猜出来是谁,我说一个名字你想想,安然。”

主编想了想,显然还没想起来安然是谁,于是只能继续对着话筒问道:“安然是谁?”

这边的刘能显然很满意自己的主编还没想起来安然是谁这个问题。别说是主编,就是自己刚才在观众席上刚开始听了安然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没有将这个叫安然的学生和圈内那个神秘的安然联系起来。自己也是在听了张雪友的介绍之后才想起来的,想起刚才听张雪友介绍的时候自己的表情,刘能真想看看主编听自己介绍完之后的表情,可惜现在看不到,时间不等人,自己刚才可是在观众席上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要是因为自己卖太多关子而让别的报纸抢了头版那自己以后就别想有好日子过了。于是刘能对着电话说道:“就是那个天才词曲作者,天皇天后御用词曲人,写出了《吻别》、《红豆》还有很多经典歌曲的安然。”

说完之后,刘能耳朵贴着听筒,一动不动,好像是在听那头的反映,就听见听筒里传来了一声长长但又急促的吸气声,显然主编被这个消息震到了。刘能满意的笑了笑,然后就听主编急促的声音传来,“你刚才说他是今年刚入学的,也就是说他今年顶多二十岁。那他写那些歌的时候才十几岁。”说道这里,不但是主编,连这头的刘能都瞎了一跳,照这么看来,这还真是个大新闻,天大的新闻。想想明天的娱乐版头条“天皇天后御用词曲人,金曲奖最佳作词、作曲亮相中戏,竟是十几岁少年”。想到这里,那边的主编继续对刘能说道,刘能,你现在尽量多的收集一些安然的信息,然后尽快给我报回来。说完之后,还没等刘能反应过来,哐的一声挂断电话。然后就见主编边往外跑,边不停的打电话着电话,就听电话里不停的传来“赶紧,回报社加班……”的声音。

而这样的场景,不仅发生在《东方日报》。《太阳报》和《苹果日报》主编的家里也发生着类似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