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大银行家
12245200000034

第34章 一场惊天赌注(1)

沈南选中的一个镇子叫做“考塞克”,这个镇子离“钢铁之城”匹兹堡不是很远,完全可以利用那边的交通便利。后期的话,只需要在这个镇子上面铺上一条铁路,连接着匹兹堡,那就会和全国的铁路线连接上。

而事实上,沈南早已想好了怎么免费铺建铁路的办法了。

但是这个镇子最不理想的地方是,因为太过于落后,基本除了空地,就没有什么之前的东西了。最大的一个支柱型产业是镇子西南方向有个“锡矿场”。

组建一个工厂需要很多的钱,而没有一个傻子会选择全额出资去兴建一座工厂的。基本选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银行融资,自己做老板。另外的一种就是招募其他的股东。

前者风险大,压力大。后者管理困难,都各有利弊。

开始的时候沈南并没有直接把锡矿场开组成钢铁厂。而是直接选择收购这个锡矿场,之后继续经营。以小博大,筹集资金。

开始收购的资金方面也出现了狠不好的苗头。沈南本来就是个银行董事,下面的几个矿场都需要扩大经营,所以很多的资金都倾倒在了矿场上面。

银行主要的收入也都是针对国外的债券交易。前期的买入动作也十分的巨大。所有的活动资金都被套了过去。

而沈南也并没有因为这些就放弃,他选择的方式是以物换物,用自己其中一座金矿的30%股份换了整个锡矿的全额股份。

锡矿的老板自然也不是傻子,要只要在众多的金属交易中,只有金矿是最保值的。没有什么比黄金的需求量更大的了。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会排斥金子的。只要金矿的产量足够,那就永远不会愁没有销路。相比自己的锡矿,算是一种十分稳定的收入了。

当然沈南更加不是个傻子。塑料还没有被发明的年代,所有的食物储存器具基本都是铁质器材,但是铁质的器材十分容易生锈,所以镀锡器皿的普及指日可待。变成家家必备的用品已经正在进行时。

当然了,这些也都是需要市场的统计、调查和分析的。而这些早在威廉刚刚被辞退的时候,就已经接到了沈南的指令调查过了。这不得不说威廉的分析能力再次被利用的淋漓尽致。

在工厂持续生产的过程中,沈南利用自己工厂小,成本也小的优势开始大肆的铺开销路。

沈南的工厂有一批优秀的生产工人,这些工人都是在建厂的时候就在这里工作的,他们的手艺十分的娴熟。在小镇子上上班的人,多数都有一种惰性。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能在家乡一个稳定的工厂里面工作一辈子的话,也不是一件坏事。

沈南为了防止当地的年轻人离开,率先推行了“保险制”。其实就是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养老保险”。

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办法,自己的银行十分需要活动资金。他给每个工人的定量工资是每月10美元(已经算是高工资了),然后给每个工人在“沙逊——沈南银行”开了一个账户,把其中的一美元代扣在自己的银行,之后签署合同答应员工“只要从18岁干到65岁的话,你们就可以回家睡大觉了,我会继续按月给你们3美元的。”

这些让沈南在以后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经济危机之时都能完好的保住生产力。

因为这种不成熟的“养老体制”让沈南最大的程度的留住了城市和工厂的劳动力。要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这个城市的年轻劳动力是密不可分的。

沈南的野心绝对不止只是想搞好自己的工厂。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定理是,当一个商人开始变得十分富有的时候,他们的目标一般都会由对金钱的崇拜,转换成对权力的崇拜。

工厂的工人全都一副对沈南死心塌地的样子。这让沈南感到十分的踏实。

这样就能安心的做经营上面的工作了。

有句话叫“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如今的沈南只是一个小小锡矿场的老板,在怎么都不可能和一个国际性的美国钢铁公司相提并论。但是这些从来都不是沈南气馁的理由。

当一个的欲望无限膨胀的时候,那些众说纷纭的“理由”必经都是浮云。

所有的一切都好像很安定的样子,剩下的就是依靠经营策略了。

这个时候的威廉再次发挥了自己的能动性。

他对沈南说“我们现在山高皇帝远的,我们可以在周边宣传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成本很低,又有一批技术很好的技师,我们完全可以开发新的锡制品。从一个锡矿场,演变成一个产锡,制锡的综合厂房。”

沈南微笑着说“可是我们的设备如此陈旧,这个要怎么解决?我们可没那么多的资金在投入了。”

威廉低下头,斟酌了很久,之后继续对沈南说

“钱的时候,我想我会有办法的。”威廉在说的时候,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这些是沈南在之前完全就没有遇见过了。沈南知道,威廉的改变是因为得到了一定能力上的认可。

夸奖从来都是鼓励,和激励一个人潜能做好的办法。往往,夸奖比批评的作用大很多。

“我们是为了自己的工厂,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之前一个小小的锡矿场已经是这个破旧的小镇中的支柱性产业。那么,我们若是有机会发展成一个大厂的话,那对镇子的功劳是很明显的。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镇子是第二个匹兹堡。我们就从这点出发,去游说镇子上面的有钱人,或者是政府机构,或者是发行公司债券。这些不都是你们银行从事的工作吗?我可以做个游说员,我有信心。”

其实早些时候,沈南也想到过发行公司债券,但是沈南自己是开银行的,当然知道发行债券是需要信用的,然后需要公司的总资产达标。沈南的公司太小,完全不具备发行债券的能力,除非朝公司的资产里面灌水,但是这样带来的后果也是十分不利公司发展的。

公司的总资产是上去了,但是需要缴纳的税也就上去了。这样一个小型的工厂,销售额十分有限,特别不适合朝“净资产”中灌水。

当然沈南也知道威廉是什么意思,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招股东。在大众中广招股东的话,他们的资金基本都很有限,只有分红的权利,但是没有参与管理公司的权利。但是若股份过于庞大,就会牵涉到管理上面的问题。

“去游说政府把,以政府的名义注资,他们就不会过多的参与公司的管理。私人的老板太麻烦,利益不统一的话,后期的麻烦多的是。你也不希望你的管理权被稀释吧?”沈南依旧微笑着说。

威廉这个时候点了点头。这个道理还是很浅显的,就算威廉不是学经济的,这个道理也多少能懂。

威廉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公司的大会上正式的宣布“公司准备实行内部集资,最少的额度在1万美元。我们会按照一分五的利息结算。等下我还会把公司上交的公司资产和盈利潜质报告公布上墙,大家可以自行决定。一个月领一份工资,加上利息的话,你们的工资可以上翻0、5倍。同时我们也已经申请了政府的扶植。我想大家为公司出力了这么多年,应该对公司有了基本的了解和信任。”

沈南完全没想到威廉这么聪明,开始的时候沈南是打算让威廉去政府游说的。去政府游说招来的资金基本会以注资的形式结算(资本主义很少出现扶植之说),也就是对自己股份的稀释。但是公司内部集资的话,其实是应对公司短期资金链短缺形成的应对措施。这里面集资的时间不限,是经济法的一个漏洞。集资不存在股份之说,只有分红之说。

看来威廉为了这个公司也狠狠的恶补了下公司法呢。沈南呵呵的笑着。看来培养威廉是个明知的选择。

而之后威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在公司露面。这段时间一直都是沈南在公司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