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情绪的主人
12314200000026

第26章 学会快乐,拥有幸福人生(3)

有目标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仅可以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尝到快乐的滋味。成功得益于树立目标,而成功又往往和快乐相依相伴的。一个人先有目标,才有成大事的希望,才有前进的方向。不能说生活无目的的人是聪明的人,更不能说学习无目标的人,会是个将来有作为的人。无目标的司机会把漂亮的汽车开进泥潭,或翻进阴沟,也可能从悬崖上掉进大海;无目标的大船,会迷失在茫茫大海,最后食物用尽,或葬身风暴,或置身鱼腹;无目标的学习者,将昏昏然度日,无意义的消耗青春,最终一事无成,在杂乱无章中消耗掉自己的年轻生命。所以有目标,对人是多么重要。无目标的行动是盲目的行为,也可能是愚蠢的无效的行为。目标是人们在成功道路上设置的一站站路标,而我们也在每一次目标达成时收获快乐。

美国伟大的成功学奠基人——奥里森·马登说过这样的话:“你不仅要有一个人生的目标,而且你还要有你的日常目标,那就是每天一个目标。日常的目标也许不是什么宏图大业,也许不是什么高远的志向,仅仅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你今天却一定要完成它,这样你才会感到满足和快乐。”也就是让今天有目标的快乐,为明天有目标的准备。每个学生每天制定一个确定的有能力完成的目标,但今天必须要完成它。天天的积累,天天的快乐,会成为一笔丰富的财富。

心理学曾得出这样的结论:“快乐来得快,去得也快。”即使那些中了彩票头奖的人,虽然生活突然间变得富裕,似乎很快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快乐的感觉也慢慢消失。于是,人们总是对快乐不断渴求,不断需要。倒不是因为我们很贪婪,只是说明快乐很难保留,长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快乐状态,也并非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要追求快乐,更方便的方法就是树立一个目标,然后实现它。这个目标实现的越艰辛,我们体味到的快乐感也就越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快乐也是需要随时更新的。人们往往会贪恋一个快乐目标,而驻足不前,其实,这样的快乐稍纵即逝。要想让自己长期享受快乐,最好的方法就是给自己不断设定更高的快乐目标。

如果我们想延长快乐,必须成为一个勤奋争取快乐的人。当自己的快乐目标一旦获得,要告诉自己,“我现在虽然拥有了快乐,但明天他马上就会离我而去,我必须寻找下一个快乐。”

树立目标,并实现它,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方法是最为务实,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也许你做不到知足常乐,也许你学不会糊涂,也许你心胸并没有那么宽阔,但是你一定会从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而且,树立目标也可以附加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价值,哲学家爱墨生说:“如果你去做,你就会有力量。”一个人要实现某个目标时,行动起来,他就会克服原来的动摇和不坚定,会在行动中支付实现目标的意志力、技巧和创造力。要赶走“试试看吧”的想法,因为“试试看吧”,要么是谦虚的代名词,要么是“软弱”、“不自信”的流露。那么,什么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日常目标呢?

首先,这个目标要准确并可衡量、评价,并不是模糊的,可以变更方向的;其次,目标要突出一个重点;再次,目标要一定的挑战性和可实现性,否则,我们将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后,这个目标还要有一个时间限度,不能无限制的延期,给自己一个开脱的理由。

很简单的,很有目的的制定目标,但是必须完成就是这个计划的最终唯一的结果。

总之,我们要做到:让今天有目标的快乐,为明天有目标的准备。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有目标、有快乐。

§§§第十一章恢复快乐的良方

积极地看待问题

牙齿痛的人,想世界上有一种人最快乐,那就是牙齿不痛的人。

——萧伯纳

有些人认为,他们现在的心态是周围环境造成的。但事实上,如何看待世界、把握人生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只要你摆正心态,专心走自己的路,你会发现环境是无法左右你的。泰勒博士指出:“积极与个人处境有关,是指个人选择一个最能适应的环境和发挥了最高潜能的行为,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和一个处于创作状态的作家,虽然所面临的人生状态如此不同,但在积极状态上会是一样的,他们都可能是积极的。只不过前者是与疾病作斗争而感受到生命的勇气,后者是陷入创作高峰体验而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两者之比,没有量的规定,但在质的规定上是一样的。”

汤姆奉命到沙漠里参加演习,妻子卓玛为了陪他,于是就跟着他来到沙漠的陆军基地,白天,每当汤姆去参加演习时,卓玛就一个人留在营地的小铁皮房子里,大家都知道,白天沙漠里的温度极高,即便是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很高的温度,是一个难耐的日子。尤其令卓玛无法忍受的是她没有任何人可以聊天,因此,卓玛每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盼望汤姆早点回来,然而等待的时间却很漫长,时间似乎总是过得很慢。卓玛非常难过,于是她开始写信给自己的父母,说自己想要抛开这里的一切回家去。

不久后,她接到父亲的回信,内容很短,只有简单的两行,然而正是这短短的两行信永远留在她心中,甚至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信中是这样写的:“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卓玛看到父亲短促而有力的回信时,不由得心头一颤,卓玛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惭愧之至的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于是,她开始努力地和当地人交朋友,而当地人也很热情和卓玛交流,那些人的反应令她感到非常惊奇,卓玛开始渐渐地对当地人的纺织、陶器感兴趣,当地居民极其大方,他们纷纷把自己最喜欢但又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都送给了卓玛。她开始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深入探讨和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一有时间,她还会陪着当地居民一起去观看沙漠日落,也着手寻找那些几万年前,当初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珍贵海螺壳。

卓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一个曾经令自己难以忍受而又十分厌恶的环境如今却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她下定决心,再也不会抛开这里的一切回家去了,她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故事到这里,我们是否有了一样的感悟呢?沙漠没变,人没变,甚至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变,可是卓玛的生活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卓玛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正如她的父亲回信中所说的那样,当一个人看见了泥土时,另外一个人却看见了星星。先前那个一心急着回家的卓玛就如同是那个见到泥土的囚犯一样,心态始终是处在低靡甚至是颓废状态下的,而最后不愿回家的卓玛则成了那个见到星星的囚犯,心态不仅变得积极,还变得开朗起来,不仅对当地人开始有了好感,对沙漠中的一切都有了好感,并开始试着与他们深入交往。这就是一个人积极与个人处境相适应的过程,正是因为她最能适应环境,而使得自己的最高潜能得以发挥,她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改变了她。

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积极是一个带有价值导向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我们不能把两个积极的行为进行比较,积极只能与消极相比,或者与心理不健康相比。积极是指主观上的感受,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积极只能与自己的过去感受相比。我们不能比较两个人的积极,科学家和下岗工人都有自己的积极,前者是实验室中对科学的献身,而后者可能体现在对小时工的敬业中。

我们来看一下生活中,是否自己也出现过下面故事中的心态活动。

在街头有一位卖香肠的老人,他的摊位就在人潮来往的热闹街口。由于地点选的好,很多人都喜欢吃他烤的香肠,他的收入也十分稳定。

老人不识字,也从来不看新闻报道,对于社会的时事更是一无所知,他就知道卖香肠。而老人的儿子却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生。有一天,他的儿子来到了父亲的摊位,看到父亲的摊子上挂着大批的香肠,吃惊地问:“爸爸,你没听说现在经济不景气吗?还买这么多香肠,你不怕卖不出去后坏掉啊?”

老人听了儿子的话,心里一惊,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见识和眼光果然不同。于是从第二天开始,父亲就减少了香肠的进货量,同时心里也产生了经济不景气的想法。他认为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没人会有闲钱来买香肠吃,于是老人的吆喝声也变小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喊得卖力。随着老人的态度变化,每天香肠的进货量逐次递减,经过一段时间后,老人只希望能够早早地将摊子上少的可怜的香肠赶紧卖出去,以免囤货。对客人的态度也渐渐变得不耐烦。

终于,老人的摊子前客人越来越少,几乎没有什么买卖。老人渐渐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窘境,他不仅摇头长叹:“哎!儿子果然有先见之明,这不景气的情况果真严重啊。”

我们虽然都可以读出老人的问题所在,然而我们却并没有看到自己身上同样存在的问题。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倾向:我们把事情想像成什么样子,事情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子。一个人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一个积极心态者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学会了不让自己沉溺其中。一个积极心态者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的心态走出困境,迎向光明。积极心态能使一个懦夫成为英雄,从心志柔弱变为意志坚强。

泰勒博士说:“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是绝对没有不良的情绪,而是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与其因为还没有达到的幸福境界而感到垂头丧气,与其浪费力气去苦思冥想自己到底有多幸福,不如认真地去体会和挖掘幸福这一无穷无尽的宝藏,同时去争取得到更多。因为追求幸福是我们的终生目标。

积极的信念以及健康地认知现实,并不是外界事物本身自动导致不健康的情绪,而是消极的和不健康的认知导致了不健康的情绪和行为。外界事情都是客观、公正的,它无所谓消极与积极,它就呆在那里,不偏不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如“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这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事情,我们不能以反抗这种规律为积极。

我们明智而积极地的做法就是,在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的时候,不是抗拒,也不是逃避而是试着放松,而是以一种博大的胸襟和气魄来为自己解脱,并让自己很优雅地离开这种负面情绪,使自己的心灵进入到一个正面的状态。

每当我们在感觉难过、烦闷的时候,我们要相信,这些情绪就会像落日一样很自然地消失,我们应该在这种不经意间实现情绪的成功转向。当我们碰到一个“大吼大叫”的人,不要认为对方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而应该说他或许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在别人误解你的时候,你最好还是对自己说可能自己没有说明白,而不是说对方不可理喻……这些都是源于我们心态的转变。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有些不利的事情上,总会暗藏着有利的一面,只需我们静下心来,找到其有利的一面,适时的运用一下酸葡萄心理,寻找到心理平衡的支点,就会淡化坏事情所带给我们的负面心境。要常看到光明的一面,学会乐观处事。因为乐观情绪会激发人的适应力、热情和坚毅精神,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每日快乐所需要的技巧。

接纳自己,接纳他人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必须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要不惜代价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

——居里夫人

美国一名电车车长的女儿叫做凯丝·达莉,从小就喜欢唱歌,梦想做一名歌唱演员,但是她的牙齿长得很不好看。

一次,她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夜总会演出时,她总想把上唇拉下来盖住丑陋的牙齿,结果洋相百出。演完之后,她伤心地哭了。正当她哭得伤心的时候。台下的一位老人对她说:“孩子,你很有天分,坦率地讲,我一直在注意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饰什么,你想掩饰的是你的牙齿。难道长了这样的牙齿一定就丑陋不堪吗?听着,孩子,观众欣赏的是你的歌声,而不是你的牙齿,他们需要的是真实。张开你的嘴巴,孩子,观众看到连你都不在乎的话,他们就会对产生好感的。再说了,孩子,说不定那些你想遮掩起来的牙齿,还会给你带来好运呢。”

凯丝·达莉接受了老人的忠告,不再去注意自己的牙齿。从那时候起,她一心只想着自己的观众,她张大嘴巴,热情而高兴地唱着。最后,她成了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明星。后来,甚至许多喜剧演员还希望学她的样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但是我们却常常如同凯丝·达莉一样,眼中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陷入了自卑之中。也许我们在他人看来,已经是很幸福的人。并不是别人接纳不了我,而是我们自己并没有接纳自己。况且,即使别人不能接纳我们,我们也不能排斥自己。如果要想别人接纳我们,首先就要从自己接纳自己开始。

有些长处是天生的,有些不足也是天生的,如果某些不足是后天也不能改变的,那就顺其自然,愉快地接受和爱惜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每个人走向成功所必不可少的自尊和自信。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它们。每个人都要愉快地接受现实中的自己,欣赏自己,看重自己,充满自信。这样才会变得健康、快乐。

被接纳并不是指一个人必须要有突出的优点、成就或做出别人所希望的改变。自我接纳是人天生就拥有的权利。试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接纳,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他又怎么能引导自己向上、又怎么可能成长呢?可见,自我接纳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

然而,在生活中,着实有一些不接纳自己的人常会把很多能量用在自我否认和排斥上,带着许多对自己的不满、失望,甚至否认和拒绝,正如一句话所说:“一个人经常不由自主怀有一些自我否定的想法和感觉,产生一些自我否定的行动。这样做非常容易,根本没有困难。”善待自己、善待生命本来是生命的基本要求,但在人类身上反而变成了一种难得的品质,这是为什么?

大多数人认为,人的脆弱性在生活的各种磨难中得以反映,在人们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挫折和不幸,以至于人们把挫败和失望当成了家常便饭。然而人的不安和自我否定并不主要来源于客观环境的挫败与身处不利的环境,而其根本在于人自身的态度和认知。其实质便是:人们将目标与需求都变成了强求与苛求。

生活中,有些人对自己的态度是极其苛刻的,总是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挑剔,对于自我的接纳也是有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