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则笑话也很有意思:夫妻两人多次吵架,最后决定离婚,于是两个人一起到乡政府去办离婚手续。路上经过一条小河,由于发大水,水深了,过不去。这时,丈夫二话不说,把妻子背过去了。妻子到了乡政府,说不离婚了。问她为什么,她说:“如果离婚了,回去的时候谁背我过河呢?”
即使在争吵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争吵,如果因为争吵而争吵那么实在是非常无趣的一件事。我们时刻需要记得自己争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问题更好的解决,是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或是为了让别人了解和理解自己此刻的感受。然后,争吵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们也应该立刻停止。
切除怨恨的肿瘤
愤怒是为了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
——蒲柏
我的一位已为人之母的亲友常常抱怨别人对她的不公。她说:“我永远记得,我父母在我到了上幼儿园年龄的时候,却没有让我上。”“我永远记得”,对啦,毛病就出在这里。
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怨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里的侮辱,永难平复的创伤,都能损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可爱事物。我们被锁在自己的苦恼之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高兴。怨恨就像毒害我们的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着我们的生命。
神经衰弱,头痛,失眠,消化不良和严重的疲倦等,是怨恨的人常有的生理症状。严重失眠,疲倦正是我这位亲友的症状。一所医学院曾作过一次调查,报告中说:与心情较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经常进医院。医务人员所做的试验显示,患心脏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劳的人,而是报怨工作辛劳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莫过于外表好象很安静,内心里却被强烈的怨恨所煎熬。
怨恨不但容易伤害身体,而且会造成意外事故。交通问题专家说:“发怒的时候,千万不要开车。”心里总是唠叨着丈夫如何不懂体贴的妇女,比起那些心里毫无杂思的妇女,更容易在家里发生意外事故。
深究怨恨情绪的来源,我们往往忽略自身因素。当我们如能坦白地检讨,会发现十之有九是来源于自己本身。忽略自己的缺点,尽找别人的不是,此乃是人性中的弱点。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我们总会把自己的短处变成别人的错处,而后加以无以名状的怨恨。例如,在每一个离婚案件中,几乎很明显的,所谓无辜的一方往往并不如其所描述的那般无辜。我们对自己的过错多少会心存原谅,为什么对别人的错误却不能如此呢?!
既然怨恨这么富于破坏性,那么宽容、大度、体谅、同情是激发我们活力的源泉。正如一位健康学博士所说“宽容大度乃是一副良药。”有理智的人并不仅以把宿怨淘干为满足,他们还经常用新的梦想和热诚,填进他们生活中的洼池。不是有句老话“以德报怨”吗?而怨恨大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要想忘记自己,最好的方法便是帮助别人。从中你会发现在这个世界,善意总是多于恶意的。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被人伤害,被人欺骗,被人遗弃,被人使绊摔倒。但没有因为被伤害而磨练自己的心态,没有因为被欺骗而增长自己的见识,没有因为被遗弃而强化自己的自立,没有因为被绊倒而提高自己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却只滋生了怨恨。很多时候,怨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风化,但也有人总是把怨恨当作种子一样种在心里,让怨恨的种子生根发芽,变成仇恨,一年又一年,甚至一代又一代,无休无止地图谋报复。在图谋报复他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仇恨之火不仅烧毁了自己的幸福和欢乐,也贻误了自己的前进步伐。
人世间的事情,大多数谈不上真正的深仇大恨,许多只不过是立场、观念和一时利益的冲突罢了。一旦双方的立场、观念和利益关系有所转换,冲突的因素也会随之转变、消失。事实上,引起自己的不满和怨恨,有的可能主要问题还出在自己身上。所以不要因随便把对手视为仇人而带进太多情绪化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冷静地观察对方,客观地审视自己。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应该说人人都有竞争的对手。但不应该把竞争对手视为心腹大患,视为异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其实只要不被怨恨淹没自己的理智,理性地思考,便会发现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会让你时刻有一种危机四伏的感觉,会激发起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所以,有了竞争对手的存在,对于获得更强的生存力和竞争力是一种很大的动力。
由于竞争激烈、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受伤总是难免。面对误解,面对背叛,面对欺诈,面对嘲弄,心中燃起的仇怨的火焰,首先烧灼的是自己颤抖不已的生命。因此,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蓄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告白。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特德告诉因遭诋毁而烦恼的人,你应该这么想,他一定不知道我其他的缺点,否则我受到的伤害会更大。总有一些值得庆幸的东西,不论你头顶的天空多么阴暗。庆幸就是看到事情光明的一面,而将阴暗的一面忽略不计。别人伤害了你,用不着再给自己补上一刀。
化解怨恨光忍耐是不够的,因为忍耐往往是有限度的,怨恨会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你时时感到喘不过气来,也会像一块烙铁一样,时时烧灼着你,让你焦虑不安,遇到合适的机会,它就要忍不住而爆发。满腔怨和恨的人,内心深处容易潜藏着暴力的魔鬼和邪恶的冲动,一旦被激怒、被唤醒后,会燃烧成愤怒的熊熊大火,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还必须宽恕。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一天晚上散步归来,看见一个小偷光顾自己的茅舍。禅师并没有惊谎,他反而脱下自己的外衣静静地站在门口。
小偷在屋子里翻腾了半天根本没有发现任何财物,愤愤而失望地走出茅舍,和禅师撞个正着。正在他感到惊愕之时,禅师却开口说:“我的朋友,你走大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深了,带上这件衣服避寒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到小偷身上。小偷满脸羞愧,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望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照亮他下山的路。”
第二天,禅师在温暖阳光的抚摸下睁开眼睛时,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高兴地自语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其实,生活中任何情况我们都可以不生气、不抱怨、不怨恨,我们可以用宽容之心净化自己的心田,用宽容之心感化对方。送对方一轮明月,我们自己也会非常快乐。
研究人员认为:宽恕的品格是保持健康的一剂良药。特别是到了中年以后,宽恕之心与健康的关系更加密切。调查显示,45岁以上的人群中,心怀仁慈的受访者要远比气量小的人身心更为健康。研究人员认为,“不宽恕”状态会增加罹患心脏病、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几率;反之,宽恕之心有益健康。就像运动锻炼一样,为了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要逐渐养成宽恕的品格。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为了自己的事业,也为了自己的健康,抛弃怨恨,宽恕他人吧。
宽宏大度让人尊敬
宽宏大度容天地,得容人处且容人。
2004年8月23日,雅典奥运会男子单杠决赛正在激烈进行。28岁的俄罗斯名将涅莫夫第三个出场,他以连续腾空抓杠的高难度动作征服了全场观众,但在落地的时候,他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向前移动了一步,裁判因此只给他打了9.725分。
此刻,奥运史上少有的情况出现了:全场观众不停地喊着“涅莫夫”、“涅莫夫”,并且全部站了起来,不停地挥舞手臂,用持久而响亮的嘘声,表达自己对裁判的愤怒。比赛被迫中断,第四个出场的美国选手保罗·哈姆虽已准备就绪,却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
面对这样的情景,已退场的涅莫夫从座位上站起来,向朝他欢呼的观众挥手致意,并深深地鞠躬,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喜爱和支持。涅莫夫的大度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不满,嘘声更响了,一部分观众甚至伸出双拳,拇指朝下,做出不文雅的动作来。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裁判被迫重新给涅莫夫打了9.762分。可是,这个分数不仅未能平息观众的不满,反而使嘘声再次响成一片。
这时,涅莫夫显示出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宽广胸襟。他重新回到赛场,举起右臂向观众致意,并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感谢;接着,他伸出右手食指做出噤声的手势,然后将双手下压,请求和劝慰观众保持冷静,给保罗·哈姆一个安静的比赛环境。
涅莫夫的宽容,让中断了十几分钟的比赛得以继续进行。
在那次比赛中,涅莫夫虽然没有拿到金牌,但他仍然是观众心目中的“冠军”;他没有打败对手,但他以自己的宽容征服了观众。
涅莫夫的宽容值得称道。在生活中,出现磨擦、不快和委屈,是常有的事。我们不能以针尖对麦芒,因为怨恨就像是一只气球,越吹越大,最后会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面对怨恨,我们应该不念旧恶,不计新怨,能宽容时就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宽宏大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方面。无论是古人的养生之道,还是现代西方的心理学者,都阐明了这一点。在生活中,要做到宽宏大度需要在为人处世方面锻炼自己,但人避免不了存在各种毛病,通过训练可以帮助改正缺点,逐步做到宽宏大度,这也是全面造就自我的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的名宰相俾斯麦与国王威廉一世是对有名的搭挡。德国当时很强盛,不但是俾斯麦这个首相行,同时也因为有这个宽容大度的好皇帝。
威廉一世回到后宫中,经常气得乱砸东西,摔茶杯,有时连一些珍贵的器皿都砸坏。
皇后问他:“你又受了俾斯麦那个老头子的气?”
威廉一世说:“对呀!”
皇后说:“你为什么老是要受他的气呢?”
威廉一世说:“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面那许多人的气,他都要受。他受了气哪里出?只好往我身上出啊!我当皇帝的又往哪里出呢?只好摔茶杯啦!”
所以他能够成功,所以德国在那时候能够那么强盛。
宽宏大度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反应,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信任他人。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系细,要求彼此协作更加密切,信任是协作关系的黏合剂,没有信任,协作无从谈起。在生活中,信任是友谊的基础。在自己生活的小环境中,猜疑、防范别人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大敌。而要保持所在团体的凝聚力,信任是起到亲和的作用,它可以使每个人对团体产生归属感。
在组织别人的过程中,信任可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据国外的研究:人在“要我干”的心态下,只能发挥个人的潜力的20%,而在“我要干”的心态下,能够发挥个人的潜力的80%,这期间的60%是不用投入的纯效益。生活和工作是离不开信任的,因为信任比强制有着无可比拟的激励作用。自古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讲的也是信任。
信任也是民主式领导的标志。事实已经证明,民主式管理比强制式、放任式领导要好的多。在民主的管理过程中,要信任下属,融合关系,亲近感情,使人产生与领导同舟共济的情感。作为一个领导,仅靠权利性的影响是不够的,非权利性影响有时比权利性的影响作用还大,信任是可以提高非权利性影响力的。在一个单位里,缺少信任,人就会产生心理的不安全感,会引起心理紧张,最终会影响心理健康。而信一些良好的规范制约大家的行为,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2.富有同情心。
情商(EQ)中把同情心看作是非同小可的,古人的养生之道中也提倡“好利人”。生活中需要互相关怀,而互相关怀则源自同情心。同情心是道德的基础。同情心的反面是憎恶,这是对他人、对社会都有潜在的危害的。人具有同情心,可以成为人们互相帮助的动力,能够对弱者的处境感同身受。这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准则,影响每个人的道德行为。
缺乏同情心是犯罪的根源。各类犯罪者实施起罪恶行为时,他们眼睛里看不到受害者的挣扎、恐惧、厌恶的反应,甚至对受害者的痛苦视若无睹。而另一些缺乏同情心的人则是间接犯罪者,目睹别人的落难而无动于衷,结果却发现落难者竟然就是自己的亲人,这并非传说,而是活生生的事实,足以提醒人们,同情心是不可缺的。所谓的拔刀相助,就是旁观者的同情心作为原始动力所引发的行为。
社会生活需要同情心。任何个人都有受挫折的时候,当悔恨、内疚、痛苦之时,尤其需要别人的同情和宽慰,重新获得力量。人一旦缺乏热爱他人的激情,就会产生冷漠,这种冷漠要伤害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别人一个是自己。因为生活是社会创造的,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具有社会协同观念。每个人必须明白,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同生存。
同情心有助于人际交往。人际之间要有互惠欲。互惠欲的培养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增加,只有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相参与,才产生“我离不开大家”的观念。洁身自好,顾影自怜的处世态度既违背了人的社会性,也为自己设置了孤立无援的陷阱。你觉得世界没有真情所在,世界总会有朝一日给你冷漠的报复。只有当你不断的关怀别人的时候,你才会经常得到他人的慰籍。
3.善于批评。
宽宏大度地为人处世决不是排除批评他人,对于他人的错误,应该善于批评。对冲口而出的批评,好友是不会见怪的。但是,生活中的各种人都有,批评就要讲究技巧:不涉及对方的缺陷;不涉及他人隐私;不涉及金钱的数字;对事不对人;不口出恶言;不妄下结论。批评要与赞美相结合。适度的批评之后,对于其优点别忘了加几句称赞的话,才不会损害彼此的情谊。“以理服人”是对的,但道理有时并不容易被直接接受,甚至让对方产生反感,有反感是他内心并不认为道理错了。
善于批评要争取让对方心服口服。有时说服者往往认为自己是好心,但如果话中带有了威胁性,如“你这样谁还会和你在一起”,对方对此最为自然地反应就会回嘴“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你有什么了不起”。好心的威胁得到逆反的效果。
善于批评者让对方会感到仿佛不是在批评对方,到像自己说服自己,就容易被对方接受。如果用热恋正得意的心态去批评恋人的自卑,没等谈就会“条件反射”式地产生“你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看法。善于批评者语言中应避免“你应该”、“你必须”之类的词,多用讨论的语气。避免对方的反感,在任何“强攻”都难奏效时,还不如暂停。
批评人实际上是说服的过程,目的是让对方跟自己走。光是理由充足不行,还要掌握对方的心理特点,对不同性格的人应使用的方法也要不同。
4.应付尴尬。
尴尬是在生活中遇到处境窘迫,不易处理的场面而使人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在这种时候,人的感受比公开化的批评还使人难受,引起面孔充血、心跳加快,讲话结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