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读心术全集
12314500000015

第15章 言谈说话读心术:谈话之中的博弈(4)

如果一个人的谈话属于概括型的,非常简单,但又准确到位。注重结果而不太关心某个细节过程,平时关心的也是宏观大问题,则显示出这个人具有一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才能,独立性较强。

如果一个人谈话非常注重过程中的某个具体细节问题,对局部的关心要多于对整体的关注,则表明这个人适合于从事某项比较具体的工作。这一类型的人支配他人的欲望不是特别强烈,可能会顺从于他人的领导。

如果一个人不论谈论什么话题,都会不自觉地将金钱扯入话题中。比如:“这套房子真豪华,花了不少钱吧!”或者“是吗?那你想它大概值多少钱?”这种类型的人,往往缺乏梦想。而这个缺乏梦想的缺点,很有可能会成为其人格上的致命伤,因为太过于倾向现实主义,只知道赚大钱是自己人生唯一的梦想,因此,对于别人会有何种梦想,根本漠不关心。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种超级现实主义的人,其内心也隐隐潜伏着不安全感。在他们的观念中“金钱便是全世界”,反过来说,“若没有金钱,便无法生存下去”。因此,只要他们身边一没有钱,他们就会感到十分地惶恐与不安,而且自己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他们更不敢去想像,当自己身无分文、一文不名时,还有什么东西会留在自己的身边。

由此可知,眼中只看得到金钱的人,内心其实是十分缺乏安全感的。受到不安全感的驱使,即使累积再多的财富,他还是不能满足,所以这种人同时也是快乐不起来的人。

一个人如果经常谈论国家大事,表明他的视野和目光比较开阔,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小圈子里。

一个人如果喜欢畅想未来,则表明他是一个爱幻想的人,这种人有的能将幻想付诸行动,有的却不能。前者注重计划和发展,实实在在地去做,很可能会取得一番成就。但后者只是停留在口头说说而已,多将一事无成。

一个人谈论的内容多倾向于生活中的琐事,表明他是属于安乐型的人,注重享受生活的舒适和安逸。

在谈话时,比较注重自然现象,那么这个人的生活一定很有规律,为人处世也非常小心和谨慎。

经常谈论各种现象和人际关系的人,可能自己在这一方面颇有心得。

不愿意对人指手画脚,进行评论的人,偶尔在不得已的时候发表自己的看法,当面与背后的言辞也多会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这个人是非常正直和真诚。

对他人的评价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当面奉承表扬,背后谩骂、诋毁,表明这个人是极度虚伪的。

有些人不断指责他人的缺点和过失,目的是通过对比来证明和表现自己。

有些人在谈话中总是把话题扯得很远,或者不断地转变话题,这表明他思想不够集中,而且缺少必要的宽容、尊重、体谅和忍耐。

有些人根本忽视别人的谈话,而喜欢扯出与主题毫不相干的话题,这种人怀有极强的支配欲与自我显示欲。

有些人不愿抛出自己的话题,反而努力讨论对方的话题,这种人怀有宽容的精神,而且颇能为对方着想,不失为坦荡荡真君子。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无论在何种畅合,与别人交谈时,都爱把话题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嘘自己当年如何奋斗的经历。唯恐别人不知道他的光荣历史,而结果,并不像他想象得那样好。

其实,从某个方面来分析他,可以发现他是个对现实不满的人,虽然他没有用怨恨的语言倾诉他的想法,相反却用自我表现的方式表达出来。

事实上,他还不知道这种自我吹嘘的言谈,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或许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完全靠怀旧来过生活。

不过可以看出他确实陷入某种欲求不满的环境中,可能他的升职途径遭受阻碍,或者无法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所以他希望忘却现实,喜欢追寻往事来弥补现在的境遇。

这是一种倒退的现象,因为眼前的情况是如此的残酷,所以,他仍用梦幻般的表情来谈。从他的话题里,别人会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正潜伏着一股无可救药的欲求和不满的情结。

分析一个人的内在表现时,他的潜在欲望不但隐藏在话题里,也存在于话题的展开方式上。在聚会上,大家彼此正在交谈时,突然有人竟然不顾别人的谈话,而突然插进毫不相干的话题,这是相当令人讨厌的方式。

有的人在和别人谈话时,经常把话题扯得很远,让你摸不着头绪,或者不断地变换话题,让别人觉得莫名其妙。这说明这种人有着极强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现意识,在他的意识中,很少把别人放在眼里,而完全摆出我行我素的模样,让别人都去听从他的主张,以他的意见为主导。

一般说来,一个政府官员或一个企业的领导,都会有滔滔不绝谈话的习惯,其实,透过这种表面的现象,可以看出他担心大权旁落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喜欢占据优势地位的人。

话题的内容不断变化固然是个好现象,但谈得离谱,一切都显得毫无头绪的样子,那就会使听众感到索然无味。假如他是个普通人,总谈些没有头绪的话题,或者不断改变话题,东拉西扯,那就表示他的思想不集中,给别人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这说明他是个缺乏理性思考的人。

当然,一个优秀的谈话者,是很少谈及自己的东西的,而是将对方引出来的话题分析、整理,结果不断地从对方身上吸取许多知识和情报。在一般情况下,有的人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倾听对方的谈话上,从性格上讲,这一类型的人容易理解别人的心思,而且具有宽容的精神,有真正的君子风度。

客套话中看准对方

任何人际交往都是在交际双方所结成的心理距离中进行,适当的心理距离是成功人际交往的一个必要条件。语言可以拉近或推远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要想拥有圆满而顺利的社会生活,有分寸地使用恭敬的语言是很重要的。这类语言要依时间、场合、目的微妙地表达,均衡地加以运用。俗话说过犹不及,如果言辞过恭反而显得肤浅。

实践中,适度的礼貌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之一。人与人之间的礼貌,有一定的形式、程式和措辞等,人人都必须遵循。“殷勤过度,反而无礼。”法国作家拉伯雷说:“外表态度上的礼节,只要稍具有知识即能充分做到;而若是想表现出内在的道德品行,则必须具备更多的气质。”那些从言辞到行动总是毕恭毕敬的人,也许可以说是气质上的欠缺。

这些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般总是低声下气,始终用恭敬的语言、赞美的口气说话。初交时,对方也许会有不好意思之感,但绝不会对这些人产生厌恶。然而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他人便会逐渐察觉这种人的态度,而且会气恼不已。这时对他的评价,大多变为:“那家伙原来是个口是心非、表面恭敬的家伙!”

这种人幼儿期一定受到过双亲严厉而又错误的教育,尤其是有关礼节方面的。因此,那些在一般人看来是可容许的欲望,却不为他们的良心所许可,导致他们产生了罪恶、不安和恐惧等等感觉。于是,他们便将种种欲望、冲动和情绪全压抑在内心深处,死死禁锢着。但是,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情绪越积越多,总有一天会形成强大的攻击冲动而发泄出来。他们直觉地意识到这一点,为求掩饰起见,便启动反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对人更加谦恭。这等于说,这类以令人难以忍受的过分谦恭的态度对待他人的人,内心里往往积聚着对他人的强烈攻击欲。

日本语意学家桦岛忠夫说:“敬语显示出人际关系的密疏、身份、势力,一旦使用不当或错误,便扰乱了应有的彼此关系。”在某种无关紧要或很熟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恭敬语。不过,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碰见有人突然使用恭敬语对你说话,那就得小心了。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如果在交谈中常常无意识地使用敬语,就表示与对方心理距离很大。过分地使用敬语,就表示有激烈的嫉妒、敌意、轻蔑和戒心。所以,当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话时,若使用过多的敬语,绝对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反而是表示:“我对他一点意思也没有”或是“我根本就不想和这类男人接近”等强烈的排斥反应。

有些人虽然彼此交往很久,双方的了解也很深刻,但是,对方依然在运用客气与亲切的措辞,说话的语气也十分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如果不是在心理上怀有冲突与苦闷,就是在心中怀有敌意。反之,有人故意使用谦逊与客气的言语,因为他们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和态度闯进对方心里,突破对方心中的警戒线,实际上,他们的真正动机在于企图控制对方,实现居高临下的愿望。

阿谀奉承者善拍马屁

怎样识别奉承拍马之人的性格?有三种途径:动作、语言、神色——也就是他们办事的方式和风格,说话使用的言辞和浑身上下显露出来的神情。唯唯诺诺的小人走路的姿势都要学老板的样子,说话时的用词和口气也开始与老板相似,甚至连腔调也会模仿得和老板一样。

就像铁屑被磁铁吸引一样,唯唯诺诺者、马屁精、阿谀奉承者,都以领导为靠山。如果将磁场关闭,这类喜欢奉承拍马的人就会像一堆没有生命的木偶一样散落在地,完全散了架子,显得那么愚蠢可笑。

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古人对此有这样的说法:与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可谓悟到了交友的关键。那些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仁义的小人。

虽然人们对奉承拍马的人鄙视冷淡,然而他们总难绝迹。为什么呢?因为那些自身难保的领导需要他们,那些功成名就的老板的虚荣心需要这些人用奉承话来满足。

奉承拍马者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迫不及待地爬上高位。有朝一日大权在握,他们又会培植出更多的谄媚小人,这些人又会引来更多的阿谀奉承者,最后发展成整个部门沆瀣一气,办事说话都是一个腔调,甚至气味也一模一样。

其实,在一些精明强干的上司心中,那些奉承拍马者还是很悲哀的。这些人已经无法摆脱奉承拍马的习惯,也就是事事总先想到老板在想些什么,在此之后又吃不准自己的想法。在会议上,他们总望着老板,弄清楚老板要说什么,他们就说什么,他们总是会把老板的话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结果,老板得到了报答、光彩和利益,而奉承拍马者却招来同事的冷眼和鄙视。

奉承拍马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并不都像敬佩和崇拜那样单纯,许多人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充当了对领导者唯命是从的角色,而有些人则是非常自觉的。阿谀奉承有以下一些比较普遍的原因:

保住工作饭碗: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人当靠山总是比较保险。

掩盖真实意图:暗中打算跳槽,不让别人知道。

缓和紧张气氛:何苦兴风作浪,待人和气为好。

着眼个人前途:赢得上司好感,有利于个人发展。

奉承拍马的行家手里有着一整套经过仔细盘算而培养起来的见风使舵的本领,有着处心积虑谋划出来的一系列随机应变的手段。自然,一个人绝不会讨得每个人的欢心。

爱发牢骚者苛求完美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上不如意的事,自然会满腹牢骚了。

而在这群入之中,又可以分成抱怨连连以及较少抱怨的类型。像这类抱怨多的人,多属于追求完美的人,凡事要求高水平、高理想,并时时在脑海中描绘完美的蓝图,由于达不到理想,自然也就开始牢骚不断了。

喜欢抱怨的人,通常是满怀理想,甚至于成天沉迷于幻想的世界中,对于现实的问题则采取漠视的态度。

这些满腹牢骚的人当中,其实有许多人并非缺乏自信。如果他们能够认清事实,了解自己本身也并非十全十美的话,就可以少一点抱怨了。但是他们却总是充满自信地认为,自己的表现完美无缺,因此常会愤世嫉俗地认为:“我这么努力在做,可惜周围都是一些笨蛋,一点忙都帮不上。”在他们的心目中,总认为自己是最完美、不会出错的人,因此这种类型的人可以说是非常难相处的。

在这些人之中,也有许多有才能,却因为人际关系不好,而被别人所孤立,以致无法受到提携,怀才不遇。这些人大多认为向身边的人发牢骚、抱怨、吐苦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试想有谁愿意当别人的垃圾筒呢?因此,当身边那些受不了你抱怨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只剩下自己孤单一人时,就应该警觉到其实自己也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人。

但话说回来,若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存在,所有人都将安于现状,不求进步了。正因为有这些会抱怨、敢批评的人存在,才能让人们更加努力追求完美。这些老是抱怨的人虽然啰嗦,但在挑他人的毛病、找他人的缺点方面,却拥有傲人的才能,所以有时候不妨侧耳倾听,或许你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常说错话的人表里不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言谈习惯,而且不同人的言谈习惯都有各自的特点。心理学家经过反复调查和研究了解到,一个人的说话习惯与其性格特征有着直接的关联,而且可以把这种关联作为认识一个人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能更准确地认清一个人,有时它远比透过形象去了解一个人更为可靠。

生活中,你有没有在无意识中说出奇怪的话的经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说错、听错或者是写错等“错误行为”,都是将内心真正的愿望表现出来的行为。一般情况下说错话的一方都会找出自己是“不小心”、“不是真心的”等借口,但实际上,那不小心说错的话才是他真正想说的,这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那些常常会说错话的人,可以推断为大部分是习惯于隐藏真正的自己,是个表里不一的人,而且,心中很强烈地禁止自己把这些真心话说出来。

“这件事绝不能讲出来”、“这事绝不能弄错,非小心不可”,当你越这么想的时候,便越容易将它说出来。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形,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想压抑它,就越容易流露出来。

总而言之,暗藏在大家心中的许多事情,当你越想去隐瞒它、掩盖它的时候,就越容易说错话或做错事,无意间让心虚表露无疑。

粗话连篇的人大多欲求不满

男人们聚在一起,比较容易说些“有伤大雅”的粗话,尤其是涉及禁忌的词汇更是他们的偏爱,例如“娼妓”、“淫妇”等与性行为有关的语言,或“凸肚脐”、“狗屎蛋”等牵涉排泄物的词汇,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男子汉的气魄。其实,这类男人是因为内心的欲求不满而粗话连篇的。

若从温文尔雅的女性口中说出如此没有素质的言辞,实在让人害怕。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看待这种现象,和男人们一样用粗言恶语可以给她们一种与男人们并驾齐驱的感觉,这是妇女解放运动时期极典型的女性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