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人养生特效秘方
12334400000025

第25章 女人筋骨养生老偏方(3)

扭伤,属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之一。多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造成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其程度随损伤程度而加重。轻者韧带部分纤维发生断裂,重者则韧带纤维完全断裂,并引起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同时合并关节内滑漠和软骨出现损伤。在运动中较为常见。

一般来讲,自己活动时扭伤部位虽然疼痛,但并不剧烈,大多是软组织损伤,可以自行医治。可以先用弹性绷带或充气式固定器加以压迫,防止进一步肿胀,同时将下肢抬高增加静脉血回流以防肿胀。此时更是冰敷的最佳时机,冰敷的目的在于防止内出血持续。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冷敷频率,登山活动可以按照每小时敷20分钟进行,但需避免冻伤。要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血遇热而活,遇寒则凝,所以受伤早期宜冷敷,以减少局部血肿;出血停止以后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淤血。一般而言,受伤24-48小时后使用热敷。这一点,对于任何伤口的处理都是应该遵循的原则。同时取适量新鲜仙人掌,刮去外皮捣成糊状,涂于患处,再用纱布缠裹。每日2次。

传统中医学认为,仙人掌性味苦寒,入心、肺、胃三经,具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散淤消肿之功效。主治心胃气痛、痞块、痢疾、咳嗽、喉痛、肺痈、乳痈、疔疮、烫火伤及蛇伤等。这些在历代中医药文献和民间着作中都曾有记载。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仙人掌含槲皮素-3-葡萄糖甙、异鼠李素、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蜡状芽胞杆菌有抑制作用。仙人掌提取液能抑制DNA和RNA病毒的复制,并使细胞外病毒失活。此外,仙人掌还有激素样抗炎作用。

有专利记载,从仙人掌中提取芳香族胺和糖类,可用于治疗炎症、疼痛、皮肤瘙痒和局部体温过高等症。民间常用仙人掌治疗乳腺炎、腮腺炎,均有较好的疗效。另外,仙人掌中的三萜皂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比颅痛定的效果还要好。

缓解足跟痛,乌梅捣烂加点醋

症状:足跟痛

老偏方:取乌梅适量,去核加入醋少许捣烂,再加入少许盐,搅匀,涂敷在患处,用纱布包好、胶布固定。每天敷1次,连敷半个月,能有效缓解足跟痛症状。

药理:乌梅与醋都属酸性,因此乌梅醋具有酸敛作用,对于足跟跟骨滑囊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足跟痛,能起到很好的促进炎症吸收的效果。

足跟痛多见于女性。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由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淤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临床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的足跟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足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地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足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足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内部结构上偷工减料,导致鞋内的构造不能有效地支撑足弓,力量集中于脚掌的某一部分,这样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炎。

人们要想保护好脚后跟,首先要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运动鞋,同时注意不要让脚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时而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以防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脚跟已经有了疼痛发炎的症状,就应该停止运动,让韧带充分休息。还可以采用一种“跟骨垫”

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后跟韧带的拉力,帮助韧带尽快恢复。

乌梅与醋都属酸性,因此乌梅醋具有酸敛作用,对于足跟跟骨滑囊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足跟痛,能起到很好的促进炎症吸收的效果。乌梅醋的制法也很简单。

取乌梅适量,去核加入醋少许捣烂,再加入少许盐,搅匀,涂敷在患处,用纱布包好、胶布固定。每天敷1次,连敷半个月,能有效缓解足跟痛症状。

另外,因为花椒有辛温发散的作用,所以用花椒煮水泡脚也是常用的治疗足跟痛的方法。只需用15~20克的花椒与2升水共煮,然后用煮好的花椒水泡脚即可。

足跟痛其实还跟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有关,例如足跟跟骨滑囊处的无菌性炎症就是因为有些女性为了美,整个夏天都穿着时尚的凉拖鞋,足跟部因长期暴露,不能得到保护,受到寒邪的侵袭,导致冬季足跟痛。因此,患了足跟痛,一定要注重足部的保暖,并可在足跟部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还可用热水泡脚,然后涂抹一些按摩乳、药油等缓解疼痛。

关节肿痛,三个老偏方帮你解决难题

症状:关节肿痛

偏方:①干地黄95克,当归3克,白金条(即人角枫)须根5克,刺三甲5克。将上述几种药切成薄片,加水800~1000毫升,约煮1小时,2次温服,隔日1剂。对各类关节炎有效。②鲜三白草1000克,鲜皂角刺250克。用沙锅置火炉上,纳药加水适量,煮沸后即直接熏蒸局部,或用多层纱布覆盖以助熏蒸。治疗时炉火保持适度。1日熏蒸2次,每次30~60分钟。如疼痛剧烈,治疗时间可适当延长。③红辣椒30个,老姜100克(切碎或打细),胡椒90粒,花椒20粒,用白酒浸泡(浸泡时间:腊月1个月,七八月份10天,其他时间20天)。用布条蘸药酒擦患处,每次只能擦一个部位,一般只需2~3天,严重的7~8天会有所缓解。涂抹后患处会发热,只能用手轻拍退热,决不能用手抓、抠。此方主治风湿麻木、关节炎、凉痛;对肩周炎、类风湿、骨质增生者禁用。

药理:关节疼痛病因众多,除最常见的因退变导致的骨关节炎外,还可能与身体的一些其他疾病有关,以上三方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肺结核、某些血液病及急性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关节肿痛有很好的疗效。

春季减衣忙,夏秋露臂腿,冬为好身材,不忙添衣裳。关节疼痛始终是女性朋友们挥之不去的噩梦,给众多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天气变冷会引起关节炎疼痛,天气炎热也会手脚酸痛,就没有个舒服的时候。尤其是深秋初冬,气温下降。关节疼痛更是愈疼愈烈。临床医学证明,寒冷(特别是持续受凉和巨大的温度反差)可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关节疼痛。所以在气象要素变化剧烈的秋冬过渡季节,关节疼痛的患者明显增多。

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关节疼痛?第一,应注意受累关节的保暖,如用热水袋热敷等。第二,急性疼痛期要适当减少关节的活动,如减少走路、跑步和登山、爬楼等,让关节得到充分休息,以利于关节的修复。第三,可短暂服用一些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或局部使用消炎止痛膏药等缓解症状。第四,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仍然不能奏效,则要及时到医院接受系统治疗。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肿痛;晚期多会造成关节畸形。早期疼痛往往并不严重,患病关节仅表现为酸痛或轻度疼痛,遇天气变化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此期关节活动一般不受限制,易因被患者忽视而延误就诊。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发生肿胀;到了晚期,由于关节周围肌肉的保护性痉挛和关节结构被破坏,可导致关节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出现晨僵、活动不灵活、骨刺等症状。

骨关节炎重在预防,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从年轻时起就应多注意关节的保健,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防止过度疲劳,避免让关节经受长期压力;改变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减少患骨关节炎的危险。从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着手综合调养,不但可减轻罹患退化性关节炎的概率,而且可以延缓关节的退化,通常可采用的保健方法包括三方面内容,即体育锻炼、止痛和控制体重。其中适当运动对控制病情发展尤其重要。可选择冲击力小的温和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原地活动腰髋或四肢等。根据自身情况,不能一次做完的活动可分阶段完成。如果条件受限(如不能到户外活动)或体重超重的患者,也可在室内通过变换体位、伸腰侧身、抬腿举手等方式,使全身关节得到活动,从而达到缓解肢体和关节僵硬的目的。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可选择一些娱乐性强的活动。k动方式也可多样化,只要能使全身及四肢“动起来”就好。

季节变换,要防旧伤痛

症状:旧伤痛

老偏方:①桂枝芍药茶:取桂花10克,芍药10克,大枣5颗,加水800毫升,浸泡15分钟后煎熬成500毫升,取汁当茶饮,每日1剂,对预防和治疗手术疤痕的疼痛有效。②当归红花酒:取当归20克,红花10克,分别浸泡于50毫升50度的白酒中,48小时后过滤,二液混合后再加入白酒至150毫升,混匀即可。每日3次,每次2~3毫升,饭后服,对春季外伤部位的旧病复发有效。

③木瓜羊肉汤:取木瓜30克,伸筋草15克,羊肉250克。先将木瓜、伸筋草洗净后用白布包扎,再加水与羊肉共煮,旺火烧开后,以文火慢煨,待肉烂熟则加适量食盐、味精、胡椒粉,食肉喝汤,对骨折后旧伤疼痛特别有效。

药理:以上三个食疗方有祛风寒、保阳气的功效,对预防和治疗旧伤疼痛,尤其是对季节变化引起的关节痛,有非常好的效用。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方,凡有内热或阴虚盛者皆不宜。

要想弄清楚季节变换为什么易发旧伤痛,必须对一年四季换季的气候特征有个大致的了解。我国属季风气候区,春天和冬季、冬季和秋季季风交替转换的过渡时期,冷暖空气时常交汇,形成“锋面”天气带。气候统计表明,我国许多地区在季节转换期间,每隔三五天就会有一次冷空气入侵,故“三暖四寒”天气最为常见;有时,上午还风和日丽,下午就冷锋过境,天气即刻转为阴雨,所以“换季天气孩儿脸,一天变三变”,也是换季气候的一个特征。由于冷暖空气经常交替,所以换季时的空气湿度变化也较大。

从生理角度上说,曾经历过骨折、手术或有其他陈旧性外伤的患者,其伤口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会形成疤痕,疤痕内有无数个纤细的神经纤维,它们对外界气象条件的变化相当敏感。春天里,寒热变化无常,直接刺激了疤痕内的神经纤维,使人感到不适;而春季里,天气时阴时雨,湿度时高时低,也使得疤痕组织随着这多变的气候收缩或松弛,这样就会对神经纤维产生挤压或牵拉的刺激,从而导致疼痛。当然,对于一些做过内科手术的患者来说,由于被手术脏器的生理功能降低,天气的变化也会引起疼痛。以胃部手术为例,当冬春季出现寒潮天气时,由于气温变化幅度大,患者多半都会出现胃部(伤口处或非伤口处)疼痛和不适。

换季时节,由于天气变化较快,忽冷忽热,忽风忽雨,一些老毛病就会容易复发。许多做过手术,或曾经骨折,或有其他陈旧性外伤的人,每当到了气候多变的春天,旧伤部位往往会发生疼痛,有的关节僵硬、肿胀,如不注意保健或及时治疗,会使病情加重,给生活带来一些不便。

春寒可导致旧伤疼痛,秋风也能吹起旧伤疼痛。因此,要防止或减轻旧伤疼痛,患者要注意保温,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及时增减衣服,以保证旧伤处的温度尽量恒定。寒湿不分家,寒是“杀手”,而湿是“帮凶”。所以,居室内要保持干燥,不要经常待在环境潮湿的地方,以免疼痛加重。“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平时应多多揉按患部,或做理疗、按摩等治疗,以使疤痕变软和加强局部血液流通,以减轻疼痛。中医还认为,如果体内阳气不足,则“寒从内生”,一旦“外寒”促发“内寒”,则会使疼痛加剧。因而,还应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