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精忠报国
12411500000317

第317章 三护过河志未酬,小试牛刀出奇招(一)

十日之中,李吟风苦于刀伤箭创,杖责破肉在背,与毕雅涵二人于马厩旁的小木屋静养,未能参与抗金各大小战事,不过在静养期间,李吟风左右闲着无事便在毕雅涵的指点下熟读兵书,还有研制各类沙场上便利携带,杀敌致胜的兵器。

毕雅涵果然是道家中善于疗伤养生的高足门生,加上道家独特的灵丹妙药辅助下,李吟风背上的伤已然结疤,渐渐好转,能下地行走,但还是不能使力过余,否则会影响伤势复发,在毕雅涵的片刻不离身侧的照顾下只得在小木屋内,哪里也不能去,说是照顾,其实她就是怕自己不听劝慰,有碍身体难以恢复,所有就像幽禁俘虏一样,严加看管起来,不过依李吟风的脾气怎可能好逸恶劳地等下去,身在毕雅涵身边,心早已随同生共死的将士们一道上了沙场。毕雅涵看出他的心迹,又不善言辞,不敢令自己担忧,所以隐忍不发,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能看住他的人,却把持不住他的心,与其见他整日萧索,愠愠不乐,不过心窍百出的毕雅涵怎会让真心待之的风哥消沉下去?一有空便以兵法,新奇古怪的物饰讨李吟风欢心,好引起他的好奇,转移他忧心思国之念。

在与毕雅涵如胶似漆、几乎心无别恋过着没有人惊扰,无忧无虑的日子,半月时光悄然而逝,李吟风也渐感身体已恢强健,开始在毕雅涵这个小丫头的耐心指点下拉弓射箭,研读兵法胜计,每听闻毕雅涵给自己讲述先烈前人的英雄事迹与盖世气概时,心里顿生仰慕,洗耳恭听,孜孜不倦地在她身旁,缄口不语,细细品味,生怕搅乱了毕雅涵的思路,扫了她的兴致,这些天来自己就像获益良多,什么八面埋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流击楫,破釜沉舟等等故事在脑海中不住地打转盘旋,心底有团炉火,将这股志向与欲念愈烧愈旺,难以克制,想象之中自己策马奔驰,深入金人腹地将这群虎狼畜生杀得大败,从中了熟于胸,潜移默化成为自己日后决胜千里的根基。

每次听闻将士们在营帐内谈论就近几场与金人的绝地鏊兵,情势艰难无比的胜仗,自己悔恨交加,欲罢不能,恨不得能立即冲到中军帐,跪在王彦面前求他带自己一道上沙场,好好酬酢心中的抱负与志向,但这样于当前局势并无多少改观,即使在前阵上与金人杀得酣畅淋漓,血流成河,博得一个马革裹尸,埋骨黄沙的夙愿,大宋河北等地依旧在强虏手中,根本不是单凭一时悍勇便能尽将胡虏赶出中原,反而给汉夏百姓更添苦难,自己的义父韩世忠不也是十八岁应募行伍,开始他征南战北、辗转艰辛之路么?直到今日建炎二年,足足有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之中,他忍辱负重,厚积薄发,屡次怀才不遇,被以往的奸佞谗臣一言抹平了所有的战功,算是令人叹惋不忿之事,但他报国忠心不改,不图荣华富贵,最近才荣列大宋一位前途不可限量的将军,自己才不过受此挫败,就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起来,难免令人失望。就算现在上到沙场,空凭身负绝世武功,一腔血性,怀着泯不畏死的决心与金人大战一场,不计胜败生死,也不过是莽夫行为,纵难达到万人敌,就连力大无比,世所罕见的楚霸王,身具扛鼎之力,最后还不是空有抱负志向,却无足智多谋的头脑,落得乌江自刎,含恨而终。乱世造出英雄,相比今日大宋不缺草莽,更不失万人难敌的勇夫,缺的是能隐忍蛰伏,蓄势待发,逆转乾坤的真英雄,自己还得潜心修炼,好好历练一番才是,否则只会被碾得粉身碎骨。

趁着夜深人静,身处太行山险地,金人数次难以攻破,更不会贸然举兵的一时安宁,毕雅涵又在打坐静息,这半月之中,也在李吟风的相互影响之下大改她顽劣活脱,刁钻任性,变得专心一致为自己出谋划策,充当陪衬,心底说不出的欣慰,也更加过意不安,不过她既然一心在与自己白首不相离,颔首以相依,必定是要收敛凭跳的习性,想方设法地相助自己,她本身资质聪慧,天赋异禀,也不甘成为李吟风的负赘,索性潜心修炼内功,重拾旧遗,好好迎头直追,李吟风所传授的“海纳之法”也在短短半月之中成效斐然,所差的就是日积月累。而这套内功心法也正与她以往所习几乎如出一辙,习练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她向自己讨教武功,而自己却向她请教对阵兵法胜计,二人齐头并进,就如一对伉俪。毕雅涵心无旁骛地修炼着“海纳之法”也不会约束李吟风,趁着不来打扰,李吟风在桌上以饭碗、茶杯、水壶之类的物饰当作临近州县地形特征练兵推演起来,在依据白日将士们闲暇无事时聊起的战事进而冥思静想,以自己想法不断琢磨推敲,金人兵强马壮,兵器精良,并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只因朝廷偏安苟合,所致大宋兵马有气无力,回天乏术,王彦这几年来受命于宗泽,在失陷旧地与金人交战数场,收回临近一些州府县城,抛开自己亲身经历的几次大战,舍弃死记硬套的战术战法,自己又如何以最小的损失,取得最大的胜利,拿之相比自己到底哪里还要向人请教,去粗存优,采精补缺,倒令李吟风这位山野毛小子焕然一新。

宗泽留守开封,守卫黄河南岸,与金人隔岸相对,叫胡虏不敢南下攻宋,高宗赵构赞得一时安宁,然而赵构自接任大统,坐上金銮龙庭之后惧怕金人的强横,屡次欲移銮南迁,偏安南隅,与金人乞和,表面上将兵权交到了宗泽手上,其实身边加派了从留守杜充等人限制其行止,奉朝廷旨意不得过河北伐,免得激怒金人,遭到报复,至于收复失地,迎回二圣这些民心所向之事更是遥遥无期了。

于靖康二年率部至开德,宗泽三朝老臣的身份大战金人,与敌激战十三仗,每逾大获全胜。建炎二年正月,金人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等欲取南朝大宋疆土的穷兵黩武武将见识到新君一味软弱无能,更增金人野心,又举兵南下侵宋,宗泽老沉稳重,料定金人不会善罢甘休,计破来犯大敌,大败金人,尽弃辎重,溃不成军,从此威震天下,金人无不闻风丧胆,尊其为“宗爷爷”。

单论大宋与金人的强弱对比,志在收复河山,尽将强虏赶出中原,无奈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时值七十高龄的宗泽对赵氏忠心耿耿,留任京师,坚守开封不敢做出半丝违逆朝廷的事,否则会累得一世英名,晚节不保,自建炎元年正月至二年七月期间,上疏请愿高宗赵构誓师北伐,尽收失地,然而皆被朝中贪生怕死,图乐享受的奸臣所阻,赵构也担忧甚重,屡次不愿请奏,一律否决,宗泽忧郁成疾,背发生疽。

朝廷拒不派兵资助救援,处于失地之中的“八字军”将士未能得知变故,磁州城内又聚集了大量的金人兵马,王彦为了南下连同黄河南岸的各部一举北上,准备于腹地起兵,重创金人。

磁州与开封相隔五六百里,王彦于太行山迟迟等不到朝廷的回复,就连受命于宗泽的军令也暂时阻隔,而金人几乎封锁了黄河以北的各大州县,“八字军”又陷入孤军奋战之中,王彦就算是位按部就班,恪尽职守的将领,在金人严密的防线内无疑是等死,他决定不再等朝廷的命下,自行率部移军滑州。

建炎元年七月左右,王彦与其部十万余人,几乎倾巢而出,为了确保必胜,这次他做了十分周详部署,企图一蹴而就。据探报回来告知,磁州城内金人手握重兵把守,而北地旧汉的管辖尽落在了完颜宗望手中,此人欲图采取“以汉制汉”的方针,几次上疏金庭的金太宗称在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建立伪齐,让伪齐管制以往南朝的汉人,向大金称臣纳银,其实就是一个傀儡政权,大权尽在金人手中,这样便于乱中取利,腾出手来继续南侵,达成一统天下的雄伟霸业。而与完颜宗磐有了分歧,意见不合,继续留在了属地之内,却不知道此人是不是在磁州附近。一念到完颜宗望的名字,天下汉夏,上至朝廷的王孙贵胄,下达黎民百姓,无不对其恨之入骨,此人正是“靖康之耻”的罪魁元凶之一,此人好战嗜杀,横征兵燹,对每一位汉室儿女来说结下了宿怨世仇,欲取他项上首级来一雪前耻。

王彦传令部率全体将士,四处扬言要直取北地,将声势造的浩大,好引完颜宗望上钩,这招引蛇出洞的计策其实想斩获大宋数百年来蒙受奇耻大辱以来的一位元凶首级,收复失地不过是混淆金人耳目的手段罢了。

这一仗打得并不顺利,李吟风终于能酬酢多日的志愿,好好借此机会戴罪立功,自己不过仍是一员小卒,手中紧握着那柄“昆吾石”与身边“八字军”将士一道杀入重围之中,金人敌酋坐镇于城内不出,与李吟风等人短兵相接的不过是金人之中的千夫长,百夫长等小将,两军在城外十里的山地密林中展开厮杀。

即为前营将士,李吟风仍旧率先被派上迎敌,不过年轻的他没有封拜官至什么品衔,至今半功未建,差点还被王彦治罪砍了脑袋,这次他与前营数千名将士一道冲杀敌阵,便是要旗开得胜,建功立业,好好改善眼下的难堪窘态,也好在日后杀敌之中将自己半年之内所学的奇计兵法派上大用场。

前营并非位置于前,更非一支军队的所在的方位在前,而是先锋营的意思,李吟风也不过马前士卒,与金人前锋首当其冲,这时的他已经不如往昔一样舍生忘死地与金人拼命,而是亲手带着自己制作的神臂弓参与这场大战,还将自己制作简易,取材方便的技法在整个前营中广为流传,金人冶铁炼金之术精良,加上兵卒个个常年征战,经验均丰足于“八字军”,而且从小个个以打猎为生,养成了嗜杀成性,加上战骑健壮猛力,彼此之间心意相通,在熟习用兵,精通射骑的主将指挥下更是配合默契,勇猛异常。宋兵大多是战场经验不足,年轻者更是没有面临战事,多数是各地因金人南侵,不甘屈服奴役,未能形成合力的乌合之众,自然一遇强敌并非简单的拿起武器就冲,事先早有准备,先以两百人的刀盾手挡着最前,中间以四百人分为两拨站于其后,相互配合着朝凶残的金人兵马射击,配有弓弩手,一旦金兵到了射击范围之内,箭矢如蝗,齐飞并发,金人没料宋人竟然学了聪明,但素来嗜杀凶狠的金人无胆怯之人,身后还有一遇惧敌后退者力斩不饶的百夫长,千夫长,硬着头皮也要前进,冒着箭雨急下,金兵死伤无数,哀呼惨叫声不绝,李吟风见到百步之外的金人相续倒在血泊之中,心底不禁志得意满,换作以前一见到敌人便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拼杀,杀到最后,刀伤几乎遍布全身,体无完肤,而己方无后援,身处旧时汉地,但金人源源不断增援,便是有使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气也难将金人大败。未能战祸敌酋之首,这群金人便会前仆后继地涌上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杀敌先斩将首。

弓箭乃是单人使用杀伤力最远,最强的兵器,足能取敌性命于百步之内,刀剑最多不过杀人于十步,但两者灵活运用,近到十步之内便以刀剑斫之,御敌之遥当然以弓弩远射,这数月之内,李吟风从毕雅涵这位既懂道家养生之术,又精通擅长轻便巧妙器械制作应用的小姑娘手中学得了如何制作杀伤力极大的弓弩,而且太行山上草木诸多,种类繁杂,大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几乎将太行山之间的树木都制成了破敌弓,神臂弓,人手一件,其为大用。当然这弓弩不过是李吟风所学之中的牛刀小试而已,还有许多对于自己来说是新奇古怪的东西,只因战事紧迫,未能一一派上用场,否则恨不得将毕雅涵所传授的使用个遍,皆用以对付金人不可。